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导游词 > 报恩寺导游词

报恩寺导游词

时间:2018-04-02 00:51

中山黄圃报恩寺作文

国清寺讲解词 :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在我右手方开车的师傅姓B,B师傅有30多年驾龄了,开车很沉稳,大家可以安心乘坐。

【国清寺概况】国清讲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代时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晋王扬广承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

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1973年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

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

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

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塔】大家请跟着我往前走,请大家先看一下前方的这座塔,这座塔被称为“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也叫做“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赭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隋塔在南宋重修。

关于这座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隋朝年间的一天晚上,南海观世音路过天台,被天台的美景吸引,便和五百罗汉斗法要为天台人民做件好事,五百罗汉人多便在国清附近造塔,而观音来到罗汉道场附近的瀑布,看到两条蛟龙打斗,便把它们拉到一起,这样就在瀑布的中间形成了一座石梁,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梁飞瀑。

【七佛塔】请大家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七佛塔,国清寺山门前的七佛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七佛塔为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它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但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一点,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旧七佛塔,毁于文革期间,关于旧佛塔,历书记载为明朝天顺年间建造,也就是1460年左右。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为是镂空。

旧七佛塔的塔身正面,也刻有过去七佛塔的佛名,右侧凿有供佛灯的小洞穴,与塔身内部的洞穴相通。

旧时信徒们常将经文、纸钱、祈祷文等投入洞内,但多被佛灯的灯火所引燃,以至于烟火把整个塔身都熏黑了。

大家往七佛塔的上方看,我们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据说这只是一行的衣冠冢,据说一行大师为了测量子午线到天台向当时国清寺的主持学算数时,喜欢上来这里的山水,便想死后安葬在这里,于是便在这边安置了衣冠冢。

【寒拾亭】再往里走,满眼都是古树绿荫,绵延的黄墙掩映在树荫里依稀可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

是为了纪念唐代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

南充北湖公园导游词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风景(15张)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云浮导游词

云浮新兴—六祖故乡  说到广东名人,六祖惠能算是名气极大的一个。

他的足迹遍布省内,故里新兴县龙山的国恩寺及报恩塔、弘法37年的“禅宗祖庭”韶关南华寺、剃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隐居之所怀集六祖岩及四会扶卢山等,如今都名扬海内外。

我们走进夏卢村——这个一代圣贤生长的地方。

  千年古村圣地之门  夏卢村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内。

戊戌(公元638年)二月初八,一孩儿呱呱落地,他就是惠能。

惠能三岁时,父亲过世,他自小便随母亲李氏垦荒种荔、种木薯等农作物,一直到24岁,惠能金台聆经求佛道方离开故土。

  不知不觉,眼前这个小村庄,竟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村口就是惠能故居,如今保存尚好,门额上书“圣地之门”,门联为“圣地一花开五叶、门庭三宝朝万年”。

院门内是“六祖惠能纪念堂”,堂上一联“新州毓秀,圣地鼎名”。

再进,由小廊庑绕小天井而到厅堂,六祖塑像端坐厅堂正中,左边小龛供奉着六祖母牌位。

  走进夏卢村,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村口,小路曲折蜿蜒,一转弯,一个小池塘展现在眼前,伴着蓝天白云和破旧的民居,乍眼一看,倒和水乡有几分神似。

行至村中,两边的农居高低错落,为了巩固根基,房屋的底部大都用大麻石垒成,整整齐齐,上部则用黄土夯成,摸上去有点粗糙;屋顶是老式的砖瓦,黑褐色中还带点暗红。

屋檐下悬挂着的,多是些叫不出名的小型农具,还有簸箕。

房前屋后,不时能够看到南瓜蔓、丝瓜蔓随意蔓延于棚架上,嫩绿嫩绿的,和土黄的墙壁形成鲜明对比。

  千年古荔诉坎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用在夏卢村恐怕不够准确。

因为夏卢村有数棵千年古荔,据说是惠能当年亲手栽种的。

第一棵名叫“千年古圣荔”,相传是惠能童年种下的,粗略估计已有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最大的一棵,树围超过5米,另一棵早已空心,剩余半边的树干树围也超过3.8米。

令人称奇的是,这两棵树总是一枯一荣。

前段时间,古树被蛀空,近日村民却惊喜地发现,在蛀空的树干上竟然又萌发了新枝。

村里人推断它可能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荔枝树,为“天下第一荔”

