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有阅江楼完整的导游词吗
谢谢
六百余年南京阅无楼,因为明朝天下,朱元璋最后权衡利弊,考虑到现要在狮子山上建这座大楼供游人观赏,又要把这座山作为军事重地,当时的经济力量是不够的,于是阅江楼便停止建造了。
今山顶所存平砥,即为当年拟建阅江楼的故址。
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于2001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阅江楼内部布局,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两代帝王的政治主张展开。
底层,最值得看的是一椅、一壁、一匾。
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是一把“朱元璋龙椅”,虽是仿制品,但选上等优质红木制成,重量超过千斤。
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东侧的一匾,“治隆唐宋”,为康熙所书。
二层有一船、一画,明朝永乐帝朱棣,取消海禁,扩大贸易、文化交流,当时南京下关地区是座造船厂,船厂打造了许多船,最长的船,长一百三十八米,宽五十六米,航行时有九桅十二帆,载重量七千吨,在六百年前可算世界之最。
这幅巨型瓷画,画面反映了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这段历史。
画面由十二个部分组成,详细描写了航海家郑和按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建造宝船,到西洋各国宣传中华文明的盛况。
画面还反映了永乐皇帝敕建“静海寺”、“天妃宫”并亲赐“天妃宫碑”,撞响静海寺钟声,以祭奠这位保护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
阅江楼的顶层可观蟠龙藻井。
屋顶盘踞的金龙用整根香樟木雕刻而成,龙身上用的是二十四 K 黄金,用江宁金箔制作工艺制作。
这座楼内外共用去十一公斤二十四 K 纯金,所以显得特别金碧辉煌。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楼,一般是指山西鹳雀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
也有人把广州镇海楼、嘉兴烟雨楼、济宁太白楼分别归入四大名楼之列的 87年发行一套邮票《中国历代名楼》,印的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千古绝唱《登鹳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穿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就在山西永济境内,其楼址在黄河古渡“浦津渡”之畔,但鹳雀楼早已荡然无存,原遗址上仅有一土丘。
鹳雀楼已无楼可设计入邮,就把蓬莱阁这一著名的历史古楼设计入邮了。
山西鹳鹊楼位于山西永济,已于前年国庆节修好后对游人开放。
鹳鹊楼、黄鹤楼、滕王阁我都曾前往游览过。
如今南京阅江楼横空出世,已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长江四大名楼,成了江南四大名楼。
盛世建楼,志在久远。
岳阳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乾元二年()开始被成为岳阳楼。
在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好好荡荡,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千余篇名篇佳作以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是贯穿着中华名族的,如杜甫的,其的情怀溢于言表,的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挥到了顶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世哲理,,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融汇的精神使苏东坡发起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历史文物,现在大家所见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有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个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接为整体。
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
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
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称,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庄重、和谐。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引入大家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岳阳楼记》的雕屏,这幅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真正开始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
《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我们现在登上的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
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道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关于岳阳楼记的导游词
岳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就要到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了,家带好随品依次下车,待会小X将随大家一起去登临那“天下楼”
好了,请大家看门前这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其下句为“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
”今天各位就来当一当天下士,以洞庭为酒,开怀畅饮,一起品位博大精深的岳阳楼文化和岳阳的壮丽山川吧
兴许您也会像诗仙李白一样“醉煞洞庭秋”
登上巴陵古城墙,穿过“南极潇湘”、“北通巫峡”的牌坊,进入眼帘的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岳阳楼。
为什么说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冠了,有哪位朋友知道吗
好的,就请大家听小X慢慢道来吧
一,历史悠久。
大家看看眼前这楼是不是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岳阳楼创建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只知在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所以说咱这岳阳楼面子可不小哦
要由我们的诗仙李白来亲自命名
大家看看横匾“岳阳楼”,这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以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楼,有没有发现其特别之处
这位朋友好棒哦
居然小X知道想说什么。
对了,岳阳楼第二个特点就是文物珍贵。
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其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咱们这岳阳楼楼高21.35米,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其建筑特点:“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
大家可看清楚了
咱这岳阳楼可是未用一砖一瓦,一颗铁钉的
在建筑上是不是一个奇迹啊
说到这,小X就想和大家说一故事:相传在建楼时,人们怎么也无法把楼层很好地建成,这时来了一七旬老者,手拿一尺,对大伙说,让我试试看吧
大家别无它法,只好让老者试试,不曾想老者三两下就把大家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轻松地解决了
大家正想酬谢,却只见地上一把尺,不见老者的踪影,拾起尺子一看,居然写着“鲁班尺”,所以在我们岳阳一带有“鲁班助楼”的传说
再看看这“飞檐”可是咱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
其便于采光,减少笨拙感,同时节约了用料
大家看看这屋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
对了,这就是“盔顶”,这种建筑方式并不多见,据说是现在仅存的啦
威武雄壮的“盔顶”,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
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
有朋友说,在古代三层就为高楼了,话是如此,但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据说当时修建者是为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
古代建筑都与风水学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大家看看这四根通天金柱。
这四根楠木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代表的就是一年四季,作为内圈的12根大柱就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
大家再数数看,在这周围有多少柱子啊
这位朋友数的可真快,一下子就数出来是20根了,这20根柱子有什么含义吗
大家想想,可以参照小X刚刚的讲法
大家来看看这幅雕屏,哇
