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这个新世纪,不断有一些“势头”如潮流般向我们这些广大人民群众袭来。刷微博,聊QQ,抢红包,刷微信朋友圈…….但最热门还是属现在家家户户都在谈论的“生二胎”。
二胎政策于2015年全面开放,对于这个政策的决定吗,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我们家,也形成了“两派”爷爷奶奶坚持生二胎,爸爸中立,妈妈反对,而我呢?当然是反对了,理由嘛,还是怕蹦出个小豆丁和我争宠!当然,这已是我儿时的理由,可现在我长大了,却依然打心底反对二胎。
如果二胎来了,给我的家庭造成的最直接的`就是经济负担了。就像网上所流传的一句话“二胎政策,刺激了楼房股势,刺激了婴儿用品的市场价,还刺激了澳大利亚的奶牛,就是没有刺激我们的工资。”是呀,二胎来了,会赚钱的人没多,反倒多了一个吃白饭的,这让家庭的资金如何流动得过来?其一是资金,其二就是精力了。
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家三口生活在城市里,而老一辈要么在当地农村要么就在异地,白天父母外出工作,子女上学,家里无人,又让谁来带小孩?这时候,老一辈的那些爷爷奶奶就跳出来了:“你们没时间养,我们来养!”可是又有哪些父母真真正正能安心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爸妈。
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当一个人生了二胎后,不会再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而是赚钱,毕竟有些家庭养不养的活都是个问题。如果没有在适时的时候教育孩子,那将来不也是徒增负担?
最后一个就是健康问题了。现在许多妇女都已是“高龄产妇”了,生娃都是有风险的,俗话说得好:珍爱生命,远离二胎。
自从二胎政策开放后,每逢过年过节,亲戚来家里做客,话题不管聊到东或西,还是南或北,终究会扯回“二胎“这个话题。不管聊上几个小时,他们还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聊完了,就该把”矛头“指向我了。
“婧艺啊,你好让你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咯!“
“婧艺啊,赶紧去向你妈妈要个弟弟妹妹,以后长大也好有个依靠啊!”
“………”
我很不解,为何他们都把生二胎说得如此简单,就跟砍瓜切菜似的。他们或许压根没考虑到妈妈的心情与压力!所以,不论他们怎样“危言耸听“我依然不变初心!
当我再看到有关“二胎”话题时,心情早已平静如水了。
以前,我身边那些已经添了弟弟妹妹的同学,抱怨家里那个小豆丁不是撕坏他们的本子,就是抢夺他们的玩具,最重要的是觉得父母没有精力更爱他们了。我便很惶恐,经常祈
恰巧一位编辑姐姐送了我一本书《和导盲猩猩一起历险》。男孩哈利失去了父亲,对继父的严厉无法接受,更让他无法容忍的是,妈妈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弟弟。他觉得家人将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新出生的孩子,他甚至无法容忍大家对那孩子昵称为“乔乔”。内心孤独和扭曲的哈利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经历了各种艰险和痛苦。家里自然是乱了套,继父拼命的寻找他,最后继父不顾自己安危,跳进冰冷的海水将哈利救起。
浓浓的爱融化了自认为“不再被关怀”的男孩心里的坚冰,回到家,哈利接过那个小宝宝,让他趴在自己的肩头……
记得当时妈妈问我:“你愿意有个哥哥或姐姐吗?”这个问题好特别,我想了想告诉她,我好想有个姐姐,那样就可以和姐姐一起睡,她一定会让着我,给我讲故事,我要是有个姐姐,一定不会每天再缠着妈妈。
妈妈顺势说道:“那你不就是那个第二胎了吗?没准姐姐可没你想象的那样喜欢你呢!”
