以环保为主题的开场主持词,要求三分钟之内
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因此归并后置于本词条的意项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
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ちょうあん)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长安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省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平原(关中平原)腹地。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里,先后共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
长安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长安(即今西安)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西汉)、公元637年-公元904年(唐)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
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 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嬴政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
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
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娄敬说的没错。
”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
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
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
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
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
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
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
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
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
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
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
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
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建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
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
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
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建行宫四十余座。
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
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使大兴城初具规模。
杨广远征高丽、开凿大运河、修建洛阳东宫,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
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
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
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
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
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
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
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
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
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
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
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
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
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唐都长安城的规划。
五代以后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
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
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
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
”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
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
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
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
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
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
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
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
近代 公元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
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现当代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1]西安现在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
最近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东汉(190年—195年) 西晋(313年—316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 【历史年号】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十二月)是武则天的年号,共计3年余。
【文学意义上的“长安”】 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
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
如: 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
【县城长安】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长安区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长安县。
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后秦曾更名为“常安”, 五代后梁曾更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
今之长安县辖区县是1914年在明、清长安县区划基础上将咸宁县并入,民国33年(1944年)将长安城(今西安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50年将原宁陕县秦岭以北180平方公里山区划入,1955年将长安县北部29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8年又将县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划归西安市后确立的。
