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烈日灼心的观后感摘录90句

烈日灼心的观后感摘录90句

时间:2019-12-27 16:04

刚开始看到血淋淋的灭门惨案的时候觉得有点恐怖,不敢看下去一个姑娘因被强奸而死亡,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都被杀了。辛小丰强奸了那个有着心脏病的女孩,他的同伴杨自道和陈比觉都一直地埋怨他毁了他们几个人的生活。不过,他们还是逃了。七年后,他们都已经金盆洗手,改头换面。小丰成了协警,办案捉犯人有两把刷子。他的兄弟阿道是一名好心肠的人,陈比觉则成了一个有些秀逗的渔夫。

三兄弟在这以后没有再继续做坏事,他们都想走上正道,并试图为当年的过错赎罪。但他们每一天都害怕自己的罪行被发现,不能安安心心过日子。

小丰当了协警,表现非常出色,但他却从未想过要考公务员成为一名正式警员。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就这一点也不肯让他安心的做个公务员 ! 阿道开车遇到劫匪,碰见警察也不敢求助受了严重刀伤也不去医院,他只是默默的承受的`痛苦 ! 当除夕之夜小夏对他表白时,他只是冷冷的拒绝了。或许他觉得作为一个罪人,不配有爱情吧那个渔夫就只能整日装疯卖傻,他的智商其实并不比其他人低,他觉得作为一个傻子可以使它逃过一劫 ! 他们虽然逃离了犯罪现场,可是他们接下来的每一天几乎都在为当年犯下的罪接受惩罚。这种惩罚是心理的折磨,是一辈子的折磨 ! 就是影片中他们说的,我们其实是在等这一天,我们等这一天已经好久了。

犯罪可能是一时贪念的,但罪却要用一辈子来赎。小丰一次又一次冒着性命危险来救人,他竟然为了拯救一位跳楼的同性恋,说自己是同性恋,并答应与他约会 。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篇一】

常情况下,看悬疑类电影之前,我是很害怕先去豆瓣看一下,因为甚至只是看一下评分都有可能是剧透,更别说各种严重剧透的短评与评论文章了。

但是真正优秀的悬疑电影并不是特别怕剧透,甚至很多电影从一开始就你就知道答案了,但是这依然不妨碍你看下去并且赞叹不已。我想影评也可以是如此吧,不剧透就不能写影评了吗?

《记忆大师》,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导演是陈正道,台湾人,之前有三部电影是我看过的,《催眠大师》、《重返二十岁》、《101次求婚》,主演主要有四个人黄渤、徐静蕾、段奕宏跟杨子珊。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的基本内容,如果实在说这是是剧透,我就没办法了。

我先用一句话表达我看完之后的感受:“这是一部用心并且充满细节的电影,但是导演与编剧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跟观众斗智斗勇上,却忘了怎么把一部电影拍好了。”

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充足的细节,无论再宏大的世界,再宏大的题材,失去了细节一部电影就很难打动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皮克斯的《怪兽电力公司》里,主角的房间里有上百张唱片,后来一个小朋友来了,打翻了他的上百张唱片,于是观众可以看到一秒钟的唱片散落的镜头。就为了这一秒钟,皮克斯的动画师为每一张唱片定了名字,设计了封面,并且根据主角的性格以首字母的顺序进行了排列。你会觉得这很没有用啊,但是任何一个可信的宏大的世界却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甚至多余的细节构成的。而这部电影最令我喜欢的也是其中满满的细节,每一个角色在剧中几乎没有什么废话,或者多余的动作,精确地按照轨道进行,甚至背景当中的画面,背后的布景等等,确实都做得极为精细。所以这是一部需要仔细看的电影,别聊天认真看。

其次,这是一部像本格推理小说的悬疑电影或者说是犯罪电影。首先电影的时间空间很局限,基本上放在舞台上演出都没有任何问题,人物也并不多,非常适合改成舞台剧。与传统的犯罪电影相比,这部戏里能看到的动作场面很有限,而跟普通悬疑电影相比,电影采用了一次次回到犯罪现场的方法,让观众与主角一起解决案件,甚至犯罪现场、作案手段甚至犯罪动机都展现地很清楚。这就是导演与观众的斗智斗勇,就是在这样严格的条件下依然要用最后“原来是这样啊”的结果打动你,这是很本格推理小说的做法,也是喜欢这部戏的人可能会喜欢的地方。

