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有关于刻苦学习的名言有几个 急
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
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冰心的爱无处不在。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中国人的心理。
。
。
。
。
。
——魏巍
概括评价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
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也就是说,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
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
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
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
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 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
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
她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的博大爱心,关注和投入各项活动。
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
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
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1999年3月19日,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人们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
这里没有往日的肃杀,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
告别室的门前,大红横幅上写着“送别冰心”四个醒目的大字,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冰心老人安卧在鲜花丛中,花丛前是冰心生前共同为中国文学事业奋斗的好朋友、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花篮和家属们精心编织的大花篮。
冰心生前最喜爱红玫瑰。
她在一个世纪的生涯里,始终如一地将玫瑰一般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
于是,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从广州空运来了二千余枝最鲜的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灵堂正面在一片浅蓝色和蔚蓝色的背景之下,衬托出冰心老人手书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几个大字,周围是松柏,是用红玫瑰织成的红心图案。
走进灵堂,耳边响起大海的波涛声,还有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这是冰心最喜爱的外孙陈钢精心为姥姥准备的音乐。
他从美国赶回来时,特意带回来大自然的音乐素材,由李焕之的儿子经过音乐合成而成,乐曲分为“大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个乐章。
冰心的成就
【著作目录】《繁星》(诗集)1923,商务《春水》(诗集)1923,新潮《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往事》(小说、散文集)1930,开明《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只拣儿童多处行》1980,少儿【翻译书目】《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印度童话集》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冰心体】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冰心名言】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 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
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
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
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
曾经的反义词是什么呢
粗糙拼音:cū cāo含义1.不精细2.不光滑3. 不细致;草率 十分粗略4、毛糙、毛草近义词:粗拙、粗劣、粗疏、粗陋、毛糙、粗略、粗鄙、艰涩、马虎、粗犷、粗砺、粗疏、粗陋 、
已经的近义词是
形容音的拟声词有,嗖嗖,呼呼,哗哗萧,呜一、嗖嗖 [ sōu sōu ] 象声词。
管桦 英雄雨来》三:“子弹向他头顶上‘嗖嗖’地飞来。
” 袁静 《伏虎记》第三回:“走在路上,冷风嗖嗖,一家人冻得直打哆嗦。
”《当代》1981年第1期:“它们白色的尾巴一撅,象齐发的箭,嗖嗖跳了过去。
”二、呼呼 [ hū hū ] 1、象声词。
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等。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走到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
”《十月》1981年第1期:“﹝我﹞直立在卡车上,风从我耳边呼呼地吹过。
”2、常形容行动急骤,气势盛大。
《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当时只听得城上一片嘈嚷,说:‘小埝漫咧
小埝漫咧
’城上的人呼呼价往下跑。
”三、哗哗 [ huā huā ] 1、喧扰,乱哄哄。
2、形容声名大起。
四、萧萧 [ xiāo xiāo ] 1、象声词。
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五、呜呜 [ wū wū ] 1、歌咏声;吟咏声。
2、象声词。
多形容低沉的声响。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娘却坐在热炕头上,呜呜摇着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