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会忘记三年前的那个春天。当SARS来临时,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情。
伟大源于下平凡”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当大家看完《护士长
这本书记载了护士长张积慧和她的同事在“抗非典”战役中的感人事迹。
看完《护士长日记》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一幕一幕出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抗非典的白衣战士满脸通红,抹着头上的汗水,嘴角露出了一丝丝的徽笑,似乎在说这个病人终于抢救过来了!
当我看到这些护士在炎热的夏天,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衣,戴着一层又层口罩,全身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我是多么地为他们感到难受。
当我看到这些护士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眼睛布满血丝,我是多么地为他们担忧。
当我看到这些护士,伺候着“非典”病人,与他们零距离接触时,我是多么的'为他们担心受怕。
当我看到这些护士远离父母,远离丈夫、,远离孩子,远离自己最最喜欢的家的时侯,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柔与坚强。
最令人感动的是,有些护士为了抢救非典病人,自己却染上了非典,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的心灵心为之振奋,这些白衣天使是多么平凡而又伟大!
看完《护士长日记》,我才知道,伟大源于平凡的真正含义,我相信都能
白衣天使的工作,原本是一件平凡再平凡的工作了,但在这场抗非典的战场上,他们谱写了一曲曲不平凡的战歌……
白衣天使,我为你感动,为你歌唱:
你们的眼睛清澈明亮,
你们的心灵温柔坚强,
你们为战胜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们不求回报,
你们默默无闻,
你们毫不夸耀,
你们让汗水闪闪生辉非典一定能被你们赶跑。
当SARS过去后,一部反映当时场景的电视剧在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悄然开机了。这就是我国为一一部反映这个事件的电视剧《护士长日记》。最近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第一个体会就是感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那么多白医天使在辛勤的工作的。
《护士长日记》读后感 篇1
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型肺炎吗?那场战争突如其来地打响了。没有枪声,没有炮响,只有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在不眠不休地与病魔作斗争。一批倒下了,另一批立刻冲上来填补空缺,没有不满、没有怨言,只是不停与时间比赛,不停地与病魔作斗争。《护士长日记》,只有94页的一本薄薄、小小的书,护士长张积慧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描绘得如此真实,将医生、护士们那种感人的行为、话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是那么平淡的文字,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是的,我们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的确是感人的。
《护士长日记》这本书,没有什么文字可以作为它的简介,因为它仅仅是一位护士长所写的日记,它是那么的朴实无华,就像人与人之间谈话一样,如此平凡。只能引用书中的话:在英雄花开的季节,一位护士长的日记,一群白衣战士的英姿。在与非典恶魔的搏斗中,他们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过护士长日记》所写的。
记得第32天时,院方要抽调一部分同志离开临时病区,到二线工作。主任“话音未落,只见黄侃医生马上站起来说:‘王主任,我是男同志,体质好,家庭负担不重,请让我留下来吧!‘’你从2月9日去第八人民医院支援到现在已经快40天了,先把你换下来透透气吧。“40天又怎么样,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说不定有抗体了,让女医生闲暇二线吧,她们有孩子,有家庭负担,而且在一线的时间也不短了。’”……最后,郭群英、陈曲海、詹琪被换下了。“其他未被读到名字的医生心里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我看到郭群英医生背过身去流下了眼泪,陈曲海医生低着头医生不出,詹琪医生像木头一样发呆。只有黄侃医生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虽然身在危险之中,可谁也不愿离开,每个人斗争着想要留下。“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写照。
没错,其实在这场抗“非典”的斗争中,我们广州人、广东人,甚至是全国人民,都团结了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抗即:“非典”,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没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此,我只能说一句:中国人,好样的!
