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本色语文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本色语文是指指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是内在的、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容的要点,培养学习理解和应运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和精神的陶治。
第二个要素,那就是它的形式。
通过一篇一篇的课文,来学习字、词、句、篇,进行听、说、读、写。
在教学中如何还语文本色。
:(易文俊)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应试教育里,要还原语文本色莫过于让学生认识到语文最原始的东西——语言的魅力,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人遇到的语言障碍用语文所学解决。
简而言之就是学以致用,毕竟语文所学大多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
怎样还语文课堂的本色
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加入秦彬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已有半年之久。
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充实自己,并努力做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我们的博客中,内容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
这些都是我的学习成果,是我“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
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二、乐于求索,积极科研 加入了名师工作室后,我积极参加各项实践交流活动,获得了很多与同行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了新的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
平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加强“素读语文”“本色语文”的研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在平时工作中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关心青年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刘龙琴老师上课、课题研究等,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认真参与每一次工作室活动,收获颇丰。
参加全市学校高效课堂开放日活动;参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开题报告
亲 这个行吗守得本色,方为自我是龙总要腾飞天际,是鱼总要直潜深渊;是猫总要以捕鼠为业,方显猫的本色是英雄,方显本色;是高洁之士,总不愿受红尘玷污。
那仗剑纵鹿的诗仙李白铮铮傲骨踏遍名山大川,那醉卧赤壁的苏轼放声高唱大江东去的豪放无边;那梦回连营,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从不愿为了名利寂寂无言可如今“猫”却走到了“吃鱼的年代”,那些独守猫之本色的勇士,却要备受嘲讽
可惜,可悲,可叹啊
让我们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帙,去见证那独守本色的勇士,见证他们是如何“捕鼠”的:是那清流兰汀的汨罗江畔,是那惨遭放逐的三闾大夫。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面对楚国宫闱的谗谄小人,面对他们“吃鱼的年代”,屈原毅然捍卫了自己的本色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大夫,即使他永远的捕鼠,也不肯同那些小人围众而分鱼
这就是自己的本色,这就是屈大夫的清高。
是这样的茫茫天问,是如此的离骚忧郁。
守住本色,才见证了屈大夫的一个大大的自我。
是那朱仙镇内,气吞山河的壮志儿郎,是那精忠报国的岳飞。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如此壮志,如此呕心沥血
可是宋廷内主和派的那一群“猫”呢
他们竟欣然啃着那由老鼠送来的鱼
甚至,连发十二道金牌,意在岳飞回朝。
“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如此气愤慨然的猫,又怎会与那群奸臣坐而分鱼
这就是自己的本色,这就是岳将军的精忠。
是这样的气吞山河,又是如此的壮志未酬。
守住本色,方成就了岳飞的自我。
是自我,方显本色
当汨罗江畔又发出清吟,当朱仙镇内又旌旗呐喊
勇士守住本色,方现自我。
总结为什么一当那捕鼠的猫被那吃鱼的猫嬉笑时,捕鼠的猫,永显本色,方是自我
总结材料论点2010课标卷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 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成长三步曲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态势的不是风。
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
同样,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
空间心有多大,梦想的翅膀就能飞多高;空间多大,人才的成长就能有多广。
