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演讲稿 > 邮政所所长竞聘演讲稿

邮政所所长竞聘演讲稿

时间:2017-07-07 16:57

邮政支局长就职演讲稿

尊敬的市位领导、同志们:首先是真诚。

感谢领导对我长期以来的关心注,和信任。

感谢市局领导班子对我长期以来的关注和培养,锻炼和塑造。

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事、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理解和关心.....3、始终牢记“职务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多一次岗位、职务的变动,就意味着责任的重大。

对我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就是全心全意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

一定要对得起省公司党组的信任,对得起市局班子的支持,对得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

具体可以再从下面的链接里整理内容。

邮区中心局生产调度员竞聘上岗演讲稿

如:自我介绍要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比如你的基本信息,主要工作经历,爱好等等。

记住,介绍时要有自信,说话时最好直视他们,面试官不太喜欢啰嗦的,声音嘹亮干脆。

下面就内容方面给你个示例:各位考官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我叫....,今年..岁.汉族,..本科.我平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以前在..实习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求学的..年中,(简单的但是有重点的介绍自己拿手的技术 比如:我精通了Hibernate框架 能很好的做操作 还有...等等)并且让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成为一名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所以,这份工作能够实现我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希望在这么多的应聘者中,您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献上我最真诚的一面以及个人才能。

我相信自己能够很快的融入到贵公司的工作中

争做“健康阳光少年演讲稿

有人问我,什么是阳光,我说,是春天花朵沐浴的那一份滋润,是夏天奔跑时听风的快感,是秋天收获时成熟的喜悦,是冬天白雪皑皑的纯真。

是跌倒了站起来继续跑,是失败了也不气馁,是奔跑时不懈的坚持,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魄,是心里只有雨后的彩虹,没有彩虹前的阴郁,这些都是。

阳光,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颜色,它如火一般热烈,又如水一般纯洁,在黑暗时它带来光明,在光明时又带来温暖。

那阳光的少年呢

不是也该如此吗

阳光少年,便是那心灵永远晴朗,始终充满希望,错过了太阳,期待着星辰;错过了花朵,期待着果实的少年。

一个朝气蓬勃,敢于和风赛跑,心中永远挂着一道彩虹的少年。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有时天晴着,心却下着雨;又有时,天下着雨,心却晴着。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当天空划过一道流星,有人会说:“唉,虽美丽却只有一瞬。

”而有些人则会说:“呀,虽一瞬却很美丽”心情的人永远面对阳光,所以心里没有黑暗。

但是心雨的人却永远背对阳光,心中只有黑暗。

迎着阳光,聆听花开的声音,细数水流过的足迹,用阳光滋润幸福的种子,让一切都以美好绽放。

像白雪一样纯洁,像彩虹一样斑斓,像阳光一样美丽这就是阳光少年,而我也正是这样一个少年自己写的,很辛苦,讲过,选上了,拜托给点分啦

跪求演讲稿阿各位哥哥姐姐帮帮忙~~

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爱因斯坦说w=x+y+z每天要清行自己在做神魔

把目标不断清晰化,细节化

培养自己的品格

习惯

首先想不想成功

进步

学习

想的程度是多少

人的记忆,观察,逻辑相差不多

但耐心却差得很远

从行动开始

关于巴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

性别:男 ,非洲裔  北京时间2008年11月5日,根据美国总统大选计票结果,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全国大选阶段的黑人候选人、并且成功当选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奥巴马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

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85年到芝加哥参加社会工作。

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的非洲裔美国人,并在此期间获得了全国范围的认可。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在之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

  奥巴马演讲  2004年7月,美国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

(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

)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题为“无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慷慨激昂的演讲。

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该演讲后,奥巴马成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

同年11月,奥巴马顺利的以高达70%的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提出了重点在“完结伊拉克战争以及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竞选纲领。

2008年1月4日,在俄亥俄州民主党初选大会上,奥巴马赢得了38%的支持率,领先于知名度高于自己的约翰·爱德华兹以及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诸位候选人中领跑。

2008年6月3日,奥巴马票数领先于希拉里·克林顿,被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正式提名,从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大选候选人。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是肯尼亚人,母亲安·邓纳姆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

两人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只生下奥巴马一个孩子。

后来奥巴马随母亲与继父在印度尼西亚生活4年。

  儿时的奥巴马与母亲Ann邓纳姆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后来随父母移居夏威夷。

在夏威夷,邓纳姆与肯尼亚留学生巴拉克·奥巴马(老奥巴马)相遇并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巴里,即如今的参议员奥巴马。

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随着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深造告终。

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罗罗·素托罗结婚,并于1967年来到印尼,也把6岁的巴里带到印尼。

