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汉中概况导游词

汉中概况导游词

时间:2016-06-15 17:55

现在有没有关于介绍汉中地理位置,旅游概况,人文风俗的书

城市概况区号:0916邮编:723000位置:位于陕西省南部人口:51万区划:下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1区10县。

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有国家级生态景区(点)7个、省级16个。

历史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

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

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中开汉业。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文化遗迹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

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

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

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

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

当你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新的情趣。

武侯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

古柏汉桂相辉映,四季鲜花互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

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

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

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金戈铁马、震天杀声之感。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

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

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

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

共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

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

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

凑霄花,象征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石余通,匾额34块,对联29幅,三国故事壁画100余幅,碑石匾联内容,多为赞颂诸葛武侯之词。

各时代的钟鼎炉磬10余件。

并有武侯遗文本刻条幅48块。

遗存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增添了游览内容。

当你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诸葛武侯墓园,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

凡来武侯墓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

“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总编号为第57号,现分别叙述于下:一、褒斜道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的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

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

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二、石门石门是用人工开凿的一个隧道洞,在褒斜道南口,洞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

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

石门的开凿年代,据《石门颂》记载是在东汉,开凿于公元1世纪,故近代外国某专家说:“世界上最早用人工开凿的穿山隧道,出在中国的陕西褒城”。

指的就是这个石门。

石门自秦汉以来,时通时塞,历次修复,多留有摩崖石刻。

三、石门摩崖石刻石门洞内东西两壁和洞外南北数里的险坡、断崖以及褒河水中、沙滩大石上,多有由汉及宋的摩崖石刻,有的是历代开通、修复褒斜道、石门和山河堰工程情况的记载,有的是参观、游览的留念题记,清代有人统计,约40余种。

而其中的“汉魏十三品”,唐宋时期即负盛名,誉满全国。

所谓“石门汉魏十三品”者,是以石门洞内东西两壁,东汉刻的《石门颂》与北魏刻的《石门铭》为代表而言。

其中,《石门颂》早已名驰全国,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和书法艺术史的瑰宝。

特别是它的书法,是“汉隶”的杰作。

石门石刻,因国家要建修石门水库,于1970年凿迁至汉中城内古汉台,粘接复原,专建一室,名为“石门汉魏十三品陈列馆”。

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

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

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

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

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

故将国号定为汉。

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

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

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

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自汉而降,汉台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祭奠和游乐的场所,代有修葺。

现耸立于台北端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

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

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

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

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

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株,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

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

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

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

凝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也是汉台现存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上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

古汉台如今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台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杂以碧池内繁盛的荷叶,竟有江南水乡之感。

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它们属于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汉魏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

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内容对研究我国交通、水利、科技、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汉隶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东汉镌刻的《襵君开通褒斜道》与《石门颂》摩崖为一级中的甲品,更体现了《石门十三品》的价值。

自然环境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

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盆地,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滋养的秀土,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

游历汉中,扑面而来的是满目苍翠。

佛坪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长青自然保护区有“生物资源库”之美誉,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以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竞秀,被称为西北的“九寨沟”;紫柏山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雾霭蒸腾,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见;午子山山势险峻,壑幽林密,素有陕南“上华山”之称,其山中2500余亩世界珍稀白皮松蔚为壮观;褒谷口石门景区高峡平湖,仪态万千,仿建的石门栈道依山傍水,凌空飞架,再现了秦汉栈道的宏伟风貌和形制特色;红寺湖烟波飘渺,山水交融,恬静神秘,是“一幅天然的国画长卷”;南湖天灵地秀,林茂竹修,曲径通幽,是一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西北最大的柑枯生产基地,城固十万亩枯园,金秋时节桔红橙黄,游园采桔,其乐融融;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樱桃沟花开时节,山林尽染,绚丽多彩,十里飘香;还有百万亩油菜、五十万亩的茶园,每到春季,沿江两岸百里金黄,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

陕西汉中的历史概况

20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汉中主要旅游景点:武侯墓、张良庙、古汉台、褒斜栈道、旱莲、南湖风景区、佛坪大熊猫保护区、蔡伦墓、石门风景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武侯祠、午子山、黎坪森林公园、苏景园、五门堰、灵崖寺、勉县温泉、山河堰、王富沟溶洞群、南沙河风景区、饮马池、陕西理工学院、张骞纪念馆、汉中天台山、紫柏山、红寺湖、兴元湖、开明寺塔、洋县朱鹮保护区、莲花池公园、青木川、燕翔洞、西乡樱桃沟等。

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

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

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中开汉业。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讲的是三国时期所发生在汉中勉县的定军山的“黄忠斩夏侯渊,夺定军山”的事。

  汉中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龙岗寺遗址;张骞墓祠;五门堰;蔡伦墓祠;开明寺塔;李家村遗址;张良庙;灵崖寺。

六一儿童节汉中旅游攻略

汉中概况 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

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汉中市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

南湖风景区山青水秀,再加上古朴精致的园林建筑,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是旅游避暑的首选之地。

汉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还是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和朱鹮的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项目。

