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口号 > 李中堂口号

李中堂口号

时间:2016-09-19 10:27

霸气励志古诗词大全

黄沙百战穿金不破楼兰终。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小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石灰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五首·其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唐寅《把酒对月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佚名《长歌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佚名《论语十二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查慎行《三闾祠》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读书》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谢逸《送董元达》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陆游《读书》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二首》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徐锡麟《出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屈原《国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屈原《国殇》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于谦《除夜太原寒甚》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观书》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王建《寄旧山僧》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

——李白《秦女休行》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于鹄《题邻居》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李鸿章的功过辩论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

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他从不显得傲慢。

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那类人。

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与他交谈的人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这位贵宾的举动非常令人感动,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他的这一告别仪式使他的随从人员和美方陪同人员始料不及。

然而这却是饱含敬意的最真诚的悼词和最意味深长的告别:“别了,我的兄弟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

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喜欢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

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

这不是自由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 G.亚历山大,当时的《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

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

……李总督最后明确宣称: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我(约瑟夫)告诉他,英国议会已经通过投票,将指定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华调查鸦片是否真的像有人指控的那样有害时,他气愤地回答:‘荒谬绝伦

’似乎十分的愤怒和蔑视,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任何人都知道,鸦片是有害的。

’当我起身告辞时,他仍很善意地用热情的语言赞扬了英国公民为使中国摆脱鸦片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这位秘书结束访谈时还发表了一通感慨:……中国的政治家们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热爱和平的精神,如果任何制止战争的手段可以找到,他们不可能为了报复而认可战争的持续。

(以上资料出自同时代的《纽约时报》)————后鸦片贸易为英国国会议案所禁止。

李鸿章也得到同时代优秀人物的认可,比如(在义和团之乱时)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北京不保,万一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

为免出现这种情况,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

中国差点驱逐满清,提前共和。

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

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的代表。

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

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如一次他召集了一群留洋回国的青年官员开座谈会,突然对数学感起了兴趣,逮了一个留洋生问他什么是“抛物线”。

小伙子从函数到方程式费了好大劲解释了半天,李鸿章仍是一头雾水。

留学生急了,崩出一句:“中堂大人你撒尿吗

”李鸿章不知所以,答曰:“撒,当然撒。

”留学生接着解释:“那就对了,中堂大人,撒出来的尿就是抛物线啊

”李鸿章恍然大悟,哭笑不得。

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 。

”而且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Tradition)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

