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单位组织党员集体观看《遵义会议》,影片重点讲述了我党历史发展进程中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片段,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毛主席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在湘江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损失后,同志对我军失利原因进行了反思,在李德、博古等人的反对和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坚持修改既定军事路线,毅然提出新的军事行动建议,展现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对革命负责的历史担当,以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最终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当时同志的建议是正确的。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胜利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影片“飞跃大渡河”片段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在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大渡河河面上方,利用被拆得仅剩铁索的“泸定桥”上,与守桥敌军发生激烈战斗,年轻的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先遣部队仅仅用2个小时,就快速拿下了“泸定桥”,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的场面更加衬托出大家夺取革命胜利的坚决意志和忠于党忠于国家的坚定信念。
影片《遵义会议》,突出表现了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党的革命事业。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关键时刻确立了确立实际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影片《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和遵义会议的这种精神,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展现红色风采。
篇一:
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9日,由国家电影出版总局、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贵州广播电视台、遵义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全方位展现遵义会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遵义会议》在全国各大影院正式同步上映;我县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纷纷走进影院观赏,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据悉,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故事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以小人物开篇,伴随剧情逐步展开宏大历史场面,展示了大历史格局;影片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电影以战争样式贯穿全片,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人们心灵产生震撼的同时,也然产生历史的敬畏之心。不少市民表示,观看之后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观看这部电影。市民王某某告诉记者:“我认为这部影片拍得非常好,我非常喜欢看,平时也爱看这战争方面的历史书籍,毛主席在遵义会议确定了他的指挥权才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今天,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辉煌的成果,所以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这些领导为中国的革命打下的天下。”市民王某告诉记者:“刚刚观看了《遵义会议》这部影片,我感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不容易,电影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非常感动和激动,同时也让我知道今天的我们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也坚定我以后好好工作好好学习的决心。”
据了解,在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推出长征题材的电影,是对红色文化的一次追忆,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电影于5月初在浙江横店开拍,6月初拍摄完成,10月上旬在全国院线上映。思南星空影城经理告诉记者:“从10月9日《遵义会议》在我们影院上映以来,我们每天安排3个场次,观看的人很多,到目前已有好几百人观看,有许多单位和部门都在陆续预约,我们将把影片持续到11月底。”
篇二:
为纪念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主席、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校长、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电影准确塑造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人类奇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该剧用“苏区大撤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河”和“陕北会师”五大片段再现了那段伟大的历史。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在遵义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故事,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
电影《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篇三:
这部影片由苏区大后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奔腾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门构成。个中,在奔腾大渡口场景中,17名勇士在渡河时,有两名勇士掉入了河中。之后画面切入毛主席再次回到大渡口,溘然有两只雄鹰从河中飞过,这是对赤军战士的浪漫主义写照,渲染了他们可歌可泣的精力。
影戏《遵义集会会议》再现了遵义集会会议召开前后的苏区大后退、湘江战役、飞渡大渡河、胜利会师等汗青。影戏既有首脑们在集会会议上的出色博弈,又有一线战斗队伍的枪林弹雨等局势。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只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饰演毛主席、张京生饰演朱德、姚中华饰演贺子珍、马晓伟饰演蒋校长、于紫菲饰演宋美龄。
影戏精确塑造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耀形象,活跃表示了赤军战士费力卓绝的人类奇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集会会议精力和长征精力。该剧用“苏区大后退”、“湘江之战”、“遵义曙光”、“奔腾大渡河”和“陕北会师”五大片断再现了那段伟大的汗青。
刘星汇报记者,这类革命题材的影片拍摄因条件费力,在产量上日益淘汰,险些都是十年磨一剑。“我从1997年开始创作这个脚本,不外因资金、人员等原因弃捐了,但我从没放弃过。”刘星说,在影片中,他们既要追求革命现实主义,忠于汗青,带着敬畏之心去拍摄,也要考究影戏的艺术魅力,增加它的可视性,让更多的年青人喜爱它。
80年前,中国工农赤军长征达到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集会会议,即著名的遵义集会会议。为眷念中国工农赤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当局连系摄制了长征题材的影戏《遵义集会会议》。
既然报告遵义集会会议,毛主席在这次集会会议有着举足轻重的浸染,正是这位伟人的正确目的,生存了赤军的气力,进而影响整个革命的汗青历程。“这些年,我一直都有参加革命战争的影片拍摄,我以为他真是一位很是有才识、胆子、魄力的伟人。我但愿这次的演绎可以或许尽大概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那一段汗青,让它完美地泛起给观众,泛起给遵义的市民。”佟瑞欣说。
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心得体会1
xx年11月15日,我们来到遵义开展红色党建教育学习活动,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颇多,再次重温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感受到了中国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
这次遵义会址之行,我们首先参观了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我们进入展馆,看着陈列的图片、实物、复制品,让我们明白了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历史经验。
一盏马灯,一段小路,注定要写进中国革命的历史。1935年3月10日至12日成立了苟坝会议,是红军长征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继遵义会议之后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成立了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军事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指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四渡赤水作为长征中的大事件,其意义同样重大。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长征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遵义之行,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了革命先烈,再次点燃了爱国热情。回想当年工农红军、革命先烈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依然迸发出豪迈雄壮的革命激情,而今我们享受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还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个人得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务工作者,更应该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教导和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烈们坚忍不拔、公而忘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实实在在做好本职工作,用勤奋和汗水来回馈我们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不忘革命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牢固保持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直面问题、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实现我们的“桥隧梦”而奋斗。
