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严禁考试作弊口号 在线等
考试作弊~
同心协力~
以抄为主~
以蒙为辅~
抄蒙结合~
保证及格~
胆敢告密,考完枪毙!开个小玩笑啦。
。
考不及格还有机会,考试作弊终身后悔诚信考试 杜绝作弊如果考试不及格,你还有多次机会;如果考试作弊,你将失去一切机会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坚持考试纪律,严肃考风考纪坚决维护人事考试纪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切实防止和杜绝违纪事件的发生
搜寻身边的错别字的口号和小组名称
1.按(安)装2.甘(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砭)5.泊(舶)来品6.脉膊(搏)7.松驰(弛)8.一愁()莫展 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 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粱(粱)美梦44.了(了)望 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54.默(墨0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72.鬼鬼祟祟(崇崇) 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 80.寒喧(暄)81.弦(旋)律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89.醮(蘸)水90.蜇(蛰)伏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部(布)署已定 拼拼凑凑(揍) 奋(愤)发图强 和蔼(霭)可亲 令人恐怖(布) 唉(哀)声叹气 出类拔萃(粹) 破釜(斧)沉舟 惨(残)无人道 鞠躬尽瘁(粹) 原子辐(幅)射 安(按)装机器 残(惨)酷无情 入不敷(付)出 黯(暗)然销魂 披星戴(带)月 认识肤(浮)浅 酒中掺(渗)水 以逸待(代)劳 感人肺腑(府) 扬长(常)而去 殚(惮)精竭虑 言简意赅(该) 纵横捭(俾)阖 稗(裨)官野史 天崩地坼(折) 稍事耽(担)搁 清澈(彻)见底 卑躬(恭)屈膝 班(搬)门弄斧 投机倒(捣)把 贡(供)献巨大 称(趁)心如意 这倒(到)不错 自暴(曝)自弃 灌(贯)输知识 墨守成(陈)规 中流砥(抵)柱 羽扇纶(伦)巾 英雄辈(倍)出 驰骋(聘)疆场 并行不悖(背) 玷(沾)污清白 发扬光(广)大 一张一弛(驰) 性格粗犷(旷) 民生凋敝(蔽) 横渡(度)长江 一筹(愁)莫展 欢度(渡)春节 步人正轨(规) 大有裨(稗)益 相形见绌(拙) 堕(坠)落腐化 阴谋诡(鬼)计 刚愎(腹)自用 咄咄(拙)逼人 明辨(辩)是非 JII(穿)流不息 辩(辨)证法 三番(翻)两次 随声附和(合) 签字盖戳(戮) 反(翻)复无常 和(合)盘托出 脉搏(膊)微弱 戳(戮)穿阴谋 翻(反)云覆雨 曲高和(合)寡 赤膊(博)上阵 义不容辞(词) 浪费(废)金钱 万事亨(享)通 飞扬跋(拔)扈 虎视眈眈(耽) 英雄气概(慨) 宽宏(洪)大量 戮(戳)力同心 声音洪(宏)亮 绝(决)对服从 哄(轰)堂大笑 庸庸碌碌(录) 为国捐躯(驱) 卑躬屈(曲)膝 千钧(钓)一发 侯(候)门如海 工程竣(峻)工 语无伦(仑)次 怙恶不悛(俊) 入场券(卷) 精神涣(焕)散 热炕(坑)头 脉络(胳)分明 惨绝人寰(环) 不卑不亢(抗) 尚待商榷(确) 漫(满)山遍野 却(缺)之不恭 病人膏肓(盲) 刻(克)苦耐劳 无礼谩(漫)骂 富丽堂皇(黄) 当仁(人)不让 张皇(慌)失措 坑(吭)害好人 风靡(糜)一时 望风披靡(糜) 人参鹿茸(葺) 心灰(恢)意懒 空(恐)前绝后 言谈诙(恢)谐 漠(莫)不关心 矫揉(柔)造作 风雨如晦(诲) 脍(烩)炙人口 墨(默)守成规 观摩(磨)教学 孺(儒)子可教 心狠手辣(棘) 金瓯(殴)无缺 浑(混)身是胆 功亏一篑(匮) 碑帖临摹(摩) 耳濡(儒)目染 含辛茹(如)苦 迫不及(急)待 腊(蜡)梅盛开 呕(沤)心沥血 既(即)然如此 味同嚼蜡(腊) 打架斗殴(欧) 歃(插)血为盟 杯盘狼藉(籍) 无独有偶(隅) 赡(瞻)养父母 丰功伟绩(迹) 陈词滥(烂)调 模范事迹(绩) 无耻谰(滥)言 坚如磐(盘)石 礼尚(上)往来 不计(记)其数 可做蓝(篮)本 篮(蓝)球健将 如法炮(泡)制 喜上眉梢(捎) 嘉(佳)宾满座 稍(少)纵即逝 书声琅琅(朗) 蓬(篷)荜生辉 缄(箴)口不言 身体羸(嬴)弱 挑拨是(事)非 艰(坚)难困苦 大多雷(类)同 披(批)沙拣金 草菅(管)人命 嗜酒成癖(僻) 首(手)屈一指 利(厉)害得失 纰(批)漏百出 授(受)与奖章 直截(接)了当 变本加厉(利) 再接再厉(励) 艰苦朴(扑)素 军事部署(暑) 情不自禁(尽) 厉(励)行节约 前仆(扑)后继 不辨菽(黍)麦 火中取栗(粟) 风尘仆仆(扑) 事过境(景)迁 肆(肄)无忌惮 兢兢(竞)业业 劳动锻炼(练) 星罗棋(旗)布 辰巳(己)午未 即(既)使如此 不胫(颈)而走 军事训练(炼) 修葺(茸)一新 到处传诵(颂) 