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人的表情,可以知道他的想法
人的表情,就是指人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以及情意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脸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与身体姿态表情,这些表情的微小改变都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或变化。
一、脸部表情 有句俗语说得好,看人要先看脸,一般来说,人的脸是整个身体的精华部分,每一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张小小的脸,可以让对方看出相应的年龄、性别、种族等,而脸部的微小表情则会很直接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所以,在人们日常人际交往、职场或商务谈判中,通过对方表情细微的变化去洞察他的内心变化,可以让自己处在一个完全主动的环境中,占尽优势让事情进展更顺利。
总的来说,要看透人心的方法很多,而学会察言观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据相关人类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也是透视人们的一种渠道,因为即使被人刻意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也会被人在不经意间反射在脸上。
从中国相学角度的来看,也会从脸形、相貌等预测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或许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这些看相的民间算命理论不科学,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但事实上如果凭脸部的表情来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的。
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针对表情是否可以透露出人的内心情感,做了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分别做出愤怒、恐惧、诱惑、无助、幸福、悲伤、无动于衷等七种表情,并逐一把这些表情录制下来,再以放映的方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让他们猜影片中的表情各自代表何种感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观看影片的观众对于表情所流露出的情感,猜对的平均只有两种,由此可见,即使是表演者刻意做出带某种感情的表情,也不容易让人猜透。
而平常交际中,脸部表情是一瞬间的,即使有些是忧郁的表情,也很容易被误解悲伤的感情,要从这些微小的动作中看透人的心理,得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洪深曾经在中提到:“要完成一个表情,眉毛的一抬和手臂的一抬,同样是必要的。
”沙汀的也写到:“他的动作活泼,脸孔很会表情,简直是‘要哭有哭,要笑有笑’的。
”由此可见,丰富的脸部表情为人们解读人的内心情绪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脸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
脸部丰富表情的出现源于人有丰富的表情肌,多在口裂与眼裂的周围,属于头肌的一类,如、都是起自颅骨而止于皮肤。
这些的时候可以改变眼裂和口裂的形状,喜、怒、哀、乐等表情就会随着这些改变而出现,脸部的皱纹就会因表情的变化而不同,同时还可以参与语言活动。
在所有的生物当中,人的表情是最为丰富也最为复杂的,脸部的表情是进化的产物,这就与人类特有的技能——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们的交流是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与外界交流,所表达的感情也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需要,例如喜、怒、哀、乐、惊、惧等。
其中,脸部表情也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声情并茂”就是形容语言与表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感情。
即使到了现在体系发展到很健全的情况下,人们在演讲或者试图更好地说服他人时,为了加强其语言的感染力都会加上表情等肢体语言的辅助。
与此同时,人的每一张脸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就算是看起来几乎一样的双胞胎姐妹也会在她们脸部发现两人不同之处。
人与人的交流需要表情,表情的出现也因交流而富有更多的情感,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民族都有同样的快乐、悲伤、安静与愤怒等丰富又复杂的脸部表情,这些脸部表情都是人内心真实感受的反映。
“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这是在他所写的对人的表情的评价,换句话说,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可以让人看透内心生理以及精神状况,所以,一个微小的表情就可以出卖你的真实情感。
喜、怒、哀、乐等表情是通过脸部的活动来传达的,在脸部具体动作的表现会因内心情绪波动而出现不同的变化。
一位美国学者经过对脸部表情做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后发现,其实人的左右脸的变化并不是对称的,表情一般先从左脸开始的,在论文中指出,人在表达内心情绪时,左脸的变化会比右脸来的更快更强烈。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一般情况下,右脑控制且发出的是人发自内心真实情感的信号,其生理反应会反射在左脸上;左脑则可谓是理智感情区,一般会发出与感情相关联的信号,然后反映在右脸上。
简单来说,就是说左脸的表情多为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而右脸的感情有可能是虚假情感的体现。
因此,如果你要想了解对方内心真实想法时,就要留心观察对方在交谈中左脸的表情变化,这样才能洞察到对方心理状态,以方便自己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立场优势,使事情进展得更遂人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淳于髡察脸观色的故事了,他通过观察人的脸部表情来洞察对方的心理动机,被很多人认为他有先知的能力。
当年,梁惠王雄心勃勃地广招天下贤士,有人曾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说他有管仲与晏婴两人相当的才智,值得朝廷重用。
因此,求贤若渴的梁惠王两次召见淳于髡,见面时,淳于髡一直沉默不语而让高高在上的梁惠王难堪。
经过两次的见面,梁惠王开始责问推荐人为什么推荐一个不苟言辞且不知好歹的人给他。
困惑的推荐人向淳于髡了解,淳于髡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回答说:“其实,我也很想与梁惠王促膝谈心,但我第一次见梁惠王时,他脸上有驱驰的神色,必定是想着驱驰奔跑等一类娱乐的事情了,所以我保持了沉默;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我见到梁惠王脸上有享乐之色,猜想他是想找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而并没有聊天意愿,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了。
”推荐人把原话告诉了梁惠王,梁惠王不得不佩服淳于髡的观察力,从此淳于髡便受到朝廷的重用。
不难看出,懂得观察人的脸部微表情,不但可以洞察他人的心思,还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被重用的机会。
二、语言声调表情人的脸部表情可以直接反射出其内心的心理情绪,而语言声调表情也同样可以有这样的作用。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可以直接表达人内心复杂感情的方式。
在日常交流当中,我们还会使用语言时会配合恰当的声调,如利用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生动、完整且准确。
语言声调表情,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人的文化水平、个人价值取向以及性格等方面的特征。
我们可以借助对方语言声调的不同特点去判断人的情绪状态以及性格特征。
一般来说,人如果处于悲伤情绪时,说话的语速会较平时慢,且音调低沉,其音域起伏相对较小,整体来看就像他悲伤时脸上的表情一样沉重而呆板;如果在交谈中,对方说话声音高且尖,语速快,音域起伏表现的比较大且伴随有颤音,那就证明他正处在激动或兴奋的情绪当中;说话语速很快且出现口误较多的人,一般被认为他的地位是比较低且为人比较畏缩的;说话声音响亮但不慌不忙的人,这一类人被认为地位相对比较高,处事悠然自得;与人交谈时总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人,大概可以知道他是个缺乏自信或是言不由衷的人。
