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卖房子的事,周三我们请假回了一趟家乡。一下火车面对二十年没变的场景,我跟Charles先生说,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我爸希望我留在这个城市?难道仅仅因为这是我生长的地方?他说他们没走出过这里,所以内心有一种抗拒改变的力量,未知带来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希望,所以宁愿固守原状。
不知道这种解释对不对,我们吃饭时遇到的一对中年夫妻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
吃饭时的邻桌是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妻,落座后两人一声不吭,男人点完了菜单交给女人,女人看了一下无异议就交给服务员,接着男人开始冲茶水、摆餐盘,女人低头玩手机,饭菜陆续上桌,两人仍旧默默地吃饭。
到这时我才刻意留意这对夫妻,我对Charles先生说,你注意看一下,邻桌这两个人是不是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说不仅如此,两个人甚至没有眼神交流。我们俩仍旧三言两语的边说边吃,我还边刻意观察着这对夫妻。
男人带着眼镜,感觉是个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女人的衣着发型比较讲究,干净整洁有质感,两个人的长相很般配。不知为何,女人除了吃饭外始终低头玩手机的样子让我感觉她有些嫌弃坐在身边的这个男人,而男人自始至终没有尝试与她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似乎形成默契般默默的共同进餐,无言、无眼神和身体接触,冷冰冰的共处了近四十分钟。
嘈杂的餐馆环境和这对夫妻四周的冷漠空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情景让我印象深刻。出门后我跟他说,这样的夫妻俩、这样的关系,是怎么坚持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他说,也有可能人家吵架了呢?我说应该不是,吵架的两口子肯定带着气,至少有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忍不住作出挑衅对方的行为,但是他们俩自始至终都像面对着一个透明人一样。
从小我没少遇见这样的夫妻,彼此嫌弃、挑剔、冷漠,我的父母有几年也是这样的关系,即便这样,他们边相互折磨、相互忽视的过着生活,边在生活中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其中一个就是:都是为了孩子。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会说那你们离婚算了!可是这样一说,他们就更生气,气得说你这孩子怎么巴不得父母离婚呢,离婚了你有什么好处,没人要你了你怎么生活?
后面几个确实是我作为孩子没想到的问题,被大人这样一批评也觉得自己非常不好,怎么能这样想父母呢?可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啊!为什么?
这周我在看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书里就解答了我的疑问。
父母会转移自己的压力和矛盾,比如本身是自己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但是却在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考不好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我上学的时候老爸就经常训斥我们不看书、考试成绩不好,时间久了我就非常怕他关注我的学习和成绩,对学习非常抵触、特别没信心。
比如夫妻之间有矛盾,但是一方或双方拉拢孩子抨击另一方,或者将两人的矛盾转移成家庭矛盾,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在中间起着拯救和联结父母关系的线,因为弱小的孩子要维护父母双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得不选择做出牺牲自己感受的行为来维护家庭和谐。
《家为何会伤人》比起我之前看过的西方心理学书籍,更适合中国家庭和中国的现状,非常推荐需要的朋友们看一看。
就像前面我对大人说,你们分开吧这样对谁都好。不是我不孝,而是我作为一个独立会思考的人做出的最正当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我在维护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感觉家里让我压抑让我痛苦,所以要提出方案解决这种痛苦。
但是父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怎么面对和解决彼此的问题,才会把他们的矛盾升级成家庭矛盾,并且转移到孩子(我们)身上,抱怨我们不听话不孝顺。他们用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转移自己的痛苦,重拾生活中错失的掌控感,在爱与不爱间挣扎纠结。
我估计我们吃饭遇到的这对夫妻,已经过了彼此抱怨折磨的那一步,完全进化到彼此冷漠和视而不见的地步。孩子大了离开家了,他们分手的成本太大,索性就这样将就下去吧。跟谁过日子不是过啊,这是我的家乡中比较流行的观念。
很难想象,夫妻关系冷漠的家庭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或许孩子也很冷漠,不相信爱情,那么等他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会继续转移自己的压力和关注点,急迫地催他成家,用带孙子来缓解自己多年的无聊和无趣;
或许他继续使用父母的方式去建立和维系自己的小家庭,继续用类似的方式和另一个人纠缠折磨,那么父母会在孩子的婚姻有矛盾的时候现身说法,说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婚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或许孩子逃避爱情和婚姻,选择不恋爱不结婚,那么父母会痛哭流涕的数落孩子不孝,说熬了这么多年委屈着自己不就是为了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不就是希望他能比自己幸福。
以前的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父母说的这一切貌似都有理,但是情感上却怎么也接受不了,明明孩子也是受害者,怎么后来就变成了狼心狗肺?
