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遗愿清单》观后感1
总要等到死亡时,我们才会发现人生还要好多事情没有去做。
时间如白驹过隙,要珍惜当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道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早已经烂熟于心,但是我十分肯定,可能等到我们面临死亡时,依然会和两个主角一样,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去做。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明知道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自己找借口。比如我自己,总说想带着老爸老妈来一场旅游,总是畅想找一个互相喜欢的人共度人生,想出一趟国,想学画画,想开一家特别一点的服装店但我就只是想想而已。
去旅游得有钱啊,难道让爸妈和自己一样穷游?一边羡慕那些在早早年纪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的女孩子,一边在家一睁眼就开始打游戏到大半夜。每次和别人说以后要开一家店,悠闲地过自己的生活,再不像现在这样拼死拼活地生活,然后刚憧憬完,自己又马上否定,现在还不行,没钱啊,等以后
然后一直以后,显然,在我死时肯定会有一张比两位主角更长的遗愿清单。
昨天和小G去公园看落日,她问如果有一个亿和回到十年前,你想要哪个。她选的是一个亿,我选的是回到十年前,相比钱,对我来说,青春实在是留下太多遗憾。我知道人生不应该有后悔,但是那些说着不后悔的人又是否真的不后悔呢?
如果我的时间重新来过,想跟十年前的自己说,做选择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不然过得十年之后,依然对人生懵懵懂懂,一无所知,过得浑浑噩噩。
当然,不管是哪个选择,总会有好也有坏,就像《荼蘼》里的女主角,无论是选择了家庭还是工作,生活总不会如自己所愿。但是一个亿和回到十年前,我依然会选择十年前,因为这十年的自己,过得真是错上加错,每一个选择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出错。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每一步似乎都走叉了,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自己的选择只能自己去承担,庆幸的是我还有那么一点时间,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还没有晚到要面临死亡前,能有一些改变。
《遗愿清单》观后感2
电影在放映到28分钟的时候,卡特对爱德华说:曾经有这么一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知,想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只有4%的人选择了想。
其实,我也是属于那4%的人。如果有这种可能,我当然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会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而又一直都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就像电影里两位主人公诠释的故事。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这么做过,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国外有一个男的,当然,他并没有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得了绝症。他是个健康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他现实生活中一切。背上背包离开了家。他用一张纸,列出了大大小小五十个愿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去实现。现在,不知道他的五十个愿望是否都已经全部实现,如果都实现了,离开人世的时候至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也许会有很多人害怕,或者恐慌。但是,我想我会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剩下来的人生。或者,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每一年,我都会选择一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封“遗书”。但,那仅仅是对自己若是发生意外突然离世而准备的。并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些什么是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去实现的。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去疯狂一把,去为了自己想要的而放肆一把。
我想,我也需要一份《遗愿清单》。找个时间,好好想想。我还有些什么是想要去做的。
《遗愿清单》观后感3
今天回家路上,跟周周讨论到最喜欢的黑人影星。
我喜欢威尔史密斯,因为《当幸福来敲门》喜欢他真诚的表演。
周周喜欢摩根弗里曼。[由整理]
回家正好在B站上看到了《遗愿清单》。首先是电影的名字吸引了我,之后发现是摩根弗里曼主演的,就决定今晚就看这个了!!
其实没什么可剧透的。
两个老人癌症晚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列出了单子,一件一件的去实现。
他们去高空跳伞,开野马赛车,爬埃及金字塔,看泰姬陵,非洲大草原打猎,在长城上骑摩托…………最后想爬上世界屋脊却没有成功。
片中摩根弗里曼像个万事通一样,什么知识都懂。他说,96%的人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他本以为他是那4%…………
在被告知了死亡时间,我想,人就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生存下去了。
心里那种抵触,纠结,失落,难过,两个演员表演的十分生动。
上天堂前,神会问两个问题。
你这一生快乐么?
你这一生给别人带来过快乐么?
无论贫穷,富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有些事情,也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比如临终前的家人团聚,和自己心爱的人跳一支舞…………
其中有一段挺让我难过的。
摩根说:终于孩子们都上班上学走了,可以安安静静的跟妻子过日子,两个人手挽着手走在街头,却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我们老了,是否也都会变成这个样子?
