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演讲稿4篇
家庭教育演讲稿一:家庭教育演讲稿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地位也从“小朋友”晋升为“小学生”,生活发生了全新得改变。
作为父母的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偶像地位也随之下降,“我们老师说……”这是孩子经常反驳我们的经典语言。
此时,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怎样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呢
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已经成长了。
最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家长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言传身教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
所以,我们家长在下班回干完活儿回家后,尽管身体很疲惫,也不要一头扎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躺在床上休息,更不要呼朋唤友的在家喝酒、打牌。
要知道家里有一个小学生正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你的行为,你的所做所为都有可能成为他学习的样板,你有义务给他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要教育孩子刻苦学习,做家长的首先要热爱学习。
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家教指导用书,学习教育孩子的常识、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家长学校和有关的活动、与其他家长相互切磋,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
二、教会孩子做人教孩子“如何学会做人”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过程。
家庭教育时时刻刻存在于家庭的每一个瞬间,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强,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会时刻被孩子所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
家庭教育演讲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012年-2013年上学期)演讲人:高保国时间:2012年10月人员:1、2、3年级全体师生地点:北陶希望小学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
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
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一、重视分数。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
家庭教育演讲稿-精选资料
家庭教育演 各位,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一起,就“家庭教育”这题共同探讨、交换意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说起家庭教育,就不能回避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家教,全称叫“家庭教师”。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个称呼是不恰当的,至少就家教的现状而言,是这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家庭教师只解了几个题目的惑,其它更大的疑惑没有解。
传道、授业就更没有了,所以这只能叫“家庭教学”。
我们今天要谈的既不是“家庭教学”,也不是“家庭教师”,而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
今天的讲座,就是要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大家。
为了区别以往的概念,我称之为“新家庭教育”。
我准备讲四点内容。
首先,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家长们心中的困惑,以及孩子们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例子,作为参照。
接下来,我将从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这个角度来给大家分析成功的教育方法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为大家总结出影响孩子学习的八大因素;并为孩子们提供高效率学习的方法,以及国际教育界推行多年的思维工具。
最后,我将为大家提供一套全方位考虑、个性化设计的家庭教育方案,供大家参考。
和谐家庭亲子教育演讲稿(精选多篇)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
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
不会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
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讲呢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
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
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
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
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
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
”,“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家庭教育讲话稿:怎样爱孩子
每一个家庭都有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家庭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付出和需要坚持的工程。
只要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能沉下心来,坚持用赏识的心态、用严格的要求、用优秀的榜样来教育他们、引导他们,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优秀的。
求一篇有关于教育事业或者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演讲稿,要求内容大概三分钟。
有人说:“教师的是太阳底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
”是的,因为我们着培养跨世纪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重任,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范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
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记得读师范时,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
我苦恼、迷茫、动摇,但领导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同组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教师案头的一句“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震撼着我,早晨5:30来到沸腾的操场,晚上10:00离开喧嚣的校园,和学生们共同欢笑,共同烦恼,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
那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
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这条路上已走了将近十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航船导航……我可以改造人群,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课间,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的脸上读到笑脸,当在一个夏日,我从一个曾看武侠小说入了迷的学生手里接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虽然,曾在休息的时间里,和他们一遍一遍地交谈;虽然,曾在大雪的日子里,去找遍每一个书摊,虽然,曾在没人的夜里,让自己波浪满面……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羡慕珠宝商,因为即使再出色的珠宝商在寻找中也不允许有些许的瑕疵,这似乎无可厚非,但期间自然就有了选择的偏狭与不公,我希望我是培育珍珠的人,不轻易说“在”,不轻易否定,因为我深深懂得,不是所有的笑容,都只绽放一次,不是所有尚未出池的珍贝受过挫伤就从此不再有夺目光华。