然后,这部的当中主要演员的演技还是值得称道的。大荧幕是一个会把缺点放大无数倍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小鲜肉、偶像派、流量艺人一上大荧幕就露怯的关键。一面墙的面部特写配上偶像们为了避免有皱纹或者不好看而故意为之的毫无表情,会让画面显得很可怕,那种不适感往往会让我想逃离电影院。而在这个戏里至少几个主角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尤其是黄渤与段奕宏,不过相比较而言段奕宏因为演过太多警察角色的关系所以显得没那么突出,但是神情、台词与细节的展现还是很到位的。其实把戏演好,这对于演员是个多么正常的事情,但是到了现在却成了一个优点了,这个不光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很多好莱坞大片也不乏各种没有演技的偶像明星,因为把戏演好并非明星的任务。但是跟好莱坞的电影相比,配角的问题其实就严重一点了,也许是因为好莱坞有太多怀着明星梦的年轻人为了任何一个配角甚至是群演都会认真努力,所以好莱坞电影的配角往往还不错,而国内电影里的配角有时候往往让人抓狂。例如这部戏里我刚刚没有提到的一个演员,他的台词功力让我觉得就是在看网络短片,甚至他的声音都有点像那个普通话不普通的“至尊玉”,这确实还是让人出戏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细节而充满细节的电影,甚至不在乎多刷一次,如果你喜欢本格推理小说,或者你对于电影演员的演技还是有要求的,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尤其是同档期电影院可能并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的时候,真的是不妨一看。

但是,但是来了。如果你想看一部能让你长大嘴巴并且说好看的电影,你就应该慎重了。

首先,电影的背景、画面、BGM会让人有些无奈。这是一部华语电影,但并不是一部以国内为背景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说着中国话的更偏美国电影的电影。我知道这里面有审查的因素,但是我依然希望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的电影应该至少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就像好莱坞的电影故事的背景在哪不重要,电影的核心往往从美国人的生活与苦恼、美国人的性格与世界观甚至直接从圣经而来一样,一个缺乏文化根源的“华语电影”会让我有种看“译制片”的感觉,这让我很无奈。其次是电影的画面,工整充满设计感,甚至可以说带有导演的野心,但是却没有给人足够冲击与感触,形式远远大于了功用。国内的很多电影似乎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电影人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摄影设备也可以请最好的摄影团队,也确实拍出了很多很漂亮的镜头,但是这些镜头却只能让人说很漂亮,但是却很难说是很好的镜头。很多优秀的画面却很难与电影的核心建立足够的连接,这真的有点可惜。最后是电影的BGM,我不知道是怎么了,似乎最近有一种“拼死”要把背景音乐做“出色”的感觉,例如之前的《罗曼蒂克》、选了不错的歌的《乘风破浪》,还有本片,都给人一种在音乐上用力过猛的感觉,甚至有些莫名地抢戏。直到我看到了本片的音乐总监是梁翘柏的时候,我就彻底理解了,论音乐的用力过猛,整个华人世界可能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了。所以这个电影的背景让他在文化认知上缺乏了根,在画面上缺乏了魂,而戏竟然都被背景音乐抢去了。

其次,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电影怎么总让我有点出离感,而且一直到最后我都没“high”起来呢?仔细想想,其实还是节奏,这也是类型片最最关键的部分,错一点都会让整个故事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电影都是有极其严格的时间线的,基本上都可以精确到每一页剧本也就是每一分钟的戏。导演显然是看了大量的经典悬疑电影与好莱坞类型片的,但是他却在节奏上还是没有把握得特别好。首先故事的第一分钟的opening image与前五分钟的Theme Stated都做得不错的,但是在5到10分钟的 Set-Up环节却出现了问题,核心就是黄渤这个人物的背景、个性没有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交代清楚,导致他一开始的行为缺乏了动机,甚至导致了他这个角色在这个阶段竟然没有被立起来。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作为主线人物,如果观众不能全身心地跟着他走,出离感就在所难免了,这对于一个电影来说很可怕的事情(甚至直到最后黄渤这个角色的设定都没有彻底完成,这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误)。之后节奏的问题更大了,电影的中间环节变得莫名地过长,原来应该在55分钟左右出现的Mid-Point,竟然差不多到了70分钟左右才出现,我能理解导演希望设置更多的铺垫与细节,但是这样的节奏会让观众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缺乏紧迫感(从剧情角度,也有个问题,就是现实线的时间线没有明确表达,这从另外一方面也让观众丧失了紧迫感)。这个紧迫感的丧失对于一个悬疑片来说有点致命,而且也导致了后面六个环节时间不够,虽然有着不错的情节设置与人物表现但是都没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让故事的后半段显得有些生硬而且匆忙,所以很难让观众在最后彻底high起来。