《护士长日记》读后感 篇2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不可能总是一路顺风,就像《护士日记》中的简素华在日记中写道:“我就这样走上了生活道路,以后会碰到什么呢?临走,校长祝我一帆风顺,我希望如此,但……”我想我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们充满着希望,胸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热情的青春激励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勇敢的面对未来,执着我们的梦想,用心去凝望,以信念作方向,哪怕再多的困难,相信我们的梦想与幸福会开花,会绽放。
如今社会,大规模提倡优质服务,拥有较好的服务体制、服务流程、服务理念,是一个服务者,服务机构的责任,甚至是义务。不能以自己的个人目的或个人情绪影响了服务。捷连斯基说:“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我们不是一直在追逐着我们的幸福吗?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正如《护士日记》中,顾惠英在医务站给病人打针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情绪一点不在乎病人的感受,使得下个病人都不敢再让她打针,准备离开。然而简素华的贴心服务和较好技术让病人很舒适,很相信她,大加赞赏,愿意再来。这就是优质服务给带来的优质回馈。
有时候借口总是会拉远距离的,那种不知不觉的,无声无息的拉远,拉开。而我们常常也是在抱怨不随人愿,事与愿违,却从来不愿意花点时间,回头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就像《护士日记》中那个沈浩如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一错再错,最后和简素华分开,自己提着行李走在迷茫里。而简素华则恰恰相反,经历过,磨砺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信念,勇敢地,大胆地克服一切困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同。也得到大家的爱戴。感染了周围的人一起改变。还有了新感情。就像李宗盛那首歌唱的“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都在为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拼搏。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觉得我更有一种责任与义务,以积极的态度用自己的所学与专长,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服务,让自己的青春得以绽放,在工作中成就梦想。
《护士长日记》读后感 篇3
读名人日记一直为我之所好。究其所因,或许是曾经做过一段“以真实为生命线”的新闻工作的缘故,抑或是听多了太多空话套话和层层一贯制的报告而内心总是渴求那些真人真事,那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具体事的缘故,总觉得日记都是写作人或一时之兴趣,或为之记事以备查,或为一时之读有所得、观有所知的实录。
不过,我读到过的日记也不多。早先的《郁达夫日记》,后来的张光年《文坛回春纪事》、贾植芳《平反日记》等。最初读《郁达夫日记》,更多的还是想看一看这些名人是怎么写日记的,也好模仿着学着把日记写好。
看到《临床护士日记》,却纯属偶然。某天逛书城,见书架上有《临床护士日记》卖,随手一翻,觉得还不错。那些白衣天使般的护士小姐,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用写日记的方式,记下一些颇有价值的细节和感想,能引发人们思考和经验的交流。特别是那些对细节的记述和描写,从中可以看到如何做微细的观察和从发现的很小很小的变化中,去领悟疾病的变化和发展。有时,真乃一丝一毫见真情呀!
于是,在某一天上网购书之时,也顺带购买一册《临床护士日记》,想通过阅读,学习护士小姐那细微观察病情发展变化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或者看社会事物发展的'一种值得借鉴的技术。书买来,随之放假。天赐良机,在一个因了值班而无法外出的小长假中,把《临床护士日记》通读一遍。
《临床护士日记》由温州医学院潘夏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6。3万字。诚如主编在《前言》中所述:“稿件来源于我国各地急诊室、监护室等临床一线护士、丁香园论坛的投稿以及澳大利亚护士的投稿。全书设经验交流篇、警示启发篇、风险过失篇、发明创造篇、实习面试篇、酸甜苦辣篇、特殊经历篇七个篇章,其中特殊经历篇特约了‘5·12地震日记’、‘甲流重病房’的稿件。”或许是急诊室、监护室等特殊岗位的临床一线护士所写日记,才具有其特别的意义。