现在我明白了,首先父母没有摆正位置,没有明白两个人的问题不应该涉及孩子,不管彼此多么愤恨,都应该各自给孩子自己能给的足够的爱,并且保证不掺和夫妻的关系和情感。用法律的相对性来说,夫妻之间的合同约束夫妻两人,彼此的矛盾只能找对方求偿;而亲子之间的合同约束父母和子女,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只能找对方理论,轮不到孩子承担什么,但是中国的家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其次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总觉得是在牺牲自我成就他人。武志红在书中说,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而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满足对于小时候的自己的爱,把对自己小时候的关系投射到孩子身上。所以父母死命的给,孩子死命的抵触,因为两者的心根本就没有真正用爱和感受连接起来,亲子关系中缺乏理解和有效交流。
最后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渐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即“本我”。他明明知道怎么样才是自己真正感觉舒服和开心的状态,但是父母告诉他这样不对,那样才是对的、好的,时间久了孩子活成了父母的影子,变成了“他我”。他感觉哪里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因为已经丧失了用本我思考的能力。本我中天然带着的激情、热爱、积极向上,全部被置换掉了,所以孩子沉默、委屈,要不向外发泄,父母震惊失望,要不向内发泄,自己自卑怀疑。
我属于后者的'孩子。不过好在一直没有丧失对真实自我的渴望和追寻,所以我才在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家庭的影响,逐渐找到遗失的本我,真正做到人我合一。
我一直追求的离开家离开父母,就是真实自我的迫切需求,我知道只有远离熟悉的已经给我形成掌控力的环境,自己才有真正的自主权,才能真正活得开心。
大学时离开家读书四年,毕业后离开家工作三年,是我和他我分割的时间。我从被迫的无意识的不懂反抗的服从父母的小孩,真正有机会磨练成长为按照自己期望生活的大人,并且在我的第二次人生(恋爱)中自主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父母期望我通过离家生活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能够让他们放心,然后按照他们的期望结婚生子孝敬父母。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离开家磨练的意义对我们彼此不一样,对他们是放手让我继续按照他们的安排长大(因为前二十年的教育让他们认定了我非常听话),对我却是找回真我的开始。
看完《家为何会伤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所谓的工作前几年和恋爱前几年的自我挣扎、对父母的反叛、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其实是一种分离,是我与家庭的最后一步分离。
当时的我就像书中所说:“无意识中,我们都将恋爱当成了治疗,希望恋人能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将我们治好。”
最初我对Charles先生的感激和依赖,是因为他给我的爱、理解和包容、鼓励,是我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关注和爱护,在他面前,我退回到儿童状态,贪婪的享受儿时欠缺的关爱和理解;
一年后我们出现的矛盾,是因为我们慢慢从享受理想父母(即自己用理想中的父母来要求恋爱对象)的关爱中清醒过来,发现原来这个人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这个想象,其实就是我们彼此把小时候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中以后期望对方变成的样子。因为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永远不可能和自己想象和要求的一样;
