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政论专题片《法治我们中国》播出第三集《依法行政》,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收视热情不减,对法治话题的讨论也更加深入,对法治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号角吹响,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第三集《依法行政》一开始,晒出的“权责清单”就吸引了广大干部眼球,“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无到有、从公开到全面规范公开已经越来越完善。这一公开让大部分人更加明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公开使得行政决策更加程序化、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化、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化,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充分地展现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人民群众享受的法治获得感也越来越多。
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专题片中通过展示大量的执法细节,让人们更加明白受立案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福音,不但解决了有案不受不立、立案标准不统一、立案审批不规范等群众反响比较大的问题,更让群众看到在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进一步了提高了依法决策的能力,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简政放权等等,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让群众更加深信法治政府。政府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窗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要不断健全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法治中国观后感【一】
近日,央视播出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备受大家关注,我也进行了观看学习,开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的道路该怎么走而引发深思。以奉法者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坚定而明晰的答案。
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党的领袖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时,人民对党中央寄予无限希望。习总书记会这样说,会做出这样坚定而明晰的答案也是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实践过后才做出的,当习总书记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就将法治文件列入其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习总书记也无时无刻不在将法治列为治理当地的重要文件,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再将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需要的道路。
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才是中国适合的呢,习总书记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句话体现出习总书记牵挂着对我国法治社会形成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小节,让国家的人民决定国家的道路,虽然坚持领导的是党,但是决定道路方向的却是国家的人民群众。也是无时不刻的展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的时代呼唤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法治中国观后感【二】
通过观看《法治中国》感触颇深。法治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汇聚了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愿景的矢志追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我国法律是立法机关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含了公平正义的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随着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越来越强对党和政府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公平意识充分认识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既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严复曾言:“贫民无强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法治中国意味着优良而科学的政体,蕴含着秩序井然的世界以及和谐安乐的生活。建设法治中国,培育法治精神,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所在。中国“法治”的推进,需要国家层面法治建设的引领,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当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每个社会个体将汇聚成推进法治社会的不竭源泉。
法治中国观后感【三】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灵魂是法治精神,国皆有法,但国家是否稳定人民是否安康,看这些法律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切实的遵循。古之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习总书记也曾说:“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一定程度上,法治并不仅限于人们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程度,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体现的规范意识。
领导干部是社会和人民的“意见领袖”不仅本身具有权威,同时也应是维护法治权威的先行者。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法律功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树立依法依规办事的规矩意识,从内心深处坚持把办事依法作为政治责任、自觉追求,将法治思维融入到行政的各个方面,带头尊重法律,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知法、用法、尚法、守法。
