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月湖导游词英文版

月湖导游词英文版

时间:2014-08-19 01:47

用英语介绍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很荣幸认识你们,我叫夏佳楠,你们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导,在旅途中有什么事,你们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我的号码是138xxxx4888。

我们现在去龙虎山景区,景区离鹰潭市区18公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景区游客中心。

我们今天要先走栈道。

你们看,那边就是象鼻山。

因为它像一头大象在饮水,所以叫“象鼻山”。

好,我们现在坐竹筏欣赏泸溪河两岸的风景。

因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条竹筏只能做八个人,所以请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请看,这是书山,这是蘑菇山,这是狮子回头,是不是有点像狮身人面像呢

蘑菇山后面的是文豪沉思,这个“文豪”就是鲁迅。

这个是无蚊村。

因为村内有大量的樟树,樟树的香味驱走了蚊子,所以长年无蚊。

这个呢就是“马屁山”,为什么叫“马屁山”呢

因为山崖上长着的草十分奇特,有一丛草,远看像毛主席的“毛”字,侧看又像江主席的“江”字,倒过来看还像的“习字,所以称为“马屁山”。

现在我们到了仙水岩观看崖墓群。

这些崖墓大多数是2500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30-40米,这些崖墓有单墓和群墓。

每天下午2点和4点有悬棺表演,这是龙虎山上采药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

大家可以好好欣赏。

龙虎山也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共有63代天师居住于此。

有91座道宫,81座道观,30座道院,24殿,36院。

这样的宫、观、院已不多见。

但是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和历代天师居住之所“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请不要乱动,要保持竹筏的平衡。

也不要乱丢果皮、口香糖等垃圾。

也不能在景点乱涂乱划。

祝大家旅途愉快

用英文写一段关于宁波的著名景点,要求包含8个著名景点,180个字以上

宁波著名景点用英文怎么说

如:梁祝文化公园 江北天主教堂 东钱湖 朱贵祠 七塔寺 月湖 用英语!!!! 宁波著名景点 famous sights of ningbo 梁祝文化公园 liang-zhu cultural park 江北天主教堂 jiangbei catholic church 东钱湖 dongqian lake 朱贵祠 zhugui memorial temple 七塔寺 qita temple 月湖 the moon lake 或者yuehu lake

有关赋溪石林的导游词

石林风景区(Stone Forest Scenic):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最佳资源保护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石林风景区又称为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奇物丰,风情浓郁,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风景区由石林、黑松岩(乃古石林)、飞龙瀑(大叠水)、长湖、圭山、月湖、奇风洞等组成,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

石林风景区范围广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观错落有致,是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是最佳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的天堂。

石林导游词

云南导【篇一:云南石林导游词】云南石林导游词一各位朋友,大家好!今们要游览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它位于昆明东南78公里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

面积1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剑状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被列为地球“八大自然景观”。

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石林风景名胜区于1931年建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景区包括,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奇风洞、芝云洞;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八个片区。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是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两个片区,行程约6公里,需要游览两个半小时。

现在呢!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游石林吧!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第一个景点“石林湖”。

它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的。

1955年4月,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到石林游览,周总理看到这,洼地里只有少许的水,再看看石林的景观后,就说“有山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听了总理建议,人们就把原溶蚀洼地进行了人工改造,使原来小小溶蚀水池变成了今天的石林湖。

备的小憩场所。

这个石屋的形成其实是水与

如何赞叹云南石林

给你摘几段石林导游词中的描述,你可以从中想选择有用的资料: 一、云南石林县境内3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石海茫茫,蔚为壮观,集奇峰、怪石、瀑布、湖泊、溶洞、石芽原野为一体,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

将石林轻叩,整个石头的家族矗立路旁,将您迎候

走进石林,一簇簇石头或凌空悬挂,触目惊心,或婷婷袅袅,婀娜委婉,有的似鸟兽,有的似利剑

千姿百态,真如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般,叫人目不暇接,到处可闻旅游者的惊叹声

无论您横看、竖看,都会有一个惊喜地发现

不论您从哪一个角度,都能邂逅一个生动的造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鬼神的琢磨,而是大自然日精月华,千百年创作的杰作!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响彻宇宙,洪水退去,隆起石洲,喀斯特岩溶铸造出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解释了关于科学、关于宇宙、关于生命的真谛:专一、坚贞、执著、永在追求自然的法则,不衰不朽

石头似乎是死寂的,而每尊石头里都有生命在流动

生长在这里的撒尼人匠心独运,在这里栽上一棵树,那里种上一丛花,在铁灰色的背景上,这里涂上一层绿,那里染上一抹红,既不损石林古朴的容貌,又使这沉寂的石头王国散发出盎然生机

在这里,人与自然、自然与人,水乳交融,天物合一

二、天地混沌,宇宙茫茫。

两亿七千年前大自然的恩赐造就了石林,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这是一个石头的王国

这里仿佛有一种冥冥的法力把活蹦乱跳的动物变成了石头,留给人们无穷的猜测与遐想

大小石林为石林最先开辟的旅游区,这里的石头,经过大自然的锐意雕琢,石峰突兀,拔地而起,岩柱最高达40余米,岩顶锋利无比,岩下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真可谓迂回曲折不见路,狭峰深处又一林。

各种景观神情生动,错落有致,令人遐想无限。

石林的神奇,还在于这里每一棵草木都有着它曲折的经历,每一块石头都有着它迷人的传说。

三、路南,古代地名,因境内有奇观石林,故今更名为石林县。

石林县境内的石林,裸露面积为900平方千米,分布区面积为350平方千米,是中国国家级喀斯特景观保护区。

石林,怪石嶙峋,万态千姿,并以雄、奇、险、秀、幽的景观特点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奇观”的美誉。

石林景区共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大叠水瀑布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景区组成,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小石林景区是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游览胜地,其造型地貌为世界之最,故被国际洞穴、喀斯特研究专家们称之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2004年被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石林境内居住着以撒尼人为主的彝族,其浓郁的撒尼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神奇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撒尼风情融为一体,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神奇的石林,迷人的风情,使天下人方知“天下奇观数石林”。

加之石林交通、通讯便捷,旅游服务上乘,更引得五洲四海的宾客纷至沓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年递增,旅游业现已成为石林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天一阁花轿厅导游词

天一阁坐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

天一阁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

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

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

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

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十景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西湖分布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1、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钱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

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

苏堤长堤延伸,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

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交通情况:乘507、504、K4、游2路苏堤站下。

2、曲苑风荷 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赏荷。

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

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

交通情况:乘507、538、15路曲院风荷站下。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枣--八艺社所在地。

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交通情况:27路、7路岳坟站下。

4、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

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

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 --断桥春望》称 :“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

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交通情况:K7断桥残雪站下。

5、柳浪闻莺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

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

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

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交通情况:乘K4、38路清波门站下。

6、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

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

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

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

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交通情况:乘K4、538、K599路苏堤站下。

7、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

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交通情况:K4,游1到净寺下。

8、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

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

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

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

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

“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 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

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

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

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 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

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交通情况:乘507、游2路洪春桥站下。

9、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

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

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

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

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象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

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

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幕鼓,焚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

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

岩石、洞穴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鸣。

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

交通情况:K4,游1到净寺下。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

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

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

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

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

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

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