最后,除了以上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个电影在一个核心层面上的不足使得这部电影不错,但是却难以承载导演的野心与观众的期待。那就是对于人物灵魂的挖掘,悬疑片或者说推理片,总归是有套路的,无论多么精巧地设置或者多么出人意料的结局都不能支撑一部优秀或者说是伟大的电影。而真正实现了电影升华的是电影中的人性与价值观。少了这个深度,就很难成为一部好作品了。这个电影其实为主角设置了不错的背景,但是却并没有深究主角核心性格产生的原因,与其中的人性问题,更缺乏了对于受害者的思考与深挖,这使得这部戏有点浮在故事与人物的表面而无法进入人性与价值观的深处,这让我很难记忆这个作品。这里举一个比较高的例子——《少年派》这部电影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剧最后的大逆转大转折,而让观众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地确实其中对于人性的理解,这是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到一部伟大电影的重要转折点。显然《记忆大师》可能有这方面的野心,但是作品本身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让我看完来了电影,就像去逛了一次街,挺热闹的,但是却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期待值很高,或者追求一次特别好的观影体验,甚至追求一部优秀作品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不用进电影院了,这部戏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最后,我想说虽然这很难称得上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对于现在中国电影的烂片市场,这样的尝试与作品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去年电影荧幕增长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国内电影票房却没什么增长,这还不够让电影从业者与金主们深思吗?观众真的不傻,对于好坏电影大家的认知也越来越好,所以真的还是少拍那种大烂片吧。像本片这样的影片虽然很难称之优秀,但是至少让我看到了努力,看到了进步的希望。

黄渤《记忆大师》观后感【篇二】

前一两周左右,我去看了记忆大师,有很多感想想写,太懒。人懒的时候总会有各种理由,比如复习,比如考研。今晚看奇葩说,是关于记忆的辩题,就决定把这个感想写下来。——无法专业,不是影评。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大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很多人说《记忆》比《催眠》进步很多,反正《催眠》我也没有看,就算导演是进步着的吧。

《记忆大师》的设定很有意思, 记忆删除手术并不会删除记忆本身,而是删除关于记忆的情绪及感受,手术后依然可以记得事情本身,只是由参与者变成了围观者。这个设定串着电影的主线,也是让我看完头皮发麻的一点。

先说故事。这是一部双男主的电影。黄渤饰演的是一个作家,和徐静蕾饰演的另一位作家从贫贱夫妻,到一朝成名走上了人生巅峰,走进了婚姻的死胡同。段奕宏饰演一名警察,似乎就像以往一样,只是一个硬汉,可仅仅是一个硬汉是不足以承担一部剧的男主的。所以黄渤来帮他,导演用黄渤植入段奕宏的记忆后所有心理历程来体现段奕宏在亲历时的内心活动。同样段奕宏植入黄渤的记忆后才让我们甚至黄渤感受到黄渤对徐静蕾的爱。可以说,双方记忆的交换,给了彼此救赎。

再说电影本身。电影整体看起来是震撼的,音乐和美术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电影的音乐真的很重要,去年的湄公河音乐烂的要死)。但是很多人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反转太生硬,感觉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其实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观影者本身,在第一遍观看的时候会忽视掉很多细节,需要再一次观看或之后仔细回味,比如段奕宏在第一次见黄渤时的表情和动作,在段奕宏让黄渤好好睡一觉,有什么新的发现及时跟他说的时候的表情。第二个原因就是王真儿饰演的被家暴者1说的那句:你让我觉得恶心,这句话确实让人觉得凶手是杨子姗饰演的陈姗姗更合理。