针灸(炙)疗法 一枕黄粱(梁) 感情融洽(恰) 毛骨悚(耸)然 赳赳(纠)武夫 恰(洽)如其分 寥寥(廖)无儿 鬼鬼祟祟(崇) 前倨(踞)后恭 书写潦(了)草 乔(巧)装打扮 龙盘虎踞(据) 相距(矩)不远 浏(流)览一遍 提纲挈(携)领 蹚(淌)水过去 规规矩矩(距) 手榴(溜)弹 狙(阻)击敌人 顷(倾)刻之间 列出提(题)纲 面面俱(具)到 惨遭屠戮(戳) 罄(磐)竹难书 恬(括)不知耻 不屑(宵)一顾 大学肄(肆)业 改弦易张(章) 铤(挺)而走险 睡眼惺(醒)松 绿树成荫(阴) 通货膨胀(涨) 绿草如茵(荫) 如火如荼(茶) 学识修(休)养 一望无垠(银) 动辄(辙)得咎 深为惋(婉)惜 气喘吁吁(嘘) 化学反应(映) 计划缜(慎)密 申酉戌(戍)亥 反映(应)意见 举世震(振)惊 痴心妄(忘)想 一切就绪(序) 式样新颖(颍) 枉(妄)费心机 栩栩(诩)如生 仗义执(直)言 优(忧)柔寡断 出奇制(致)胜 互相推诿(委) 寒暄(喧)客套 良莠(秀)不齐 掷(抛)地有声 甘冒不韪(讳) 喧(宣)宾夺主 记忆犹(尤)新 怨天尤(由)人 莫衷(中)一是 从中斡(干)旋 徇(殉)私舞弊 运筹帷幄(握) 循(寻)序渐进 手头宽裕(余) 满脸皱(绉)纹 滥竽(芋)充数 戊(戍)戌政变 揠(偃)苗助长 向隅(偶)而泣 招摇撞(装)骗 定期会晤(悟) 始终不渝(遇) 梳妆(装)打扮 偃(揠)旗息鼓 逾(渝)期作废 雨声淅(浙)沥 举行宴(晏)会 惴惴(揣)不安 月明星稀(希) 湮(淹)没不闻 元(原)气大伤 缀(掇)句成文 条分缕析(拆) 此系赝(膺)品 世外桃源(园) 呱呱坠(堕)地 全家迁徙(徒) 敷衍(演)塞责 断壁颓垣(桓) 缘(沿)木求鱼 心劳日拙(绌) 瑕(暇)瑜互见 杳(沓)无音信 真知灼(卓)见 自顾不暇(遐) 销赃(脏)灭迹 面声闻遐(暇)迩 专程谒(竭)见 恣(姿)意胡为 口干舌燥(躁) 故作姿(恣)态 向(想)往光明 异(一)口同声 心浮气躁(燥) 打躬作揖(辑) 鼓噪(躁)而进 恶意诅(咀)咒 骁(饶)勇善战 演绎(译)归纳 通宵(霄)不眠 不可思议(义) 读书札(扎)记 编纂(篡)字典 直上重霄(宵) 苦心孤诣(旨) 不眨(贬)眼 一劳永逸(易) 敲诈(榨)勒索 有所遵(尊)循 歪风邪(斜)气 贻(遗)笑大方 压榨(诈)平民 高官厚禄(录) 遮天蔽(避)日 行踪诡(鬼)秘 貌合(和)神离
满洲五人帮都有谁
岸信介是一个,其他的是谁
《巨人传》是法国作家拉伯雷所写的长篇小说,写于1532~1564年之间,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讽刺作品,是反映16世纪上半叶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幅画卷,是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呐喊的一部新型小说。
故事从2个巨人国王卡冈都亚及其儿子庞大固埃的神奇事迹写起。
第1部叙述格朗古杰的儿子卡冈部亚不同凡响的出生,他先受经院教育,后受人文主义教育,并游学巴黎。
这时邻国国王毕可肖利用边境的一次斗殴大举入侵、卡冈都亚及时赶回,在若望修士协助下,打败敌人。
为了酬谢若望修士,卡冈都亚为他建造了德廉美修道院。
第2部从庞大固埃“四十四天也讲不完”的家谱说起。
他到巴黎求学,卡冈都亚写信给他,叮嘱他要研究各种学问。
他遇到巴汝奇,巴汝奇给他介绍自己,并协助他征服了迪普索德国。
第3部写巴汝奇为了解决婚姻问题遍访女巫、诗人、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和疯子,仍一无所获,为此,庞大固埃和卡冈都亚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第4部写庞大固埃在巴汝奇和若望修士陪同下,远渡重洋,寻访“神瓶”。
路上遇到羊商,途经“联姻岛”,希卡努人居住的地方。
一场风暴之后,遇上斋戒者和“香肠国”人,并到达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居住的地方。
第5部写他们到“钟鸣岛”的见闻,见到“穿皮袍的猫”、“财政压榨机”,游历了“胖子国”、“无粮岛”、“五元素国”、“灯国”等地,可说是阅遍人间罪恶,终于找到了“智慧源泉”——“神瓶”。
拉伯雷在第一部的开场白中明确地说,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显示出“在我们的宗教方面以及在政治状况和经济生活方面”的“可怕的秘密”。
拉伯雷把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斗争作为《巨人传》的首要任务,使这部小说带上强烈的政治色彩。
拉伯雷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法国封建社会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16世纪上半叶法国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度过。
弗朗索瓦一世因国力渐强,野心勃勃地同查理五世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同时对意大利进行多次掠夺。