  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

邓纳姆热衷于印尼民间妇女工艺品的制作,比如织布、编筐,成为个中能手。

玛亚现在是夏威夷大学一名教授。

苏尔亚库素玛回忆说:“我们都是母亲,我们一起谈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与孩子分离有多么难过,但她(邓纳姆)更关心对巴里(奥巴马)的教育。

”  奥巴马青年时到印尼看望母亲,苏尔亚库素玛初次见到这名未来参议员。

她说:“邓纳姆为他骄傲。

我记得,当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月刊历史上首位黑人主编时,邓纳姆充满骄傲。

”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

尽管与父亲相处时间不长,但遗传自父亲的肤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成为一面旗帜。

他的回忆录1995年首次出版,名为《父亲的梦想》。

从政后,奥巴马借用了父亲的名字(巴拉克),在每天别人对他的称呼中,感受父亲留下的烙印。

  老奥巴马出生在肯尼亚西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当过放牛娃,后来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美国读书,与邓纳姆相遇,生下奥巴马。

奥巴马的祖母和许多亲戚如今仍住在那个小村庄,老奥巴马1982年因车祸去世后也埋在村内。

1992年时,奥巴马初访家乡,把未婚妻领进门。

老奥巴马的生平比较复杂。

他在肯尼亚时就娶了第一个妻子柯齐亚,并育有两个孩子,儿子罗伊和女儿奥玛。

  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父亲从没真正离开柯齐亚。

但邓纳姆说,老奥巴马确实与柯齐亚分开,但“由于结婚时是一个乡村婚礼,所以也没有文件证明离婚”。

老奥巴马和邓纳姆在夏威夷的婚姻也许也没有适当的文件证明。

奥巴马在回忆录中说:“这段婚姻如何开始和何时开始依然弄不清,有些细节我永远没勇气弄清。

”老奥巴马离开邓纳姆和两岁的儿子去哈佛读书后,后来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非洲。

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在肯尼亚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死于车祸。

但是,老奥巴马还经常探望柯齐亚。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心怀着自己的“美国梦”,一步步走向成功…  编辑本段成长之路  奥巴马身世复杂、经历坎坷,但长大后,在芝加哥市组织慈善事业,逐渐积累名声。

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

  奥巴马之后选择从政,连任3届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2004年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将知名度扩大到全美。

当年,他赢得国会参议员选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联邦参议员。

苏尔亚库素玛说:“你知道,拥有一个白人母亲、一个黑人父亲,还到过印尼,这使他和他的母亲一样,容易对各种人产生认同感。

”一些美国社团把奥巴马当作一种证明,融合可以超越种族。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公众政策研究人员威廉·高尔斯顿说:“我认为,美国选民已经准备支持具体表现美国梦的领袖。

”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拉里·萨瓦托认为,奥巴马公布自己身世可以吸引选民,无论存在何种争议。

萨瓦托说:“美国人喜欢成功的故事。

”苏尔亚库素玛说,她可以想象到奥巴马母亲的“热烈表现”,“如果她知道巴里,她的孩子在竞选美国总统,她会有多么骄傲”。

  编辑本段参选历程  200多年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亚伯拉罕·林肯只能坐着马车来巡回演讲;七八十年前,为了获得胜利,富兰克林·罗斯福已可以拿着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到了肯尼迪时代,在电视上面对万千观众发表演说成为了常态。

  奥巴马竞选网站首页  2008年美国大选,不管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抑或共和党的麦凯恩,都争先恐后开设个人网站,宣传政治纲领、播放竞选广告,发布即时动态,同时也收集民意民声。

硅谷的一位资深专家评论:“能够利用网络全部潜力的竞选者,将在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

”《纽约日报》也认可这一点:“2008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  互联网,这种最开放、最民主的媒介形式,已深度参与到选举的政治事务中。

奥巴马,47岁的黑人偶像,凭借着平民出身、经历复杂的优势,打出“革新”、“梦想”的旗号,在一脸阳光的帅气中,成为了最会利用互联网工具的人。

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资料显示,奥巴马在今年1月份收到的3600万美元捐款中,有2800万美元是通过互联网募集到的,而且,其中90%的捐款,单笔金额都在100美元以下。

  和传统的通过竞选集会,以及举行募款餐会的模式大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得到的这些小额捐款,多半是自发的网上转账。

这应该被看作一个信号。

美国国会规定,每个人向总统候选人捐助选资金,不得超过2300美元。

因此,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争取尽可能多的捐款者,才能在筹款额上压倒其他对手。

  早在2007年第一季度初选时期,他小试牛刀,被人称为“菜鸟”的他“一鸣惊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10万人的捐款,人数是希拉里的两倍