后来的磨合,就是我们彼此暴露缺点、展示伤口、表达脆弱的过程,我们都变成了小时候的自己,用最真实的需求去要求对方。这一步磨合的好结果就好,但是磨合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彼此发现对方的脆弱,理解对方的理由,更需要自己做出改变的努力,否则恋爱对象再好再宽容再理解,永远拯救不了一个放弃自我的病人。
现在回味很多事,会发现我遇到的很多人,就如吃饭时遇到的那对夫妻一样,早早放弃了挣扎,安心的接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的命运。他们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因为本我的缺失),后来不学习怎么在恋爱和婚姻中远离家庭影响将自己打破重塑,最后只能放手接受不幸福的婚姻和不甘心的人生。
为什么?这是很多人不会思考的问题,或许是不愿意思考。比起随波逐流和听之任之,毕竟反抗和证明自己的代价太大了,一次次的幼时打击已经形成了彻底的创伤,本我彻底丧失,一个人的真实人格就在家庭和教育中被扭曲了。
连岳说:爱情的剧本太差,所以我们都成了蹩脚的演员。真是对遗传自家庭的亲子关系投射到恋爱关系的行为最形象的表达。
他还说:稍稍有点反省精神的人都像百合长在荆棘丛中,因为参照物丑陋生硬,百合总是要怀疑自己的柔弱与美丽不合时宜。真是对有改变愿望的自我怀疑心态的准确描述。
我很感激遇到这些话和这些书,让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让我有力量在荆棘丛中坚持,只因为远方有些许的光亮。
我还想对所有想改变,或者只觉得哪里不对但是不知道到底怎么了的人说,尊重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那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最本真的声音,找到它、听到它、看到它,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
还有,武志红老师有篇转发率很高的文章《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最近才看到,但是道理很早之前就懂得,就因为我的感受和父母宣称的不一样,所以我没办法骗自己父母很爱很爱我,因为他们虽然爱,但是我感觉不到那么爱。仅此而已。
所以你应该知道,尊重自己的意愿有多么重要了。如果不是有这个观念,我不会养成独立的性格和人格,也早早就丢失了找回真我的能力。所以,我感激经历的一切,但是最感激自己,这是我应得的荣耀。
萧索的街头,带着满是狼籍的心走过。心中无罪却有愧,还是回了,回了那个血淋淋的杀人现场,接受非真相的现实,接受那不是自己所犯下的原罪。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承担了一切的罪责,无怨无悔。那个说要给你海誓山盟的人,远走之后又回来,重新燃起你爱的希望。原本已经心灰意冷,下嫁他人的你,愿意重新为他的到来赴汤蹈火。丈夫知道了这件事,说要杀了你和他,你忍气吞声的惨遭毒打,他也不忍你这样狼狈,他杀了你的丈夫畏罪潜逃,晕厥之后的你醒来,走出死亡气氛蔓延,鲜血淋漓的房间,萧索的街头一如你六神无主的心情,没有着落的灵魂无处安身,走了很远的路,满是负罪感,还是回了。回那个残忍得不可接受的现实,捡起一地的辛酸,咽下。无声无息,等待警笛声的响起,危难的到来。你替他担了罪,没有表情,一句话也不说。
7年,坐了7年的牢,这7年说来轻描淡写,殊不知你在牢狱里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高高的围墙围住了逃离,也围住了孤独和寂寞,你是如何度过这漫漫长夜的7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象,你是如何的心甘情愿的在替一个不值得的人赎罪,他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逍遥快乐,徒留你一个人禁锢高墙内独守空闺,你怎么会愿意为这样的人付出自由的代价,青春的代价呢。多么不值得,也多么傻啊。他没有等你,长长的的7年,当你在做着各种筋疲力尽的苦活的时候,他正在享受天伦之乐。妻子的呵护,孩子的问候,你呢?只有典狱长大声的呵斥,和冷眼的鄙视。这一切罪孽和救赎,你都面无表情的接受了。轻描淡写的7年,就在你血色孤独和黑色寂寞终浓墨重彩的下描绘开来。