热带观赏鱼体形的大小取决于它生存空间的大小,人才的成长同样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成长空间的大小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才的成长。
无边的草原造就了蒙古民族宽广的胸襟,茫茫的戈壁体验出成吉思汗的勃勃雄心。
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生送往美国、澳洲攻读博士,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适应更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
兴趣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
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
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
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
期望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人生的纸张倍显辉煌。
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肩负老师的期望,便勤奋进取,成绩进步。
人生在世,一路前行,期望则是路途中的加油站,送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支撑。
因为感受到民族的期望,鲁迅毅然拿起了拯救国人灵魂的笔杆;因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勇敢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因为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一个个的奖牌……他们的成长,与众人的期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
雄鹰直冲云霄需要翅膀的不停拍打,种子破土而出需要始终如一的钻劲;人才成长亦需要三步曲的轻轻弹唱。
奏响人才成长的三步曲,让我们奋发向前,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技法分析] 构思精巧 层次清晰这篇文章构思精巧,层次清晰。
除首尾两段外,中间分别拟了三个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层次。
首段从自然界的风景到人才成长,自然贴切,充满哲思,充满才情,末句作为中心观点,统领全文。
然后分别以“空间”、“兴趣”和“期望”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都是先列出典型事例,再用一句单独成段,作为对该小标题阐述内容的小结,这样,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精致,层次也很清楚,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用心。
最后,由“雄鹰”“种子”再到“人才成长”,自然而贴题,文末点题,突出主旨。
学生作品守得本分0807任泽本分是一个人的魅力,本分是一个人的精神,本分是一个人的原则。
守得本分,是人生中巨大的一笔财富。
李密守得本分,一篇《陈情表》道尽处境的矛盾,终得帝王的赏识;昏暗的灯光,熬制的汤药,望着祖母斑白的发丝,伴随着沉重的喘息,一阵咳嗽声似铁锤般重重敲击在他的心上,看着祖母浑浊的双眼,他明白,侍奉祖母,是他必尽的职责。
奔驰的快马,庄严的圣旨,听着天子一声声的诏令,还有郡丞接二连三的催促,他也明白,报效国家,是他应尽的职责。
然而当国与家的重担双双压上他的肩膀时,却让他左右为难。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一个无论对国还是对家,都坚守本分的忠臣孝子,一篇《陈情表》,道尽心中无限的矛盾和无奈。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他在国和家的本分中苦苦挣扎,也正因如此,终得天子青睐。
本分是一个人的魅力,就像捉老鼠的猫一般,赢得喝彩。
昭君守得本分,身在塞外,架起中原与匈奴的桥梁,留名千古;婉约一轮千古月,吟出多少伤怀阕。
塞外的孤灯下,一烛一琵琶,孤独的内心里,百怨百思乡。
她便是王昭君。
呼韩单于去世后,昭君不是不愿重回故土,只是汉成帝一信,劝她从大局出发。
于是,昭君坚守自己的本分,继续架起家乡与匈奴的桥梁。
昭君出塞,为中原带来五十载边疆安定平和,只是这五十年里,苦的昭君夜夜梦回故乡。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诗字句之间,淌过落雁长久的思念。
本分是一个人的精神,就像捉老鼠的猫一般,让人敬佩。
和珅却失了本分,身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最终落得个巨贪的骂名。
当梦想成为现实,当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时,当初那个寒窗苦读,立志为官,心系天下苍生的和珅,却变得利欲熏心。
职位的便利让他对金钱的追求易如反掌,物质的诱惑让他的野心无限地膨胀。
对金钱的追求,对权利的向往,对美色的贪恋,让他身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彻底丧失作为一朝宰相的本分。
花天酒地,蒙蔽了他执政的慧眼。
本分是一个人的原则,如果丧失,就同那满足眼前之鱼的猫一般,虚有其表,遭人唾弃。
伟大的人,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之事,但他们往往都坚守着自己的本分。
守得本分,会焕发自己的光彩;守得本分,会赢得他人的敬佩。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那只捉老鼠的猫一样,守得本分。