倾尽所有的爱和期望,培育出一颗颗夺目耀眼的珍珠,这样的工作是多么有意义呀
当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
请您相信,即使参天大树也忘不了细细根须;即使浩荡大海也会铭记那小小源泉。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羡慕建筑师,因为即使再出色的建筑师也永远不能从他的作品里得到爱的回音。
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
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发我们不认真的作文
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祖国
是因为我看到了一颗颗纯洁的心在对我纯洁地诉说;是因为我理解了我的老师为什么甘愿寂寞;是因为我理解了我的老师为什么孜孜执着。
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会不断缩小这中间的距离,为振兴唐山,建设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主题教育演讲稿800--1500个子
教育主题演讲稿:教育的情怀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
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情怀。
正是这种情怀把一年级的十六个人凝聚在一起,汇成一支“团结友爱,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的团队。
”我们这个团队肩负新课程教改重担,大家知道,今年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的第一年。
就拿语文来说,一学期光课文要有60篇,识字量多达460个字,几乎是老教材的3倍;数学更是玄,不仅要掌握20以内加减法,而且原来是拓展型的题目,像加减法递运算之类也要求学生全部掌握。
新课程不仅容量大,而且难度惊人。
这对所有一年级老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他们在一年级组长张引娣同志的带领下,投入了紧张繁忙的教学之中。
“伟大源于平凡”,平凡的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伟大。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在我们一年级组得到了印证。
老师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呢
农村的加上外来民工的,这些孩子基础参差不齐,甚至还有些学生生活都不能自理。
学生的教育本来应该由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个模块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而我们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零
为什么要说到家庭教育,因为新课程学习,是多么需要家长全力配合,可我们这些家长,服装厂、个体户占90%以上,在服装厂的加班加到晚上十点多钟,个体户更是忙着第二天生意的准备,还有哪来的心思和精力来指导孩子呢
我们的老师不仅完成相当繁重的学校教育,还要肩负着家庭教育的重任。
众所周知,三只脚的架子放在地上是稳稳当当的,现在两只脚短了,干脆说没有了,要放平稳它谈何容易,现实的困难比想象的更艰巨,然而一年级的老师们却敢做勇者,用自己不屈的毅力将这两块缺陷补上。
没有教参,想方设法去借,实在借不到,几位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探索教法。
新课程识字量大,内容多,如何尽快地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多识字。
这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语文老师在姚秀华老师的带领下,想尽一切办法,可以说达到“挖空心思”的地步。
为了让这些孩子多识字,她们自己动手制作卡片;为了让这些孩子多识字,她们独创了“识字角”、“墙上贴字”、“五彩认字带”;为了让这些孩子多识字,她们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为了让这些孩子多识字,甚至秋游、看电影的途中仍不忘教授他们识字。
超负荷的工作,使这些老师不到两个星期,嗓子哑了,可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深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新课程教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中,区教研员三番五次地,且不定期地来校听课,现场指导,老师们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有的甚至说:“哎呀
再这样下去精神都快要崩溃了
”但是我们一年级的老师们都毫无抱怨地欣然领命,认真上好教学研讨课。
课后他们围坐一起,一起反思,一起领悟,他们中年龄最长、资历最深、经验最丰富地要数陈佰娟老师,可每次教研员来校指导,她们能虚心听取,勇于上示范课。
难能可贵的是唯一一位男教师徐林华,他接受上新教材这样的任务,不仅需要勇气,而且更需要的是魄力,他对孩子的施教更循循善诱。
不仅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兢兢业业,默默奋斗着,我们团队中的英语老师也不甘落后,他们对待发音不准的小孩,更是耐心细致地矫正每位同学的发音,直到准确为止。
美术组的陈梅老师,面对只有教科书的局面,本着执着负责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大胆地取之精华,扬其糟粕,独创地开辟了以兴趣为基点的艺术教育新天地。
爱心加上强烈的责任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有了对学生深情的爱心,才会那样的执着,才会那样的宽容。
姚秀华老师开学以来,身体一直不适,可他放心不下这些孩子,坚持以工作为重,带领一年级语文组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带病超负荷工作的老师何止姚老师一人呢
徐小妹老师去上海看专家门诊,第二天急着赶回来上课;你瞧,王丽琴老师牙疼病发作了,尽管肿得脸蛋走了样,仍没拉下一节课,坚持教学;蔡美芳老师常犯腰痛,有时佝偻着身体,头上直冒冷汗,让人看了肃然起敬。
是啊
在这些老师心中,爱的天平倾斜了,在他们心中只有学生。
令人钦佩的启蒙老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努力钻研,毫不懈怠,而且在生活上细心呵护着每位孩子。
如果讲老教师陈伯娟每日为班中贫困生温热饭的举动是再小不过的小事,那么接下来所发生的事也许对大家来讲听后更为忍俊不禁。
一(3)班小朋友大便拉在身上,陶连花老师不嫌脏,不怕臭,帮他换裤子,还特地将自己儿子的衣服送给一(5)班的贫困小朋友;更有趣的是,一(2)班一位男孩大便后,长时间不出来了,一问才知,他不会擦屁股,说在家里都是奶奶包办的,张引娣老师听后义无返顾地走进男厕所。
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谁给学生擦过屁股
一(4)班一位小女孩骨折了,陈英、蔡美芳老师轮流着,坚持数周抱她如厕。
我们的老师所做的是托儿所、幼儿园阿姨们所做的工作啊
难怪他们自嘲:课堂上是老师,课间却是保姆。
俗话说得好,“红花还须绿叶配”。
一年级团队中还有一个美术组,他们除了完成学校环境布置,担任着每周十六、七节课的工作量外,还不计报酬地替班主任出黑板报,为任课老师画教学挂图,有的老师急用的时候,更是有的不近人情,说到要马上做到,老师们没有一点怨言,急人所急,在第一时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他们不求回报,只要亲切地、真诚地说声:“谢谢
”就足够了。
这就是平凡地一年级的老师,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校,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铸造朱泾中心小学的明天,他们坚信:农村的、外来民工子弟能够教好,那么今后还有什么样的孩子不能教好呢
“人民给我一所新校舍,我还人民一所好学校”好学校的创建就需要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教师,他们身上具备了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与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相结合所形成的特有的人格魅力。
他们并不炫目,朴素无华,然而他们春风拂面,催醒万物,如月光婆娑,醉人而又深沉……他们用温暖的抚爱,呵护着幼苗;他们拥有巧妙的忍耐力,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幼苗;他们殷切地期待,期待着幼苗茁壮成长。
他们具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无比博大的情怀。
这就是可亲可敬的一年级全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