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透过羽毛般薄薄的云里撒下来,大地上万物都像烫了金似的,在原来各种颜色的表层,浓浓地染上了一抹橙黄,并且反射出道道炫目的光辉。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初二团员以及几位老师步行前往金山城市规划馆新馆,开展了一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奉献家乡”的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的主题团日活动。二十多分钟后,我们看到了一座造型夺人眼球的建筑,反射着太阳的光芒,闪烁而耀眼,那就是金山城市规划馆新馆。
我们先通过城市模型和一些影片了解了枫泾特色镇、金山新城的总体规划,金山的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它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还有古陶艺术等等。其中最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漂浮影院”。
我们安静地坐在舒适的椅子上,灯光迅速暗了下来,透过特制的眼镜,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4D电影十分逼真,也使我们沉浸其中。2037年的金山,那时已经实现“创业金山、宜居金山、和谐金山”的`奋斗目标,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片片农田错落有致。有古色古香的枫泾古镇,戏台小舟都透露出古朴的气息;有休闲娱乐的城市沙滩,在杭州湾中的小岛上还建起了游乐场;有四通八达的轨交22号线,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影片中的景象无一不使我们兴奋与赞叹,我想象着金山未来的样子——现代、美丽、和谐,心里不免有一些油然而生的激动与自豪。
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团员,我时刻牢记着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学习是多么重要,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将来金山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太阳的余辉依然孜孜不倦地烤着大地,中午时分被晒得泛白的地面,在傍晚的寂静中慢慢被阴影所笼罩,烟紫的晚霞在天际绽放,云儿被染得绚丽多彩,太阳很快隐没在地平线后,淡淡的霓虹灯不住地闪烁,一切笼罩在温暖的霞光之中……
相信明天的太阳会更加灿烂,明天的金山会更加美丽!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1
中午时分,我和妈妈来到位于人民大道的上海博物馆,这是1996年新建的馆。里面有四个楼面,一万多平方米的展出空间,展出了上起一万年前,下至二十世纪初的青铜、陶器、书法、雕塑、玉器、家具、钱币、少数民族工艺等。
我首先来到一楼的青铜馆,里面陈列着从夏代到战国时期的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水器和兵器,它们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而美观实用。雕塑馆里的石刻、木雕、泥塑、铜铸件件是精雕细刻。二楼的陶瓷馆详细地介绍了制陶的每一个过程。书法馆里是浓墨喷香,会聚了各大名家的大作。玉器馆里的400多件宝贝是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家具馆里摆放着古色古香的明代家具。
我最喜欢少数民族馆,里面的服饰、染织绣、陶器、面具、藤竹编,这些风格迥异,色彩绚丽,巧思独具的创造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奇葩。让老外们流连忘返,我由衷地敬佩古人的聪明才智。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2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中午吃好午饭,便乘坐地铁一号线来到了上海博物馆。到了那儿,只见门口排了好长的一条队伍,其中还有两批外国人的团队。进入馆后,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中国古代青铜馆。
我们一走进展厅,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青铜器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它们或圆或方,或扁或高,上面的纹饰精美极了!青铜器虽然只有食器、水器、兵器、酒器、乐器这五大类,可其中却有三十六个小类,数目极多。
参观完了青铜器展后,我们又参观了雕塑展,陶瓷展等展览,我心想如今展览馆中的物品可是我们古代的博大精深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啊!博物馆既把我国古代的文物收集起来,展示给现代的观众们看,让现代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们青少年对古代文物产生的兴趣。
我今天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更加敬佩古代的劳动人民。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3
今天晴空万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游玩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决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馆之一——上海博物馆参观。
排了将近一个小时队伍,我们进入了博物馆,整个馆分四层,我们决定先上四楼,依次走下来参观。
在四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硬币馆,里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纸币、刀币,还有金、银、铜、铝锭等。馆内大型电视机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硬币发展的历史。
然后我们又去了古代家居馆,里面的家具古色古香,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床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家具。这些家具几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等名贵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贵,而且工艺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师的灵巧手艺。
第三层是书法馆和绘画馆等,我们先去参观书法,那里的字写得非常好,粗细大小均匀,一个个字好象被写活了似的;绘画馆里展示的名师画,有牧童放牧图、荷花图,还有一幅超长的“清明上河图”,每幅图都画得非常精细,仿佛自己也进入了美丽的画卷之中。后来,我们又去了二楼的陶瓷文化馆和一楼的青铜馆、雕塑馆。
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真令我兴奋呀!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4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5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门前八尊气势恢宏的汉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博物馆由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组成,分为四层,各层有各层的特色,第一层是青铜器馆,第二层是陶瓷馆,第三层是书画馆,第四层是货币馆。