坚守本色0807韩其琛倘若没有坚守本色,哪来梅的迎霜傲雪,临寒独放
倘若没有坚守本色,哪来鹏的劈荆斩浪,扶摇直上
倘若没有坚守本色,哪来猫的不为嘲讽,勇于捕鼠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大自然,只有坚守本色,才能笑傲群雄。
同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坚守本色,才能名留青史,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尊严。
李清照,坚守本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吟出那个时代女性的最强音;柳永,坚守本色,任做白衣卿相,花前月下填词,唱出那个文坛宋词的新高峰。
坚守本色的人,是有尊严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率领抗金义军归表南宋,本欲举起抗金大旗,怎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面对统治者的醉生梦死,他坚守本色,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便是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
一篇《美芹十论》,更是他坚守本色的证明,在那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官场,只有他懂得居安思危,众人皆醉他独醒。
这样的人怎能不被人尊重,他坚守本色,守卫尊严。
坚守本色的人,是幸福的。
钱钟书,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学贯中西,古今互见,在学术界自成一家,被誉为文学昆仑。
但如此伟大的人物,他一生淡泊名利,坚守本色,就在文坛无数作家名人出席讲座之时,他坚守本色,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沉浸在圣贤书中,他是幸福的。
坚守本色,留住自己的幸福。
坚守本色,便是坚守了尊严与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熙熙为利来,攘攘为名往,而他们坚守本色,居安思危,这是何等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真正的勇士,就像那只猫,不为嘲讽,坚守本色,勇于捕鼠。
居安思危,它为了幸福与尊严,坚守本色
丑陋的中国人心得体会400字
听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太笼统。
中国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道德教育是失败的.但至少外语教育是成功的;数学教育是成功的。
我们的英语比汉语说的精彩,英语成绩比汉语成绩好;在外国学生眼中,中国的学生都是了不起的计算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一边说这句话我一边感到痛彻心肺。
记得罗素当年去苏联(现在应该叫前苏联了)考察后回英国说他吃不消共产主义的一点是:共产主义事事都要为政治服务。
我们国家不也是这样吗
正因为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所以,一提到日本,人人都咬牙切齿。
当我说日本的教育制度如何的比我们的好的时候,就会有人向我使鄙夷的眼色,大概说我崇洋媚外、忘记历史。
不错,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我不会忘记那时日军侵华的暴行,我也恨,但要恨屋及乌吗
我说日本教育制度好并不是说我赞成他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那时在华战争的性质。
日本二战时也是一败涂地,损失惨重,但为什么它发展的这么快,而我们却不行
这是为什么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吗
一说就说我们有四大发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听人家这么说我就有气,那都是优秀的文化吗
不是,正是这些所谓的优秀文化毒害了我们的思想,它是病毒、有毒的文化。
这一点柏杨于1984年9月24日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讲《丑陋的中国人》时说的很得力。
不知老师看过《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没有,学校图书馆里有。
我们恨日本侵华时的暴行,但又有几个人仔细想过,越南人恨不恨我们
我们三征高丽,我们想过没有,朝鲜人有没有恨我们
历史考试我的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学历史我总是感到很痛苦,那不是不想上课但又不得不上时所感到的那种痛苦。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奥地利的女作家艾尔夫雷德·耶利内克,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英国的剧作家哈德罗·品特。
还没有中国人,有人大概要说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不错,他身上流的是中国人的血,但他是法国人,思想也大概是法国式的了,如果他生活在中国,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获该奖。
杨振宁如果生活在中国,他也不可能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周围人的素质、水平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孟母三迁是这方面的例子。