建议大家去看一下。很多影评对此片褒贬不一。但是我认为值得一看。
没有刺激,没有悲痛。有一点小小的美式幽默,还有很多很多的感动!
想做什么事情,赶紧去做吧!!
阿光同学做的好。将自己的梦想写在梦想板上,无论大事小事。
在有生之年,去完成吧!
《遗愿清单》观后感4
独自观看《遗愿清单》。毕,感性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因为它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片子,所以,我毫不保留的喜欢与支持。
应对死亡,人人平等。关于死亡的信息,平凡的我们不愿触及,毕竟这是一个不受欢迎但不得不理解的话题。尤其当死亡的信使来敲门,门内的我们,迟迟不愿开门,但又不得不开门。借用片子中的一句话,世间,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愿明白自身死亡的明确时光。毫无疑问,等待死亡的可怕度远远高于死亡本身的恐惧性。目前的我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它向我们招手。
去实现一个个梦想,去走遍一处处梦想,去履行一条条誓言。趁着年轻。在,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在,没有喊也喊不出名的药液输入你血管的时候;在,没有冰冷的器械在你身体,切割你器官的时候;在,没有恋恋不舍闭上双眼永离人世的时候;在,没有揣着种种遗憾寄望于儿孙的时候请你,放慢你的脚步,完成你内心的追逐,让未遂成为圆满。 与其惴惴不安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不如淋漓尽致地享受生命的余欢。用这句话来总结《遗愿清单》的内涵,是最真切但是的了。
是因为在一步步地长大。每每看到病床上的病人饱受那残酷地器械的蹂躏,总会不由自主想到血淋淋地死亡,原先,不敢正视的,亘古不变地顽固存在着。继而会不寒而栗地想象,倘若这些冷酷地材质仪器切入我完整无损的身体,用肌肤的热情去暖化这冰冷彻骨地钢材,会是怎样的明澈与深刻。淋漓的血,模糊的肉,还有明锃的刀,在白色的布景中展示,剖析与阐释生命的脆弱与刚毅。不,不,不,拒绝这血腥与残喘的年迈。于是,感恩地珍惜着此刻的鲜活存在。懂得了去尊重自我的身体,懂得了去不遗余力地认真,懂得了尽可能地去做,去实现。
活着,很好!这是废话,也是实话。年轻,真好!,这是废话,也是实话。
《遗愿清单》,能带来让生者对死亡的触动。愿,离别时,带走的是一份清单,为此单,好好地,生活!
《遗愿清单》观后感5
萧瑟之冬的傍晚,坐在电脑前,独自观看《遗愿清单》。毕,感性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因为它是一部关于死亡的片子,所以,我毫不保留的喜欢与支持。
面对死亡,人人平等。关于死亡的信息,平凡的我们不愿触及,毕竟这是一个不受欢迎但不得不接受的话题。尤其当死亡的信使来敲门,门内的我们,迟迟不愿开门,但又不得不开门。借用片子中的一句话,世间,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愿知道自身死亡的明确时间。毫无疑问,等待死亡的可怕度远远高于死亡本身的恐惧性。目前的我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它向我们招手。
去实现一个个梦想,去走遍一处处梦想,去履行一条条誓言,趁着年轻。在,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在,没有喊也喊不出名的药液输入你血管的时候;在,没有冰冷的器械**你身体,切割你器官的时候;在,没有恋恋不舍闭上双眼永离人世的时候;在,没有揣着种种遗憾寄望于儿孙的时候?请你,放慢你的脚步,完成你内心的追逐,让未遂成为圆满。
与其惴惴不安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不如淋漓尽致地享受生命的余欢。用这句话来总结《遗愿清单》的内涵,是最真切不过的了。
是因为在一步步地长大。每每看到病床上的病人饱受那残酷地器械的蹂躏,总会不由自主想到血淋淋地死亡,原来,不敢正视的,亘古不变地顽固存在着。继而会不寒而栗地想象,倘若这些冷酷地材质仪器切入我完整无损的身体,用肌肤的热情去暖化这冰冷彻骨地钢材,会是怎样的明澈与深刻。淋漓的血,模糊的肉,还有明锃的刀,在白色的布景中展示,剖析与阐释生命的脆弱与刚毅。不,不,不,拒绝这血腥与残喘的年迈。于是,感恩地珍惜着现在的鲜活存在。懂得了去尊重自己的身体,懂得了去不遗余力地认真,懂得了尽可能地去做,去实现。
活着,很好!这是废话,也是实话。年轻,真好!,这是废话,也是实话。
《遗愿清单》,能带来让生者对死亡的触动。愿,离别时,带走的是一份清单,为此单,好好地,生活!