长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在古都西安市南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
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
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
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
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
西安市长安县位于东经108。
38\\\/至109。
14\\\/,北纬33。
47\\\/至34。
18\\\/。
北邻西安市,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
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
1989年全县辖7区、9镇、35乡、37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21655人。
县政府所在地韦曲镇距西安市中心钟楼仅仅8.7公里。
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92.57万人。
沐浴着撤县设区的东风,长安区政府也进行搬迁,新址在子午大道与西长安街交汇处的东北角。
长安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县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全县耕地88.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 .45%;高等植物120多科,113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花卉300多种,其中经济林木20多种,药用植物651种;林地面积98.3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0%;野生动物105种,其中朱鹮、黑鹮、羚牛、苏门羚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已发现铁、铜、铅、金、大理岩、硅石、粘土、白垩土、石墨、蛭石、石棉、水晶等矿藏;有浐、潏、沣、滈等15条河流,207.5平方公里的地下热水资源,34亿立方米的地下潜水静储量,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7.2亿立方米,储水面积3000多亩。
长安农业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种植谷物,但解放前由于长期落后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加上古老的生产模式,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粮食播种亩产只有69公斤,解放后,共产党带领农民闹土改,搞互相合作。
1953年春,王莽乡西王莽村贫苦农民蒲忠智等带头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之后,互助合作在全县迅速扩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产生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水平。
1989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4.33倍,播种亩产增长3.3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4.97倍。
198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万马力,农机作业总工作量达3871.1万标准亩,农村用电量近9000万度。
长安文化底蕴深厚,区内胜迹遍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
客省庄新石器遗址、仓颉造字台、沣镐西周车马坑、秦阿房宫遗址、汉杜陵、樊川故道等文物古迹触目皆是;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净业寺等佛教祖庭文化源远流长;绵延百里的秦岭北麓苍翠神奇,植被茂盛,是西安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青华山、南五台、嘉午台、翠华山等自然景观瑰丽多姿。
长安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
后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被命名为:长安区 【陕西平利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陕西平利县境东部,距县城8公里,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地貌四山夹三川。
总面积227平方公里。
汉白三级公路贯通镇境,是川陕鄂渝的交通要道。
辖28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5375户,20547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595人。
辖区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素有平利县“一长安”之美称。
总耕地面积33736亩,其中:基本农田16667亩,人均0.85亩(水田6537亩,旱地10532亩)。
有林面积18.8万亩,宜林荒山10532亩。
有茶园2157亩,其中:优质高效密植茶园600亩。
以黄姜为主中药材骨干项目3500亩,烤烟1200亩,林果2000亩。
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71个,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和程控电话,9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儿童入学率达到99%。
省际边贸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广东东莞长安镇】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广东省东莞市下属镇名。
长安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香蕉、荔枝、柑橙等经济作物和禾虫、禾花雀、蟹、花鱼、乌头鱼等特产。
长安明代有大井圩,清末建立万和圩,民国时期归虎门管辖,俗称下里。
民国三十年(1941年)乡民在沙埔头筹建新村,取名长安圩,以后就采用长安为正式镇名。
【广西融安长安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镇名。
长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西岸、枝柳铁路线上。
柳州市融安县中部,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
水陆交通便利,为桂北物资转运枢纽之一。
现为柳州市融安县县城,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8800人,流动人口约23200人。
【河北石家庄长安区】 长安区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北部,面积110.24平方公里,总人口4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7万人。
现辖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5个居(家)委会,35个行政村。
长安区是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家庄市党政机关和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大多位于该区,长安区辖8个街道、3个镇:建北街道、青园街道、广安街道、育才街道、跃进街道、河东街道、长丰街道、谈固街道、西兆通镇、南村镇、高营镇。
【浙江海宁长安镇】 长安镇属浙江省海宁市。
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 余杭区。
隔江相望杭州市萧山区。
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01省道、穿境而过,均设站点或出入口;320国道、杭东绕城公路出口处分别距镇区6公里、2公里。
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
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