在他30余年的统治期间,最长的休战只有6年。
因而国库空虚,债务如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致使民心思变,暴动频繁。
这些在《巨人传》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首先是关于战争的描写。
拉伯雷反对穷兵黩武和掠夺战争。
他通过反面和正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反面人物毕可肖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国王,他妄图建立“世界帝国”,对邻国进行掠夺性战争,“所过之处,劫掠一空”。
毕可肖的形象中既有查理五世也有弗朗索瓦一世的影子。
针对连年战祸的现实,拉伯雷希望有一位贤明君主。
他笔下的格朗古杰就是这样一个国王。
面对敌人的入侵,他马上调兵遣将,进行自卫,保护他的臣民,“理智要求这样做,因为我靠他们的劳动而得以维持,我靠他们的汗水而得以温饱,不光我,还有我的孩子们和我的王室。
”他从不进行战争挑衅或侵略别国,他派出使者去劝说毕可肖:“现在不是靠征服来获得王国的时代了。
”拉伯雷让侵略者遭到惨败,也可说是对穷兵黩武的弗朗索瓦一世的劝谏。
其次,《巨人传》抨击了司法和捐税制度。
当时,封建司法机关的腐败是随着司法制度的加强而愈益显露出来的。
诉讼程序繁复拖宕,费用浩大,法官徇私舞弊,这就是封建法庭的真实状况。
甚至连国王也不得不在1536、1539和1540年接连3次下令缩短审案期限和减少审判费用。
拉伯雷挖苦法官是靠掷骰子来定案的,揭露他们巧取豪夺,滥用特权,描写希卡努人“挨打之后可富裕地过4个月”。
第5部关于“穿皮袍的猫”的描绘明显地影射了当时司法机构的黑幕。
法官们都被描写成“穿皮袍的猫”,它们身上挂着一个大口袋,“靠贿赂为生”。
它们的法律好比蜘蛛网,专捕捉小苍蝇小蝴蝶,不敢惹大牛蝇,就是说,专门糟害老百姓。
“它们攫取一切,吞噬一切,它们不分好坏地分尸、砍头、杀戮、关禁、毁灭和破坏一切。
因为对它们来说,邪恶被叫做德行,恶毒称之为善良,叛逆取名忠诚,窃盗说成馈赠,抢夺是它们的箴言。
”拉伯雷把苛捐杂税形容为“财政压榨机”:“把葡萄压得这样干净,连一点儿汁水也没有剩下。
”由此更进一步,《巨人传》反映了人民不堪压迫起来反抗的景象。
第4部的开场白写到天神在上界聚会,而下界却闹得很凶,其中有这样一件事:“加斯孔人要求重建他们的大钟。
”加斯孔人指的是吉叶纳的农民,他们于1548年爆发了反对盐税的起义。
镇压者把他们发出起义信号的大钟拆下来砸碎了。
一年以后当局同起义者议和时,起义者要求重建这些钟,起义者取得了胜利。
拉伯雷随即把这件事写到小说里,说明了他对农民起义的重视。
农民生活贫困化一直是拉伯雷注意的问题。
《巨人传》写到大批农民丧失了自己的土地,只得到葡萄园去工作,有的则成了流浪者,到处乞食。
一个樵夫丢了斧头,没钱买第二把,几乎濒于死亡。
而“胖子国”大腹便便的富人却吃得胀破肚皮。
“无粮岛”上所呈现的是农民身受封建地主的盘剥和资本主义的吞并景象,更有天灾人祸的威胁。
拉伯雷把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和潜伏着的社会危机在书中一一表现出来,这是他作为进步的人文主义作家的可贵之处。
《巨人传》也反映了16世纪上半叶经济领域的新旧斗争。
拉伯雷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通过巴汝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巴汝奇的形象在全书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一出场实际上就成了中心人物。
他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产生的人物形象。
他名字的意思是“无所不为的人”,这的确可以概括他的特点。
拉伯雷借他的口摈斥古代的奴仆殉葬制度,认为保留他们的生命还可让他们为主人干活。
他援引古代神话,说明财神受到尊重,美神则因无钱借给别人而不受尊敬。
他指责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把“信任、希望、仁慈都排斥了”。
他最喜爱的是金钱:“没有金钱,就是无比的痛苦。
”他有63种找到钱的办法,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欺骗。
他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
他的乐观性格则反映了这个阶级对自身力量的信心。
他在寻访“神瓶”的过程中起着主将的作用,他在同封建势力——警察、上流社会、恶魔的斗争中,总是取得胜利。
这一点足以说明作者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和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
《巨人传》从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抨击了教会及其意识形态。