  还有一棵奇荔,相传也是六祖种植的,说“奇”是因为树上荔枝的果核有着天下独一无二的标记———好像高僧大德和尚头顶的香痂印记

古树旁还有不少荔枝树,却从没有一棵有这样的果核。

多年来,无论村人还是专家都解释不出其中的原因。

  有幸得到两颗刚从古树上摘下的荔枝,迫不及待地剥开品尝,鲜甜可口,水嫩嫩的,味道十分独特。

果核真如村人所言———有道疤痕

当地人把它叫做“得心应手荔”、“恒心荔”、“心想事成荔”、“苦尽甘来荔”。

他们说,这是因为惠能三岁丧父、后被同门师兄神秀等人多年追杀,与猎人为伍16年才正式落发点痂———荔枝仿佛是六祖在向人们诉说辛酸的往事。

  甘泉顿悟人生境界  行至村中,有人正围着一眼井比划着。

原来这就是“开村古井”,掐指一算,这眼井快有1400年的历史了。

由于井水哺育了惠能,人们又把它亲切地称为“仙人奶”,寓意深远。

  听当地人介绍,这口井的水质极好,甘甜可口,长年不枯,千百年来一直是村里人的饮用之源。

虽然村上已装上了自来水,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喝这井里的水。

村里人很聪明,在井中放养了一条鱼,水能否食用一看便知。

不过这么多年来,鱼一直都快活地畅游着。

  正午时分,太阳晒得正猛,村里静悄悄的。

辛劳了半天的人们大都进屋歇息去了,剩下调皮的孩子从这个屋跑到那条小巷,小小的天地充满无穷的乐趣。

  惠能小时候没读过书,不识字,但由他形成的学术思想,却体现着禅宗教派的思想体系。

实际上,惠能的禅宗思想早已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里人的生活,正如六祖宣扬的精神:“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

”日常生活中,“空”不仅是村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也是世人追求的简约风尚。

  一代禅宗  惠能,俗姓卢。

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

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

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于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

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说法37年。

公元713年,六祖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

六祖真身(肉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

  佛教史上称其为“东土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南禅始祖”。

惠能创立了中国禅宗理论体系,使佛学“中国化”,经其43名弟子的嗣法,形成河北临济宗、湖南沩仰宗、江西曹洞宗、广东云门宗、南京法眼宗等5个宗派,俗称“一花五叶”,如今有香客数百万,遍布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欧美等地。

  交通:新兴县距广州160公里。

走广佛高速—佛开高速、龙江路段,驶入龙高公路,过高明大桥沿大路一直走便可到达新兴龙山,路桥费单程约80元。

  线路:国恩寺—新兴夏卢村民居、仙人奶、千年古荔、六祖故居—龙山温泉  美食:六祖故居的斋菜非常可口,款式多样。

  “特产”:新兴有几大产业。

一是温泉,新兴龙山温泉属氡泉和硫氩化物泉,这在广东省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稀有;二是凉果,新兴的凉果产量占广东凉果产量的一半有多,进入六祖故居时可经过“凉果街”;三是闻名遐迩的新兴“温氏鸡”,广东省日常65%的活鸡供应都来源于此。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

颐和园,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为颐和园设计一条导游词,要非常短的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东宫门),迎面就是以仁寿殿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区。

仁寿殿前庭宽阔,松柏苍翠,奇石假山点缀其间。

阶前陈列着古铜宝鼎和龙凤。

院内石须座上蹲着一只铜怪兽,是传说中的麒麟。

在清代,这里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地方。

现在殿里仍照当年帝后临朝的原状布置着。

仁寿殿南北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群房,是六部九卿的值房。

绕到仁寿殿后,便是慈禧、光绪及其后妃居住的生活区。

这是一组用五六十间游廊联缀起来的三座大型四合院。

其中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前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有德和园大戏楼的衬托,西接长廊入口,是生活居住区的主体。

乐寿堂陈设华丽,有用珍珠玛瑙和翡翠制成的鱼桌等等。

仁寿殿南侧是光绪居住的玉澜堂。

玉澜堂的后院是光绪皇后居住的宜芳馆。

这三座庭院里都种植着奇花异卉,尤以乐寿堂前的十数棵玉兰最为名贵。

乐寿堂和玉澜堂内部按当年帝后生活原状陈列,陈列物是原物。

玉澜堂两侧配殿内有一道砖墙,是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增筑用来幽禁光绪的。

顺着仁寿殿北面的花台右行,可到德和园,德和园是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的。

颐乐殿陈列着二百多件文物。

大戏楼建筑得很有特色。

翘角重檐,朱栏绿柱,是专备慈禧看戏用的。

生活居住区以西,是游览区,为颐和园景物的精华,分为万寿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屋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向北,经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通往山腰的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排云殿在这条中轴线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慈禧过生日举行庆典的地方。

