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正气歌文天祥读后感

正气歌文天祥读后感

时间:2017-12-27 05:33

急求一篇文天祥《正气歌》读后感

正气歌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正气歌 【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 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 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 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况浩然者,乃 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内容】: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作者小传】: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

存词不多,笔触有力,感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气概,震憾人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正气歌 》的主旨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开头即点出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至时穷之际,必然会显示出来。

随后连用十二个典故,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凛然显示出浩然正气的力量。

接下来八句说明浩然正气贯日月,立天地,为三纲之命,道义之根。

最后联系到自己的命运,自己虽然兵败被俘,处在极其恶劣的牢狱之中,但是由于自己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

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

天地之间正气存,形体杂纷纷。

地上江河与,天上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塞环宇满盈盈。

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

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

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

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

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

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

折磨摧残何所惧,酷刑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

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死亡,枯骨弃野多凄凉。

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

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

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

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文天祥的《正气歌》

四、【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

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

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21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

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

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

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

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

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

正月十九日,朝廷临危授命临安知府文天祥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

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

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

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

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

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

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

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

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

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

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杀害,终年48岁。

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在文天祥的<<正气歌>>的内容

文天祥  正气歌并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  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  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  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  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  何哉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  焉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赞<<出师表>>:  或为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后主刘禅,表明自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表文中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

  解释:  “天地有正气”二句:天地之间充满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

这类观点明显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强调人的节操。

杂然:纷繁,多样。

  “下则为河岳“二句:是说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气形成的。

  “于人日“浩然”二句: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它充满天地之间。

沛乎:旺盛的样子。

苍冥:天地之间。

  皇路当清夷:当国家太平的时候。

皇路:国运,国家的局势。

清夷:清平,太平。

  含和叶明庭:正气和谐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

吐:表露。

  时穷节了,见:国家危难之际,气节便表现了出来。

见:同现,表现,显露。

  垂丹青:见于画册,传之后世。

垂:留存:流传。

丹青:图画,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迹叫画工画出来。

  在齐太史简:太史:史官。

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片。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把国君杀了,齐国的太史在史册E写道.“崔杼其君。

”崔杼怒,把太史杀了。

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都被杀,第三个弟弟仍这样写,崔杼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写在上。

  在晋董狐笔;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被赵穿杀死,晋大夫赵盾没有处置赵穿,太史董狐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

“孔予称赞这样写是“良史”笔法。

  张良椎.《巾记‘留侯传》载:张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韩国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找到一个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乡县南)伏击出巡的秦始皇,未击中。

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

  苏武节: 《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坚决拒绝,被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边牧羊。

为了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他一天到晚拿着从汉朝带去的符节,牧羊十九年,始终贤贞不屈,后来终于回到汉朝。

  严将军: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载:严颜在刘璋手下做将军,镇守巴郡,被张飞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说; “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见其威武不屈,把他释放了。

  嵇侍中;嵇绍,嵇康之子,晋惠帝时做侍中(官名)。

《晋书·嵇绍传》载:晋惠帝永兴元年 (304年),皇室内乱,惠帝的侍卫都被打垮了,嵇绍用自己的身体遮住惠帝,被杀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

战争结束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说: “此嵇侍中血,勿去!”  张睢阳:即唐朝的张巡。

《旧唐书·张巡传》载:安禄山叛乱,张巡固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每次上阵督战,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

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敌将问他: “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张巡回答说:“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敌将“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颜常山:即唐朝的颜杲卿,任常山太守。

《新唐书·颜杲卿传》载:安禄山叛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杀死。

  辽东帽:东汉末年的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避乱居辽东(今辽宁省东南部)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

  清操厉冰雪:是说管宁严格奉守清廉的节操,凛如冰雪。

厉:严肃,严厉。

  出师表: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上表给蜀后主刘禅,表明自己为统一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表文中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鬼神泣壮烈:鬼神也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感动得流泪。

  渡江楫(集):东晋爱国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长江时,敲着船桨发誓北定中原,后来终于收复黄河以南失地。