捐款数额也超过了希拉里。

从那时开始,奥巴马就拥有一个“网络提款机”。

《时代周刊》评论:“奥巴马所得的100美元募款,可能来自数千位不计名的普通支持者,但帐面上无法看到的数据,将在未来的选票数量上体现,人们期待着这样的惊喜。

”  在奥巴马的个人竞选网站()上,粉丝们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就能得到所在地区为奥巴马进行助选活动所具有的信息列表,并据此加入支持奥巴马的团体。

戈伦博格说:“这些集会吸引了社区人群的极大兴趣。

人们一回家就上网捐款。

而这些人以前从没卷入过竞选活动。

”相形之下,奥巴马的党内对手——希拉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置了类似的“邮编定位”功能,以聚拢和发展支持者,但效果远逊于奥巴马。

原因是,奥巴马进入了互联网的WEB2.0时代。

“这是互联网时代,奥巴马知道经常上网和有时间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不是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大都没那么多时间,也不会自降身份与穷人一起争论”,一位奥巴马的支持者表示,“如果以支持人数作为评判,奥巴马无疑将获胜。

”  编辑本段“奥巴马现象”  所谓“奥巴马现象”,就是2008年总统大选初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掀起的政治旋风。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参选总统的黑人,奥巴马将“希望”和“变化”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一次次突破人们的预期,不断刷新美国政治史新纪录,形成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一股巨大的政治能量,对传统的选举格局构成了真正的挑战。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如今“奥巴马”这个名字在美国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

并且“奥巴马”这个名字已经改变了英语,美国社会出现了一批以“奥巴马”为词头的新名词,如“奥巴马女孩”、“奥巴马风暴”、“奥巴马摇滚”、“奥巴马十月”等等。

《华尔街日报》甚至惊呼:面对“奥巴马大潮”,希拉里还没有被淹死本身就足以说明她是一位多么出色的政治家。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在《当魔术消失的时候》文章中,认为“奥巴马狂热”已经变成“奥巴马失落变态症候”。

现在,“O.C.S.”已经变成一个英文新字,出现在美国政治议论之中。

就是在这种“奥巴马狂热”现象下,众多选民被迷得神魂颠倒,助他写下一系列连胜的战绩。

  “奥巴马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奥巴马代表着希望和信心,迎合了选民求变的心理。

这种变分为几种:面对美国内外交困,选民需要变革,需要一个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选民需要希望和信心,需要一个给美国带来新方向的领导人;美国面临一个“战后婴儿潮”到“后婴儿潮”的世代交替的变化,选民需要一个清新的、超越党派利益弥合分裂的“后婴儿潮”领导人。

总之,奥巴马成为变革的代言人。

选民需要一个领导美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

共和党执政七年来,经济不振,财政巨额亏空,美元贬值,物价飞涨,还有次贷危机,使人民生活日趋艰难,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已经高达5000万。

二战婴儿潮的一代人,即将达到退休年龄,将来有可能面临政府无力支付社会保险基金的困境。

  对外方面,反恐越反越恐,伊战越陷越深,盟国离心离德,外交乏善可陈,国际影响日益削弱。

尽管国力依然强大,科技领先,但内外决策失误已经给美国利益带来了很大损失,影响到了选民的利益。

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思变,对于白白耗费财政资源,过度干预国外事务,以及国会陷于两党争议,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做法,招致强烈不满。

尽管奥巴马没有开出如何变革与施政的清单(施政纲领要在党代会上产生),但“变革”的主题思想却是说到了选民的心坎上,成为他产生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民需要一位给与美国新希望和信心的领导人。

  美国精神的深处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和信念能让美国人不论是在繁荣时还是在逆境时,都能始终保持一种集体良心而不失望,并能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美国人共同努力。

近年来,特别是“911”以后,美国的这些共同的理想、价值理念和希望在不断萎缩,美国开始日益走上分化。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

同时,依循美国政治的惯例,奥巴马还要让大家知道这种新美国人的根源――最原始的美国梦。

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使他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肯尼迪的接班人、新美国的象征。

  正如希拉里的一位顾问所说,希拉里能打败任何对手,但奥巴马不是一位参选人――他代表了一种运动。

他不是在推销某一套政策,他是在推销一种愿景;他展示的是对一种信念的忠诚,对人们实现信念的力量的忠诚。

而这种信念就是变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并不关心其政策细节的原因:梦想本身就已经足够。

  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迈克尔·巴龙认为,美国的选民结构每隔16年会有重大改变,而经过世代交替的选民比较愿意冒险选择新人。

所以16年之痒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闻周刊》的专栏记者艾特指出,其实选民求变的情况在1992年克林顿击败老布什当选总统就已有先例。

克林顿46岁时当选总统,是第一位“战后婴儿潮”时代入主白宫。

今年46岁的奥巴马是“后婴儿潮”的时代人。

  其实这可以从历史来寻找根源,比如从二战结束一直到老布什,美国总统基本上都是二战老兵,从将军到上校,然后到中尉,开始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肯尼迪是校级军官,老布什是尉级军官,到了克林顿时代,二战老兵基本上就淡出了政治舞台,接下来就是“战后婴儿潮”这一批,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克林顿和小布什。

