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子是几乎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重要过程,而对于现在正适婚,适育年龄的80后来说,这些人生的重要课程正迫在眉睫的要去完成。那么当生活走到这一步,无论你是晚婚晚育主义者,还是再多彷徨再多忧虑总要去迎接面对。就像《辣妈正传》中的“夏冰”(孙俪饰演),恋了爱了未婚先孕了,享受恋爱的美好也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计划不如变化,在惊喜与惊讶之中翻开人生的新篇章。
虽然现实中的很多女性未必会和“夏冰”一样经历未婚先孕这样的麻辣意外,但婚姻和育儿确实每个适龄女性都在关注的话题,而且既然是婚姻生育那么男性们一样需要去了解,所以《辣妈正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下80后们最需要关注的一部时尚婚姻育儿情感剧。当然这部剧既然是名为《辣妈正传》,主要还是以“夏冰”的爱情婚姻育儿成长为核心,那就以“辣妈”养成记来剖析当下80后们的情感婚育世界。
80后的恋爱婚姻观——在《辣妈正传》中“夏冰”可以说是当下年轻人的代表,时尚靓丽我行我素,有追求有梦想,偶尔放纵但也不失坦诚可爱,用她自己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性格特质“明明是四川产的猕猴桃,为何装成新西兰的奇异果”,所以“夏冰”这个角色注定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同,从她的身上大家可以找到性格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通点,也就更好的深入角色和剧情中。
正因为“夏冰”是这样直爽的性格,所以她对爱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和鲍帅(明道饰)可以很爱又可以在一夜之间忘记对方,可以接受“元宝”(张译饰演)却不在乎他是不是高富帅,只在乎对方是真爱。爱了恨了散了又爱了,从来不对爱情感到绝望,永远相信爱情的力量,并更好的去接受下一段感情的到来。应该说“夏冰”的感情观是正能量的传递,爱总会有受伤但却依然要相信自己爱的能力和本心。而这样的爱情正能量,三观端正的态度是当下年轻人比较缺失的,也是值得拥有和学习的。
尽管相信爱情,但“夏冰”却和很多时尚女子一样对婚姻没有太多的憧憬,只是有一个大概的30结婚的规划。所以当她未婚先孕而不得已走上婚姻之路时,内心所经历的纠结和彷徨则折射出当下年轻女性的心态。且不说她怀孕的因素,就单说对早婚的抗拒心理,正是绝大多数年轻80后的真实写照。从“夏冰”的经历来看,如果有正面对或即将面对类似问题的年轻人,真的是赚到了有现例可借鉴。
从突如其来到接受现实总要一个过程,“夏冰”努力的走过来,接受了早婚打乱自己的规划,并且勇敢的承担了责任,做好准妈妈的准备更按部就班的结婚。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只要遇到合适的人就尽早让自己成熟起来,而且就算是当下社会的开放,感情的事年轻人自己做主,但承担结果的勇气和担当也是有的,就像“夏冰”一样,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正确的判断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并坚持到底,尤其是婚姻和感情问题上。
80后的时尚育儿观——相对于从爱情到措手不及的走入婚姻围城,“夏冰”的世界真正被打乱的,其实是一个小生命的降临。涉及到未婚先孕的话题到奉子成婚的状况收场,《辣妈正传》将80后生子育儿的话题直接的抛到观众面前。尤其是年轻人的世界里,他们享受这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一旦有孩子到来各种手忙脚乱各种未知状况接二连三,一个头两个大却在喜悦中成熟,也在探索中和宝宝一起成长。
想来现实中也会有一部分妈妈做的和“夏冰”一样,对于生养和育儿持有过于简单的准备思想,所以一旦真的被小生命套牢,反而在身体和精神上愈来愈吃不消。你看“夏冰”生完孩子,才知道生活所有的琐碎事才刚刚开始,屎尿人生是必须的,睡不醒喂奶就是整个生活的全部,以至于还未做完月子就向往以前的自由自在。看到这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很夸张,过来人会会心一笑。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夏冰”的这种真正的成长的过程,是否足够令人思考。
比如“夏冰”忍不住偷偷跑出去醉酒K歌之后用酒精奶伤害到女儿之后的'忏悔,一句“你第一次做宝宝,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可爱又真实的反应了部分年轻人学习探索的心态。年轻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做错事是难免的,但是无心之失就应该学会知错能改,况且这是关乎下一代的养育大事。《辣妈正传》中从“夏冰”无知迷茫到认识到自己做母亲的职责,并且深刻的
80后育儿与职场的平衡——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早已不是相夫教子只入厨房的时代,而是可以选择事业家庭相平衡。只是往往说的容易做到难,新时代的女性就算有意识想要兼顾事业家庭,也架不住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婆婆孩子老公的牵绊。看看“夏冰”,孩子大一点就开始考虑重返职场,并且受到上司“李木子”(邬君梅饰演)的器重并拥有很好的就业条件和报酬。可是职场肥肉当前,家庭这边要如何应对呢?