一篇篇由不同的作者写下的日记,依次读来,感觉收获各有不同。周雷的一则《祸兮福所倚》,柞看标题,还真想看个究竟呢。读完才明白,那是作为护士长的作者,在考虑“高锰酸钾加冰醋酸”对呼吸道刺激太大而主动包揽净化室消毒中,发现自己久治不愈的灰指甲居然好了。寻找其原因,是冰醋酸的作用,而且用冰醋酸治好了家人的灰指甲。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呀。在不经意中发现冰醋酸治愈灰指甲的作用。善于发现,善于思索,会有的发现。说明护士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收获会比较大。对于人生,无不给予很多的启示呀。林碧的一则《真的是简单的牙痛吗?》记述作为分诊护士的作者,在引导一位“牙痛”病人就诊中,细心问病史和思考,用时发现了这位病人原来是一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由于在引导性询问中,及时发现病人的隐匿表现,避免了病人被漏诊,让病人得到了及时准确的医治。陈丽萍的《做一名有专业内涵的护士》、汤晖的《日本救援队员的礼仪》、曾桂兰的《从专业网站汲取营养》、慧的《贴心小档案》……一则则日记,从不同的角度,从细小的事件或细节中,看到了内中的深刻意义。是呀,无论做护理工作,还是与人交往中,甚至在听报告的会场中,才能看到人性的光辉,才能感觉到不足和需要汲取的知识素养。这一切,不但是职业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收获。如果用这样的心态和努力,去做好每一项职业的事,尽心尽责地去努力,人生的意义何其大矣!
《护士长日记》读后感 篇4
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
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真实护士的生活就是这样,苦乐参半。护士是一个平凡的岗位。
既然。你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记得一首诗里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去流浪;我想用我的一生,来抹平你心头的创伤。
读了《护士长
《护士长日记》一书介绍了羊年的开始,在我们毫无防范之际,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病毒――非典型肺炎在广东地区流行病发,一个个无辜的生命被无情地夺走。与此同时,一场与非典型肺炎决斗的生死之战展开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这项光荣而又艰苦的任务,在医院兴建临时病区。张积慧护士长担任这个“非典”病区的护士长,就是她用朴实、平凡的语句记下了抗击非典期间的46个日日夜夜发生的点点滴滴,写下了真实感人的《护士长日记》。
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面对疫情的挑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在临时病区的“白衣战士”们始终站在第一线,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屈不挠,誓死保护好病人,与“非典”疫魔展开了殊死的较量。在救治中,医生和护士们穿着工作服、隔离衣等几层衣服,戴着口罩,在病房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衣服全被汗水浸透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在意,依然手脚不停地忙着,生怕稍有疏忽,自己护理的病人会出现意外,以至病情加重,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都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与际世仁怀。作为中华儿女,谁都会感到无限的自豪和骄傲。
在战争中,曾经有多少位医务人员不幸被感染,甚至有的医务人员倒在第一线,而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范信德、邓练贤医生和叶欣护士等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非典型肺炎多么可怕啊,令人听了胆战心惊。可是临时病区的医务人员并没有畏惧困难,逃避战斗,背叛自己的职业。在《护士长日记》中记着:一位护士长没有按大夫要求辞职,瞒着家人毅然到临时病区去,还交待病区的同事,如果家人打电话找她,就说她刚刚走开或做治疗去了。她是多么用心良苦啊!为了病人宁愿牺牲自己幸福的家庭,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其实,所有在临时病区的医务人员还不是一样?就连平时特别爱美、注重仪表的护士姑娘竟然双手也起了血泡,娇嫩的皮肤划出了一道道血痕……
当非典得到有效治疗,病区里的病人大多都可以出院时,医院的王主任准备调一部分工作人员到第二线,竟然没有一个愿意退下来,谁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建立了深厚情谊的集体。最后王主任含泪读出离开人员的名单,未读到名字的医生心里像放下一块大石头,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可是“不幸运”被读到的却流出了眼泪。因为他们心里都很舍不得大家,在“临时病区”的日子以来,他们都朝夕相对,彼此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仿如生死与共的患难知己,怎会舍得离开呢?
读了这短短的一本书,我深受教育,“白衣战士”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和不畏死亡、履行职责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坚守岗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