整个亚洲,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也只有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这三位,还没有英国一个国家获该奖的人多。
中国如此一个泱泱大国,许多事说起来总让人痛心、悲愤。
中国太落后,中国人却总不知道、总不承认,反而还认为很先进。
余杰说:“不把落后当落后是一时代绝对落后的标志。
”中国人太丑陋(不是指外貌),但中国人也不知道,你告诉他他也不承认。
正如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里所说的:“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 现在针对你在课堂上说的一些观点谈谈我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记得你说过这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以前是人制大于法制,现在好象进步到了法制大于人制了。
许多人、许多教材、资料上都说我国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
而我的看法是,我国现在是戴着法制的面具搞人制的社会。
我曾经在我的随笔本上写道:“这是一个忙碌而又浅俗的社会;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公平的社会;这个社会很黑暗,我要发光
这个社会当中犯罪最严重、违法最厉害的恰恰是那些宣称知法、懂法并戴着庄严的面具执法的人。
中国的贪污、腐败现象不严重吗
那些可是比谁都知法、懂法的共产党员啊
······ 这是怎样一个社会
这是一个不义的社会。
我并不热衷政治,中国的官场太黑暗,但却还有那么多人近似病态地渴望得到权力。
我也对历史不是特别感兴趣,那上面沾有太多的血、有太多的不义。
那么多学生那么拼命地学历史都只不过是为了考试得高分。
我对考试分数看的比较淡,这是我自从进入高三后就坚持的态度。
我觉得,我们在学习历史时都应该认真地深思、反思历史,而现在的学生都在认真地深思哪些历史事件可能要考,他们都在麻木、盲目地记一些阿拉伯数字。
正如武汉有名高中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吸取教训。
”在看见军队野蛮、残忍的本质的时候,我想起罗斯金的一句话:“兵士的职业,实在而言,不是杀戮,就是被杀戮。
”195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拉格奎斯特在《侏儒》里说:“打仗是死亡、崩溃、毁灭。
战争给我们的只有饥饿和苦难,它总是和残酷息息相关。
”还有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的纳丁·戈迪默在《我儿子的故事》里面说:“军队极其整洁的军容不过是为了掩盖战争就是流血、痛苦、腐烂和污秽的真相。
战争从来就是这一切。
”而每一本历史书上都在写战争。
我只是对文学感兴趣而已,但中国实在没有几本值得读十遍以上的书。
中国以前的作家只会纸上谈兵,但现在的作家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只会纸上谈恋爱。
中国的作家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从来都不敢谈政治,惟一一个胆大的只有李敖却不在大陆。
有人说台湾言论自由一些。
我要说的是,自由不是天赐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李敖两次坐牢,出来后依然不改本色。
当年殷海光就说,李敖是华人史上罕有的奇才。
台湾的言论自由是李敖、殷海光、雷震、柏杨、陈映真等人付出代价后争来的。
大陆的作家想要言论自由却又贪生怕死不想付出代价这可能吗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因此,大陆的作家不配享有言论自由,他们不配
在高中时我写了很多随笔,有同学看后就说我不应该这样锋芒太外露,谈政治(指没有权力的文人谈政治)都不会有好下场。
的确,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里说到一件事,有一天,跟一些湖南老乡聊天,一个翻译过马克思传的翻译家在聊天的时候问,如果鲁迅活到今天,他会是怎样一种情况
想了一下就回答说,他要么是坐牢,要么是闭起嘴来不说话。
也有笔友让我莫谈政治,这使我想起那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条幅。
我笑着说,我不怕,我要发挥上帝赋予我思想和嘴巴的作用:自由思想、自由言论。
嘴巴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更多的是用来传播你的思想。
高中时有个朋友流年·遇见说我有点像李敖,喜欢搞强盗哲学和自我标榜。
而她又不喜欢李敖,所以让我不要学他。
我说这是我的性格,改不了了。
1989年4月11日,李敖在《李敖来台四十年》里说:“严格地说,我本不属于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就好像耶稣不属于那个时候、那个地方一样。
我本该是五十年后才降世于大陆的人,因为我的境界,在这岛上,至少超出五十年。
”李敖1935年出生,我是1985年出生的.我当时就说我是五十年后降世于大陆的李敖。
今年9月,李敖来大陆时也说:你们不要作李敖第二了,就作李敖好了。
我还有个朋友Cigar在看了我写的一些随笔后对我说,她觉得我生错了年代,她觉得我像“五四”时候的青年,她觉得我的思想和许多行为都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这是因为我在做我自己,我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好了,这些太扯多了。
记得你说过(其实好多人也都说过),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我的观点在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就写在了那教室的一张桌子里:能够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算得上是真正的伟人。