面对婆婆的明确反对和老公的温柔金钱政策的双重夹攻,“夏冰”还是选择安分守己暂时停止重返职场。剧情到这里很多女性就会跳出来持鲜明的态度,认为工作必须有并且不耽误兼顾家庭,并且就像“夏冰”说的那番话也极有道理“如果我在家,你就是我的重心和中心,我没了同事和工作就会害怕失去你,就会产生更多的摩擦”(大意)。有时候工作的意义对于女性来说,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工作不但可以经济独立也可以创造更好的条件给孩子,而且工作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会有更多的渠道排解压力,甚至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也会因为工作的距离而迎刃而解,因而说女性应该在婚后孕后选择工作。而且“夏冰”重返职场受阻拦也只是暂时的,剧情展现的仅是现实状况的一个过程而已,谁没有遇到类似的难题。从坎坷中感受价值的存在,看“夏冰”重返职场的决心最终成功,通过整个过程的认知和思考再看自己的生活工作,这才是电视剧的用意所在。
从目前来看《辣妈正传》确实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好剧,不仅是收视女王孙俪的荧屏回归之作,也有实力派张译的精彩演绎。此外剧情幽默轻松的氛围,对当下年轻人世界的精准透析,中年夫妻家庭问题的多面剖析……其实《辣妈正传》除了以上话题之外想要说的还有很多,只是剧情还未走完“夏冰”的职场和生活家庭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只有继续追看该剧以获得更多的感受和认同。
《辣妈正传》首轮上星播出时的强劲热议尚有余温未曾褪去,二轮几大卫视重播又添一重话题热度。
纵观近年来国产剧在卫视的上星播出,甚少有《辣妈正传》这样第一轮播出引起强大的收视热潮和观众的热烈讨论,线上线下造成一定的收视轰动之后,在第二轮上星播出时仍然能被安排在黄金档强势推出,并且收视率依然坚挺在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十大排行榜”中抢攻不错的收视成绩。面对《辣妈正传》一而再再而三的勇闯收视佳绩,说它是奇迹显然是夸张,说奇葩该剧并非雷糟取胜,但它确实有奇妙奇巧之处,否则二轮播出何以魅力依旧在,几度笑春风呢?
电视剧创作是艺术高于生活,但也必须源于生活贴近观众否则就是假大空,《辣妈正传》第一点做的就是接地气且接的非常,以渗入的方式到观众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大有收获。就拿最简单的演员造型服装,剧中孙俪扮演的“夏冰”,一出场就是把眼睛叫醒的时尚潮流装扮,而且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剧中“夏冰”各种时尚Beauty造型青春靓丽,夜店拉风装狂野魅惑,辣妈潮流装俏丽惊艳,职场女王范儿干练霸气……如此造型千变万化的剧中女主角,引发了现实生活中女性观众们的强烈追捧。孙俪同款,辣妈正传同造型,辣妈正传夏冰搭配圣经……可谓是“辣妈现象”!一部电视剧能够影响甚至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和审美标准以及意识,算是真正的与观众打成一片。
自然的有了如此深入渗入观众生活的效果力度,《辣妈正传》第二轮播出就有了强力带入观众观感的节奏。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该剧中在服装潮流上的引领只是改变了观众的外在,剧中“夏冰”无论是情感恋爱上、婚姻围城里还是职场奋斗中,她一路的成长和成熟牵动观众的心,让观众在陪伴“夏冰”一起经历和磨练之后,与角色一同收获。比如“夏冰”的恋爱态度,在与“元宝”(张译饰演)和“鲍帅”(明道饰演)的三人关系中,逐渐认清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情感。让很多和“夏冰”一样的女性有了正确的恋爱心态,从而有了最可能正确的选择。
经过恋爱的正确抉择后,“夏冰”在慌乱中成了奉子成婚的年轻辣妈,从理性奋斗青年到一夜间变未婚妈妈再到年轻辣妈,再再到为了整个家庭照顾双方老人,支持丈夫,抚养教育女儿的伟大母亲过程的蜕变,观众们可以从中通过看“夏冰”整个过程的辛酸和心态的调节以及成熟的烦恼等等,由角色照进现实的自己。虽不能做到从角色身上如何如何学习,但“夏冰”处理家庭问题的方式,对待丈夫情感的坚信和不离不弃,以及为了家庭和事业双重平衡的付出的精神,足以在某些时刻被打动到和冲击内心。
不得不说剧中由“夏冰”在恋情到婚姻家庭中的整个的变化,以及与“元宝”之间的各种经历,在自己爸妈方面的处理和婆婆之间关系的调和来看,剧中角色的设定和故事情节的演绎非常有代表性的。抓住的就是当下年轻人的情感现状和婚姻状态,为大家展现年轻人的婚姻观育儿观,以及现在家庭可能有的一些经典的矛盾。此外剧中还结合中年人的婚姻话题,借助角色“李木子”(邬君梅饰演)和“洛天”(张晨光饰演)这对中年夫妻在育儿、中年危机、婚外情等代表性状况的讲述,让观众们可以透视中年夫妻的'婚姻世界。