《遗愿清单》观后感6
今天晚上,刚刚看完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自从去年上映之后,就心心念念想看中文版,今天一个很偶然的机遇,让我看到了,而且,网络通畅,让我真的大呼过瘾。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继20年之前,吉永小百合与天海祐希再度合作的经典之作,在我看来,不但比起原版作品,毫无逊色以外,比起《千年之恋》来说,我也觉得这部电影中的两位演员,更加出色。
原版《遗愿清单》我大概看过3遍,还写了一篇影评,在一次比赛中获奖,可见我对原版作品的喜爱程度。这次看天海祐希版本的《遗愿清单》,本来不抱太大的期望,却没想到,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虽然说是一部翻拍电影,但是,不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是用心去做一部别具一格的《遗愿清单》,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刚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我,内心还是激动不已,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溢于言表。
说说对于天海祐希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让我非常感动的,不仅仅是天海,还有年逾古稀的吉永小百合,一位被天海非常敬重的演员,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两位演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了,默契的演出让我觉得对手戏就是要这样的,两位演员相得益彰的把这部电影拍出了新的高度和境界,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天海祐希的哪部电影,我一定会说是这部电影《遗愿清单》,这部电影铸就了两位演员合作的契机,给观众也带来了非常大的艺术享受,看完这部电影,对于人生,对于生活,我也多了一份思考和感悟。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天海祐希和吉永小百合,最高的人生!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生命的意义对于每个人都会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在我们得知就要死亡的时候,总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情来不及履行,甚至好多都是想了无数遍的事情了,带着遗憾死去谁都不愿意,可是为什么平时活着的时候总也想不起来做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去,总以为我们时间很多。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把握现在。没错,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只在乎现在,也就是活在当下。心里的愿望在有机会的时候不要放弃,要勇于追求,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我们会在哪里。
与活在当下意思接近的一句话就是,每天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曾经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把它当成是自己的坐标来执行,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行动力变得非常的好,拖延的习惯也改善很多,可见,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我们还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挥霍,可是事实上呢,也许每天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所以,朋友,开始行动吧,不要让人生充满遗憾,至少,把我们想了很多遍的事情去做了吧,因为时间不等人,不是吗?
《遗愿清单》观后感400字
电影在放映到28分钟的时候,卡特对爱德华说:曾经有这么一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知,想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只有4%的人选择了想。
其实,我也是属于那4%的人。如果有这种可能,我当然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会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而又一直都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就像电影里两位主人公诠释的故事。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这么做过,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国外有一个男的,当然,他并没有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得了绝症。他是个健康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他现实生活中一切。背上背包离开了家。他用一张纸,列出了大大小小五十个愿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去实现。现在,不知道他的五十个愿望是否都已经全部实现,如果都实现了,离开人世的时候至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也许会有很多人害怕,或者恐慌。但是,我想我会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剩下来的人生。或者,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每一年,我都会选择一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封“遗书”。但,那仅仅是对自己若是发生意外突然离世而准备的。并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些什么是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去实现的。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去疯狂一把,去为了自己想要的而放肆一把。
我想,我也需要一份《遗愿清单》。找个时间,好好想想。我还有些什么是想要去做的。
《遗愿清单》观后感300字
《P.S. I Love You》,从影片开始就忍不住落泪,大概是这几天正处于感情的低落期吧,断断续续哭到片尾。当生命中对于你最重要的那个人离开了,那个深爱的人,那个永远宠爱你,宽恕你,理解你的人离开了,这也许就是世界末日。会产生幻觉吧,依稀能听到他的呼吸,感觉到他的亲吻和拥抱,仿佛一转身,他正看着你,表情是最温暖你灵魂的微笑。
今天是《遗愿清单》,在冬季,阴霾的日子,关于人生和死亡的主题,感觉自己像是自虐。剧情不是多么出彩,只是两个大牌影星的联手,确保观者不会失望。the bucket list——这不是第一部反应这类题材的电影,也不会是最后一部。我才活过短短的28年,很多我还不懂,或者穷其一生也无法看透,只是些许不能用言语说明的感动,是悲哀,是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是不甘心妥协的抗争。
可是无论怎样地深爱,无论怎样追求生命的价值,终会有结局,and Ending is never something about happiness.