教会是封建社会的支柱。
恩格斯指出,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拉伯雷对天主教会深恶痛绝。
他批判天主教关于世界起源于“诺亚方舟”等“神圣传说”,他反对禁欲主义、宗教独身、节食斋戒,认为这是“违反自然”的。
他用斋戒节的名字杜撰了一个地方,这里的人是“香肠国”的死敌。
他同情受迫害的新教徒,他把执行宗教裁判所酷刑任务的多米尼克教徒和耶稣会士刻画成“可怕的猛禽”。
第5部的“钟鸣岛”指的是罗马,作者通过对钟鸣岛的描写,批判教会的封建教阶制。
上层僧侣是特权阶层,又紧紧依附于封建王权,他们搜括人民的血汗,过着腐化堕落的生活。
拉伯雷嘲笑教皇的《教令集》,反对教皇向各国勒索巨款。
第4部写到天主教徒问巴汝奇等人是否见过“独一无二的人”即教皇时,巴汝奇说他见过3个,天主教徒说,教规里“赞颂永远只有一个”。
通过这三言两语的对话,这个“地上的上帝”受到无情的嘲弄。
拉伯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用以毒害人民的经院教育、经院哲学。
第1部中,格朗古杰请了一个神学家来当卡冈都亚的教师,这个神学家让卡冈都亚化了五十几年功夫把各种课文读得可以倒背出来。
卡口都亚越读越蠢。
他每天除了吃喝睡,就是上教堂,做弥撒,因此读书时“眼光落在书本上,但脑子却想着厨房”。
作者十分形象地表明了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愚昧无知的。
对经院哲学的讽刺也很辛辣。
如第一部写酒鬼对话,说什么“酒改变了身体的形状,因为它把一个不喝酒的人变为一个喝酒的人”。
经院哲学家要学生讨论“山羊的毛是否是羊毛”。
这种空洞无物、思想混乱的诡辩式议论,就是经院哲学的特征。
第5部的“五元素王国”的女王不吃不喝,“抽象”对她来说就是一切。
拉伯雷指出这是“无用的科学”,一针见血地点出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
拉伯雷给他的主人公取名庞大固埃,意即“十分窒息”,目的是要通过这个形象,启发人们挣脱经院教育、经院哲学的束缚,从窒息精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拉伯雷不仅以高屋建瓴的姿态,痛快淋漓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而且正面提出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德廉美修道院是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体现。
它表现了拉伯雷人文主义的政治、社会、宗教主张。
这个修道院无论男女随时都可进入,也随时可以退出,里面没有繁琐的宗教仪式,没有任何束缚人的清规戒律,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喝酒就喝酒,愿散步就散步。
修道院的唯一院规就是:“做你所愿做的事”。
这正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的口号,在当时具有无可置疑的进步意义。
同时拉伯雷的人文主义理想也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德廉美修道院只接受那种“出身清白、举止高雅、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吃穿讲究,从不为生活奔忙,人人称心如意地发财致富,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可见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在抨击封建特权时,虽也多少反映一些被压迫人民的愿望,而一谈及他们的正面理想,就只能表达资产阶级的愿望了。
创立德廉美修道院的若望修士是体现拉伯雷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
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着姑娘们;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保护受压迫者;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他战斗时撩起僧袍,挽起袖子,结果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而别的僧侣却在那里“以唱赞美诗和做祷告来抵抗敌人”。
他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级迥然不同,是拉伯雷理想的僧侣形象,即符合人文主义者的“人情”标准的形象。
拉伯雷还在《巨人传》中提出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思想。