母亲的死亡使你有幸可以回家3天,参加母亲最后的葬礼。西雅图的路上,亚裔未带钱的韩国人走向你,用他的表,借了你票价的钱。你问他为什么只向你借,车上那么多的人,他只说,因为只有你愿意借给他。你也并不知道,这个男人在将来的以后,是让你倾尽无声的心碎而圆满的,是真正的无怨无悔。而本是应该悲伤的心情,却被家里人吵吵嚷嚷的谈论卖房子的气氛弄得不堪。哥哥忙于祖产房子的事而把母亲的生辰都刻错,人世间的悲凉也不过如此,一切都只为着自己的利益,母亲的葬礼丝毫没有房子重要。哥哥嫂子的孩子也已经长大了,却不认识你,表姐,婶婶两个字也叫不出口。7年改变得太多,一个人变成一个家庭,而你,一个人的年少变成沧桑。看着他们都变了,他们却说你没变,你说多多少少是有些变化的,不禁心下戚然。避开吵闹兀杂的人群,走出房间透透气,西雅图雾气朦胧,懒惰的猫隐匿其中,休憩在路旁,你伸手抚摸拥抱,它也背你而。漫无目的的走着,无意的看到了旧情人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的样子。这幸福的刀子瞬间五马分尸你伪装已久的坚强,心还是会痛的,你的苦难换来了别人的幸福。你需要这样高尚的歌颂吗?你需要别人因此而感激涕零吗?不,你也想要自私一点争取,嫉妒一点获得。可是,你选择了隐忍,你选择了没有退路的选择。负心的旧情人假装的愧疚的对你说,那天他原本想要回接受残忍现实的。可是你打断了他的话,没有让他说下,不让他为难,也不想让自己再后悔了。
走出家门,外面散心,橱窗里看到喜欢的衣服,7年,你没有穿过美丽照人的衣服,这一次你果断买下橱窗的衣服,穿上它,戴上璀璨的耳环,涂上阔别已久的口红,头发散下来,一张风华的脸呈现眼前,原来的你是多么光彩照人的美丽啊,因为无私的爱,落魄自己变得面容憔悴。警报电话的打来,惊醒了你暂时自我陶醉的虚荣。抹掉口红,蜕下华丽服饰,束起头发,着上简洁朴素的衣服,这才是接受现实的你应有的模样。踟躇在车站里排队,等了一轮又一轮,始终不想过早买下回监狱的票,可是家人人事的纷争和冷漠已让你无心留下。无奈离开。游走街头,巧遇向你借钱的韩国人,他的问候使你内心荡漾。她问她:Do you want me?寂寞了太久的你已然将一份无言的爱投注一个陌生人短暂的温潮里。开了旅馆,你始终放不开解开他的扣子,他为你宽衣解带,你妄想妥协自己放置于短暂的人性狂欢,可是一次又一次他的抚摸,让你既感到安慰,又让你止不住内心愧疚的心悸。你还是狠狠地推开了他,纵使你内心千千万万的不舍,纵使你是这样的颓败寂寞。他的牛郎身份并没有使你厌恶,你和他游走西雅图,他带你游乐场,碰碰车里的你闷闷不乐。游乐场的情人在依依惜别,他展开了自我对话,为远处依依不舍的情人配音,这样的幽默盎然感染了你,此情此景,恋人的惜别,悲喜参半。你加入了他,为女主角配了音,女主角对男人的挽留也多么像现在的你,你用着别人的身份,说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心声。这一次你极度的挽留男主角,哪怕是厚脸皮的说出你的不舍,你的不堪,是那样的你使我变成了这样的我,回来不是嘴说就能实现的,我想要的不是回忆和你的原谅,我想要的仅仅是你的爱。男女主角分手了,男主角回头再想要追,也追不回已远走的距离。时光倒置,放慢了行走的脚步,你想象男主角最终还是追上了女主角,他们在黑暗过后的霓虹里,跳起了浪漫唯美的华尔兹。歌声渐渐响起,心随律动舒展开来,这就是你想要而无从所获的爱,只能活在记忆的丰盛里。你狂奔逃离这虚幻,带着他来到你和旧情人常常约会的地方追溯回忆。你用母语向他诉说心事,他用简单学会的'中文的好与坏评述你的倾诉。就在他完全不懂的猜测里,你倾诉了你积压已久的难以释怀。他体贴的倾听着你的所有,虽然不懂,却也小心翼翼的体察了你的心怀意念,你伪装的坚强也让他看破了汹涌而来的悲伤。
母亲的葬礼,别人都烧钱,只有你编了小时候母亲教的纸花再度送给她。你知道,这才是母亲最想要的,也是你最真的心。母亲葬礼的酒宴上,他来悼念你的母亲。体察了你的悲伤和旧情人的无情,他为你出气,和旧情人大打出手。只说了一个理由:他用了我的叉子。你问旧情人:为什么要使用他的叉子,他的,他的,不是你的。为什么。为什么?你压抑已久想要问他的话全都嘶吼了出来,情绪瞬间崩溃。你暗喻了自己就是那个叉子,原本归属他人,却因为你的出现,你的誓言而逃离破损。为什么破坏我的生活?生活虽然没有你的爱多了许多忧愁寂寞,却也没有生离死别的大起大落。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平静,为什么要泛起我内心的波澜?