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找寻文章

秋词 浪淘沙 秋风引 乌衣巷 春词 秋词 浪淘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 竹枝词 始闻秋风 忆江南 咏史 忆江南 竹枝 杨柳枝 浪淘沙 竹枝 玄都观桃花 杨柳枝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石头城 竹枝 竹枝 竹枝 望洞庭 竹枝 杨柳枝 再游玄都观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杨柳枝 潇湘神 西塞山怀古 杨柳枝 竹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杨柳枝 竹枝 竹枝 九华山歌 浪淘沙 视刀环歌 杂曲歌辞·浪淘沙 杨柳枝 杂曲歌辞·忆江南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蜀先主庙 相和歌辞·采菱行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洞庭秋月行 金陵怀古 昼居池上亭独吟 纥那曲 踏歌词 学阮公体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游桃源一百韵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淮阴行 杂曲歌辞·潇湘神二曲 潇湘神 踏歌词 浪淘沙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踏歌词 抛球乐 墙阴歌 送张盥赴举诗 金陵五题·台城 秋萤引 百舌吟 武陵观火诗 纥那曲 抛球乐 杂曲歌辞·纥那曲 步虚词 杂歌谣辞·步虚词 杂曲歌辞·抛球乐 西塞山怀古 杂曲歌辞·壮士行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初夏曲三首 平齐行二首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 历阳书事七十韵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赏牡丹 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 忆春草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 马嵬行 踏潮歌 泰娘歌 萋兮吟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酬乐天咏老见示 琴曲歌辞·飞鸢操 相和歌辞·贾客词 相和歌辞·团扇郎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相和歌辞·阿娇怨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 杂曲歌辞·踏歌行 踏歌词 杂曲歌辞·纪南歌 杂曲歌辞·宜城歌 桃源行 白鹭儿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读张曲江集作 葡萄歌 西山兰若试茶歌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武陵书怀五十韵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尝茶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寄赠小樊 吐绶鸟词 平蔡州三首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 观八阵图 元日感怀 和乐天题真娘墓 莫瑶歌 养鸷词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早夏郡中书事 步虚词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 调瑟词 望衡山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 偶作二首 昏镜词 咏古二首有所寄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送春曲三首 观云篇 捣衣曲 苦雨行 华山歌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寄杨虢州与之旧姻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伤我马词 七夕二首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 韩信庙 台城怀古 路傍曲 送寥参谋东游二首 望夫山 柳絮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 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曹刚 秋夜安国观闻笙 思黯南墅赏牡丹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寄湖州韩中丞 田顺郎歌 楼上 梦扬州乐妓和诗 省试风光草际浮 浑侍中宅牡丹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 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 怀妓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早秋集贤院即事 寄唐州杨八归厚 巫山神女庙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秋扇词 别苏州二首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答表臣赠别二首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柳花词三首 金陵五题·江令宅 监祠夕月坛书事 与歌者米嘉荣 望夫石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赠李司空妓 和乐天春词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咏庭梅寄人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泽宫诗 酬杨侍郎凭见寄 武昌老人说笛歌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和重题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凄然继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彩舟空泊,唯邀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双鹤 终南秋雪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 城东闲游 赠乐天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送元简上人适越 西塞山怀古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 哭庞京兆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 题淳于髡墓 送王司马之陕州 汉寿城春望 松滋渡望峡中 寄杨八寿州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百花行 插田歌 畲田行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和乐天秋凉闲卧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更衣曲 酬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海阳十咏·蒙池 武夫词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途中早发 翠微寺有感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 秋江早发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有獭吟 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句 句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洛中早春赠乐天 白太守行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谪居悼往二首 观柘枝舞二首 寄陕州姚中丞 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 磨镜篇 登司马错古城 谒柱山会禅师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 善卷坛下作 缺题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 海阳十咏·棼丝瀑 海阳十咏·双溪 海阳十咏·月窟 龙阳县歌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海阳十咏·吏隐亭 海阳十咏·切云亭 海阳十咏·云英潭 海阳十咏·玄览亭 海阳十咏·裴溪 海阳十咏·飞练瀑 岁夜咏怀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酬冯十七舍人宿卫赠别五韵 送惟良上人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鶗鴂吟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度桂岭歌 顺阳歌 蛮子歌 抛球乐词 华清词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 和乐天柘枝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寄杨八拾遗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 酬令狐相公赠别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 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 重酬前寄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酬令狐相公见寄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酬乐天衫酒见寄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酬乐天见寄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 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题于家公主旧宅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赴苏州酬别乐天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和乐天鹦鹉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 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和乐天以镜换酒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 题集贤阁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答乐天戏赠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赠东岳张炼师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谢寺双桧 荆门道怀古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 送春词 送李尚书镇滑州 送浑大夫赴丰州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 南中书来 题招隐寺 思归寄山中友人 有感 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 送李中丞赴楚州 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送景玄师东归 送李庚先辈赴选 阳山庙观赛神 送僧元暠东游 赠日本僧智藏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时,严常侍萧给事同过访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 刘驸马水亭避暑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庙庭偃松诗 赠致仕滕庶子先辈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瓜花顷接 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酬乐天闲卧见寄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秋中暑退赠乐天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秋夕不寐寄乐天 冬日晨兴寄乐天 答乐天见忆 罢郡归洛阳闲居 晚泊牛渚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和乐天早寒 曲江春望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赠眼医婆罗门僧 海门潮别浩初师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新秋对月寄乐天 酬乐天小台晚坐见忆 早秋雨后寄乐天 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和令狐相公寻白阁老见留小饮因赠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见招南亭看雪四韵 和郓州令狐相公春晚对花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酬令狐相公岁暮远怀见寄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酬令狐相公首夏闲居书怀见寄 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 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题报恩寺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 寻汪道士不遇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谨 聚蚊谣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城西行 伤秦姝行 竞渡曲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春有情篇 叹水别白二十二 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 再赠乐天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送鸿举游江西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三首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伤丘中丞 哭王仆射相公 伤韦宾客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初至长安 岁杪将发楚州呈乐天 鹤叹二首 答白刑部闻新蝉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秋江晚泊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登陕州北楼却忆京师亲友 途中早发 送从弟郎中赴浙西 送元上人归稽亭 赠别君素上人诗 送深法师游南岳 赠别约师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春日退朝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 边风行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送赵中丞自司金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忆乐天 醉答乐天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有所嗟二首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吟乐天自问怆然有作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酬令狐相公见寄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 酬思黯代书见戏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题欹器图 伤桃源薛道士 王思道碑堂下作 伤愚溪三首 伤循州浑尚书 与歌者何戡 与歌童田顺郎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酬瑞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一绝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赠长沙赞头陀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戏赠崔千牛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 君山怀古 庭竹 罢和州游建康 九日登高 答柳子厚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 魏宫词二首 堤上行三首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经伏波神祠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麻姑山 自江陵沿流道中 别夔州官吏 鱼复江中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送周鲁儒赴举诗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白鹰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海阳湖别浩初师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古词二首 寓兴二首 经檀道济故垒 伤段右丞 伤独孤舍人 再伤庞尹 咏红柿子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淮阴行五首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 故洛城古墙 梁国祠 杨柳枝 夜闻商人船中筝 闻道士弹思归引 喜康将军见访 赠刘景擢第 赴连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张员外 杨柳枝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酬杨侍郎凭见寄 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 答杨八敬之绝句 重寄表臣二首 重寄绝句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 奉和裴令公夜宴 答前篇 答后篇 重答柳柳州 登清晖楼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过各种各样的战旗,却从来没有正式的国旗。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和西方近代国家打交道。