这个时代,谁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记得你说到一件事,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国家取消了生活补贴。
我相信当时有好多同学都会说自己命不好。
你的命运真正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吗
我是湖北的,今年湖北高考试卷比去年难,叫我们遇上了,也有同学说自己命不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命运顶多也只有一半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还有一半掌握在谁的手里我也不知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说的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记得老师还说过孔子是圣人,我们都是凡人。
老师为什么要说那后半句呢
当时教室里没有人站起来反对,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都认同了,反正我是不认同的。
老师也正年轻,为什么甘心承认自己是凡人
中国变革太慢、发展太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绝大部分人都甘心做凡人,自甘堕落、不进取、不奋斗、安于现状。
如果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都认为自己是凡人,那么还有谁来改造这个社会
我看除了外国侵略者就不会有别人了。
年轻的时候如果认为自己是凡人,还有后来的吗
拿破仑也是如此,不甘心做凡人。
要有雄心壮志,要敢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记得高考后我与一个同样爱好文学的朋友流年·遇见在我们那疗养院里散步,谈到好人、坏人的划分问题。
她说,做了坏事的人才叫坏人,没做坏事的人都是好人。
我说,为什么不说做了好事的人才叫好人,没做好事的人都是坏人
她说,那你认为这世界上是坏人多而好人少了
我问她,那些没做好事也没有做坏事的人该怎么划分
她说那是平凡的人。
我说,什么是平凡的人
既没做好事也没做坏事就是什么事也没有做,说是平凡的人还叫为脸上抹光了,应该叫平庸的人。
世上没有平凡的人,只有平庸的人;也没有凡人,只有庸人。
正如她所说的,我说话总是那么刻薄、残酷、不近人情。
这本来就是一个刻薄、残酷、不近人情的社会,有太多的人总是戴着“平凡的人”的面具做一辈子平庸的人。
我绝不认为自己是凡人,也不做什么平凡的人,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他还年爱别人、爱国吗
”还有种说法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国的。
”我到多功能厅听到你在别人班上课时说了这句话,有个女生站起来反驳,她举了孔繁森、焦裕禄这些先进党员的事迹。
老师当时想到些什么又欲言又止了,那次我们在路上谈话时老师也出现过一次欲言又止的情况,是政治问题不便说吗
做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真痛苦,有许多时候我们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是真的难言还是不敢言
我觉得我们私下聊天时老师不应该有太多的顾虑。
对于爱自己、爱别人、爱国三者之间关系的观点,我的看法是,三者不能兼具。
有句古话说“忠孝不能两全”是这方面的意思吧。
一个人爱国、爱别人就不太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爱自己。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爱别人,特别是爱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个人不爱别人、不爱国我们能说他不爱自己吗
我相信人性自私论,正因为他太爱自己,所以他不会有多的精力去爱别人去爱国。
戚继光爱国,结果怎样
谭嗣同爱国、爱人民群众,不爱自己,以死来证明变法一路不通,必须革命,但是人民群众却不理解他。
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学生在学维新变法时认为他不逃跑是笨蛋。
李敖的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北京法源寺》里余法师对康有为说了一段话:“个人只有和群众的大多数一起浮沉,才能免于被残忍对待,个人太优秀了、太特立独行了,就容易遭到群众的迫害,群众是最残忍的。
个人比较好,群体比个人不是更好就是更坏,群体比个人极端得多。
所以优秀的个人如果优秀的过分,就得准备付出惨痛的代价给群体,作为“冒犯费”。
所以优秀的个人为群体做事,必须事先就得报有最后还得被群体出卖的危险。
······群体是健忘的、是非不定的、忘恩负义的、残忍的。
愈是伟大的民族,愈有这些特色。
所以有一天,当你遭受了这种待遇,你可能变的爱中国,但却不爱中国人。
”看到许多这样的事我很愤怒,我就是这样爱中国但却不爱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太丑陋。
不知道老师看过《北京法源寺》没有,写的很精彩,李敖就很欣赏谭嗣同。
又扯远了,我总是喜欢偏离话题。
想问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发脾气时容易说的一句话是: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首先得尊重别人。
我记得老师也在课堂上说过这句话,实话告诉老师,我听人说这句话不下一千遍,我非常讨厌这句话。
引用这句话的又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出处
