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抗日电台观后感100整理56句

抗日电台观后感100整理56句

时间:2021-04-13 05:05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1

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

这部影片描述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李侠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在上海出生入死与日本特务巧妙周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发出重要情报,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已经被李侠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发电报,以惊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和敌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价值极高的电报发给延安。被捕后,在牢狱里他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为了不让敌人得到秘密电台的信息,他毅然把纸条吞进肚子,他用他的机智保护了组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电波》,因为,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想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革命怎会成功?现在的快乐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2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电波》。

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中,为了革命事业,有两名战士假扮夫妻,潜入敌人内部为共产党总部延安发送情报,他们一个叫李侠,一个叫何兰芬。一开始,何兰芬不适应他们所在地的环境,但有李侠在她身边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适应了。李侠为了能安全的发电报,经常藏到楼顶上去发。可有一天,敌人发现了李侠的行动,就秘密把他和何兰芬抓了起来。

在牢狱里他们受尽了严刑拷打,但始终不向敌人屈服。后来,何兰芬被放了出来,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艰难地生活着,直到李侠也被放出来,于是他们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个汉奸让李侠把一些电报发给敌人,李侠没有办法,只好按照汉奸的安排把电报发了出去,同时,他趁汉奸不注意,顺便给延安也发去了一份,这充分体现了李侠的机智和勇敢。然而没过多久,敌人还是发现了李侠的行动,于是便准备逮捕他,由于他早得到了消息,赶紧逃走了。但最后敌人还是发现了他,并残忍的把他杀害了。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以不辜负为我们牺牲的那些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

《永不消逝的电波》观后感3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爱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外公告诉我,这部电影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

故事发生在1938,中央派李侠到上海做地下电台工作。李侠在队员何兰芳的帮助下,与情报站的金达、白丽遥和吕道伟三人接头,把情报传给重庆。而与此同时,日本女间谍柳妮娜排查到了李侠这个重要人物,并策反了李侠的弟弟,赵子歧。何兰芳冒充李侠太太,营救李侠,确使李侠再度遭到怀疑,幸亏两人配合得当,柳尼娜才打消了怀疑。可好景不长,柳尼娜又发现端倪,与李侠展开了斗智斗勇。她变装跟踪,利用赵子歧设置密电陷阱,甚至以李侠的初恋情人路梦惠要挟他。沉稳坚毅的李侠一次次战胜了敌人,并与何兰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临近解放,敌人疯狂搜捕电台。李侠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撤离,落入了敌人手中。

“再见了,同志们,我永远想念你们!”电影结束了,李侠最后的这句话却久久在我耳边回荡。李侠凭借着他沉稳坚毅的性格,不畏艰难,深入敌占区,与敌人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任务。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这时,我们要靠自己和团队的力量,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成功。

回想起电影中情报站的同志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我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

生在烟台,长在烟台。今天看了《胶东烽火》,才知道曾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动人、动心、动情的故事,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烟台人的风彩!我为生于此、长于此、日后依然在此而骄傲!”

胶东烽火

随着抗日队伍不断扩大,不断改编和重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理琦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司令,吕其恩任副主席和副司令。

1938年2月22日夜,皓月当空。

刚刚起义不久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开始急行军,向烟台东南30公里的牟平县城进发。

部队到达昆

这支百余人的队伍,夜行百余里,第二天拂晓到达牟平城外。估计先头部队进到城门的时候,理琦、林一山、孙端夫、宋澄带领主力由南门攻入牟平。顿时,城内杀声枪声响成一片。伪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已成了瓮中之鳖。活捉伪县长宋健吾、公安局长和商会副会长常继武,缴获枪支100多支。奇袭牟平,速战速决,旗开得胜。

“袭击胜利远退却”,这是游击战中的一条

雷神庙是个独立的四合院,有正殿,东西两厢和南侧厅,四周建有砖石围墙,建筑面积均为500余平方米,庙外东、南、西三面都是开阔地,北面200米处为一村庄。

指挥部命令战士们在这里休息待命。理琦、林一山和大队干部在南侧厅开会,对下一步怎么办,意见不统一。一种意见主张在牟平县城就地建立抗日政权;一种意见主张离开县城,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一种意见主张在临近县城又背靠山区的地方打游击。

会议进行中,日本飞机曾三次飞临牟平县城上空侦察。第三军领导对此有所警觉,但因在西门外已派出三中队阻击烟台敌军,又派出一中队一部在附近警戒。在敌机第二次飞临时,命令主力押着俘虏先行转移,会议仍继续进行。这时留在庙内只有理琦、林一山等干部战士20余人。

会议进行到中午12点以后,多数人同意第三种意见,并作出立即转移甩开敌人的决定。大家起身正准备转移,忽听有人高喊:“鬼子来了!”