楫:船桨。

  胡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过去史书上曾称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五胡。

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壮气概。

  击贼笏:唐德宗时,朱蟊谋反,召段秀实议事,段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击朱眦的头,大骂: “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持的手板。

  逆竖:叛乱的贼子,指朱眦。

  是气:这种“浩然之气”。

磅礴;充塞。

  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当其贯日月”二句:当正气激昂起来直冲日月的时候,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地维赖以立”二句:是说地和天都依靠正气支撑着。

地维:古代人认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撑着。

天柱:古代传说,昆仑山有铜柱,高入云天,称为天柱,又说天有人山为柱。

  [60]三纲实系命:是说三纲实际系命于正气,即靠正气支撑着。

  [61]道义为之根:道义以正气为根本。

  [62]嗟予遘阳儿:可叹我遇上了恶运。

嗟(婿阶):感叹词。

遘:遭逢,遇到。

阳九:即百六阳九,古人用以指灾难年头,此指国势的危亡。

  [63]隶也实无力:是说我实在无力改变这种危亡的国势。

隶:地位低的官吏,此为作者谦称。

  [64]楚囚缨其冠: 《左传·成功九年》载:春秋时,楚子重攻陈以救赵,楚国被俘的人戴着一种楚国帽子(表示不忘祖国,被拘囚着,晋侯问是什么人,旁边人回答说是“楚囚”。

这里作者是说,自己被拘囚着,把从江南戴来的帽子的带系紧,表示虽为囚徒仍不忘宋朝。

[65]传车:官办交通站的车辆。

穷北:极远的北方。

[66]鼎镬甘如饴:身受鼎镬那样的酷刑,也感到象吃糖一样甜,表示不怕牺牲。

鼎镬:大锅。

古代一种酷刑,把人放在鼎镬里活活煮死。

  [67]阴房阒鬼火:囚室阴暗寂静,只有鬼火出没。

杜甫(《玉华宫》诗: “阴房鬼火青。

”阴房:见不到阳光的居处,此指囚房。

阒:幽暗、寂静。

  (68)春院闷天黑:虽在春天里,院门关得紧紧的,照样是一片漆黑。

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

“天黑闷春院。

”闭:关闭。

  [69]“牛骥同一皂二句:牛和骏马同槽,鸡和风凰共处,比喻贤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关在一起。

骥:良马。

皂:马槽。

鸡栖:鸡窝。

  [70]一朝蒙雾露:一旦受雾露风寒所侵。

蒙:受。

  (71)分作沟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为沟中的枯骨。

分:料,估量。

沟中瘠:弃于沟中的枯骨, 《说苑》:“死则不免为沟中之瘠。

”  [72]如此再寒暑:在这种环境里过了两年了。

  [73]百渗自辟易:各种病害都自行退避了。

这是说没有生病。

  [74]沮洳场:低下阴湿的地方。

  (75)“岂有他缪巧”二句:哪有什么妙法奇术,使得寒暑都不能伤害自己?缪巧:智谋,机巧。

贼:害。

  [76]顾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满正气。

顾:但,表示意思有转折的连接词。

此:指正气。

耿耿:光明貌。

[77]仰视浮云白:对富贵不屑一顾,视若浮云。

《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78]“悠悠我心悲”二句:我心中亡国之痛的忧思,象苍天一样,哪有尽头。

曷:何,哪。

极:尽头。

  [79]哲人日以远:古代的圣贤一天比一天远了。

哲人:贤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举的古人。

  [80]典型:榜样,模范。

夙昔:从前,过去。

  [81]风檐展书读:在临风的廊檐下展开史册阅读。

  [82]古道照颜色:古代传统的美德,闪耀在面前。

文天祥写下了一首什心的正气歌最后

正气歌朝:宋代作者:文原文: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广八尺可四寻。

单扉低小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閟天黑 同:闭)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

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

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

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

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

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

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北京(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

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

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

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

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压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

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

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

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进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挠,解除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

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

掌权的太皇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皇帝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

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

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北京)。

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

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

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员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

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

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

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

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

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

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