1814年在德国魏玛,叔本华和歌德的关系不错。
后来,叔本华要离开了,他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拿个本子让当时的名人给自己留句赠言。
他把那本已经有许多人留言的本子让歌德留句赠言。
歌德针对叔本华平时的言行举止,写了一句告诫他的话: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学会尊重别人。
这句话被叔本华认为是那个本子上惟一的一句至理名言,后来他把其他人的赠言都毁了,就留下了歌德的这句话。
老师认为这句话正不正确
我自己认为,在现今这个社会当中这句话不正确。
我们尊重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我觉得在如今这个社会,要想得到最广泛的人的尊重,第一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必须比别人强;其次是你必须给别人带来好处;最后才是尊重别人。
还有我极其讨厌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苛求这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去适应。
高中时语文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时在我的作文本上给了这句话。
有个同学看我随笔本后给我写纸条也写了同样意思的话。
我总觉得这是奴性未除的表现。
记得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信里面有段话说:“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对了,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勤于死记硬背。
” 我们为什么要扭曲自己去适应
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社会、改造生活环境吗
我最讨厌的就是为了仪式去做一些自己认为很愚蠢、很不值的事。
我相信我现在有能力判断什么事值得去做、什么事不值得去做。
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模式化了,真是恐怖,我不喜欢过模式化的生活,别人总逼着我我去过、去做,我也是总是敷衍、搪塞。
我觉得,对那些事太认真是一种精神浪费。
比如说考试,记得老师曾经让我们写“考场舞弊之我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它的看法。
在前面我就说过我对考试分数看的很淡。
在做每件事之前我都会问自己值不值得,如果值得的话,我就会认真去做;如果不值得而又不得不做的话我就敷衍它,这是我处世的原则。
对于现在的考试我不像别的同学那样看的那么重,按照福柯的说法,考试是用无形的权力对人进行冷酷的定位。
我现在心特别不安分,按照《学生守则》上的规定,我恐怕在学校里待不到毕业就会退学。
当然,我对这个学校不满是真的,但不会像老师说的那样乱搞。
想到《学生守则》我就想笑,刚开始逼着我们在食堂听她们用扩音器讲《学生守则》,那时候体现了诗人余光中的一句话:“滥用扩音器逼人听噪音的社会,不是落后便是集权。
”对于学校也是如此。
后来还要考《学生守则》,这是我读书十三年来遇到的最卑鄙的行为。
学校的举措说明了学校的卑鄙,我们去认真应考说明了我们的愚蠢。
监考老师让我们抄,被抓到后学生通报批评,而监考老师则没有任何责任。
学习《学生守则》的目的总不会是为了考试吧
《学生守则》上很多规定都漏洞百出,通过一些规定也看出了学校的黑暗。
我曾对同学说了一句话:学校和高考考场都同官场一样黑暗。
今年我们高考的时候我们那考点有学生有标准答案,监考老师和巡视员都发现了,但都没有往上举报,他们害怕负责任。
考生当中也没有人去举报,只是在宿舍里说几句愤愤不平的话而已。
高考考场比我们平时考试搞的还松。
考场舞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竞争,说轻点违纪,说重点违法。
现在的中国几乎没有几个学生再愿意考试了,但中国古代却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考试----科举考试,甚至到老到死都那么热心。
我对科举的看法是:中央为了便于选择合适的人作奴隶而专设的一种制度。
科举考试,许多读书人之所以热衷于它,是因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做奴隶的资格与奴隶的身份。
考场舞弊的学生都是虚荣心极强的人,都是平时不想学习但考试想获取高分受老师表扬的学生。
对于考场舞弊我没有太多的看法,不像有些学生愤愤不平、有些学生拥护赞成,我既不愤怒也不热衷,因为我对考试根本就看的很淡,不愿意去为它费心费力,做我认为值得做的事就行了。
考试我无法逃避,所以我总在敷衍。
在宿舍写这封信的时候突然听到宿舍里内蒙古那同学说:“我们来世不做人了吧
”另外一个室友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做人好难、好痛苦啊
”确实如此,高三时我给一个朋友写信,我对她说:在这个社会中做人好难,做好人更难,做人比杀人还难。
终于明白,一些人为什么被迫不能好好做人之后就好好地去杀人。
有些时候,我真的不怪那些杀人犯。
正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我处在他们那种情况下说不定我也会去杀人。
如果一个社会中行不义的人多了,就说明这根本就是一个不义的社会。
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
这个社会中说真话、敢说话的人太少了,他们都在说一些愚蠢的、可笑的话,或者沉默。
《圣经》中说:“世人哪,你们默然不语真合公义么。
施行审判岂按正直么。
不然,你们是心中作恶。
(《诗篇58:1-2》)”韩寒说:“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
”正是这种情况,我是一个敢于说话的人,更是一个敢说大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