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一、揭示主题: 班主任讲话:们,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成方圆”。
意思是做什么事讲个规则。
国家教育部今年秋天颁布了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今天我们班将开展“学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下面请班长上台为我们主持活动。
二、展示主题: 1、 小品《大姐姐》: 情节:几个小朋友正在开心地玩耍,有个小妹妹摔倒了,一位姐姐走过来,将小妹妹扶起来,拍去小妹妹身上的尘土,安慰小妹妹别哭。
小妹妹笑了。
主持人: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帮助弱小是一种美德,也是《规范》对我们的要求。
希望同学们都能向这个大姐姐学习。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要求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可是有的小朋友却做不到这一点。
你们瞧,这儿就有这么一位—— 2、 小品《明明的早上》: 情节:明明早上起床,衣服妈妈给他穿,牙膏妈妈给他挤,吃饭妈妈喂,上学路上还要妈妈给他背书包。
主持人:明明真是个懒孩子,我们可不愿意像他一样。
下面请听听 同学的演讲《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3、 演讲《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主持人:爱劳动,孝敬父母的 同学值得我们学习,有错就改的 同学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下面请听 同学的演讲《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4、 演讲《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主持人: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地遵守《规范》。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知识抢答比赛,比一比,哪些同学对《规范》最熟悉。
请班主任宣读比赛规则。
5、 知识竞赛: 主持人念题: (1) (2) (3) (4) (5) 主持人:大家的回答非常精彩。
我相信同学们的表现会更加精彩
下面请欣赏朗诵《种下一个好习惯》。
6、 朗诵《种下一个好习惯》。
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快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
我做完作业就帮家长做事—— 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一有空闲就看课外书—— 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每天早晨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
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攒起来—— 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堂上我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遵守纪录的好习惯。
习惯和我们朝夕相处, 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 传统美德应该发扬。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学规范,用规范, 争做文明好少年
三、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该做怎样的人呢,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诚挚关怀;是见到老师时的一声亲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
比如: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垃圾;楼道走廊上的高声喧哗,走路时的推推搡搡,随意乱撞门窗;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建筑,随意采摘花草,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首位而往往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做文明之人,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头脑、最高深的学问都重要。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同学就会无组织,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一生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影响我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把文明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千万不要认为文明是小事。
因为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谢谢大家
急需一篇演讲稿,主题是《遵守校纪班规,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沾边的都行,与多越好。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步入第八周了,同学们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仪容仪表整洁健康,行为举止文明高雅,学习态度端正向上,精神面貌阳光朝气,但在我们熟悉校园生活的同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有的同学失去了对新校园的新鲜感,一些不良习惯渐渐暴露出来,在新老师和新同学面前也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了,有口吐脏话的,有乱丢纸屑的,有践踏草坪的,有沉迷网络游戏的,有考试作弊的,有损坏公物的,有男同学留长发的,有男女生举止过密的, ……这些同学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破坏了自己的形象,而且污染了洁净的校园环境,给他人的心灵带来了不良影响。
所以今天我在国旗下要讲的主题是:“养成文明习惯,争做阳光少年”。
首先,文明体现在仪容仪表上。
当我们每天早晨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就应当问问自己,头发是否太长,指甲是否修剪,胸卡是否佩带。
如果没有,就应当及时整理。
闪亮的饰物固然美丽,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的打扮更应当大方得体,努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而不是靠外表的包装。
文明更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
遇见老师,我们是否都能主动问声好;进出校门,是否都能自觉下车步行;同学之间,是否都能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们能否时时刻刻表现出文明的举止与风范。
文明也体现在学习习惯中,从开学到现在,多次发现有同学早上抄作业的现象,有的是在教室里,有的是在车棚里,甚至有的聚集厕所里抄作业,这些不文明的学习现象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更加损害了班级形象,也使我们明德初中蒙灰。
我认为,文明学习习惯的养成需从三个“安静”做起:1、早上到校之后应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自己看书或交作业,不允许站在走廊上,不得在教室里大声喧哗, 值日的同学应按时打扫完教室和包干区的卫生。
2、预备铃响后,应安静的坐在位置上作好准备,等候老师上课。
上课时,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说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更不得以任何理由破坏课堂纪律,自习课上要保持安静,不下位置,不扰乱秩序。
3、中午吃完午饭后,应在本班教室内安静自修或者休息,不得串班、打球、打牌,不得在教室外闲逛。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文明,亲近文明,表现文明,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争做一名阳光少年,共同打造优良的学风、优良的班风、优良的校风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目前,校园里有许多不文明现象,例如,直呼老师姓名;在校园里打架骂人;破坏公共设施;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在墙上、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扔垃圾,浪费粮食;考试作弊……凡此种种,不仅有悖于中学生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影响了当代中学生的形象,也破坏了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为了净化学生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学生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我校开展“,做文明中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的活动。