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心得体会2
10月26日至27日,我参加了民建龙泉驿区支部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一行人走进红色遵义,参观革命旧址,聆听革命事迹,阅读革命资料,一路所见所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洗礼。
在遵义会议会址,我们先后参观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会场以及红军总司令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办公室兼住室。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办公学习,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仿佛就置身于那段历史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历历在目,切身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艰难和不易。
27日一早,我们参观了娄山关战役遗址。当年红军在此处与敌军展开激励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鼓舞了红军士气。站在当年的战斗旧址上,回顾历史,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深刻认识到我们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新时代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经验。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照搬,搞教条主义。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根据新形势的新特点,发扬革命精神,实实在在把本职工作做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建力量。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传承好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坚定“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心得体会3
我想一提到遵义,大家必然会想到遵义会议,而作为一个历史方向的学生,对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更是烂熟于心——“遵义会议在危难时刻挽救了我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我党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于遵义的了解一直都来源于书本,此次党总支的组织的学习活动使我得以踏上遵义这片洒满热血的红色的土地,跟随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我党当年的涅盘新生之路。
我们首先到达了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其位于遵义子尹路,展馆内的一幅幅的照片、模型穿越近百年的历史烟云,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1935年元月,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冒险主义的错误,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次日来到了娄山关,同志曾在此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金句,青松翠柏间,耸立“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碑如两柄直苍穹刺的利剑,上有党旗浮雕,气势浑厚凝重,碑体呈竖排的“二”字,象征红军两次攻克娄山关,又如红军的双脚,有踏破千山万水之寓。我们在纪念碑下重温入党誓词之时,深刻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厚重情感,先辈们以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当更加珍惜,也当更加投入将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中的洪流中去。碑侧刻有关于战斗的记录:1935年2月,工农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直下桐、遵。红军战士在险峻的点灯山、大小尖山、鸡爪笼一带山梁上和“双枪兵”展开激战,赢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碑记虽然没有细节的描述,但战时的艰辛、战斗的惨烈我们已然能估摸大概。为了这片土地,多少革命先烈为此流血流汗甚至付出了生命,这其中除了彪炳史册的,也有无数无名英雄。支撑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我想必定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与希望的信念,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那份信仰。
通过这次活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党课,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需要积蓄发扬我党当年艰苦奋斗,不畏艰难之精神,脚踏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而今我国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作为青年一代的学生党员我们要担当其这份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使命,继承先辈之精神,贡献于新时代。
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心得体会4
今年是我入党的第一年,我一直都希望能够去遵义看看,来一次红色之旅,8月25日一早,我们乘动车从赶水东站前往遵义,由此开始了我心中的红色文化之旅。
上午9点,一到站,我便直奔盼望已久的遵义会址。听导游讲,会址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30年代遵义最宏伟的建筑。
遵义会议的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取暖的火盆。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李德等人。据说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在场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始改写。
随后,我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一进大厅,革命领导人的铜像庄严而肃穆,仿佛在为我们参观的后辈们讲述着革命历史。馆内,讲解员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每一件纪念品背后的故事。当年的桌椅、粗布印花被子、草鞋、斗笠,默然凝结着岁月的痕迹;看着翻开的会议记录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朱德如何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支持的主张,并坚定地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感受着凝重而激烈的会议氛围,当然,这事关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国之幸,民之幸,我们今天依然铭记遵义会议,因其生死攸关之际,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存亡危急之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并且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走出纪念馆,热血依然沸腾,再看那阁楼,已有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人们胜利的灯塔,它同样为建设今天的新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仍然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借鉴。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深化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了解党的这段历史,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当我置身于遵义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励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发挥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心得体会5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去参观遵义会址。
一路上,我期盼着车子能开得更快些,好早点到达目的地。终于到了遵义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雄伟高大的建筑物,古色古香的,看得人眼花了乱。真想再多长出几双眼睛来看,怎么也看不够。接下来,走进遵义会址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些革命伟人住的房间。那些房间非常简朴,就只有几张床,并且那些床不像现在的床既舒适又温暖。而他们的床呢?就是一块木板再盖上一层稻草,再铺上一层床单,盖上被子,并且床单很薄。我想:睡在这样的床上应该是既不暖和也不舒适吧!比起我们现在的床差远了,我无法想象当时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但是这些伟人为了全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仍然坚持革命工作,并取得了胜利。这让我感到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多么的伟大!也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在这次参观中,我还了解到了遵义会议是一次重要的、转折性的会议,让中国共产党改正了以前的错误指导思想,走向了正确之路。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了这些革命伟人非常了不起,为了我们下一代能生活在和平世界中,不知有多少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