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四篇)1
今天,我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心中感慨颇多!
这部电影讲了前夜、相遇、夺冠等几个小片段,真真切切的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祖国的强大!
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心中就会不由升起一种满满的自豪感,心情无比的激动!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忍不住想流泪,我自豪我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四篇)2
今天,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的另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前夜”。
“前夜”主要讲述的是有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为了确保新中国成立当天升旗仪式的顺利进行,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护旗手、各种工作人员、还有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保障了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上空。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不断努力,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四篇)3
今天,妈妈带我去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它是一部主旋律题材的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历史性经典瞬间普通老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分别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这七个故事组成。反映出了主人公的`爱国,坚持,友善,机智的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祖国未来的新一代的我们要更加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让我们的祖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我爱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和你分割!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四篇)4
今天是国庆节,祖国妈妈的70岁生日,她的儿女们为她过了一个非常热闹的,隆重的生日。在天安门前,早已人山人海。接着,标兵在广场两边站着,就好像是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直立在那。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抱负,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美丽之花,未来的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顽强拼搏,刻苦学习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1
9月30号,我们全班师生一起去电影院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从1949到20xx祖国走过了70个春秋,从开国时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丰衣足食,伟大的祖国一步步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让我们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我爱你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2
从一开始的各版预告,到全阵容盛典,从《前夜》剧组一登场,bgm响起,泪水就没停过,每一个庄严的话题都见证着新中国发展的重要历史瞬间,《北京你好》剧组的幽默,又给电影的节奏带来了欢乐,又深沉又欢乐的氛围正像是新中国历经艰难的发展后收获喜悦。
非常期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繁荣富强!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3
我爱我的祖国。祖国70周年生日快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祖国,有一双名叫科技的巧手。它拂去残垣断瓦。筑起大厦高楼,它揭去天空的阴霾,让飞船载着民魂在如洗的碧空中翱翔。我的祖国有一簇簇名叫黄河、长江的血管,它聚起先烈的热血,造出最伟大的图腾五星红。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4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我最喜欢第一个故事《前夜》为了让电动国旗准时升起,负责人试验了许多次,我觉得他们很负责,我也要学习他们的认真负责。
我还喜欢《回归》是1997年香港回归的故事,里面的主角是个修表工他一直坚守本心。我也要向他学习坚守本心。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字精选5篇5
今天我和妈妈到升龙影城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全场座无虚席,看过这个电影,让我这个零零后亲眼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个一个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祖国的荣耀是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息息相关的,做我学生的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人,报效国家!
看来电影之后,我们总是有自己的感慨,各位,看看下面的爱国影片
爱国影片观后感
1937年12月的南京,应该是绝大部分国人心口永远的痛。而记录这段痛的电影虽然不少却乏善可陈。38岁的陆川,用他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注定历百年也难忘的痛。
出于对《可可西里》的欣赏,也出于对《新周刊》相关介绍篇幅的好奇,我没有选择购买DVD版的《南京!南京!》而是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一开始出现的那座城墙轻轻的雷了我一下。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的城墙,即便在太平天国时代,也没那么潦倒吧。
紧接下来的镜头则很有些主旋律的味道,大批身着国军标准制服的残兵欲从城门出逃,部分决意死守的身着类似八路军灰布军服的士兵执意不愿放行,想离开者一脸无奈,要阻拦者满腹心酸。
当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主死守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弃城而去。我无法责怪那些不知所措的呐喊着“当官的都跑了,放我们出去!”的军官和士兵。那一刹,国家和民族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经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由想离开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和由执意不愿放行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开始互相用血肉之躯进行碰撞的时候,我想起了康洪雷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那句台词:“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知道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己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面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择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身后,小豆子跟上去了,还活着的人们也跟上去了,当绝望的军人们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纷纷倒下,陆剑雄一语不发,死不瞑目。
刘烨用很少的台词和极精练的肢体语言把这个纯爷们的角色演得很到位。个人觉得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日军一个小队推开教堂的大门,恐惧情绪在人数上百倍于日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不分男女不论老少都对着仅只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高高举起了屈辱的双手。这一刻,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尊严,在人群的心中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日军士兵内心的恐惧也不亚于他们所面对的人群,高度紧张下的角川正雄满怀恐惧的对着忏悔室的门连开数枪后破门而出的却是几具女性尸体。透过屏幕,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角川内心的震撼、忏悔、挣扎。
作为一个日籍演员的中泉英雄能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和唾骂以一种正视历史、揭露日军罪行的心态来演绎角川正雄这样一个角色,个人觉得真的很不容易。至少我本人很佩服。
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而当日军向难民营要100名女性去充当慰安妇,姜老师泣不成声的解释说如果这样做了可以为难民营换回需要的粮食、菜蔬和过冬的煤,不这样做日军将摧毁难民营时,还是这个风尘女子小江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第一个举起了手。在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老师,眼中满含着泪水但同时也充满了骄傲。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尊严,尽其所能的保护了那些曾经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江一燕,这个年轻的八零后,把小江这个中国版的“羊脂球”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赞一个先。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面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可以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择了留下面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己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他选择了坦然的面对死亡来为自己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一直在怀疑范伟是否适合这样一个角色。而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相信范伟不仅仅只是个喜剧明星。
姜淑云,这个难民营的一直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下的担子。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己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Killme!”(杀了我)。那一刻,我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为了能够死得稍微有点尊严,所以她向只见过数面的懂英语日本军人角川求助。最后,角川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的死去。这是个很好但也很有破绽的桥段,当时押解他的两个日本士兵分别是一左一右的扭住她的胳膊在同一水平线上向前走的,而角川在听到姜老师的那句话后经过短暂的思索,掏出就是一枪爆头。须知角川并非神枪手或者狙击手啊,他就不怕打到他的战友吗?并且他的上级在他开枪后并未做出任何异议。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有人说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过于明显了,但我没这种感觉。我只觉得陆川的确很会挑演员,仔细想来,气质比高圆圆更纯净的角儿在当今的演艺圈也实在是为数不多。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与被网络热炒的奥运童星林妙可相比较,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见证和承载了那段历史的小豆子!
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字:《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的意思。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个名字。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记录片。我也希望看完这个帖子后有可能对我破口大骂的同学们先抱着一种看电影的心态再看一遍这部影片再来骂。
陆川38岁了,不算年轻了,但毕竟比斯皮尔伯格还是年轻了点。所以不指望《南京!南京!》能达到《辛德勒的名单》的高度。
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算少了,但相比《辛德勒的名单》的投资,还是少了点。也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南京!南京!》中雷人的城墙和那反复重复出现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