至于演员演技,都是实力派,基本没什么课挑剔的,但大荧幕就是会放大小小的不足。

黄渤,可能是长的只能做实力派,演技一直没掉线过。尤其在这部电影中,眼神温柔跟冷戾的切换,完成得非常出色。

自从看来烈日灼心,我就特别喜欢段奕宏。烈日灼心里有一幕是邓超和段奕宏在车里的对手戏,虽然邓超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已经出色了(邓超在曹保平手里是出色,在韩寒手里是一般,在自己手里基本烂掉),但在短短几分钟的戏里,段奕宏眼神里表演出了很多情绪,而邓超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紧张。虽然邓超和段奕宏都拿了影帝,但这影帝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最近的非凡任务里,有一段祖峰打电话给段奕宏的戏,老段的表演也是很有看头。再回到这部电影,因为记忆闪回,黄渤和老段都演了一部分相同的戏。有一幕是在酒会上,徐静蕾为了黄渤把写游记的工作让给朋友时,黄渤的处理让人觉得黄渤是有点自责且尴尬的,而老段的处理是自责且心疼,这部分我觉得段奕宏更好些。老段的表演风格,一直属于收着的那种,不太张扬,这也应该是这么多年他收获了那么多业内及资深影迷的好评,却依旧受众不多的原因吧。

徐静蕾,才女级的人物,虽然导了有一个地方,依旧不影响腿长气质佳。在这部影片中,饰演了一位为爱放弃事业,却最后家庭事业两失的家庭妇女。是电影里唯一一个拥有角色完整弧的。相遇时倾心,放弃时彷徨,危机中无助。徐静蕾完成的都很不错,唯一有点过激的是黄渤强行带走她时,她的眼神中的恐惧和怨怼,我想看着曾经温润的丈夫变成一个怪物,更多的是陌生感吧。

王真儿、许玮宁饰演的家暴受害者,相同且不同。她们同样受家暴的侵害,同样爱着家暴她们的丈夫,在怨恨恐惧与深爱中挣扎,特别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面会写到家暴问题)。她们的不同在于视角,我们始终在以凶手的视角在观看回忆这两段感情,甚至初看的时候会觉得许玮宁不像一个家暴受害者,她独立、强大,除了总是受伤,直到我们知道她是凶手的母亲,一切才那么合情合理。王真儿脆弱无助,同样是在一个喜欢她的凶手的视角,同时她又带有一点点被追求者的傲慢。一个同样的人生,两种不同的感情,演员和导演处理得非常好。

杨子姗这个黑锅角色,所有人都认为凶手应该是她,因为一个好的编剧不会放一个没有作用的人物在电影里,最后她的作用是黑锅,嗯,背锅背的挺好。

至于那个段奕宏的小徒弟,他的任务本身就是成长,成长了,但是过程还挺尴尬的。他和段奕宏复勘王真儿死亡现场时,表现尴尬的挠头动作,让我一霎感觉再看青春偶像剧。

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小细节的。

先说现场布置,一个是段奕宏和黄渤在谈话时后面墙上放映着一段视频,看电影的时候,我以为是在十字架下面埋人,是想体现人性。后来导演解释说,这是一部很早的叫做《科学怪物》的电影,是为了呼应段奕宏的那句: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去制造另外一个怪物。另一个是最后对峙现场的卧倒女性头像,一个杀死两个女人并认为是解放她们的男人,一个正在冷暴力自己妻子并拥有两个女人死亡记忆的男人,在一个巨大的女性头像面前打架,可以说非常电影语言了。还有一个是电影运用的镜像,镜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再说导和演的细节。

关于表演,我触动最大的是杨子姗对徐静蕾说的这句话。尤其是这样带着无奈的一笑,特别有代入感。

关于执导,个人觉得特漂亮的细节是那条超现实的飞翔的金鱼和黄渤深度睡眠出现的镜渊,我真的特别怕有镜渊的电影,每次看都头皮发麻,可能噩梦做多了,总感觉逃不出去的是自己。

关于电影本身,最后说点缺陷吧。

一个很明显的bug是电影关于高科技方面没有自圆其说,说好的DNA匹配呢,黄渤怎么就如此轻易地装上别人的记忆,这么大集团的员工做事这么不严谨,客户提出问题了还觉得是客户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可以忍,不影响观感。