牟平距烟台仅30公里,此时日本陆战队已团团包围了雷神庙,用机枪封锁了庙门。四合院内四栋庙房,无法相互联络,想通过大院都要遭到敌人的袭击。

被围在庙内的理琦、林一山(临时参谋长)、孙端夫、宋澄、特务队长杜梓林等人凭借墙壁,不断变换位置坚持战斗,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不幸理琦同志腹部连中三弹,倒在血泊之中。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杜梓林牺牲了,林一山手腕、腿部负重伤。

敌人在庙四周布置了好几道防线,还筑有临时掩体,看来白天突围已不可能,必需坚持到黄昏以后。

敌人从正面进攻受挫,便改变了招法,从屋外爬上屋顶,日军一露头,我们的神枪手胡秀山等弹无虚发,鬼子一个个被打滚下来。

天渐渐黑了,又下起大雪,日军输红了眼,便放火烧南侧厅。战士们转移到东西两厢。火势越来越猛,形成一道火墙,日军不敢冒然往里冲,熊熊烈火反倒成了一道临时防线。忽然,“轰!”的一声,南侧厅墙倒屋塌,第三军战士的正面完全暴露在日军面前,形势相当危急。天黑、大雪,敌人开始收缩,好在此时突围的时刻到了。

此时,远方传来枪声。大家一齐呼喊:“援军来了,同志们,冲啊!”宋澄指挥大家越过打塌的院墙,从便门纷纷向庙外突围出去。

同志们背着理琦、林一山,搀扶着宋澄脱离险境。离雷神庙南2里,理琦不幸牺牲。随将遗体安放在一户农民的草园里。组织了一副担架,抬着林一山,宋澄和胡秀山继续前进回到崔家口。

留守特委机关的吕其恩同志,得知理琦、杜梓林等同志不幸牺牲的消息时,痛苦失声。

“雷神庙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激战七八个小时”,《中共烟台地方史》给于这样的高度评价:“从现在仅存的革命遗物——在一块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子上,竟有138个弹洞。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这一战,‘第三军’以少数缺乏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和劣势装备,抗拒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打退数次进攻,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烧毁敌汽车数辆的重大胜利。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看《胶东烽火》有感

全国“两会”期间,今年的3月10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反映胶东革命历史主题的12集纪录片《胶东烽火》。在播出6集后,因马航事件的报道而中断,后来于4月份播完。据央视的信息反馈,《胶东烽火》创下《国宝档案》收视率的新高,于是央视决定自5月26日起重播这部纪录片。《胶东烽火》选取了建党初期,中共在烟台海军学校的活动以及后来策动国民党海军大规模起义,抗战时期与日寇争夺招远金矿的黄金并运往延安和

据央视《国宝栏目》的编制者、烟台负责此事的部门和主创人员说,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反映革命历史,这次是个尝试。我认为,这种尝试和探索是非常可贵的。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我们的历史戏说、歪说、胡说之风盛行的`当下,《胶东烽火》的播出,是加强公共历史学建设,普及革命历史知识,引导广大民众正确地认知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有力举措。

公共历史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它相对于学院派史学而言,强调历史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主张把历史研究成果转化成常识,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或影像图片向公众传播和普及历史知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共党史研究、革命历史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这些历史的了解却越来越少。近年来,一些书籍和影视作品开始以通俗的语言来叙述历史,这些面向大众的传播虽然有一些影响,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人们从中获得的仅仅是搞笑的谈资,大众的历史主题意识依然缺失。《胶东烽火》在建设公共历史学、特别是树立大众的红色史学意识上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盼望着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的各种传媒形式,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广场、公园等载体,在建设中国的公共历史学方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胶东烽火》聚焦招远夺金

《胶东烽火》第二集《血色黄金》中,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招远人民突破重重封锁,自招远金矿远赴延安,为延安输送了至少13万两黄金的故事。在故事中,“黄金部队”不怕牺牲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连续两天,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干部职工都准时收看《胶东烽火》。“两会时期,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说明烟台红色文化地位的重要性,也将这种红色文化传播开来。”综合科科长王晓鸽告诉记者。