你的疑问,你的压抑,你的愤怒,你了无所踪的答案。都付之东流了,不复意义了。
回监狱的路上,他送你上车,依依不舍的惜别,最后还是陪你上了路。你们车山聊了很多,重新认识了彼此。路途的迷雾太大,阻止了前行,也阻挠了你和他最后的告别。他的情妇为他而死,他却惨遭情妇丈夫的杀害。而你在梦里,与他相拥,法兰西的浪漫长吻,你瞬间融化,嘴唇的湿度,脸庞的温度,使你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他。一觉醒来,他的风衣搭在你的肩上,你下车找他,却听到了一声警笛刺入耳夹,你慌作一阵,你不愿意相信,却不得不接受。
你相信了他梦里的誓言,他说会在这个地方等你出狱归来。3年后,你走出了那片本不属于你的罪孽地方,终于帮别人赎完了罪。你回到了梦里约定的地方。门被推开,惊动了你纷飞的思绪。好久不见。你唯有这样说,对着他早已不复存在的身体,和永远常驻于此的灵魂。问一声安。
使你感到幸福的,不是那个让你守了10牢狱之苦的旧情人。你们青梅竹马的长大,却始终不懂彼此的心,而你和他短短三天的相处,却心灵相依。你爱上了他,就这么简单。
他是你晚到的秋天,虽然来得晚了,却永远不会迟。
星期天上午去图书馆看书,整个上午就看了一个故事,就是亦舒的小说“黑、白、许多灰”,这是我看过的她的小说中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总共251页,我一口气看完,因为写得还真不错,吸引人看完。主角是纽门纽扣和他们的舅舅王钻三人,3个帅哥的人生和爱情故事。
故事一开始就很搞笑,不是孪生兄弟的纽门和纽扣看起来很像孪生兄弟,2人相差一岁。他们从小调皮捣蛋不爱读书,但头脑还是蛮聪明的,养狗吓人,欺负邻家女孩苏宝因,后来苏考取了大学,两兄弟跟着父亲纽大雄修车,本来一家四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可谁知纽妈得肺癌去世,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就这样失去了重要一份子。
本来日子继续得不完美却也还算勉强,可纽大雄找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贪心不足,要求很多,兄弟两不堪忍受后母的霸道和自私,于是决定跟随母舅王钻去学习做生意,离开家来到了舅舅的公司打工。
王钻是一个17岁就出来混的人,从一个发传单卖房子的小弟经过打拼有了自己的房产,自己的公司。不过他的房子都是租给穷人居住的,其中很多租户都不能按时交房租,于是需要保安去催租,这些保安并不是靠暴力去催租,而是需要靠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去进行的,纽门两兄弟觉得自己文化不高,但年轻力壮于是选择了进入保安部。
只是进去了才发现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催租也要学习很多知识,包括法律、房地产投资等等,不过王站这个舅舅很给力,他让自己的得力助手薛叔带领两兄弟一边学习一边成长,他们很快就上手了。
工作中他们有一天催租时遇见了苏,此时她已经是某知名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在这个美女眼中,世界只有黑和白,没有灰色。可纽门两兄弟做的事情就是既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
纽门是一个比较内敛的男生,他含蓄、体贴沉稳的人,恰恰相反,纽扣就比较开放、外向但沉稳不足。在与苏的交往过程中,苏其实比较喜欢纽门不喜欢纽扣的,可是事情的发展全部出乎意料,最后与苏在一起的人不是两兄弟,而是他们那个尽管39岁却还是帅气的舅舅王钻。
王钻本来是一个花花公子,情人多多,可是自从看见苏,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再多情,他把房产和公司都卖了,娶了苏一起去国外种葡萄,专门从事葡萄糖生意。爱情改变了一个快中年的浪子。
纽门爱上的是一个年纪比他大了快一倍的中年女人,她叫艾姗很会保养也是情场高手,她独自一人开了一家酒吧,纽门一见她就爱上了她,他们的感情表面似乎还蛮好。