但是这个结局特别不能忍。

不能忍之一。段奕宏傻逼了吗,打晕黄渤还等人醒来说完话再杀,当了这么多年的凶手会得倾诉强迫症?我特别善良地为导演找了个理由——为了过审,必须正义且善良。

不能忍之二。小徒弟抓住师傅后能不能不要来一句:“师父,一切都结束了”。让我们只说两个字:师傅,就戛然而止,这样留白会不会更好。(“一切都结束了”这种台词特别偶像剧,一点都不电影语言。

不能忍之三。就算为了正义与善良、伟大与和平前面的镜头必须要有,那么可不可以让黄渤和徐静蕾最后的镜头那么充满光明,这其实是一个特别细思极恐的故事,黄渤植入了段奕宏的记忆,那些记忆以非常具象的情感影响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作家,他的性格在电影前面就已经开始转变,那时候记忆才植入他大脑不到三天,可想而知接下来一年、三年、十年,带着这种记忆的黄渤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而徐静蕾这个之前就承受婚姻冷暴力(后面会分析冷暴力问题)而不愿离婚的人,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李惠兰。

总之,加上各种原因还算瑕不掩瑜,个人评分三星到四星之间,为了鼓励国产少有的悬疑不错的电影就打四星吧。(我一向特别讨厌鼓励这种说法,但是湄公河行动这种台词尴尬、配乐极烂、人物脸谱化的电影都能被鼓励到四星,我宁愿把鼓励给这种让我们能看到国产一个类型片希望的电影)

我写了这么多电影本身,其实着不是我主要想分享的。我主要想分享的是一个哲学问题——记忆决定我是谁,和一个社会问题——家暴。

先讲家暴。

家暴的原因大概便是:爱和不爱这两种。不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解决,只要自己还有出路,周围人还算正常,离婚很简单。但是爱就是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了。电影中李惠兰的丈夫、段奕宏的父亲,不爱他们的妻子吗?他们爱,他们会在妻子死亡时痛苦,会在再次看到妻子的画像时愣神。可他们在用自己的兽性而不是人性爱着一个人,他们喜欢“控制”,认为爱就是不能离开让她们离开自己,这种占领、控制的意识被爱包装后,也是被施暴者不离开施暴者的原因,她们总会认为自己被爱着,更何况施暴者施暴后还会一遍又一遍祈求原谅,一遍又一遍保证不再犯,可凡事开了先河就必不会止于一次,这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会自行停止。

这是很明显的家暴,还有一种家暴便是上面提到的徐静蕾所承受的冷暴力。徐静蕾作为旅行作家,才情极佳,为了丈夫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这种温柔的束缚,不会放在明面上不会被重视,却软绵绵地长期折磨着你,而别人也无从安慰干涉。

这部电影所涉及的三个家暴承受者都是女性,但男性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微博搜索女子商场暴打丈夫的视频)。希望每个人都能平等地爱人。

军训心得体会1

今天是学校军训第三天,教官来得较晚了些很多同学就吵吵闹闹的,一发不可收拾,使军训变成了一锅粥,直等到教官来了,才老实了一点,可还是有几个后面的男同学在讲小话和做小动作,后来竟然有几位同学帽子没带;还有几个同学迟到了。教官瞪了他们几眼,而那些男生都觉得:这么小的事值得这样么?

而我深深地知道军令如山,军令就是命令,既不可违反,也不可推辞,解释就是狡辩!

我读过《三国演义》,也听过戚继光的故事,知道三国战乱,战死很多人,而刘备的兵马无一逃走,个个为主子抛头颅,洒热血;戚家军军令如山,即使是在下大雨,没有戚继光的命令,谁也不敢动,整整站了一天,没有怨言。

“军令如山,军令如山,军令如山”这四个大字在我心头迟迟不肯散去,仿佛刻在了我的心里,永不磨灭!