这让我深思起来,觉得他们怎么就不喜欢“我”呢?因为自己的到来让家里的'哥哥姐姐负气出走,或者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傻事,实在太不应该了。于是我写下那篇
我们每个人都决定不了自己出生的选择。如果我的爸爸妈妈决定只养我一个小孩,我一定会为将来能掌握高超的本领而好好学习,将来让爸爸妈妈生活的更好。如果我家突然增加一个小豆丁,我会当好一个大姐姐,就象我梦想中的大姐姐一样。
顺其自然吧。
与老同学聊天。刚生完二胎的珍在电话里说告诉我,“很累,要上班,回来还要带两个孩子,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孩子很会闹,有时,我在夜里抱着她,很想休息的时候,就在心里对她说,你不要再折腾你妈了,再哭我会把你丢到地上去的。”电话那头的珍用她一贯轻柔的声音讲着这假装恶狠狠的话。
我在这头却忽然记起她曾经的模样来。那个扎着长辫子、戴着厚镜框、有着古典气息的少女,会写一手好字,爱读很多的书。我曾经最喜看她给我写的信,写“待到山花烂漫时”,写“再回首己是百年身”,满纸的才情横溢。年轻时的我也爱常常跑去寻她,在那个叫三溪的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一起结伴寻径,踏歌行走。摘一支芦苇甩在手中飘荡,落在少女的裙角与眉梢,好像也就可以这样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生活对我们最慷慨仁慈给予的时候吧,青春明媚、时光恣意,长久的得仿佛没有尽头,让年少的人多么渴望拨开未来的迷雾去早早看清前路呀。而青春是什么呢?哪里懂得有多珍贵,在没有丢失之前,只想快快去生活。
转眼十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再想起珍写给我的那句“再回首己是百年身”,映衬这年华流转,开始惊觉时光对人的打磨只有在它沉淀过后才更显厚重。而那些旧时的路,有时因为太久远,甚至己经开始被忘却。在结历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必经的阶段后,现在的我们聊天话题围绕家庭、孩子,有时也谈谈工作。娟变得愈加的慎重,开始有了一股经历生活磨砺后透出的务实,她在坚强的扛得起所有应尽的责任,这是现实赋予一个女人的成长与强大。我感受到了俗世生活的坚定,也深深理解到她的疲惫与不安。人到中年,上有日渐老去的父母、下有年幼需教养的孩子,我们希望父母可以安渡晚年,希望孩子能够健康自律的成长。如果早先没有什么物质基础,那就更需要去努力奋斗。是的,我们尽己所能,但有时也一定也会力不从心。“我有时候觉得现在的自己很是荒废时日,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任何目标。可是如果真的给我时间,我也只想好好睡上一觉,哪里还有能力、精力去坚持做些什么呢?”珍对我说。
也许比较于身体上的疲惫,更让人惧怕的是这种心理上的不自信。在生活与自我之间,没有明确目标、没有理性坚持的女性其实是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而家庭与孩子都是看似恰如其分的理由。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却又总提醒着某种意义上的欠缺。除了母亲、妻子之外,我们还是职业女性,一样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者是对自我的成长的认同,却事实上又往往总是适得其反,在与生活的角逐中,轻而易举败下阵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时常会感到这种焦虑,感到隐隐的看不见的失去。30岁过后,越接近生活的本质,这种不安就越深重。很难再静心下来去读书、写字,一本书可以放在床头很久却怎么也看不完;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不再试图去理解或学习任何东西;开始习惯于不给自己制造任何目标,害怕压力,更谈不上坚持.....偶尔有闲暇,也只会拿来刷淘宝、刷微信,明知无用却不自制。是的,我焦虑于这种不自制,像总有一双手扯着你向漩涡深陷,自己却放弃了任何挣扎与抵抗的念头,一个浪头打来,仿佛随时就会灭顶。而放眼四周,满目皆是步履勿促、形色忧忡的人事,置身其中,人潮如袭,时光如流,除了被日复一日的时间挟持着前行之外的固有姿态外,便是这如影随行的焦虑与不安,或许还在指向最初的地方。
此时此刻,我想走近我的朋友,与你一起安静的坐着,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或者听一首歌,闭上双眼,听赵咏华唱《我们的故事》:从一盏烛光到无人的海洋,永远说不清是什么让女孩子变女人。与你在午后光的时光里,轻轻地背靠着背好好休息一下。是的,我想我们都需要安静。这安静应该是一个自心而生的力量,用以抵抗时间的催眠,用以调整生活的步伐,用以好她地爱自己,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人。我们应该要学会安于此时,安于此刻,安于每一个当下,能够内心平和的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式,能够有所热爱有所坚持,哪怕是为在喧嚣琐碎的生活之外还能获得的一点点的长久的进步,也必定是足以慰藉人心的。
所有绵长持久的爱都需要根植于甘心情愿的生活里。而所有甘心情愿的付出必定需要持之以爱与智慧的养分。努力做一个懂得滋取养分的女子吧。想起冰心所言: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亦不觉悲凉。所以你看,为了爱你,所有的辛劳都己让我成为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