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本身很美好,只是看的人忧伤,也就成为了一种悲哀的象征。
《小王子》里面说,人在难过的时候,会格外的欣赏落日。为什么呢?因为日落是一种悲哀的象征么?并不是,感到悲哀的,是人,不是日落。如果是一个乐观一点的人,看待这件事情,而且他心情很不错,他会觉得日落很美好,哪怕是落下也会很美好,因为他知道紧接着后面的,是星空的璀璨,美丽而亮眼,而不仅仅是这美妙绝伦的落日夕阳
总是在误解夕阳,觉得夕阳是一天的落幕,是一切的终结,是黑夜的开始。可是,黑夜并不可怕,星空非常的美丽,太阳落下的'那一刻,在别的世界是新生的一刻。不是某一天我看见了夕阳,心情瞬间低落,而是低落的我,看到美丽的夕阳。夕阳也显得有些落寞。
难过的我,让夕阳带了悲伤的色彩,让我忘记了星空的璀璨,也忘记了世界的美好和温暖。
所以快快好起来吧,等你明白了世界的美好,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
在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叫《落日》,当时对它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直到今天老师布置任务的时候,我想起了它,落日
我想说的话题当然不主要是这篇文章,而是它的作者——朱启平。朱启平是《大公报》里一位杰出的战地记者。或许他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他笔下记录的一页页历史风云却时常被提起。最著名的是他的长篇通讯《落日》。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在场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这篇通讯里,字里行间流露着浓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打动了千万国人。“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还有一段文字,我读了感想特多,我很钦佩。“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时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我真没有想到,朱老先生会因为这一时刻会联想到当年的事件。或许是真的太痛恨小日本了,不由得联想到祖国当年被蹂躏的惨况。作为一名报人,可贵在于眼光与敏锐的洞察力。
在网上我也看了一些他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篇令我印象深刻,是《伟大的平凡—科龙贝想》,叙的是参观戴高乐的墓地。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学者的见识与情怀是多么广阔。文章里写到“教堂周围是一个个小小的`墓地,埋葬着本村的人……戴高乐将军的墓地,就在小径尽头,也是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接着写道:“我默默站在墓前,低头看那朴素、简单到感人肺腑的墓石,思潮澎湃。只觉得面前是一个新的境界: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现的!”语言生动优美真挚,可能报人的最基本素质就是文笔流畅。朱老先生说过“文字是第二位的,最要紧的是为读者服务”。嗯,不管文章写的在怎么好,关键要为大众所了解。
朱老先生以前是学医的,后来才改为学新闻,和鲁迅相似,都是为了用思想拯救国人。抗战烽火中,朱老先生耳闻目睹了敌人的残暴和同胞的苦难,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新闻记者。他奉信“在战场采访,工作第一,生命第二”。他要把最真实的反映给大众。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朱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此期间写下了《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等许多出色的战地通讯。
从朱老先生的记者生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优秀记者的艰难,尤其是战地记者的艰辛与付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满腔爱国情,在所不惜。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多多借鉴前人,还要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己。
如果没有当年前辈们的牺牲与付出,怎能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落日》不落,朱老先生永不落。
落日的幻觉(一)
今天,我读到了第20课--《落日的幻觉》。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篇文章,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优雅的美。其实以前我并没有觉得落日很壮观,而且,也并没有注意过落日、夕阳等等。不过,日出倒是见过几次。直到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才觉得我好像“忽略”了它们。
课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
哇!那种美感,那种向往,都蕴藏在我的幻觉中,我可以感受得到它,就像文中说的,缓缓地坠落,静静地躺在西方的地平线上······
但可惜的是,如今天空阴霾,怎愿“献丑”?
落日的幻觉读后感(二)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的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慢慢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试问,此段是否美轮美奂?是否令人神往?我也曾痴迷于此文对日落的描写,似乎叫人欲言又止,只有美的感受涌上心头,“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像一个大铁锤一般打碎了我的美梦--这只是幻觉?太不可思议了。
没错,这只是幻觉!现实的警钟打碎了我沉溺的梦。表面的,只是假象,也许内在的,才是本质。
前几日,舅舅来我家,与我促膝长谈。他曾语重心长的问我:“如果你下了一个命令,你喜欢听你话的还是不听的呢?”“这还用说,当然是听话的!”我心中暗喜,如此简单的问题,岂能难倒我?“孩子,你错了,我更希望你能与不听你话的人共事。他们表面上不听你的,反驳你,其实,他们只是把自己真诚的袒露在你面前,而那些对你言听计从的大都是小人,他们表面上服从,背地里还不知道怎么害你呢,这种人才更可怕。”我大吃一惊,虽说舅舅阅历很多,喜欢给我讲道理,但诸如此类的话,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短暂的思考过后,脑海里闪现了一个念头,也就脱口而出了:“啊,那我们班同学岂不都是好孩子么?早自习几乎没有人听我的,看来他们都没有想要害我啊。”心中再次暗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种幸福!
渐渐开始明白,看待一个人,不只是表面,还要透过表面去看本质。正如这篇文章--我们不能被落日的幻觉所迷惑,而要认真剖析,追求本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