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的哦
其由12块紫檀木组成,黑底绿字
当年滕公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
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
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
我们无缘得见啦
现在的雕屏是由清干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干隆称其为“王羲之之后的第一人”,其字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精品
但请大家张大眼睛瞧仔细了,待会到二楼,我们还将看到另一副雕屏,其中一真一假,哪副才是咱们张大人的真迹了
请大家自个瞧仔细呢
大家可记下了这幅雕屏
好了,我们一起去二楼看看另一幅吧
各位朋友,请看这中堂的雕屏,与一楼的有什么不同吗
仔细瞧瞧
对了,一楼是黑底绿字,而这幅是金字
为什么在同一栋楼里会同时存有两块一样的雕屏呢
就让小X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
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
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沈入了水中。
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
打捞时,不慎损坏了三个字,当地一文士吴敏树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
各位现在可以看到,这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幅才是张大人的真迹
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文物了。
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着后代子孙
大家请随小X一起登楼,同看那范公笔下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
呵呵
我们的这位朋友好聪明哦
知道小张接下来要给大家讲岳阳楼为三大名楼之冠的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风景独特。
岳阳楼的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
有诗云:“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色九分湖”,就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
世人只知范公的《岳阳楼记》,不知滕公子京也为骚客,其有词,云:“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短短59个字写景抒情,却很有气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幅木刻雕屏是毛主席手书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
在雕屏两侧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 落款为“长庚李白”,也就是我们的诗仙李白了,一楼同存诗仙、诗圣和和主席的真迹实在是不简单啊
由此可以看出咱岳阳楼的深厚文化
这就是小张要说的第四点了,岳阳楼文化的深厚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足、笔,而真正使岳阳楼闻名天下的是北宋范仲淹作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只寥寥368字,但其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言之铿锵,真可谓匠心独道,字字珠玑,千秋之绝唱也
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沉淀
请大家放下心中杂念,凭轩远眺,看着那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是否会与范公产生共鸣
当年范公未曾登临这“天下楼”,却作了不朽的《岳阳楼记》;今日你我同登这千古名楼,可有一种超脱世俗之感
时间不早了,我们的游览马上就要结束了
转过身,让我们再摸摸四根楠木大柱,您想到了什么
四根金柱为我中华民族撑起了“先忧后乐”、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千年
“天下楼”的登临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噢
对了,小X还没告诉大家那20根柱子的含义。
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答案了,对了,就是20加4,24,中国的24节气,您可猜出
现在行程结束请大家跟小X一起上车返程休息
岳阳楼导游词: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岸。
(位置)风景优美,文化悠远。
(总写环境)三国时曾为吴国的阅兵台,宋朝后滕子京被贬官在这里,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历史)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美文《岳阳楼记》。
(链接教材)欢迎大家光临。
(套话)
随便哪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导游词
1。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皖南古村落之一-----宏村,它是一个“奇特的牛型村落”,2000年与西递村同时金榜提名,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宝座。
它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
为徽州第一大姓氏汪氏子孙聚族而居的地方。
2。
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
2000年,国际古遗址专家大河直躬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
2001年5月20日,原中共中央江总书记参观完宏村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徽州历史文化建筑医学等归纳为五个英文字母:CBMDA。
C=Culture,B=Business,M=Medicine,E=Education,A=Archtecture(注:指文化、商业、医学、教育、建筑)。
2000年11月30日,宏村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2005年,宏村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名镇。
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风景区。
2006年,宏村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镇”。
3。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
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
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
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
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
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
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水系设计科学又别出心裁。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体现了人类巧用自然资源的智慧,可以说是节约型社会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典范。
水在村内建筑中也不可或缺。
宏村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
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水圳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营造出“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宏村是水做的宏村,宏村也因有水,显得格外有灵气。
比较典型的建筑有承志堂、南湖书院、乐叙堂、叙仁堂等,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艺术整体。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
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
”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考察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徽州十年战乱的打击;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机器生产的商品,同时道光取消了盐业专卖制度,给经济主体是盐业的徽商带来巨大损失。
这两点是客观原因。
第三点是徽商自身的主观原因。
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徽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而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如洞庭商人近代适时进入买办业、金融业,并兴办丝绸、绵纱等实业,开辟出新的天地。
而徽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
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