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植物园读后感
正午的植物园》有感 作者薛涛,生于1971年事过教育、新闻。
现在为辽学院一级作家。
出版有小说集《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我家的月光电影院》《白鸟》等,并有《精灵闪现》《满山打鬼子》《虚狐》等长篇小说出版。
作品曾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在2010年首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获奖,成为《儿童文学》青年金作家。
这个假期我就读了他写的《正午的植物园》。
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离和紫音。
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离只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朋友,她的名字叫紫音,他们俩一没事就会一起到植物园聊聊天还发现紫音和植物是有灵性的„„ 有一天,小离和紫音坐在植物园里聊天,不知不觉聊到家里的情况,小离说在一张话费查询单上有一个号码频繁出现次数和时间多惊人,所以她妈妈怀疑爸爸有另外的女人了,但爸爸一口否认。
紫音和小离便决定去调查这个“神秘”的女人,经调查后便知道了这女人住在杭州,因为要揭开谜底,所以小离和紫音决定去一趟杭州——那个与小离爸爸通话的女人的住处。
凑齐了钱后,她们就出发了,小离不忘带一盆花和一瓶水。
坐了一个晚上的车,终于到站了当小离在背包里翻IC卡时发觉钱不见了。
她把整钱500元放在一处,零钱放在另一处,结果她找到了零钱和IC卡,整整500元钱却不见了。
她用公用电话打给了那女人,那位“神秘”的女人二话没说立即赶往了车站,当小离见到她时,惊奇地发现,她是居然作家林媚
这才发现误会了父亲,原来父亲是同作家林媚一起讨论文章,互相帮助罢了,随后林姨带她们逛了逛杭州的名胜古迹,就去林姨家住宿了。
第二天早上,林媚把她们送上火车,跟她们道别,这时小离才发现,自己把花盆遗忘在了苏堤尽头的竹林里了,紫音不见了,她回不来了,那时小离知道,紫音这一去就没法回来了,他要永远停留在14岁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能更深的理解到爸爸与女儿之间的互相信任,女儿不想看到妈妈的伤心,也不想让爸爸受委屈,所以决定去揭开真相,而发现那女人居然是作家林媚,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仅愈合了妈妈心中的一道伤痕,还原了事实的真相,同时也让他们一家人更加有爱,更加幸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三味书屋后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认识大自然手抄报的内容。
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雨首先要有水汽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
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
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
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
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
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
“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
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
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
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
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
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
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
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
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
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
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
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
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
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
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
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
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
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
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
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
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
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
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
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
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淫雨: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
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
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铁砧(zhēn):捶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
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
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
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
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
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
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
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
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
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
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 “再见
再见
明年春天见
”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
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
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
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
砾,碎石。
〕,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
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
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
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
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
这是什么树
这只鸟叫什么名字
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这样,等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农艺师,你看大自然的书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生物化石。
化石.冰川.石头 蚂蚁、蜻蜓、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地方发生的事情:百草园——“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我”的学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
“其中有一些野草”让我觉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在那时,却是作者的乐园。
接着,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子,写出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给人的安宁,鸣蝉、黄蜂、叫天子给人的动感,动静结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向往。
这样的一个园,若许多小伙伴儿一起玩耍、追打、嬉戏、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个人,也并不会觉得寂寞。
因为百草园的乐子能找出许多呢
像斑蝥、何首乌、覆盆子,都能带给“我”无限乐趣,就连冬天都有游戏:捕鸟儿——在竹筛将鸟儿罩住后的那份喜悦,想必是令作者着迷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书屋念书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这句话写出了少年鲁迅对百草园的惋惜之情。
虽说这学堂很严厉,但先生还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惩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
”“我们上午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听起来有些无聊,但并非如此。
师生一起念书,孩子们就在一起偷偷做戏、描绣像。
作者把一幅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的图画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的向往。
这篇文章的文笔十分优美,描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给人以亲切感。
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见了我的影子。
尤其是百草园,我的总体印象就是一个“乐”字:动物、植物、泥墙根、捕鸟儿、描绣像,无数没有“乐”字。
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篇二:逝去的童年时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品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鲁迅先生的童真,享受着鲁迅先生带给我们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在《朝花夕拾》中,令我回味无穷的就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百草园,这个百草园在大人的心目中可能只是一个杂草园,但在鲁迅先生心里确是他的乐园。
他听长妈妈说过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还听长妈妈给他讲过的故事 ,这使鲁迅先生体会到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么的充满乐趣。
我们都知道这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摘抄的,并且鲁迅先生写的时候已经年事过百了,可鲁迅先生写的还是那么充满童趣、天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或许我也向往这种生活吧
在不经意间也把我给感染了。
我的童年也是充满乐趣的,和朋友一起郊游、一起去看孤儿院的小朋友、一起去捉蝴蝶……这都是我们的回忆,我们虽然留不住童年但却可以把他留在回忆中。
鲁迅的文章与朱自清、范爱农的都不一样,他们三人各具各的特色。
鲁迅先生的文章正如王羲之的书法一样别具一格。
朝花夕拾的意思可不止有早晨的花朵夕阳西下时采集这样的意思,还有人的一生很短暂且生命很宝贵,要求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比如年轻时时所做的点点滴滴到年老的时候回忆总结不缺遗憾这样的内涵。
我们的童年梦已经碎了,所以只有靠回忆来把童年藕断丝连起来。
因为梦是千变万化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