此外,从性别上看,如果男生说话带有气息声的,一般会被认为是富有朝气以及艺术感的人,女生则会被认为更富有女人味。
在日常交际中,想要通过对方说话时的情绪以及意图了解别人,在谈话期间不仅要留意他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要留意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因为他说话时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强弱、音域、转折、速度等都会透露出他内心所掩盖的真实情绪,这就需要你去听到对方话中的“弦外之音”了。
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谈能够了解彼此的内心思想,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而语言的声调等表情使语言更富有感情色彩,从人的语言表情便可以猜透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等心思。
语言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不像从前一样只是局限在肢体语言上的表达,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利用语言表情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洞察人的心思。
三、身体姿态表情 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情况下,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时,语言表达只占7%,声调占38%,而剩下的55%信息的传达都需要非语言的身体姿态来传达。
可见,身体姿态语言在我们日常交谈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人们的情绪表达更为直接与直观,姿态语言的变化又反射出人的内心情绪的波动,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动作姿态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其内心所处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曾提过这样的一个研究结果:在交谈中,如果你与对方说真话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向对方靠近,希望对方能够更好地理解你所说的话;如果你在说谎的时候,身体会与对方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双脚的摆放也会显得很不自然。
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喜欢正襟危坐,从这一动作,你就大概可以知道对方正处于一个恭谨或紧张的状态当中;如果对方在交谈中,手部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小动作,例如不停地搓手、捏手指或手臂等,这就说明他正处于一种不安紧张的状态当中,这种情况在应聘者面试或上司与下属开会时会比较常见。
此外,你会发现人在表达开心的时候,会连奔带跳,脚步轻盈,若是发现对方脚步沉重且不均匀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他是否有心事了,因为即便他没有把内心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但身体姿态语言已经把他 “出卖”了。
满意请采纳,谢谢
寻一位作家
沙汀 沙汀(1904-1992)作家。
原名 杨朝熙,安县人。
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
1929年赴上海与川籍学友任白戈等创办辛垦书店。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作家联盟秘书及散文组组长。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次年回四川,在重庆开展工作。
“皖南事变”后疏散回安县,埋头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著作有<<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记贺龙>>,<<敌后琐记>>等。
沙汀小传 沙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7岁读家塾。
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1922年进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求学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并广泛爱好新文艺。
1926年师范毕业后曾赴北京等地,求学不成返回四川。
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政局动荡,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白色恐怖迫使他于1929年前往上海。
与流亡上海的四川同仁创办“辛垦书店”。
1931年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在上海相遇,共同研究探讨小说创作。
1932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得到鲁迅、茅盾的肯定和鼓励。
同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以后改用现实手法写出以四川乡镇社会为背景的《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四川。
1938年与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奔赴延安。
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
同年11月随贺龙同志去晋西北和冀中一带体验生活。
后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奇异的旅程》。
1940年回到重庆,这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达到了高潮。
陆续发表《在其香居茶馆里》、《磁力》、《堪察加小景》等著名短篇小说。
长篇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也相继问世。
此时的作品主要反映抗战时期的四川农村生活,从不同侧面揭露抗战时弊和新旧痼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汀担任全国和四川省文学界的领导工作。
继续创作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过渡》,赞美新生活、新人物。
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坡》、《木鱼山》、《红石滩》。
晚年以顽强的意志撰写《回忆录》。
沙汀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观、暴露、讽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现实社会。
细致刻划人物的典型细节,绘出一幅幅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
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1978年奉调北京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暮年回到四川成都,于1992年12月14日病逝。
关于蒋姓的名人
蒋义渠,东汉末年袁绍军将军。
蒋干,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
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
蒋 钦, 九江寿春人也。
,迁西部都尉,讨越中郎将,迁荡寇将军,召还都拜右护军,典领辞讼。
蒋 琬, 东汉末年零陵郡人,蜀汉进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后封为安阳亭侯,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蒋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国民党陆军上将.蒋鼎文,逝江诸暨县石山人,授国民党陆军上将,任陕西西安行营主任,兼十战区司令长官。
陕西省主席。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名湘耘,别名巫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杰出领袖、“黄埔三杰”之首、北伐战争烈士。
蒋经国,字建丰,浙江奉化人 :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中华民国总统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