直到薛叔发现这一份不寻常的恋情告知王钻,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了艾姗的底细,他原来是某大佬的情妇,如今大佬还在狱中,王钻于是让纽门离开这个女人,可是他偏偏有恋母情结,舍不得离开。
直到有一天他被人击伤躺在医院,这时他们跟薛叔之前救过的李屏,她是王钻的助手,因为在外跟一个渣男约会时被那个男人拍了不雅照片而被那个男人敲诈,是纽门帮他搞掂那个渣男,李屏以为是渣男报复纽门,于是就全力报答恩人,没日没夜地照顾纽门,在这个过程中她爱上了纽门。
但是纽门还是不死心,他还是对艾姗恋恋不忘。而艾姗为了彻底兑现对王钻的承诺,她真的搬离原来的地方跑到国外开酒吧去了。纽门慢慢被李屏的付出感动,决定跟她结婚,只是他在结婚前还是忍不住要去见一下艾姗,通过薜叔帮忙,他找到了艾姗,这时艾姗告诉他其实是她请人击伤了他,只是为了让她死心。然后她当着他的面坐上一个只有20来岁的小鲜肉车上。
他来到舅舅家,因为艾姗住的地方离舅舅家很近,这时的王钻与苏生活得幸福甜蜜恩爱有加,他一到舅舅家就病了,病得很严重,其实是因为对艾姗的爱吧!王钻只好叫来了李屏,通过李屏的再一次细心照料,他很快恢复健康,这一次他彻底死心了。
而纽扣的爱情故事就更好玩了,他在王钻出卖房子和公司谈判时碰见对方公司的秘书X,他们俩互相吸引,很快就爱得死去活来。其实纽扣之前也跟王钻一样有点花心,身边一直不乏有各种女人,但遇见X之后,他们很快就坠入爱河,而且X很快就怀孕了。就这样他们这一对是第一个有孩子的一对。王钻安排他们俩兄弟同时在他的葡萄园里举行婚礼。这时纽扣家的小宝贝纽键已经9个月大了。故事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根据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故事就发生在香港,高楼大厦间也有一些穷人居住的小隔子间,而这些人有的在出租屋里杀狗,有的在吸毒,甚至还有人贩子把很多小孩子关在出租屋里,而这些如果全部让警察出面,香港的警察也够忙的吧!于是有了薜叔、纽门纽扣两兄弟来帮忙处理这样一些事情。
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世界真不是只有黑白,很多事情其实是无法判断为绝对的'黑或白,而是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也需要一些人来管理和应对灰色地带人们的生活。当然故事的主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最后就是一大团圆的喜剧结束。
作为一个读者,我喜欢这样的轻喜剧小说,而作为想成为“一个写故事的人”,我想到更多的是作者如何出奇不意安排那些情节,一个个转变的细节,还有一些心理描写,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很多时候也让读者出其不意,一个一个转换点转得自然但又有意外,那样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其实故事还有一个人物需要交待一下,就是他们两兄弟的爸爸纽大雄,他那个后老婆后来更是离奇,他竟然带回家一个男人说是她的表兄弟,然后一直住在纽大雄家,而且这2个狗男女有关系被纽大雄发现了。纽大雄想让纽门两兄弟摆平这件事,但被他们拒绝了,因为当初纽大雄为了娶这个女人可是伤了两兄弟的心。
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薜叔接到一个租客报料说是隔壁家有奇怪的臭味,好几天也没人出来。薜叔带着纽门两兄弟赶到时,警察也已经在里面了,因为牵涉到三条人命案。后来事情查明是纽大雄为了报复那一对狗男女,用毒药毒死了他们,自己也自杀了。纽门两兄弟后悔不已,但也只能接受现实。
故事分享完,我还忍不住幻想这部小说拍成电影的画面,我觉得如果拍成电影也会是一个蛮有意思的港片噢!里面有情有义,也有现实的无奈,但大环境是以正面积极乐观为主线的,黑白之中的灰色地带也有真情故事。下面是我邀请来的演员表:
这样一部电影,你们会来看吗?我一定是会去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