我们为什么要告别不文明行为呢
约·曾说过:习惯形成性格,。
有一些人,从小就乱拿别人的东西,上中学就抽烟、喝酒、进网吧,从来就不把学习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
平时,说话不讲诚信,做事马马虎虎,不遵守公共秩序,和人交谈的时候满嘴都是脏话。
这样的人长大后只能成为社会的累赘,人类中的败类。
但也有些同学,虽然年龄不大,但无论学习方面,还是为人处事,都很有修养,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怎样才能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呢
我认为: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学习的人。
他总是对知识充满渴望,在课内课外都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勤于思考,爱提问题,不怕困难。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
礼貌用语常在他嘴边,从不讲粗话脏话,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应尊重别人,因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人,床铺被子折叠美观,物品摆放整齐。
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认真做好每次值日,他不会乱丢垃圾,而且会动手捡拾垃圾,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爱护公私财物的人。
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把泥砂等带到上,不会乱涂乱画,不会浪费水电,更不会踢门砸锁,撕毁书本……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并及时报告。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他会尊重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长辈的养育,的教导。
同学们,时代的脉搏已开始跳动,行动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不要再让文明只挂在我们的嘴边,而要让文明的阳光洒遍校园,让文明充斥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与文明同行,与时代同行,共同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急需一篇以《争做文明学生,创建和谐校园》为题的演讲稿
养文明习惯,做文明 老师们、同学们: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先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
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尤其是对于我们施桥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说,你们中有不少学生是经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后,才得以成为了施桥中心小学的一员。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
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六、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墙头、国旗围栏和车棚围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谢谢大家。
行不?
守纪律,做文明学生演讲稿_百度知道
第一篇:文明演讲稿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题目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话题很老,但不过时。
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
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
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战胜.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
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
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
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满怀憧憬,我们充满激情,我们追求成长和长大,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亲近文明,表现文明,实践文明,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守纪律,做文明学生——八荣八耻”之我愿 演讲稿“八荣八耻”,内涵丰厚,概括精辟,意义深远,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为我们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道德生活确立了明确的底线与标杆,是启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树立起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新标杆和文明新指针。
它引导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知荣辱、辨是非、明行止,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对提升国民的基本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
首先,做人最重要的是要爱国。
“八荣八耻”首先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内忧外患,之所以今日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甚至为国献身,在于“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不断传承。
作为在校的中学生,很容易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关心国家,不关心大事的闲散怠惰心态,这恰恰是不爱国的流露,不读书不看报,更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学生在我们周围有很多。
如果这样的麻木与无所谓甚至成了流行,实在让人担忧。
一个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称不上一个纯粹的人的,即便他是多么得有作为,因此以热爱祖国为荣,可以说是针砭时弊,对某些学生的心理疾病起到了很大的警醒作用,当我们面对信仰危机时,如果能以热爱祖国作为最终目标,将危害祖国为耻作为道德底线,何愁我们的民族没有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承,何愁国家不强大。
其次,作为一个人要热爱人民,并把这种热情体现到具体、实在而平凡的工作中。
时下,民间有“从事法律的是黑蛇,医生是白蛇,教师是眼镜蛇”的传言。
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存在背离人民,至少是一些人的这种行为给人民造成了极坏的印象,现状让我们不断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心中有人民,是不是真的热爱人民
崇高寓于平凡,干一行爱一行,明德敬业,就是爱人民的具体体现,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对职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的理想的承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试想,一个连本职都做不好的人还奢谈什么爱人民
爱社会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照这一条反思自己,将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体现在今后的实际行动中,用切实的作为来履行承诺解读信念。
再次,做人要倡导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守信,如何交往,人与人之间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关系,社会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秩序
“诚”即不欺,诚信的人不会选择欺诈。
“诚则明,明则诚”,心里亮堂就会诚信,诚信的人心里亮堂,而心里黑暗、满布灰尘的人,就不可能诚实守信。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在全社会确立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
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中的确有部分是与之相悖的,比如小到同学相处的明争暗斗,争荣誉争利益,大到单位间缺少精诚合作精神,争利益少贡献,再到社会上的各种不信任和相互欺瞒,商业的欺诈,政治的勾斗等都是有违诚信精神的,如果这股风气成了社会的主流,我们的民族和前途就着实堪忧。