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参观队伍进入博物馆大厅,先来到青铜器馆。里面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大克鼎、牺尊、黄觥等青铜器历史悠久。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的古人就能创造出这么造型奇伟,花纹精致的青铜器,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参观完青铜器馆,我们来到了陶瓷馆。我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瓷器。一个叫汝窑盘,它是北宋时期的茶壶,质地非常坚硬,到现在一点磨损的痕迹也没有,完好如初。我想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镂空高柄杯轻薄易碎,杯壁仅一毫米厚,因此被称作“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画着青色的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张牙舞爪,好像在找谁比试;有的两条龙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奋力往天空飞去,仿佛要去摘太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龙,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一晃而过,转眼就要离开博物馆了。我回头凝望身后的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书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到骄傲!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6
上海博物馆是个非常大的博物馆,如果您有空去参观一下,将会得益匪浅,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5000年文明史对于每位中国人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些可以通过文物,书法等表现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时通过参观,您会发现,即使您知识很丰富,但是您还是只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还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还不到这个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在家只会通过书本等传递历史知识,让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了解我们民族的伟大成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于孩子的上进心有帮助的,对于提高孩子的视野是有帮助的,上海博物院确实是个好去处。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7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受益匪浅,且懂得了很多知识 。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
上海博物馆观后感篇8
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和绘画最为出色。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爱的是"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和一幅名为"桃花双绶图轴"的画。虽然我很早就听说过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没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这件瓷器是在高温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间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画着一朵朵牡丹,幽雅可爱,栩栩如生,我好像透过玻璃橱窗已经闻到了朵朵花香,让我如痴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丛中嬉戏。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离开,唉!假如我家也有一个那该多好啊。
当我还沉浸在瓷器馆里那交相辉映的瓷器精品中时,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那就是中国厅代绘画馆中的清代"桃花双绶图轴"画。这幅长132厘米宽50厘米赋有中国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画,是以毛笔、墨和绢纸为主要工具由人工绘制而成的。画中一对小鸟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谣,它的嘴显橘黄色,头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翘起,显天蓝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与众不同的是它还有两根长长的类似孔雀的羽毛长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鸟儿飞起时它的羽毛在后面飘动的样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画中的桃花白中显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仿佛在微风中偏偏起舞,怪不得两只鸟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
参观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今天早上, 学校组织我们去春游,这次春游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这次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宜昌城市规划馆。宜昌城市规划馆给我们全面展示宜昌的“昨天、今天、明天”。并且,在宜昌城市规划馆中,还有一个巨大的模型。这个模型采用了虚拟实境、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场未来美丽的都市景观。在参观中,我逐渐了解了宜昌这么多年的'变化:从矮平房到高楼大厦,从一个小小的城市走向国际。这些,让我感到惊叹不已,城市变化日异月新。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宜昌、展望未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宜昌加强对外交往,促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沟通的宣传窗口。经过这次参观,我还知道了,宜昌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展开了宜昌大转运,并正式打响了长达四年的宜昌保卫战。并且,在宜昌还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例如:团结使者王昭君、为人造福的嫘祖、文学家欧阳修……等等。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位十分爱国的屈原。他用自己的死证实了自己的清白,就像于谦在石灰吟中写的那句诗一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宜昌的未来是由我们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