殿内陈列的各种盆景、文物,大都是慈禧七十岁生日时大臣们所送的贡品;殿内的大幅慈禧油画像,是一九0五年慈禧七十一岁时由美国卡尔女士画的。

万寿山主体建筑的东侧有“转轮藏”和高达九米八八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玉阁。

宝玉阁座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歇山重檐,菱花隔扇,梁柱、斗拱、椽瓦和匾额,都和木结构一样,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重四十万四千斤,是世界上少有和珍品,俗称铜亭。

佛香阁建筑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阁高三十八米。

阁中有四根高达三十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梨木做的。

佛香阁的外形是按照黄鹤楼设计的。

站在佛香阁前纵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沿着前山山脚,是一条彩画长廊,东起乐寿殿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二十八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画,有西湖风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象一座五彩缤纷的画廊,蜿蜒曲折,把前山的建筑连接在一起。

万寿山前山面临着广阔的昆明湖。

东岸,由北向南布置着知春亭、文昌阁、廓如亭等点景建筑。

知春亭,位于玉澜堂南面的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有桥的岸上相通。

亭子重檐圆柱,幽雅别致。

廓如亭畔有一石座,卧伏着一铜牛,昂首竖耳,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昆明湖。

水中的南湖岛,由十七孔桥和东堤相连接,象一道长虹飞跨在粼粼的碧波之上。

南湖岛同石栏环绕,涵虚堂高踞岛上。

掩映于绿树丛中。

昆明湖西部的西堤是依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造的。

堤上遍植桃柳,著名的西堤六桥隐现在堤花岸柳之中,其中汉白玉雕砌的玉带桥拱高耸,远望如一条玉带,造型优美。

西堤西部的水域,又被短堤分割成南北两个湖面。

北部湖中有团城岛,南部湖中有藻鉴堂。

昆明湖同北向南逐渐收拢,东堤和西堤在南端汇合于绣漪桥。

昆明湖水便从这座桥下注入通往北京城的长河。

在昆明湖的西北,万寿山西麓岸边,有一只白石雕造的石舫,叫清晏舫。

船体用巨大的石块雕造而成,上建两层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

后山后湖,别有一番江南景色。

后山的建筑在一八六0年的一九00年两次遭到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破坏,多半只剩下荒台废基,只有五彩琉璃的多宝塔仍然屹立在绿树丛中。

后山上的香岩宗印三阁和分布在它四周的塔台,原是一座宏大的西藏式寺庙,它的前方,是一座横跨后湖的三孔长桥,桥北便是颐和园的北宫门。

桥两侧的后湖沿河是当年买卖街的遗址。

后湖的东端有眺远斋和被称为“园中之园”的谐趣园。

眺远斋地势较高,南对墙外的街道,据说慈禧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此观看百姓到妙峰山赶会,所以也叫“看会楼”。

谐趣园是乾隆时仿无锡畅园建造的,园内一池碧水,亭亭莲叶,环岸有用百间游廊连接起来的十三座楼台亭阁。

凌架于湖心的饮绿水榭。

传说为慈禧钓鱼取乐的地方。

出谐趣园向东,穿过“紫气东来”城关,便离东宫门不远了。

元朝,万寿山称为瓮山,昆明湖叫瓮山泊。

明朝,曾在瓮山上建了一座圆静寺。

清朝,称清猗园。

瓮山泊后改名为西湖。

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庆贺其母亲钮祜禄氏六十岁生日,在瓮山修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为万寿山,并仿照汉武帝在长安昆明池练水师的故事,把西湖改名昆明湖,全园改称清漪园。

清漪园最后建于一七六四年,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耗银四百八十多万两。

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园中珍贵的文物被抢劫一空,宏丽的建筑亦多被焚毁。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总理海军事务的醇亲王奕为了讨好慈禧,就在兴办海军学堂的名义下,开始了修复清漪园的工种,并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为“颐和园”。

工程延续了将近十年,直至一八九五年才基本结束。

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到西安,颐和园又遭到破坏,慈禧从西安返回北京后,又动用巨款,将颐和园修复。

这里不但成为慈禧晚年避暑、游览、做寿的御苑,而且是她进行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行宫。

一九一四年,颐和园作为皇家花园由清皇室售票开放。

一九二四年,清末皇帝溥仪离开北京,颐和园辟为公园。

在颐和园西侧有静明园。

园内有巍峨的玉泉山,有享有盛名的“玉泉趵突”泉,景物奇丽诱人,为京郊四大名园之一。

答案补充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

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

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

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两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