【绩溪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西北部,东邻板桥头乡、华阳镇,南连歙县、临溪镇,西、北与上庄镇、旌德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
1992年3月由原镇头乡、原尚田乡部分村合并建立长安镇;2001年10月原浩寨乡和大源乡部分村并入长安镇;2005年辖镇头、大源、庄团、马道、大谷、高杨、坦头、梧川、浩寨、下五都10个村民委员会,60个村民组,总人口2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78人。
省道217线南北贯穿全镇,与县道镇蜀线、镇上线在镇头相汇。
镇人民政府驻镇头村,距县城27公里,为岭北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多山,西北有大会山脉,南有徽岭山脉,东、南属中低山,中部及西、北部为丘陵盆谷。
西、南之水汇入大源河,入新安江;东、北之水为徽水河之源,入青弋江。
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坦头、马道一带盛产优质粘土。
全镇现有山场6727公顷,耕地1958公顷,其中水田1336公顷,桑园405公顷,茶园70公顷。
境内农业以粮油、畜牧、蚕桑、竹木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高山西瓜、大棚香菇、茭白、中药材等)为辅。
境内有国营镇头林场、大会山林场。
近年来长毛兔养殖发展迅速,存栏量6万只以上,2005年被宣城市授予“长毛兔之乡”称号。
境内有个私企业57家,主要经营行业有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布绒玩具、酿酒、小水电等,2005年有明雁机械公司、新惠玩具公司、马道木竹制品有限公司3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
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0.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比2004年增长8.9%)。
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胜迹众多。
自然景观有华阳十景之一的大会晴峰,黄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黄高峰。
浩寨冯村是省级“百佳”生态村,被省列入古村落名录;庄团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市长安] 长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北部 [靖江长安] 长安位于江苏靖江市西部
用十个四字成语来描述唐山,不少于300个字
1、积厚流光、源远流长: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工业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瓷都”之称。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
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素有“冀东三支花”之称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享誉全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历史悠久,爪村遗址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
商代属孤竹国,战国为燕国地,汉代属幽州。
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唐山。
清代分属直隶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隶州。
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谐同美国矿师马立斯到开平镇勘测,勘察结果很好。
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认为要雇用洋匠,采用西法,开采煤铁,大有作为。
1877年,李鸿章指定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开采工作。
因而当年建立开平矿务局,在桥头屯买地造房,购置机器。
随着煤矿的发展,人口增多,商贾繁盛,1878年,桥头屯升格为镇(乔头镇),与开平镇平行。
唐山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因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为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
民国元年(1912年)政区建制均袭清制,1929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鉴于唐山具有经济、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设市,初称“唐山市政府”,后改称“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后,驻北平的国民党派员接收日伪政权,设置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员会第132二次会议通过唐山设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2、人杰地灵、命运多舛、飞来横祸:主要描述一些名人,以及大地震事件损失3、劫后余生、历历在目、一往无前:主要是震后发展4、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地大物博、美不胜收:折叠土地资源唐山市全市土地资源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体系为依据,1986 年以前无概查。
1988 年按全国规定的一、二级分类及河北省补充的三级分类规定进行了概查。
唐山市概查土地总面积 20675516 亩,其中耕地面积81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建设用地逐年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到1986年,全市人均耕地为1.44亩。
[4]折叠水资源唐山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历史上主要是防御水灾,开发利用很少。
解放以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几十年来经过详细勘察和计算,水资源情况已基本清楚。
可用水量分两类:(一)地表水:地表水资源量146200万立方米。
省级以上工程供水量:潘家口水库蓄水主要供天津市、唐山市工农业用水,其水量分配,保证率75% 时,可调节水量19.5 亿立方米,分配给天津市10亿立方米,唐山市9.5亿立方米。
各类大中小型保证率50% 时,年可供水量3.89 亿立方米,保证率75% 时年可供水量2.36亿立方米。
(二)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136900万立方米。
主要是平原区浅层淡水,可用量9.39亿立方米。
山丘区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4.01亿立方米。
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
1985 年开采13.96亿立方米,1986 年开采14.4亿立方米。
折叠矿产资源唐山市矿产资源品种非常齐全,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藏有50余种。
(一)金属矿产:全市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其保有量62亿吨,次于鞍山,多于攀枝花,为国家三大铁矿集中区之一,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遵化、迁西两县。
金矿开采历史悠久。
相传唐代高句丽人就在金厂峪一带挖金,清朝末年迁西金厂峪已是国内三大金矿产地之一。
群众采金从未间断,已探的唐山地区黄金储量78543公斤。
唐山市含锰地层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的中下部,储量达21.37万吨。
另外,唐山还有银矿、铜矿、铝土矿、钼矿、锡矿、汞矿等多种金属矿产。
(二)非金属矿产:唐山地下蕴藏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铁矾土、油石、柘榴石、石墨、油泡石粘土等。
折叠能源资源唐山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大规模煤炭开采已有100多年。
石油、天然气从1956年开始普查,1964 年开展石油地质勘察,已发现5个油气田。
与煤炭 伴生的煤成气储量也很大。
此外,还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资源。
(一)煤炭:煤炭保有量62.5亿吨,是国内焦煤的重要产区,主要赋存在4个含煤构造盆地石炭二迭系地层中,即开平构造盆地、荆各庄构造盆地、车轴山构造盆地、蓟玉构造盆地。
