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兰陵生态园导游词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山东省兰陵县,总投资30亿元,总面积62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佳休闲农庄。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试点是兰陵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探索。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国家农业公园既不同于城市公园,也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而是比农家乐、采摘园等更加高级别的旅游模式,表现为城乡互动的休闲模式、田园生活的体验模式以及融入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旅游模式。
4月19日,我们一行38人一起游农博园,感受现代农业带来的震撼和快乐。
兰陵生态园一日游。
作文324。
周着孩子去体验一下到的变迁,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热林馆、竹林水岸、湿地灯光节、向日葵花海点,还可以采摘、草莓半年)等水果,沂蒙老街备有各种小吃以品尝南北风味。
写一篇山东省兰陵县文峰山的景篇作文350字
山上有 “季文子墓”、“季文子庙”等遗址。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集大成者、“后圣”荀子在文峰山讲学论道,著书立说,广授门徒,在此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高徒弟子,荀子《劝学》等三十二篇大多成名于文峰山,现存有“荀子讲学处”、“荀子书院”、“荀子晒书台”等遗址。
隋唐时期,文峰山已经成为苏鲁一带极负盛名的佛道教圣地,山上原有上下两庙,龙王楼、季文子墓、三星殿、眼光殿、三清宫、关爷庙、泰山行宫、玉皇阁等建筑,因历代兵燹,已荡然无存,现有“季文子墓”、“三清宫”、“泰山殿”、“泉源寺”、“千佛崖”等遗址,东部有鄫国故城。
文峰山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山上古木参天,清泉潺潺,怪石嶙峋、盘藤冉枝、峭壁摩崖,曲径通幽。
在季文子墓前有古银杏树两棵,株距6米,东株粗4.6米,西株粗9.6米,高30余米,枝杈交错,互为连理,俗称“情侣树”,虽经千年风霜仍根深叶茂。
《临沂县志》载“清光绪初右株焚于火,焦灼无生气,敷年后忽生,今已畅茂于故矣”;
长途大巴车乘务员工作内容是怎样的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此城,所以称“十朝都会”。
天柱山介绍50字左右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
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
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
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
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
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
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
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
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
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
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
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
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
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