拉伯雷主张培养“全知全能的人”,办法是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小时,课程包罗万象,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同时并重,进行军事训练,还学习生产和商业技能,拉伯雷认为有了全面的知识,就可以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
《巨人传》的主人公们历尽千难万险,去寻找真理,“神瓶”给他们的答案是:“喝呀”,联系到卡冈都亚一生出来便嚷嚷“要喝、要喝、要喝
”前后呼应,构成贯穿全书情节的中心思想: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知识和开创新世界的愿望。
和历史上一切先进的阶级一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上升时期,也是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的。
16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是一支新生的进取的力量,它对前途充满幻想和信心,并且是大喊大叫登上历史舞台的,因而人文主义者拉伯雷能够提出自己乌托邦式的理想,为新兴资产阶级鸣锣开道。
在第五部的开场白中,拉伯雷谈到为谁写作时说,他要“伺候石工,替石工烧火煮饭。
”《巨人传》的对象显然是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为此,作者有意识地从民间流传的题材和形式中汲取养料。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拉伯雷善于以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形象为蓝本,进行加工创造。
以巨人的形象为例。
巨人故事本是从农村公社的农事节日中产生的。
在求神护佑的喜庆活动中,人们扮演关于巨人的神话。
巨人最初代表人力所不及的自然力量。
稍后,民歌中刻画了狩猎和战争的英雄巨人。
卡冈都亚在民歌中是个农民英雄。
由于农村公社在法国保留的时间很长,所以巨人的传说也流传得十分久远。
这种类型的巨人具有农民特点,气质淳朴。
但是,拉伯雷笔下的巨人已经不是中世纪的民歌、民间故事、笑剧和神秘剧中出现的同名巨人了。
他们身上已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他们的身份已起了变化,不是普通农民或者魔鬼,而是国王。
巨人国王成了拉伯雷寄托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创造。
拉伯雷擅长于讽刺艺术。
他继承了《列那狐故事》等民间讽刺故事的传统。
他的讽刺尖锐、犀利、泼辣,富有特色。
有时他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批判对象的弊病加以夸大,象放在显微镜下一样,使人一目了然;有时他运用冷嘲的笔法,表面看来象在夸赞,实际隐含抨击;有时他用热骂的写法,痛斥他憎恶的事物,例如为了贬斥讽刺对象,他一连举了一百多种毒虫的名字,与之类比;有时他故意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对“神圣”的东西大胆地加以亵渎,使之威信扫地;他还善用对比来揭露反动势力的罪恶本质……拉伯雷敢于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直指封建统治阶级,他的讽刺艺术的意义正在这里。
《巨人传》的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
拉伯雷运用了各行各业的语言和各种方言土语,因而语言生动、诙谐、丰富而有表现力。
拉伯雷善于运用民间创作中的寓意词手法,他不但给人物,而且给地方和事物取上寓意的名字,以寄托作者的爱憎。
这种手法往往能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使其具有象征和典型的意义,同时使他的作品带上哲理意味。
《巨人传》中穿插着不少民间故事,很能说明它同民间创作的密切关系。
拉伯雷想象力丰富,作品带着浓厚的浪漫色彩。
如他笔下的巨人卡冈都亚,生下来要喝1.7万多匹母牛的奶,他的衣帽穿戴要用几万尺布;他伸出舌头可以为整支军队挡住雨云;巴黎圣母院的大钟只能做他的马铃铛。
这种夸张浪漫的手法也是《巨人传》的艺术特色之一。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巨著,《巨人传》也深深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拉伯雷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在批判封建主义和教会的同时,也正面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剥削、掠夺、欺骗的阶级本性。
对巴汝奇的描写就是如此,这个人物无赖、贪财、狡猾,却被拉伯雷说成“世界上最好的孩子。
”通过巴汝奇的口,拉伯雷对于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毫不掩饰地加以肯定:“我平生把借债看成……人类世代的唯一维系。