其中以开平含煤构造盆地最大。
(二)石油及天然气:现已发现5个油气田,含油层系较多是冀东油田石油地质的特征之一。
2007年新探明储量10亿吨大油田。
已发现的油气资源不仅有常规油,而且有凝析油、稠油和天然气。
(三)水能:唐山市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和半山区的大中河流上,由于水量丰富,河床落差大,地形条件优越,水能资源丰沛。
经估算,全市共有水量理论蕴藏量70.3万千瓦。
按河系划分,滦河系58.91万千瓦,蓟运河系9.17万千瓦,陡河0.15万千瓦,引滦入还、引还入陡2.07万千瓦。
(四)其它能源:还有煤成气、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折叠植物资源唐山辖区内植物种类繁多,北部山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驰名中外,林木资源丰富;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花生等农副产品,素有“冀东粮仓”之美誉据文献记载,两三千年之前燕山山地林丛遍野,松柏涛涛,原始森林茂密,南麓枣、栗、榛等野生经济林树种密布。
树木种类有47科、67属、133种,果树为8科、12属、22种。
全市有天然草场67.52万亩,其他草地312.2万亩,2005年可产鲜草120724.3万公斤,可载标准畜51.8万个羊单位。
全市野生药材种类繁多,资源蕴藏量较丰富。
解放后历次普查资源统计,植物药材隶属123科194种。
野生食用菌、淡水藻类、海水藻类品种繁多、分布广泛。
折叠动物资源唐山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多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创造了条件。
兽类有虎、豹、熊、豺、狼、獾、鹿、獐、狍、猴、猿、狐、狸、貉、兔、獭、紫貂、黄羊、野猪、鼠、黄鼠狼、臊鼠、松鼠、香鼠、鼢鼠、刺猬等。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虎、豹、黑熊、鹿、猴子等野生动物先后绝迹。
爬行类以无蹼壁虎分布最广,其次为水塘中的鳖及各种无毒蛇类;两栖动物以花背蟾蜍、青蛙为主。
唐山地区濒临渤海,河流众多,近水地区森林茂密,草木繁盛,不单是多种留鸟的终年栖息地,也是多种候鸟的中转站,多种鸟类达200多种。
全市淡水鱼有16科46种属。
海洋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关于大一一年生活感想的演讲比赛主持稿 跪求
那位高人帮个忙
感激不尽
主持稿 开头: 开头: (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 同学们, 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猜到了么
这是黄河 同学们,静下心来, 静下心来, 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猜到了么
奔腾不息的流水声,那般撼动人心…… 奔腾不息的流水声,那般撼动人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诗人李白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千米 , 流域面积达到 75 2442.77 予黄河如此的评价。
长达 5464 千米, 予黄河如此的评价。
这条长达 这条 平方公里, 流经 9 个省区的河流 , 个省区的河流, 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黄河。
——黄河 平方公里 , 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 黄河 。
它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 位居世界第五,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河流, 它是 中国的第二长河, 中国的第二长河 位居世界第五 , 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河流 , 从古至今它都有伟大“ 母亲河” 的美誉。
从古至今它都有伟大 “ 母亲河 ” 的美誉 。
如果, 我们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 那么, 如果 , 我们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 , 那么 , 黄河便是雄 鸡的血液。
鸡的血液 。
的存在, 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路程, 它 的存在 , 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路程 , 它的上千条 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 支流与溪川相连 ,犹如无数毛细血管 , 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 送着活力与生机…… 送着活力与生机 …… 黄河位处中国北方地区,蜿蜒流动 。
从高空俯视, 黄河位处中国北方地区,蜿蜒流动。
从高空俯视 ,它恰似一个 巨大的“ 几 ”字 ,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
巨大的“ 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龙 ---民间有过传说,黄河与远古的黄龙,有着不解之缘。
民间有过传说,黄河与远古的黄龙,有着不解之缘。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就是哺育中 华民族的母亲。
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 华民族的母亲。
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这其中究竟有 怎样的故事呢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聆听属于母亲河的故事。
怎样的故事呢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来聆听属于母亲河的故事。
… … 尾声: 尾声: (播放九曲黄河) 播放九曲黄河) 黄河 黄河与黄龙之间或许是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黄河与黄龙之间或许是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着难以隔断不解 之缘。
但也许,这只是一段神话。
之缘。
但也许,这只是一段神话。
可,黄龙故事的字里行间却不无透入出一种华夏子孙对伟大母亲 河的爱。
河的爱。
是的, 我们将黄河编织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世世代代牢记于心。
是的, 我们将黄河编织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世世代代牢记于心。
其实, 原因却又是那般简单, 其实 , 原因却又是那般简单 , 只为讲述我们与黄河之间的不解之 缘…… 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 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 有义务, 有义务, 传承先人的黄河文化。
传承先人的黄河文化。
希望同学们, 用实际行动来保护黄河, 用实际行动来保护黄河, 的黄河文化 希望同学们, 保护母亲河…… 保护母亲河…… 第一小组全体同学制作。
第一小组全体同学制作。
谢谢大家欣赏。
谢谢大家欣赏。
古田会议的内容
新泉是连城南部的重镇。
境内山峦重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勤劳淳朴。
旧社会广大人民在地主豪绅的压迫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里举行了著名的连南十三乡工农武装暴动,建立了农会、赤色武装和连城县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1929年,朱、毛率领红四军在新泉进行三次重要活动:一、五月下旬与闽西暴动领导人傅柏翠、曾省吾在庙前孔清祠研究部署攻打龙岩城,五月二十三日攻克龙岩歼陈国辉部300多人。
二、红四军二克龙岩后在新泉休整,将闽西红军扩编为第四纵队,佯装返回江西,吸引在广东参加蒋桂战争的陈匪主力撤回龙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回马枪三克龙岩,除陈国辉带亲信潜逃外,歼敌2000多人。
三、1929年12月、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在新泉整训。
图册新泉整训从12月3日开始,到20日结束,毛、朱、陈三人都住在望云草室.朱德同志抓军队整训、陈毅抓思想政治工作,同志集中精力搞调查研究,召开各纵队领导人和连队支部书记及士兵座谈会、农民座谈会。
与会人员都能毫无顾忌地发言,揭发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士兵座谈会上提到一个叫陈铁民的副大队长三天两头打骂士兵,士兵给他起外号叫铁匠,有的士兵经受不了打骂只好开小差回家。