军训心得体会2

在平日说起军训,大家都是避之不及,毕竟军训的酷暑难忍,烈日灼心可不是常人可以承受的;军训后的黝黑皮肤与红肿的肌肉更是让人对它退避三尺。但它在我从初中到现在的印象中,是乐观,炽热而积极的:齐刷刷的正步声,整齐而响亮的口号声,那下巴上欲滴未滴的汗珠,休息时刻同学间的嬉笑怒骂,无一不彰显出青春的气息。

俗话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能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大学生活中,军训是我们松弛散漫生活中的一个调剂,一道提示,我们必须要劳逸结合,刚柔并济;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经过12天的磨练,我们才能产生真正的蜕变。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一切以集体为重,抛掉个人的“细枝末节”,拥有吃苦的心,战胜一切的勇气。相信已经经历过大一的我与三年前高中稚嫩的自己必定大有不同,期待我的感受,期待更多感动。

军训心得体会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梅花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如果人没有经历挫折磨难就不会拥有坚强。能经历磨练才证明坚韧,能经得起挑战才说明勇敢,能跨过挫折才展示成功。在每一个军训的日子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像一首诗”;在每一个军训的日子里,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改善自己,彻底反省自己。

烈日晒黑了我们的皮肤,却使我们滚烫的心变得更加坚强;汗水浸

一抹绿色,瞬间退去,正如潮落时,总有一种蓄势待发、喷薄欲出的冲动。一抹抹的回忆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的心灵,但潮水终要退去,那抹绿色终要离去,现在我才知道一句“再见”的份量。

再见了,绿色!再见了,我无悔的军训!

军训心得体会4

度过了漫长的两天半,同学们身经百战,可谓是筋疲力尽。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军训的话,就是累;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很累;如果要用三个字来形容……唉,真是累得很啊!可怕的军训!

妈妈每天在家为了磨练我,让我洗碗,扫地拖地……我都非常不耐烦地去做,每次都不会让我妈满意。可是,现在的军训比在家做家务事要辛苦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我现在的感想是:我好想回家洗碗,回家扫地啊!

还有,以前在家什么事都是妈妈帮我做,妈妈帮我做得体体面面,我省了不少心。可到了军训基地什么事都是自己做,没有人会帮我做,所以这锻炼了我自理能力。

离开了家,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好想我妈妈啊!我回家后一定要自己做自己的事,不让妈妈操心,让她知道我改变了不少,让她觉得那280块大洋没有白花!呵呵!

军训心得体会5

我想要感谢军训!

从小,军人就是我的梦想,而现在,我也终于过了回“军人瘾”,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

虽然我们不是真正的军人,但我们已经有了军人的气概,有了军人的风范,尽管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我们已经开始融入了一个集体,成为一个力量无穷的巨人!

军训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它加快了我们的熟悉感,也让原本陌生的同学们渐渐熟悉了。军训让我们共同置身于军队的生活中,让我们共患难、同欢笑,让我们更加认识了彼此。在这里没有猜疑,没有嘲讽,没有虚情假意,并且我们感受到了以前没有感受过的东西——战友情。

有人曾经说过“完成了军训,你的高中就胜利了一半!”

经过了两天的军训,我们都已经无所畏惧,深有感触。我们用标准的步伐,不懈的努力,执着的坚持展现独属于我们的别样风采。这个时候的我们,已具有了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

是的,我要感谢军训,感谢它让我获得了这么多!

军训心得体会6

来二中上学的第一天,由于没有住校经验,想家成了必然。站在操场,看到统一着装的同学,耳边回响爸妈的叮咛,不禁鼻子一酸。不久,身着墨绿色军装的教官到了。站军姿是基本训练,懈怠了一个假期的我便感到背痛腰酸。

其实当一名军人一直是我的梦想,当我紧绷双腿,笔直站立时,望着朝气勃发的教官,不禁开始幻想:几年后,我会不会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我能否再回到二中,为高一新生做出榜样?梦想总会实现,想着自己的梦想,甜在心里。

早在入学前我就听学姐说过,高中军训与初中不同,严格严厉严要求,训练完毕后只想说一个字:累!我明白,梦想没那么容易实现,不先苦怎能后甜,追逐梦想的过程就像品野菜,苦涩后是沁心的清爽。

想必人人都知晓吃完辣椒的滋味,那是品味之后的热血沸腾,就像听罢主任训话后的感觉。我希望能在二中度过活力四射的三年。

汗水肆意地顺着发丝流入口中,咸咸的,回味无穷。

军训心得体会7

没想到,习惯了对这家长们撒娇,十几岁的女生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绽放。我们不习惯这里的一切,刚来的我们纪律涣散,面对着眉头紧缩的教官,我们的无纪律性换来了一次次的重复演练与斥责。我们心中不服气,但教官们标准的动作示范却令我们信服之余又多了几分敬畏。

