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清朝的初中生课外书
容易写读后感的
谢谢
《清帝传奇丛书》:《大风歌——努尔哈赤传奇》 《践日行——皇太极传奇》《痴道人——顺治帝传奇》 《龙凤劫——康熙帝传奇》《血滴子——雍正帝传奇》 《十全梦——乾隆帝传奇》《木鱼石——嘉庆帝传奇》 《天朝门——道光帝传奇》《奈何天——咸丰帝传奇》 《风流恨——同治帝传奇》《千秋泪——光绪帝传奇》 《两世人——宣统帝传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康熙皇帝》法 白晋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译本《康乾盛世三皇帝》钱宗范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前清盛世》《晚清血泪》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爱新觉罗家族全书》李治亭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文史通义 前清秘史 细说清宫十三朝 正说清朝十二帝 清宫疑案正解
清朝是最垃圾的朝代不
的确很垃圾。
在政治上,进一步强化皇权,专制发顶尖。
没有皇帝的整个国家都不能正常工作。
明代皇帝可以二十年不上朝(当然这很不应该)而整个国家机器照常运转,换了清朝试试
军事上,八旗子弟很快就堕落成蛀虫,原本拥有的骑兵优势消失殆尽。
采用人海战术都要几经波折。
康乾算个P盛世,不知道那些无耻文人往他们脸上贴金。
康熙初期光打仗就不知打了多久,乾隆年间以是被兵力平大小金川,几易主帅,折腾了不知道多久,也只能算是惨胜,对外就更不用说了。
宋明时期我们的科技是顶尖的,宋代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75%,另外,宋代对外战争的胜率保持在70%,北宋时期一直到靖康之变前一年,宋朝国土还是呈现扩张状态。
明代引进火炮,随后就能改进出更先进的火炮。
到了清朝强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禁止采矿,严重限制工业发展,不知道落后了世界多少西方忙着建立海洋霸权,在英国忙着酝酿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皇帝们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梦。
最后以诸位统治者的名言做结顺治:“中国这地方,能守住就守,守不住的话,从哪来回哪去” 康熙:“将来之乱,不在蒙古,而在中国” 雍正:“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国之人。
” 慈禧:“辫子不可去,辫子去,中国不亡而大清亡” “满汉不通婚” “汉人兴满人亡” “防汉甚于防洋”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屠戮汉人,营养满人” “汉人强,满人亡” “(维新派)保中国不保大清” 出身满族的清宫女作家德龄在其《清宫两年记》(珠海出版社31~33页)一书中提到:她父亲告诉她,他们不是中国人,但却是中国人的主人。
这种朝代不垃圾还有那个朝代垃圾
年羹尧是怎么死的
一、死因: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获92款大罪:--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念及功勋卓着、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嫡亲子孙发遣边地充军,家产抄没入官。
二、年羹尧简介: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
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特殊宠遇。
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儒林外史第二回概括
十二生肖的一 很久很久以有一天,人们说:“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种动物。
”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
怎么个选法呢
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
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
”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
”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
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
猫呢
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
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
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
它们在路上碰到了。
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
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
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
”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
”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
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
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罗,行罗
”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
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
”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
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十二生肖的故事二 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相传,当时老鼠和猫是邻居,但平时体大的猫常常欺负弱小的老鼠,老鼠对猫往往也只是感怒而不敢言。
而猫有个贪睡的毛病,接到玉皇大帝下的令后,老鼠窃喜:报复猫的机会终于来了。
果不其然,猫叩响了老鼠家的门,请求老鼠在给玉皇帝祝寿时,叫醒它一同前往,老鼠满口答应下来。
为了报复猫,到了正月初九清晨,老鼠便悄悄的出发了。
老鼠虽然起得很早,跑的也很快,但到了宽宽的河边面对着涛涛的河水,它发愁了,只好坐在河边等着其它动物渡河时,跳到它们的背上借助它们的力量渡河。
等了好一会儿,最早出门的牛,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河边,老鼠趁牛泅入水中的瞬间,敏捷地跳到牛耳朵里,牛平时就以憨厚,善于助人为乐著称,因此它对老鼠这种投机行为毫不在意。
渡过了河,老鼠觉得躺在牛耳朵里既舒服,又省力并没有跳下来的意思,天近傍午时,牛载着老鼠到了玉帝的家门外。
当牛刚要进门时,谁知老鼠迫不急待地从牛耳朵里窜出来,抢先跳到了玉帝面前,就这样,老鼠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而载了它一路的牛,仅获得第二名。
稍后老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也陆续到达。
猪虽然很蠢,但也按时到达,名列第十二名。
玉帝按它们报到的先后次序一一赐封它们为每年的轮值生,十二生肖的顺序就这样确定下来 正月初十,天还没有亮,熟睡了几天的猫终于醒了,它趁黑就上路了当它正为一路上的冷清,,认为别的动物还没出发而得意时,正来到了玉帝门前,它一边敲门、一边高喊玉帝--,猫来报到了--。
前来开门的人,哈哈大笑地对猫说:你真是一只大笨猫,你已经迟来一天了,还是回去洗洗脸,清醒清醒脑子吧!,不要老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把玉帝的指令也抛脑后。
此时,猫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从此,它与老鼠结下了不解的怨仇,一见到老鼠发誓把它咬死,大有不吃尽天下老鼠誓不罢休的无畏精神、勇气与决心
十二生肖故事三.《传说》: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称为“十二像石”。
这块“十二像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
于是,有人建议以十二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
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
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
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
第二个赶到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
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浑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
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似乎缺了点什么。
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
只见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
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
”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就准能入选。
”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
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
”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答应了。
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
再说老鼠与猫本来是一对好朋友。
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
”老鼠点点头说:“好,我一定叫你。
”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
老鼠一觉醒来,天已经不早了。
它赶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对手呢
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
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
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
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
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
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
”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
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
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
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
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
”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在十二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仅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然十分得意。
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一。
”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
你为什么不叫醒我
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
”说罢,便猛扑向老鼠。
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
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
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
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如此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
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
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
”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
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
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
”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十二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
示儿的背景资料
死去元知万事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
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
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
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
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
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
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
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
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范浩正的生平
电视剧〈大清风云〉中,范浩明、范浩正的历史原形是谁
(给分的) “问牛知马”解答: 有的,一个是洪承畴、一个是范文程,因为电视我只看了一点,所以分不清出两兄弟,总之已开始就辅助皇太极的是范文程,后来被俘后劝降的是洪承畴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沈阳人 。
曾事清开国之四代君主,计有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年)、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1643-1661年在位)、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1661-1722年在位)。
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 ,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
范文程“年十八补秀才” ,十九岁为沈阳县学生员 。
1618年后金(1616-1636)攻占抚顺,当时范文程年仅二十一岁,与其兄文采(生卒年不详)共谒努尔哈赤 。
因范文程为宋观文殿大学士范纯仁(1027-1101)十七世孙 ,其曾祖范鏓(生卒年不详)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明史》有传,所以努尔哈赤曾对部下有言:“此名臣孙也,其善遇之
” 然而真正的范文程在政坛冒起的并非努尔哈赤,而是皇太极。
范文程曾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 ,《清史稿》有载:“崇德元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范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 、“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赐号‘巴克先’。
复进二等精奇尼哈番” 。
康熙五年(1666)八月范文程卒,谥号文肃。
康熙五十二年(1713),即范文程死后四十七年,清圣祖为他亲提“元辅高风”匾额。
洪承畴(1593—1665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
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