我们喜欢讲故事,故事里有爱恨情仇和梦,这是关于生命的体验,我们借此享受活着的感觉。然而曲终人散,故事会结束,人生有尽头,因为恐惧所以不喜欢,还是不喜欢进而恐惧,不得而知。不过生存即为了学着如果面对死亡,却是很多人最后的感悟。
I See,I Hear,I Feel,I Do and I Once Own.
看《遗愿清单》有感:两个人生问题
这是片中两人在金字塔前Cater问Edward的问题:
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
你有没有找到人生的喜悦?
Has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hers?
你有没有给别人带来喜悦?
Cater 说这是古埃及人认为判断灵魂是否能进天堂的两个问题。如果一定要追逐生命的意义,那么我想这两个问题是很好的诠释。第一个是充分享受上苍给予人生命的喜悦和爱,第二个是给予的快乐。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他们的清单的精髓,所有的愿望都可以归纳为这两类:
(1) 享受自己生命
(2) 给他人带来喜悦
也许因为Edward的财富,让他们有些愿望实现的方法似乎很奢侈。但那奢侈也许只是外表,深层蕴含的东西是无价的,因而令人动容。Carter帮Edward 打开了心灵(open the heart), 而后者有帮Carter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爱中的路。这对老顽童是幸运的,在地球最后的日子能遇到彼此,并且互相帮助。
整个电影似乎是Carter的灵魂在叙述。如他在一开头就说的:“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不管以哪一种方法评价,Edward在地球最后的日子比大多数人一辈子所得的还要多。
What I can tell you for sure that, by any measure, he lived more in his last days on Earth than most people manage to wring out of a lifetime.
Carter 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而对于我们,是否该珍惜每一天,并不停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那就是爱,爱自己,爱他人。当我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发觉以前追逐的是东西是多么无明,发觉生命的本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爱。
电影讲述了两个老人的故事。
身患绝病但是并不愿意在接近死亡的时候默默无闻的老去。最后,在爱德华的鼓励之下他们选择了去体验生命之中没有做过的事情。去跳伞、去环游世界、去爬山、泡吧......
电影开始的镜头展现了两个老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条件,但是爱德华却没有家人来照顾自己,一直出现的也只有自己的助手,而卡特虽然贫穷,但是生活的却很快乐。两位不同阶层的老人在夜晚病情来袭的过程中平等,在他们在病房中的一切。两位老人因为重病在病房中相遇,互相倾诉着自己的生活和对于余生的安排,而最终他们都在生活中最后的几个月生活的非常有意义。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留存遗憾。
在最后的冲突爆发的时候富豪对卡特大吼,卡特沉默。从后面的剧情中可以知道卡特回到家中认真的写了一封信,在自己病重的`时候交给了爱德华。两个人依然对于彼此保有着深厚的思念,挚友的位置始终在彼此的心里。在生命的最后的几个月里彼此对于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真正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电影中着重描写了两位老人的家庭,在卡特追寻自由的时候他的妻子成为了最大的阻力,卡特勤勤恳恳的工作了45年为了自己的家庭,却从没有机会去追寻自己的生活,而爱德华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脱离渣男只手也是做出了令女儿不能原谅的事情,但是最终两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庭并且和自己的家人达成了一个很好的和解。
爱德华为了让卡特重新回到他的家庭当中,特意找了一个金发女郎,用这种方式唤醒了卡特对于自己家庭的想念,影片也由此进入了末尾当中,两位老人都对于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