在微博中,不少烟台网友大呼长知识了,以前只知道烟台漂亮,直到看了央视4套的《胶东烽火》,才知道烟台的革命历史,才知道烟台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很丰富的。而一位来烟务工的网友表示,初到烟台,感觉它只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观看《胶东烽火》之后,突然发现烟台还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一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必将进一步提升胶东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我们烟台人的骄傲和自豪,让胶东精神永远薪火相传。”微博网友“烟台二马路”评论说:《胶东烽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容易就让人看入迷了。

随着《胶东烽火》的热播,许多外地观众也都被节目厚重的脉络与详实的史料打动。有外地网友表示,通过观看节目,他深深感受到了烟台这座滨海小城承载着的深厚历史和炽热的红色基因。而更多的网友呐喊着这个纪录片让他们感受到战争年代英雄儿女的不易,也让他们记住了那座叫做烟台的城市。

论坛里,一位土生土长的烟台市民说道:“生在烟台,长在烟台。今天看了《胶东烽火》,才知道曾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动人、动心、动情的故事,才知道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烟台人的风彩!我为生于此、长于此、日后依然在此而骄傲!”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

“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报告会,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2016年11月在香港的一次演讲视频,让我不禁泪流满面!新中国一路走来是如此得不易,100年前多少仁人志士尝试拯救山河破碎的中国,他们前赴后继,无畏无惧,九死一生,真可谓惊心动魄!

多灾多难的中国之所以屹立不倒,只因不同时代都有中华民族的脊梁出现,这些民族之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人生,无私无畏,只为救国图强。

我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在历史书上模糊而知,我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此得担当,如此得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寻找一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光明之路,路在何方?!

当我的心与先辈链接起来时,心中隐隐地痛,在车上痛哭了一场。他们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现如今我们不配做他们的子孙,因为我们活得没有担当!

良知之心是如此地柔软,如此地易痛,如此地易感,当心渐渐开始光明起来,那一刻我触到了先辈的心灵,致良知唤醒了我那颗久被尘封的心!

当年四万万中国人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国家观念,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组织观念,人民的心在昏睡。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被身边的人出卖,很多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只有功利。老乡劝杨靖宇不如投降,杨靖宇说过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惊天动地的一问,视死如视归,中国的脊梁就是心中的那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十三人,有的牺牲、有的叛变、有的被开除、有的当汉奸,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从头走到尾:和董必武。

几十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如此艰难,没有红地毯,没有夹道欢迎,不尽的流血牺牲与叛卖,为了什么?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觉醒!

说:“没有,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的先辈如此轰轰烈烈、前赴后继,而我们如今做了什么?我们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什么?此心被问得实在惭愧,此心被问得生生地疼!

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一路走来,今天我们物质富裕,丰衣足食,但我们又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无尽地迷茫,路在何方?!

是醒来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先辈肩膀头子很硬,扛过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为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三十年需要我们醒来,继承! 担当!中国梦需要我们的脊梁!

如今的我们,肩膀头子也要像先辈一样很硬,扛起我们的责任,祖国再也不会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啦!

我接受了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老师们的觉醒和对我们的唤醒,我要去入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后代子孙,只为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肩膀头子硬一回,像先辈一样成为后人的脊梁!

作者(张晨)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篇二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香港会展中心演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震耳发聩,发人深省。

2016年11月18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创办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举办中华大讲堂,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金一南教授主讲“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

金一南教授细说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有识之士是如何探索中国摆脱衰败,从东亚病夫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篇三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9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在过去的500年间,中国所谓的盛世已经持续至清康乾时代,期间还包括明初郑和浩大船队的远洋。但这只不过是古老的“中华龙”惯性繁华的回光返照。而从14世纪开始的300年间,欧洲文兴复兴击碎了中世纪宗教的神学桎梏,将人们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解放出来,在精神方面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翘楚的新时代。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9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来的500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21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

半个世纪前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对新中国如何摆脱历代王朝“兴勃亡忽”的质疑时,给出的药方是“人民民主”。今天,这句话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综合实力成为衡量大国地位的标准时,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作为软实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响力一个都不能少。美国的强国之路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必须厘清的是,和上述9个大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有着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绝少侵掠他国的文化传统的贪婪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9大国优点的同时,中国可以避免其他强国最终“亡乎”的历史宿命。

不过,仅有和平的理性,经济的势力和开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实现强国之梦。如中国两宋,经济文化发展俱佳,政治也相当开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终被异族所灭。去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虽是对美国提出的警醒,但也给我们以警醒,强国之路,必须要保持软硬力量的综合平衡,综合国力的哪一个要素都不能偏颇。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