同志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并和同志们一起分析这些错误思想作风的根源和危害性,研究纠正和解决的办法。
红四军党内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的各项任务的贯彻执行,为解决此问题,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进行了争论,都没有解决好,为何在新泉调查中与会代表能畅所欲言,理顺各种关系,看来有以下因素:一、前委主要领导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九月来信》精神。
来信充分肯定了同志关于党指挥枪、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的意见。
陈毅、朱德对九月来信的精神取得了共识。
他们积极支持回前委主持工作。
在整训期间他们分工合作,全军上下出现紧张热烈团结和谐的气氛,激发了调查会的代表们畅所欲言。
二、严明的纪律,体现人民军队的良好作风。
前委根据新泉的民俗情况,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基础上,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条。
事情虽小而影响良好,使群众看到红军的严明纪律,密切了军民关系,妇女剪发上夜校、支援红军的给养,为红军送军鞋、洗衣服,青壮年积极报名参军,红军得以发展壮大。
三、优美的环境,让红军得以很好地休整。
萧克将军回忆说:新泉的大榕树须长叶茂,好像保护根据地的一尊大神,使我们感到植根于沃土上的林木永远发达旺盛,给人们精神上的信赖与支撑;新泉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激活了一些战士抑压的心灵;新泉的温泉使战士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浴罢,战士们躺在沙滩上望繁星,好像回到家乡人民温暖的怀抱中,体会到搞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也进一步认识到建议人民军队的内涵。
通过10多天的调查,在收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在望云草室的煤油灯下,分门别类地梳理,定出纲目,起草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的决议草案,好像在黑夜中看到黎明的曙光,勾画出建设人民军队的蓝图,为九大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12月22日全体指战员向古田进发。
古田会议 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
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后来编入了《选集》。
会议选举、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等11人为前委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等3人为候补委员。
重新当选为书记
求一些主持词,和好的背景音乐
主持词很好找的,百度一下就有很多,你这里没有说明,不好作回答。
我给你说些背景音乐吧。
轻音乐做背景还不错。
《快乐还是忧伤》这首伴奏不错哦,很好听,挺适合的。
《likkas》这首是萨米族语,虽然听不懂,但是旋律特别好听。
《水边的阿迪丽娜》这首钢琴曲很温暖。
我比较喜欢这三首,其他的一时想不起来。
呵呵。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意思
【浣溪沙】词牌名 【柳亚子】人名 【浣溪沙】词牌名,[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
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
』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
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
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
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
本调别名山花子。
〔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
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
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
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
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
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
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
【柳亚子】人名(1887.5.28——1958.6.21)苏州吴江黎里人,中国诗人,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江苏吴江人。
早岁在乡从陈去病、金天羽游,1905年加入国学保存会。
后至上海加入光复会、同盟会。
创办并主持南社。
民国时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
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
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 、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其诗高歌慷慨,亦工词。
著有《磨剑室诗词集》和《磨剑室文录》,另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柳亚子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
在诗风上,他崇尚唐音,承继夏完淳 、顾炎武、龚自珍3家,贬斥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在词风上,他推崇辛弃疾,贬斥吴文英。
在文风上,他反对韩愈和桐城派。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
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
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
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
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
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岭南是哪里省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历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岭南”之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
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包括在内。
岭南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闽越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大体分布在福建(含武夷山)、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
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
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
《晋书·地理志下》将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称为“岭南三郡”,明确了岭南的区域范围。
岭南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范围包括了今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
五岭不单是指五个岭名,也包括穿越南岭的五条通道。
岭南又称岭外、领表,这时站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领表。
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气候环境 岭南特色——骑楼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时运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