到目前为止,他们正好执政16年,从美国世代交替的角度来说,这批人也开始淡出政治舞台,“后婴儿潮”的人要起来了。

奥巴马今年46岁,正好代表了“后婴儿潮”这批人,所以,这也是奥巴马给很多人以希望的一个原因。

  “奥巴马现象”产生的一个更大的背景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民权运动方面的确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其主要内容就是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

经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打破了一些很有能力的黑人人才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障碍,现在美国政坛上活跃着很多黑人领导人和政治家,包括小布什政府中也有鲍威尔、赖斯。

显然,通过60年代的民权运动以后,相当的一部分黑人精英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而且帮助美国在解决种族问题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这是“奥巴马现象”产生的最大背景。

没有这一背景,“奥巴马现象”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奥巴马现象”产生与媒体追求轰动效应也不无关系。

媒体首要任务就是收视率,这是媒体存在的利益根本,所以追求轰动效应也就成为媒体的应有之意,这自然形成了选民从中和跟风的心理。

  媒体的追求轰动效应。

奥巴马的接连取胜,不仅增加了奥巴马本身的自信和凝聚力,对选民、特别是那批本来就在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晃荡的中间选民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也是一种必然。

至于希拉里所抱怨的“美国媒体对她不够友善”问题,并且,媒体喜欢炒作,一般不会一边倒地倾向奥巴马或者希拉里,但是奥巴马最近连胜,媒体对他的赞誉之词会更多一点。

因为媒体靠收视率为生的。

  另外,奥巴马受到更多媒体青睐,还在于奥巴马是新人,身上有更多的新闻点可以发掘。

还有,奥巴马毕竟是年轻人,如前一段落所述,奥巴马对网络等新兴媒体也更重视,也更容易和这些人合作和交流。

媒体对于他“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等大张旗鼓的报道,对他人气的聚集和筹资都很有利。

  编辑本段政治观点  一、经济  奥巴马:反对布什政府对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富裕阶层的减税政策。

  麦凯恩:支持延续布什政府的减少收入税政策,并打算将企业税的税率从35%减至25%。

  二、贸易  奥巴马:敦促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重新谈判,以加强有关劳工和环境方面的条款;支持与秘鲁之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麦凯恩:支持与哥伦比亚、韩国和巴拿马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与27个欧盟成员国展开有关新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反对改变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支持开放新贸易市场。

  三、伊拉克战争  奥巴马:一直反对伊拉克战争,并在竞选中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撤出美军作战部队。

  麦凯恩:在参议院投票支持对伊开战,反对在战争拨款议案中附加撤军时间表。

他最近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会在2013年实现在伊拉克设定的目标,并撤离驻伊美军作战部队。

  四、健康保险  奥巴马:支持延续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支持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儿童全民健康保险计划;设立国家健康保险项目。

  麦凯恩:反对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全民健康保险计划,支持将目前以雇主支付为主的健康保险制度转变为自由市场体系,并给低收入阶层提供一定的税务减免。

  五、外交  奥巴马:强调谈判比军事行动更重要,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领导人谈判。

  麦凯恩:呼吁美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更积极有力的作用,承诺会推动重建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关系。

  六、气候变化  奥巴马:承诺在202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至1990年时的水平。

  麦凯恩:支持在2050年前将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呼吁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使用可替代能源实现这一目标。

  编辑本段成功当选  奥巴马与拜恩在获胜后  2008年11月4日,美国各大电视网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亚利桑那州国会参议员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已成定局。

据初步统计结果,奥巴马已获得297张选举人票,超过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麦凯恩仅获得145张选举人票。

  成功当选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后的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表示“这是属于大家的胜利(this is your victory),美国即将开始改变(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同时,他还感谢了自己的家庭和团队,并且向对手麦凯恩表示敬意。

麦凯恩也在随后致电奥巴马表示祝贺,奥巴马也表示非常期待麦凯恩能够加入未来的美国政府一起共事。

竞聘银行个人客户经理的提问

亲身经历告诉你;1.你为什么会有从事理财客户经理的想法呢

谈谈你对这个岗位的看法吧

2,你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吗

还有你觉得你存在的不足在那儿

3,如果你上岗了,你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

4,这个岗位竞争非常大,压力肯定是可以想象的,你在遇到庞大业绩压力时你会怎样面对

5,你认为这个岗位上你能走多远

6,你觉得什么是成功

如果以上问题都没有问的话 表示谈话类容很简单 或者场面很轻松 如果是属于选拔性压力测试的话 上面的绝对会有被问到的顺便祝你好运当初我就是被这样问倒的。

郁闷啊谢谢采纳意见哈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