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读后感 > 课文贺龙钓鱼读后感450

课文贺龙钓鱼读后感450

时间:2015-05-06 18:01

西师版25课贺龙钓鱼读后感,600字以上,有格式,要写开头,主要内容,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

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

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

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

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

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赞同0|评论2008-10-1713:04Donkey_li|一级诸葛亮制造小草船骗了曹操10万根箭~赞同0|评论2008-10-1713:12Sukichen01|一级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诸葛亮3天之内造10万支箭,诸葛亮利用多雾天气,假装向曹操宣战,骗了10万支箭。

赞同0|评论2008-10-1722:54ythxmzyg|四级周瑜(认为诸葛亮的智谋在自己之上,欲杀之以绝后患。

遂)借口急需十万枝箭,要诸葛亮十天内完成,诸葛亮答应三天完成。

并立下军令状。

随后,他私下向鲁肃借船二十只,每船配士兵30名,船周围用青布围住,并在船的两舷插上千余个草把,在第三天晚上四更,江面大雾时,将船连在一起,逼近曹操军营擂鼓呐喊,曹操令弓箭手等万余人,乱箭射向草船。

天亮时,十万枝箭已足。

以上150字,如嫌太多,可将括号内字删掉。

赞同3|评论2008-10-1817:28聪明宝贝3|一级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之箭,但诸葛亮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让鲁肃准备好材料还不让周瑜知道。

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动静。

之到第三天四更时把鲁肃叫来一起去取箭。

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下令船上军士大声呐喊,曹操听见了,以为敌军来犯,让弓弩手向江中射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散,两边的草靶子上已经受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当了,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后,知道了借箭的过程,自叹不如诸葛亮。

参考资料:自己写的赞同1|评论2008-10-2611:02asbbbdddeee|二级灌水

从短文中,你体会到贺龙是个怎样的人

贺龙为了大家的健康,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尝试

可见他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一个人

《贺龙的非常之路》读后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贺龙传记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朱泽云不久前因病辞世。

从他独生儿子朱晓慧教授的电话中闻知此讯,夜不成眠。

我们共同为出版发行《贺龙元帅的前半生》一书而奔波的往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朱泽云原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县委宣传部部长,由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亲自点将,将他抽调到北京总参贺龙传记组,参与《贺龙传》的撰写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贺龙传》正式出版发行以后,本应将他安排到军队任职,因赶上军队精简裁员,遂将他安排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刊《民族团结》杂志社,任专职党总支书记。

我当时在这家杂志社负责总编室的工作并兼任党支部书记,便与朱泽云有了经常的交往。

他为人真诚、热情,做思想政治工作细致入微,很受人们的敬重,年轻人喜欢亲切地称他“老朱”。

  90年代末期,我调到一家出版社工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已经退休的朱泽云专程骑着自行车到单位来看望我,说他打算把手中掌握的有关贺龙元帅早年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撰写成一本书,叫做《贺龙元帅的前半生》。

我和出版社的一位副总编辑、编审杜述胜同志一起看完了老朱送来的全部书稿,深为书中的感人内容所打动。

  书中记载了贺龙元帅的一位长辈,因不堪忍受地主老财和恶霸的压榨欺凌带头造反,后不幸被官府兵丁俘获。

贺龙钓鱼的故事梗概80字左右

1936年7月,贺龙率红军到达甘肃南部哈达铺荒芜草地,部队缺粮断草,为了使部队渡过难关,贺龙和大家一起挖野菜、掘草根,还号召大家抓蚂蚱,到河沟、水塘里抓鱼,红军终于克服了困难,走过了几百公里的草地。

钓鱼的启示 段意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

第二大段(第4~9自然段):爸爸让我放掉鲈鱼。

第三大段(10~11自然段):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的影响

杨绛,老王,七年级,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个部分第一段(1-4自然段),介绍老王第二段(5-16自然段),描写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第三段(17-22自然段),对老王的回忆

求一篇建军90周年的感想文章

今年我们迎来了建军九十周年的“八一”建军节。

全国千、百万复退转业军人,每到“八一”建军节时,就会回忆起自己在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中的经历,关心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关心新一代军人的成长,很想回家看看。

这里有离休的老红军战士、老八路战友和众多的义务兵制后的复员退伍转业军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是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永远是祖国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坚强后盾。

九十年前,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正如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

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

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这支革命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了全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之后又经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

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中印、中苏、中越三次边境战争。

千百万中华儿女在这支队伍中英勇作战,流血牺牲。

在抗美援朝时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在自卫反击中被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张思德、董承瑞、黄继光、邱少云、安业明、麦贤德为代表的和自卫反击战中及救灾抡险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而千百万活着的英雄都成为平凡的人们。

全军复员转业退伍军人何至千万,他们有老红军战士、有老八路,有新老二代最可爱的人。

他们虽然离开部队几年几十年。

但他们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战斗成长的革命大熔炉。

他们非常关心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

特别是在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我军能否打败比我们拥有先进科学武器装备的对手?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大革命时期用长矛大刀战胜反动派军队,抗日战争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中大多是用“运输大队长”送来的武器消灭了八百万装备齐全的“国军”。

抗美援朝战争,还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

使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在援越抗美战争中。

我军用三十年代的苏制高射炮与六十年代现代化的最先进的美式战机作战,我军用三八年制造的“三七”、“八五”口径高射炮击落了六十年代美制F-101型超低空超音速侦察机。

后来又击落更新的F-105战斗轰炸机和F-4C最先进的战机。

当时我们用落后的武器打败了先进敌机,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思想,靠的是人的因素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那就非同一般了。

近20多年来我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

从500万军队,截减到不足300万。

装备了战略导弹和核潜艇等等现代化装备。

使我军的战争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这些老兵感到欣慰。

但是,任何先进的装备都是要人去掌握,要人去使用的。

过去我们之所以能用落后的武器战胜装备先进的敌人,是因为我军有优良的政治工作制度。

首先明确为谁而战,为了祖国,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怕流血牺牲。

我军有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制度。

特别是军事民主,通过集思广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斗中研宄战斗。

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困境中找到对应方法。

这就是我军克敌之胜的法宝。

当然,现代战争将会更复杂,更需要科学技术。

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有了这个根本就能不怕流血牺牲,就能刻苦钻研,就能有克敌制胜的方法。

我们坚信,有九十年历史的人民军队,更加成熟了,更加伟大,更加有战斗力。

发杨我党我军光传统,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永远战无不胜!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