后来,洋务大臣李鸿章在同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旗,而大清帝国却没有一面自己的国旗,便奏请朝廷制定一面代表大清帝国的国旗。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也称黄龙旗。

旗面为黄色,是皇权的象征,旗面上绘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需要制定一面自己的国旗,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前,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制作了青天白日旗,后来,孙中山在青天白日旗上加上红底色,成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他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便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

但是孙中山使用的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没有得到革命党人的一致赞同,黄兴就反对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国国旗,他认为青天白日旗有类似日本太阳旗之嫌,他自己设计制作了一面“井”字旗,象征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度。

孙中山则坚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华民国国旗,为此,他和黄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一度为此而不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急需制定国旗,当时的革命党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国旗,主要的有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十八星旗象征汉族聚居的十八行省,含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而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思,故最后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尚在美国,等他回到国内,国旗之议已定,他虽然表示反对,但也无可奈何。

  1927年蒋介石北伐定都南京后,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

  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

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

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作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

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

  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徽的诞生  我们都知道,国徽是国家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国徽也专门作了规定。

那么你知道国徽是怎么诞生的吗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向全国公布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方案。

由于种种原因,均未采用。

因此,在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没有公布国徽方案。

1950年初,受党中央的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

两组同志在查阅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己的方案。

1950年6月20日晚,周总理亲自主持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国徽方案。

大家通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决定采用清华大学设计的方案。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签发了向全国颁布国徽的命令。