”拉伯雷把商业投机、竞争、尔虞我诈看成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我认为冒险是宇宙的灵魂,……一切东西都因此而欣欣向荣。
”拉伯雷以肯定的口吻描绘巴汝奇的高利贷者的心理:“当每天早上在我周围看到这些债务人异常低三下四、恭顺听命和点头哈腰的时候,我何等自在啊。
”拉伯雷描写巴汝奇同羊商的争吵原本是要表现人物的机智,实际上却反映了巴汝奇心狠手辣的剥削者本质。
羊商因为不肯卖给他一头羊,他便存心报复,把带头羊引到海里去,羊群跟着带头羊走,急得羊商和他手下人也跟着下海。
可是,巴汝奇在船上拿起橹,把那些想上船的人都打落到海里去,让他们一个个都淹死。
此外,《巨人传》关于庞大固埃远渡重洋的描述同当时法国远征加拿大的事件是有一定联系的。
庞大因埃在巴汝奇协助下征服了迪普索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移民。
这种殖民主义的军事行动却被拉伯雷写成赫赫战功,如此等等,都充分说明拉伯雷丝毫也不能突破自己的阶级局限,他为之大喊大叫的正义事业,归根结底只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拉伯雷在作品中同样也表现出资产阶级初期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君主是封建统治的最高表现形式,拉伯雷对弗朗索瓦一世却一直怀有幻想,因而他在头几部作品中赋予笔下的巨人国王以人文主义思想,塑造成开明君主的形象。
这种可悲的误解,实际上是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所决定的。
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不够强大,王权又往往被解释成超越一切社会集团的民族国家的象征,所以受到贵族和教会排斥的资产者总希望国王为他们创造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利条件。
然而现实情况却一再使他们的希望落空。
国王只希图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金钱,借款的胃口越来越大。
1547年国王死后欠里昂银行200万巨款,这数目还不包括王室所欠的债款。
资产阶级和国王的关系终于变得越来越坏。
事实证明,开明君主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幻想实际上表明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软弱性。
同样,拉伯雷提出的改革社会的方案,即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也带有浓厚的空想和改良性质,在实践上根本行不通。
如他强调“知识万能”,认为改革了教育就能改革社会,即是一例。
此外拉伯雷也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虽然抨击了教会,却不能彻底批判宗教,相反,他让若望修士陪同庞大固埃寻访“神瓶”,承认宗教还具有一定的作用。
应该指出,《巨人传》有不少地方写得过于粗鄙,流于庸俗,尽管作者着眼于对禁欲主义的批判,却也反映了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固有的庸俗和腐朽。
监狱里所有职位都属于人民警察吗?比如财务管理职位,生产管理职位等。
。
。
。
。
目前还是,如果实行警员制了都不好说了。
但如果编制属于中央政法编制,即使不执法,身份还是应该保留的。
商鞅变法对现代企业变革和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
程步先生《真商鞅》前言:寻找成事的奥秘 提到商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四个字:“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国家大事,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吗?有关系. 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小如一个企划案的成功实施,大到一件国家大事的落实见效.人生就是踩着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而步步登高的.因此,研究并掌握办成一件事情的诀窍,很有必要. 天下万事什么最难? 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国家变法革新最难! 翻阅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截止到公元1949年,我们便会有一个发现,当一个国家腐朽衰败到一定程度之后,似乎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挽救,除了用战争将它摧毁,然后重建,别无他策.