历史文化两汉三国地汉祖渊源汉代以前,四邻的部族把中原地带的人称作“夏人”或“秦人”。

自汉兴以后,改称“汉人”,相应把汉人之族,称为“汉族”。

汉中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居汉水的中游。

故名汉中。

汉王朝是从汉中发祥的。

当时楚汉相争,刘邦先入咸阳,项羽负约贬封刘邦为汉王,想把刘邦困于汉中。

而刘邦听取谋士们的计策,到汉中就国并烧绝栈道,松懈项羽的防备斗志。

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练兵聚粮。

后又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率兵北入大散关,占领关中,逐鹿中原,扫除群雄,统一全国。

待建立朝号,仍用“汉”字。

后来由于汉朝兴盛强大,周围国家和民族对汉朝非常尊崇。

人民叫做“汉人”,文字称为“汉字”,语言称为“汉语”等等。

连英国大布列颠百科全书也如是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汉中,才有了汉朝、汉族、汉字、汉学乃至璀璨夺目的汉文化,因此,汉中即可谓诸“汉”之祖了。

如今,汉中还有不少汉祖遗迹,如张良庙、古汉台、张骞纪念馆、拜将坛等。

三国纷争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上,曾经演绎过许多令人神往的纷争往事。

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在勉县武侯祠西北处,还有诸葛亮当年于军务之暇读书之处;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葬于汉中定军山下的武侯墓。

古时三国因定军山之战而形成鼎立局面,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威名震华夏。

刘备称帝后,封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死后安葬于马超墓。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英雄、智谋与传奇的时代,而汉中可以说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舞台。

至今,人们去汉中游玩,与三国有关的各处古迹仍然是不可错过的景点。

汉调秦腔汉中的地方戏曲有汉调桄桄又叫汉调秦腔、南路秦腔以及桄桄戏,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并融合了当地方言与民间音乐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

汉调桄桄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南部的汉中与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以及鄂北等多个地区。

汉调桄桄有着十分丰富的剧目,传统剧目就多大达七百多个,其中的《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以及《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都为汉调桄桄所独有。

汉调桄桄的唱腔属于板腔的变化体,其不仅有着秦腔的高亢与激越,并且体现出了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的风格特点。

汉调桄桄追求夸张的表演幅度,有“箍桶”、“撒莲花”、“耍椅子”、“棍架子”、“吊毛盖”、“变脸”、“换衣”、“揣火”等为数众多的独特技巧,还包括许多刀枪、棍棒、拳脚与腾翻等多种特有身段。

镇巴渔鼓是一种以曲牌和板腔综合体讲唱故事的陕西地方曲种。

其以汉中镇巴话为演唱语言,一人兼多角坐唱,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在汉中地区十分盛行,相传与四川地区的竹琴有着密切的关系。

镇巴渔鼓只有打击乐器渔鼓与简板作为伴奏,击奏鼓段有两种“开唱鼓”、四种“韵白间奏”以及三种“唱段间奏”。

春倌说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民间的说唱艺术形式。

每年的冬春季节,都会由春倌走村串户说唱,通常为一个人表演,表演完后,春倌会送给一张春帖,而户主则会给其粮食或钱的“封礼”。

这种表演形式不受场地限制且不用乐谱,唱词非常广泛,可以说是“遇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汉中的秦岭巴山地区,自古就有传唱民歌与山歌的习俗,其所唱的内容丰富广泛,表演形式形式活泼多样。

传统的陕南民歌情趣诙谐风趣,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分为高腔与平腔,表达的感情柔和细腻,体现出浓郁的川楚之风,与关中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有着很大的区别。

汉中山区的农民们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之时,为了加快进度,会有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所唱多为随机所编,尤其会在进度慢或是做活质量差的人身后边敲边唱,用以激励其加快干活的进度,提高质量,俗称为“锣鼓草”。

求一个陕西旅游导游词

陕西简介吗

这是关于陕西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现在我将把陕西的概况介绍给大家.....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位于黄河中游, 南部跨汉水上游, 北部跨黄土高原, 中部为关中平原。

南北资源兼备, 多种景观俱全。

公元前28世纪左右,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

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

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

  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

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地上地下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全省拥有各类文物景点3.5万余处,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省会西安市,是七大古都之一, 在1000多年间, 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司马迁墓、勉县诸葛亮墓、明代西安城墙、佛教净土宗的祖庭香积寺、大慈恩寺、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法门寺以及出土文物、大雁塔、小雁塔、扶风法门寺塔、高陵三阳寺塔、泾阳的崇文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耀县药王山摩崖造像、子长县钟山石窟以及蓝田县水陆庵雕塑、西安碑林、耀县碑林、略阳碑林、摩岩题刻的代表陕南的石门栈道题刻、著名石刻昭陵六骏、汉茂陵石刻、唐乾陵石刻和唐桥陵石刻、以及众多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唐代艺术馆、咸阳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乾陵博物馆、临潼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耀州窑遗十博物馆、司马迁纪念馆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

  再加上陕西的民俗文化艺术:安塞腰鼓、陕北的剪纸、各地的农民画、以及民俗的布艺等,更进一步促进了陕西省旅游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