军训生活刚刚过去两天多时间,我却明白了许多,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为人民服务是军人的信条,保卫国家是军人的目标。我明白“纪律”在军营里是至高无上的。

通过军训生活,我们的生活有了秩序,培养了我们独立的、坚韧的性格。凡事都要靠自己。

军训的生活对于习惯了生活在声色犬马的世界的我们来说是一次灵魂得洗涤和净化。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次宝贵的机会,是贴近祖国卫士的一次亲身体会,是思想品德的一次升华。

军训生活虽然短暂,它却圆了我一次“绿色钢铁之梦”,我们身着迷彩服装在训练场上演练而自豪和骄傲。

军营生活是我们美丽人生的又一次绽放!

军训心得体会8

远离喧嚣的城市,离开舒适的温床,我们800多号高一新生来到了湖南省军区教导大队,身披象征生命与希望的绿色,我们完成了七天紧张、严格、艰苦的军训。

七天,在漫漫的人生中只不过是匆匆的一瞬间。但在军营中度过的七天,绝对是不平凡的七天。

七天的军训中,包含着我们的酸甜苦辣。站军姿,起步走,跑步,正步走,蹲坐。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枯燥的动作;唱歌喊口令,我们用全身的力气吼叫,却总不能让教官满意。腰酸了,必须撑着;背疼了,还要挺直;喊哑了嗓子,喉咙还依然忍痛嘶叫。无论是滂沱的大雨,还是火热的'烈日,我们的训练依旧;不管是流汗还是流泪,我们的步伐不能停止。铁一样的纪律无时不刻地约束着我们。在严格的要求下,有我们疲惫的身躯挺立,有我们酸痛的手脚重复着动作。严肃的教官,艰苦的生活……所有的一切,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因为我们身披军装,因为我们身在这绿色的军营。

军训心得体会9

刚来军训的时候,我抱着坚持到底的态度,去对待那些艰苦的体能训练,到了训练的时候,教官让我们在太阳下练习站军姿,火辣辣的太阳烤在皮肤上,滋味真不好受。不过想起先前的决心,咬咬牙,挺过去了。

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我差不多已经习惯了那些辛苦的训练。不说都能完美的完成,但是我都非常认真地努力做好。希望这种状态我能一直坚持到底。

经过了这三天的训练,我见识到了何谓“站如松,坐如钟”。“背挺直,手贴裤缝。”这是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到了现在,我已经能够自然的站成最标准的军姿。

军训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只要坚持到底,就没有做不好的事,过不去的关。坚持坚持再坚持,服从服从再服从。

坚持、努力、加油!让为期五天的军训获得圆满成功!

军训心得体会10

上周,我们四、五、六年级进行了一次活动。你们肯定猜不到,竟然是军训!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都十分紧张,也十分兴奋。齐老师让我们看了看教官们的展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不发出惊叹声!那步子,如同一个人在走路;那声音,真是如雷贯耳!正当我们还在震撼中时,我们的教官走了过来。开始了训练!

用一个字形容我们的训练,那就是累!列热当头,仍然坚持训练。汗水打湿了衣衫,我们依然站的挺拔。为了不让我们的努力白白浪费,在最后的展示中,我们尽全力去展示我们最好的一面。终于,在结束时,我们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结果!

通过这次训练,我知道了: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但是要看你有没有耐心,坚持不坚持!

军训心得体会11

挺拔的身姿逆于阳光而立,汗水从他高挺的鼻梁上流下,目光随和却又不失犀利,随着一声底气十足的“集合!”,便开始了今天的训练。

从来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懒癌晚期的我,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军训。

今天带我们训练的依旧是胖胖的任教官,弯弯的笑眼里盛满温柔,可是一旦犯错,惩罚你绝不会手软。

整齐划一的队伍,像一棵棵翠绿的松树般挺拔。虽然这才是军训的第二天,但我觉得我的耐力已经挺高了很多。虽然站军姿很累,脚底板很疼,但我在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还有最后一分钟,就差最后一分钟,坚持住,别人可以,你也一定行!

军训只是学校给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试炼,也是人生必备的一课,不退缩,不放弃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样子!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