因此在防患于未然的思路下进行诚信教育很有必要,我们应该对照这一要求,小到在日常生活中,乃至在重大事件前决不能忘记诚信,时刻勉励和鞭策自己的行为,成为社会诚实守信之风的正面推动力。
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知耻、洁身,同时还要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思想言行,不能视而不见,绕道走开,是要充分认识它们败坏人心、瓦解社会、危害事业前进的腐蚀作用,更要对此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从知耻、洁身开始,端正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中间的培养与树立,学校责无旁贷,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所有行业、部门、单位、家庭、学校,所有的未成年人、成年人,都应以“八荣八耻”为道德规范,人人身体力行,努力实践。
只有社会环境、道德文明得到改善与提升,我们的社会才能日臻完善,真正的和谐社会才会早日建成。
规范学生行为,提升综合素质的演讲稿
大家好
自古以来,人才至上,人品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只有在实际生活中积小善,才能成大德。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如果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看成是一种精神储蓄的话,那么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在享受着行为习惯所产生的利息。
有这样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林能脱颖而出呢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
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
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所以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
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实际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走在着整洁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也许你并不在意自己偶然说出的一句脏话,也许你不留心踩在脚下的花草,也许你已经习惯自己旁若无人的喧叫……可是,这时你已经成为美好校园环境的破坏者。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而每个同学的言行举止也正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程度。
然而,在校园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值得我们重新进行思考。
为了进一步规范言谈举止,提升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有大家之气、大家风范的精英学生,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海中学子,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细则》,从自身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生活起居、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或者口号。
”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希望大家能从现在做起,从学习、生活、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比如:穿着朴素,发型大方;不使用手机、MP3,不进入营业性网吧、茶厅、歌厅。
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推行,按照指定位置停放并上锁;不在校外摊点吃东西;在食堂就餐时,安静就餐,不大声说话;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见到老师轻声问候“老师好。
”进出教室、办公室轻轻推门,随手关门;上下楼梯轻上缓下,靠右行走;排队集会静齐快,列队整齐有精神;能弯腰捡起你能捡的垃圾。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课间不在走廊上、教室里追逐打闹。
许许多多的细节,不胜枚举。
3月5日是学雷锋日,其实我上面所讲的也是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表现。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同学心中装着他人,时时注意文明,就一定会展示出绅士风度和淑女风范。
中学生是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但从生理和心理特点看,你们正处在向成年人过渡期间,各方面还不成熟,也是情感最激烈、最充满冲动、幻想而最容易动摇的时期。
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不大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深切后果,血气方刚,说干就干,容易意气用事,这或许会干出许多惊天动地的壮烈义举,也或许会导致违法犯罪铸成终身憾事。
学校里,同学间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学们要互相关心和尊重,友爱相处,团结合作。
如遇意见相左、出现矛盾的情况,一定要有法制观念,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
同学们,我们海中有着严肃的校纪和优良的校风,你们作为海中的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无愧于阳光,无愧于社会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播下好习惯,收获绚丽人生吧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美丽校园。
养成教育演讲稿
养成教育——德育的根基 从小学到中学,常听说班里丢东西。
起初是丢铅笔、橡皮、刀子、笔记本之类的,后来是丢钱。
最近听我妹妹说,她的一个上了中专的同学的班里,什么东西都丢,丢钱不说,BP机、快译通、CD机等都丢。
也就是说,如今,对一些学生来说,拿别人东西不还甚至将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已是家常便饭。
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忧虑:不偷不盗可是人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啊。
如此品行不端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将会怎样
可回过头来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又如何呢
恐怕更令人汗颜。
众所周知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层出不穷和无孔不入,说假话办虚事多吃多占贪污受贿现象的逐渐蔓延和日益严重,不正是一些有判断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为吗
毋庸讳言,当今国人已面临能否守住伦理底线(即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的问题,以致有良知的学者著书疾呼。
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指出,“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
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
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的最后屏障
”为什么我们这个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的国度,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丧失
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多年来养成教育的缺乏。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
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
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
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
”实际上,人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所谓“习惯成自然”。
比如说,谁都知道,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明知故犯
习惯了。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故有“德行”之说)。
很难想象一个偷窃成性的孩子将来会是个廉洁奉公的人;也很难想象假话充斥、假货泛滥的地方能有诚信不欺的社会风尚。
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