可以说《辣妈正传》结合80后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的婚姻现状和危机的透视剖析和化解和谐,以艺术加工和演绎的方式让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更好的有所代入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是与剧集有一种莫名的共通感,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定的情感交流和共鸣,而且这种情感的投射其实不受电视剧在几轮播出的太大的影响,只要剧情够好观众都会很快的接受喜欢。
当然该剧还有最重要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夏冰”身上所传递出的一种新时代的女性精神,尤其是职场
所以说《辣妈正传》能够在首播和二轮播出分别取得意料之外有情理之中的成绩,绝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好剧就是好剧,《西游记》《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播了几十年依然有人津津乐道。时间不是一部剧的敌人,而是见证一部剧焕发新魅力的利刃。
篇一:《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在宏伟壮观的长城脚下开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一时间节点上,进行爱的教育、爱国的教育,要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更要面向未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晚会共分四个篇章:"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通过这四个篇章,启示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开场:爱是什么?《开学第一课》在主题宣传片《爱是什么》中抒情开场,细腻描绘出一幅幅也许我们未曾留意却蕴涵真爱的画面:“爱是什么?可能一千个同学会有一千个答案。汶川地震时,爱是妈妈为保护孩子而被压弯的身躯,是老师让学生先逃而撑起的生命之门,是战士们从废墟里救出孩子时的笑脸,爱,是大家捐赠的每一分钱,是全国共同跳动的一颗心,是天-安-门广场上发自内心的呐喊,“中国,加油!”。“爱是临行前母亲密密缝制的棉被,是父老乡亲牵挂的眼神,是回望故乡时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眷念。”“爱是战友们执行任务时流淌的汗水,是提振信心时嘹亮的歌声,是在平凡岗位上,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坚守。”紧接着,钢琴女孩李木子清脆的童声“我爱你中国”划破了长城上的夜空,与西-藏、云南、蒙古大草原、四川地震灾区等少数民族的孩子们齐声同唱一首歌,用不同民族的语言诉说出相同的“我爱你,中国!”
篇二:《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9月1日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在八达岭长城下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一共分四小节,分别是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和中国梦,我从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
第一小节的班主任老师是著名武术明星李连杰,班长是豆豆,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通过他们的对话和演讲,我知道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第二小节的班主任老师是著名企业阿里巴巴的老总马云,班长是来自灾区的才仁旦周,通过他们的对话和演讲,让我知道了只有付出泪水和汗水,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小节的班主任老师是试飞英雄李中华,班长是来自台湾的大小组兆弦和爱子,通过他们的对话和演讲,让我知道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激发生活中更多的潜能。
第四小节的班主任老师是电影明星章子仪,班长是电影《大地震》中的小演员张子枫,通过她们的对话和演讲,让我知道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只有我们每个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中国才能够更强大。
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考上北京大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会向着我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为我加油吧!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