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
富国是目的,强军不过是一种手段。
不过强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没有强有力的军事保障,一切富国之说都是妄想。
看看清代,看看现在的伊拉克。
国家富裕才能养的起一只强有力的部队,有了军事上的保障经济才能平稳发展,国家富裕。
富国与强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正确吗
当然正确,改革要除去旧风气,坏习气,从思扭转当和平兵站和平错误思想,认清复杂际形势。
二要改革军事体制编制,去除冗余岗位,精兵简政,提升作战和指挥效率。
要根据我国周边及国际形势大力发展我国的空天部队,远洋打击、外海作战的能力。
三是根据论强军兴军中指出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也要看到,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面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军队搞得更强大,这样底气才足、腰杆才硬。
中国为什么要走强军之路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在赤壁以不满十万的军队,击败了来自北方的超级大势力曹操军团的30万大军(号称80w),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何理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其一,坚持自卫立场。
后发制人。
政治决定军事,政略决定战略。
在战争中是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战略,还是采取后发制人的防御战略,这是由战争的政治目的所决定的。
积极防御战略,从政治上看,反映了一切正义的革命的防御性战争的基本规律。
因为一切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为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所进行的战争,在本质上都是自卫的防御性的战争。
列宁指出:“战争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由剥削者、统治者和压迫者阶级挑起的。
”(《列宁全集》第8卷第531页)这就决定了一切正义的革命战争必然是后发制人。
从军事上看,反映了我们决不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侵略别的国家。
但别人一旦侵略我国,我们就要坚决自卫。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即战争—旦爆发,我们就要采取—切积极措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步一步地制服敌人。
其二,防中有攻,攻防结合。
从形式上看,寓攻于防,防中有攻,实行战略内线持久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外线速决的进攻战;从目的上看,防是为了攻,是为最后消灭敌人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不仅要打退敌人的进攻,而且要彻底歼灭敌人;从进程上看,防要导向攻,—旦时机成熟,就要坚决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从战略上摆脱被动地位,从根本上解决战争的胜负问题。
其三,对待强敌,持久作战。
中国革命战争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反动势力强大。
指出:“因为反动势力的雄厚,革命势力是逐渐地生长的,这就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从这一点出发,规定我们长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战略指导重要方针之一。
”(《选集》第1卷第234页)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践证明,持久胜敌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后发制人,攻防辩证统一,持久胜敌的战略思想,它指导着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是战略学说的精髓,是我军制定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是指导我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