从此,国徽就诞生了。

  国歌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能反映民族的心声和意志,除我们所唱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外,中国历史上还另外产生过6首国歌。

  一。

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虑、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滨的国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哪有什么国歌。

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

歌词为:  金殿当头紫阁重(chóng), (抬头看见重重叠叠的辉煌王宫)  仙人掌上玉芙蓉, (就象神仙手中玉莲花绽放)  太平天子朝天日, (在这太平盛世天子出宫祭祀苍天)  五色云车驾六龙。

(坐着五彩的云车要六条神龙来拉)  (注解:这是唐朝王建的诗歌《宫词》中的一首)  因为李鸿章最早使用此曲,后改称《李中堂乐》。

这就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二。

1900年以前,我国还未正式使用过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

外国殖民者入侵中国后,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横行霸道。

中国人深感气愤屈辱。

出于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诸国宣称立宪,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叫《巩金瓯》,歌词是:  巩金瓯 (巩固伟大的河山)  承天帱(dào覆盖) (承受上天的恩宠)  民物铁凫藻 (人民坚定不移欢欣鼓舞地支持王朝)  喜同胞 (为同胞而欣喜)  清时兴遭 (大清盛世恰逢)  真熙嗥(háo 呼告) (天下太平吉祥)  帝国苍穹保 (国家疆土永保完整)  天高高 (就象苍天不改)  海滔滔。

(碧海永存

)  这首歌因不合国情民意,一天也没传唱,颁布了仅一个月,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首国歌。

  三。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由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歌词是:  东亚开化中华早 (中国开创东亚革新之风气)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学习美国欧洲建造新强国)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飘扬着光荣的五色国旗)  锦秀山河普照 (照耀着锦绣的万里河山)  我同胞鼓舞文明 (同胞们齐来振兴中华文化)  世界和平永保。

(共同捍卫世界的美好和平)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

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四。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  中华雄踞天地间 (中华傲立在天地间)  廊八埏(shān) (八方长城是走廊)  华胄从来昆化巅 (中华精神自古是登峰造极)  江湖浩荡山锦连 (辽阔的疆土上群山如锦绣绵延)  勋华(对尧、舜二帝的尊称)捐开尧天(英明的君王奉献自我,开创了繁荣的 国家)  亿万年。

(永远,永远)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五。

1916年袁世凯下台。

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  卿云灿兮 (吉祥的云彩多灿烂啊

)  纤缦缦兮 (铺展在空中变化多姿啊

)  日月光华 (太阳和月亮的光辉)  旦复旦兮。

(一天又一天照耀人间)  (以上四句均出典自《尚书大传 虞夏传》,末句即复旦大学得名由来)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

这首歌为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歌功颂德,涂脂抹粉,遭到国民的唾弃。

  PS这碰巧是复旦大学校名的来历  复旦校歌前两句就是: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六。

中国历史上第六首国歌是1930年国民党政府根据孙中山1924年在黄雨军校的训词为歌词,由程懋铭作曲的《国民党党歌》。

歌词是: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我党宗旨)  以建民国 (凭此建国)  以建大同 (构建乐土)  咨尔多士 (依靠大家的英勇)  为民前锋 (担当人民的先驱)  夙夜匪懈 (朝夕永不松懈)  主义是从 (遵从三民主义)  矢勤矢勇 (发誓勤奋勇敢)  必信必忠 (坚决诚信忠诚)  一心一德 (大家同心同德)  贯彻始终。

(始终坚定执行)  由于歌词主题突出,内容厚重,故广为流传。

  七。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劳动人民心声和意志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它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歌,由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1935年在上海监狱中挥笔疾书而成,人民音乐家聂耳饱醮激情谱曲。

每当唱起这首歌,就铭记国家、民族创来的艰辛,就想起芦沟桥、平型关、延河水、沂蒙山  其实二十多年前《义勇军进行曲》曾改过一次词,最后一句改为“高举思想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文革结束后恢复原词~~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