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武汉的名言警句有哪些阿????拜托、了
答: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孙武、孙膑、吴起、司马穰苴。
这是《史记》中提到的我国最早的四位军事家,他们的事迹可以分别查阅《史记》中关于他们四人的列传,都是独立成篇的。
关于抗日英雄的名人名言
整理里一下一,日本对华估计不足. 因为中国没有重工业,极少有飞机大炮,所以日本认为只要3个月就可以灭亡中国,导致战争前日本只准备了100万部队,及其后勤补给系统. 但其结果是,中日全面战争不仅进行了15个月,而且100万日军根本就无法灭亡中国。
武汉会战时,日本几乎搜集了国内的所有武器,军事学院和民兵只能使用玩具枪支进行训练。
武汉会战后,中国军队损失惨重,部队不仅建制被打乱,还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丢失了大量的装备。
但主力得以保存。
而日本虽然取得会战胜利,但也伤亡惨重,物质消耗巨大,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补充。
又由于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战线太长,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二、重庆的地理优势和侵华日军的有心无力从重庆的地理位置来看,正东面是险峻的三峡,东北面是大巴山脉,东南面是武陵山脉。
在日军侵占东南亚前,要想攻占重庆,只有历史的三条作战线路选择:1、东线:此线明朝所用。
由武汉溯江而上,经三峡沿水路进攻重庆;2、南线:此法红军所用。
由江西经湖南而贵州,再北上进攻重庆;3、北线:此法蒙古所用。
由关中而汉中,由汉中而川北,再折向东南进攻重庆。
东线的首先排除,因为大规模战争对于后勤交通线的依赖已远非明朝所比。
日军占领了宜昌后,尽管已控制了三峡的西入口,但当时三峡地区没有足以支撑大规模后勤的公路,只有利用。
但长江在三峡地区的长江航道条件与上海到武汉的航道相比,根本就是日军后勤交通线的恶梦。
三峡特有的险滩让吃水深的大吨位轮船无法通行,这就限制了日军山炮、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和大部队的投送,用吃水浅的小吨位轮船运送轻武器和小单位兵力则无济于事。
至于翻山越岭或空投,日本人得脑袋进水加上被驴踢。
再看南线,长沙会战、湘西会战表明,湖南就是中日双方的拉锯之地,不是日军的大后方。
日军连湘西都不能稳占,而何况更西面的贵州。
想学当年红军自湘西而黔东再川南的千里突进,门都没有。
北线方面;纵观中国古代史,基本都是从北向南征服。
日本人一直想复制中国古代由北向南的征服史。
但国名党粉碎了这个计划,中日开展了淞沪会战,迫使日本从北向南征服的计划改成由东向西,这样,中国就有四川重庆作为大后方,把湖南作为缓冲拉锯战场,湖南地形山区丘陵多,日本很难难占领。
华北方面军最多只隔着黄河在山西遥望陕西。
连关中的味都闻不着,隔重庆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