历史已有数不清的国家消亡王朝更替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历史上也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惜身死,试图力挽狂澜,但结果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国家变法革新,为什么是天下最难成功的事情? 第一难,百分之十掌握权力的统治者拼死反对变革.因为变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每一个腐朽国家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统治阶级掌握着权力,享受着利益,却不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变革就是要把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拿过来,给那些为国家发展出力的人.所以,统治阶级必然拼死反对.不幸的是,变革的所有措施却都要靠他们来推行实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变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二难,百分之八十的人不愿意变革.千百年形成的规矩做成的习惯,一时改变,谈何容易?这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普通百姓,仅有的一点财富仅够维持温饱.就算变革变出个金山来,分到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手里,也就一粒沙子.可万一变革以后连现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都没有了怎么办?所以他们对变革观望、消极.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变革者失败之后喋血街头,而百姓茫然冷漠的原因所在. 第三难,百分之十想要变革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些人脑后有反骨,不满现状,不知分寸,难以驾驭.这些人虽然是变革的积极支持者,但他们更容易冒进而给变革招致灭顶之灾;他们更容易不满变革的进展速度而成为变革的反对者,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激烈的对抗,天下大乱,玉石俱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许多变革,最终演变成血腥战乱的原因所在. 然而,有一个人却成功了,他就是商鞅! 商鞅为什么能够成功? 弄清楚这个问题,放眼大处,国家大事有借鉴作用;着眼身边,一个没落企业的起死回生,一项企划案的顺利实施,一次人生低谷的绝地反击,都能有所启发.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研究商鞅. 可是为什么这本书又叫“真商鞅”? 现存有关商鞅的历史资料,主要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也由于那个政治环境不可避免地对司马迁本人产生影响,《史记》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对商鞅的曲解和贬斥.大量的文学创作充斥在历史事件的记载中,虚虚实实,真假难辨.以至于几千年来人们都在批评商鞅严刑峻法,似乎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心狠手辣.读过程步《真秦始皇》的朋友都知道,这些真真假假是确实存在的;批评商鞅严刑峻法是错误的.因此,要想弄清楚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就必须剥离司马迁的这些误导和偏见. 所以,我们有必要用“程步读史原则”,认真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原著,甄别司马迁文字的真伪,剔除司马迁的文学创作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文字,排除几千年来专家学者的借古讽今,添油加醋,再对比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变法革新失败的惨痛经历,来探寻商鞅变法成功的奥秘! 程步读史原则: 一,采信记载时间、地点、事件的文字.摒弃文学描写、心理描写和形容词. 二,谨慎对待人物对话:君王任何场合的说话,予以采信;公众人物之间、公众人物与百姓之间公开场合的对话,区别采信;公众人物隐秘场合的对话、百姓公开场合和隐秘场合的对话,不予采信. 三,研究史书上有的事情,还要特别留心研究史书上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