北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
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以广东省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载1450小时-2300小时之间。
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
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冬季大部分地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大;春秋季为交替季节,风向不如冬季稳定。
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终年不绝。
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森林植物也为动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岭南动物种类较多,是全国动物最繁盛的地区之一。
地理面貌 岭南地貌因在历次地壳运动中,受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且山地较多,岩石性质差别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
岭南河流众多,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汛期长,径流量丰富等特点,这些河流绝大多数源自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的崇山峻岭中。
岭南最大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第五长河,流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自然风光 岭南自然风光婀娜多姿,既有气势磅礴的山峦,也有水网纵横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峡险滩的奇景,更有海天一色的港湾风光。
广东名山中,明末清初的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最为欣赏的是罗浮山,曾在隐居处大书“南岳草堂”。
编辑本段商贸经济 古代岭南,由于山高岭峻的阻隔,与中原沟通困难而开发的较晚。
但正是“山高皇帝远”,较少受到中原政治风波的影响,经济发展一直较为平稳。
与中原地区“以农为本”的模式相同,农作物为五谷,尤以水稻为首,而且种植历史相当悠久。
除水稻以外,岭南水网纵横,气候温和,养鱼、种果、种桑、育蚕,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
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
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
编辑本段社会环境 岭南文化影响 商周以后,岭南与中原及长江流域已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
战国时,岭北汉人因经商、逃亡或随军征战等原因,逐渐南来。
但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代统一岭南后才开始的。
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
“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
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
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
寻找岭南文化研究及定位的依据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遗迹。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的范围很广,涉及各个领域。
文物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民族历史的实物资料。
有些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或关于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遗物,就成为研究该民族历史的唯一可依据的材料,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
作为不同风俗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资料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可使人们了解到一个民族或本民族某个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到这些民俗现象怎样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
这些文化遗物,反映着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的主要收藏品。
在岭南文化的研究和文物收集整理的工作中为之付出努力并取得贡献的人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李志,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岭南本土古陶瓷、青铜器的研究鉴定和修复工作。
他是岭南古陶瓷馆馆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
他的研究为岭南远古文化提供了宝贵的重要依据。
岭南写真:广州湾见证国运兴衰 广东湛江市旧称广州湾,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广州湾的历史全部结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今,湛江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发展成为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海上“桥头堡”,更是广东经济发展“西进”的战略重镇。
更值一提的是,随着千万吨钢铁基地及中国目前最大的合资项目“中科炼化”的先后落户,如今的湛江,经济建设如荼如火,正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据史料记载,在一八九九年没租给法国殖民者前,这里只是一片没有具体名称的港湾,其时,港湾东西两岸的麻章、坡头及霞山、赤坎、东海岛等,均为不甚繁荣的小墟镇。
法国人进驻之后,整个租界称为广州湾,才开始与外间进行贸易往来。
由于广州湾拥有天然良港优势,法国人占领广州湾后,为达其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目的,并企图同英国占领下的香港及其控制的北海港竞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港口通商贸易和建立商埠的措施,宣布广州湾为无关税的自由贸易港,改善港口的航行、导航、和通讯能力,并在硇洲岛建造了当时远东最大,照射距离最远的水晶玻璃灯塔,建筑栈桥码头和堤岸码头,修筑与港口相联的公路。
其时,中法商人利用轮船运销洋货入口,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走私物品甚易通过,因此当时广州湾的商货往来,颇呈兴盛。
岭南历史 一九三八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的南京、上海、广州、海南、香港等港口城市相继沦陷,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广州湾成了当时中国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港口,而广州湾到广西柳州的公路已经沟通,内地所需物资均由广州湾转运,一跃成为出入中国的商业重镇和航运中心,仅航驶香港一线千吨以上的轮船就有二十多艘,并造就了许爱周等一代船王。
据当地老者回忆,由于各地游资汹涌而至广州湾,各类大酒楼、洋行、银号、百货、杂贷、金铺、剧院、舞场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商业蓬勃繁荣。
广州湾商业鼎盛时期,仅短短几百米的中兴街有名有号的店铺就有一百六十一家,有第二香港之称。
及至一九四三年三月日本宣布进驻,全面接管广州湾,拘禁了全部法国官员。
又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一时海外交通断绝,商场顿呈惶恐不安状态,从各地逃难来广州湾的商人开始各选归途,在广州湾经营大商号、银庄等的大商家陆续返回原地,广州湾商业便开始走向下坡,渐趋冷落。
编辑本段其他地区 岭南地方 韩国的一个地区的非正式称谓,相当于庆尚道。
在高丽时期此地有以岭南为名的行政区。
与现在的行政区划相比,包括庆尚北道、庆尚南道、釜山、大邱和蔚山。
区域内岭南大学以岭南作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