把规范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觉,更需要需要培育法治精神。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法治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全面依法治国,每个人都是奉法者,个人要从内心信奉法律,努力以自身力量、以点滴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光传播法治的力量,形成人人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正如《法治中国》专题片中讲述的那样:“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命。”当法治融入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当人们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卫自身,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社会的风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将开辟崭新的“画卷”,人们也将获得更多的福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继续前行。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
观看法治进行时节目观后感1
今天看《法制进行时》勾起了我的很多感想。
首先,我第一次看《法制进行时》是在04年8月份,具体哪一天想不起来了。当时,刚大学毕业,刚正式参加工作,也是刚刚来到北京不久,中午单位大家一起午餐时,同事便将电视锁定在这个节目上,第一次看这个节目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看到现在,来北京也有5年的时间了,我自己的变化非常的大,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好像坚持下来的唯一就是每天有时间一定要看《法制进行时》中午12点或是晚上12点的。
再有,听到徐滔在讲解这10年节目的过程,我真的领悟到很多的东西,我年少时的理想,到现在有的连想都想不起来了,我相信我自己是有能力的,我希望我自己是让人关注的焦点,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或是自己的一番成就,现在缺乏的是什么呢?缺乏的是一个信仰,确切的说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好习惯。徐滔回忆10年前的她的理想,她说是回家看电视台旁边租房里床边的那台小台灯,披星戴月的工作,小台灯给人的不仅仅是房间的光明和温暖,更是疲惫之后的那份惬意和安宁。再过个10年,我回想10年前的我,能想起来的是什么呢?现在的中国每天都在革新,我很幸运自己出生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但是除了幸运我还能有什么呢?今天是09年12月26日,马上20xx年就要过去了,一年一年时间真的好快,我依然还在迷茫,每天的生活、工作都是在例行公事,简单的可以说让人乏味,我自己也深知更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生活的琐碎我真的没有从中
观看法治进行时节目观后感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出行早已经以车代步了。人们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在追求更舒适、更便捷、更快…… 自行车、摩托车、轿车也已经进入了居民的生活。
但在此同时,一个个忍不惨睹的故事又时时提醒着人们生命的可贵。那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他无情的吞噬着人的生命,他不知使多少家庭面临妻离子散的惨剧,使他们从此失去笑容。
记得去年的一天,在遥远的西—藏南路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事故——那是一个妇女在黄灯的时候,一下子骑得很快,眼睛只盯着对面的黄灯,就在黄灯转为红,灯的那一刻,她突然转弯,可是她万万想不到身后一辆大桥二线向她驶来,由于骑得太快,而且距离车太近,所以她根本无法停下来,就在女儿一声凄惨的叫声中,母女俩人倒在了车下,而且女儿的身体还被压在了车下,就这样两人躺在血泊之中……那时候就因为这位妇女的一句:"还要等,很烦。"就失去了自己和女儿宝贵的生命。就因为她没有遵守最最基本的交通法规才使这惨剧发生。同时验证了"交通法规生命之友"这句话。
不仅如此,很多人应该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使多少人伤心?使多少人受伤?甚至使一些刚踏入人生的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不少同学经常以为这种事情论不到“我”,以为自己的骑车技术十分“棒”,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但当你骑着车在马路上追逐,当你与伙伴在马路上玩耍时,你是否想过危险就在身边;当你的亲朋好友不顾一切乱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你可想到这时的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你知不知道这些会带来什么?是伤?是残?是死?是痛苦?是悲剧?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是……
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点一滴积累,遵守交通。
观看法治进行时节目观后感3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有的人过得有滋有味,有的人过得平淡无奇,有的人过得开心快乐,有的人却过得痛苦不堪。这几天,我看了法治进行时教育专题片,深有感触。
在人生这条无色的绳索中,缠绕着一条名叫杀人的红色绳索。这是福尔摩斯曾说过的话。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只是杀人,所有的犯罪都应该是这条红色绳索所包含的,我们不应该去触碰这条红色的绳索,也就是法律的禁区。呵呵,现在中学生少年的犯罪越来越猖獗,我想,这也是教育机关给我们灌输法律意识的初衷。离家出走,因为没有钱而去偷窃,或是因为他人的帮助儿而受骗,被丢下而去犯罪。因为心理偏差而去勒索,殴打他人,甚至抢劫!网络也引起了不少犯罪,因为一条微博,竟演成了打架的事件!还有人,刚刚刑满释放,就回去想杀害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犯罪入狱的事件归咎在父母的身上,拿剪刀威胁父母,企图杀害父母!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啊!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孩子企图杀害父母的事件。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养大,为了我们,他们的付出是我们远远想不到的。而这件事情的主人公竟然企图杀害自己的父母!不过还好,经过帮扶协会的努力和他自身的反省与认识,终于回归正道了!
让我们行动起来,远离那根红色的绳索,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几率,走向阳光,走向美好的未来!
观看法治进行时节目观后感4
星期五的班会课上,我们看了一部法制教育影片。影片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农村出身的男孩子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学会了赌博,刚开始是在农村小赌,后来就发展到去城市打赌,最后应为赌博去偷钱、抢劫、杀人、被关进了监狱。
从这部影片中,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为什么一个如花一样的少年,正改去学知识,学文化的时期、会去赌博呢?为什么一个善良的青年人最后沦为杀人犯?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影片的开头,说了少年的父亲喜欢赌博,最后少年学会了赌博,这就是应为场靠的原因而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才体现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古人说:"千里之堤,馈于蛇穴。”
无疑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教育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要认为那些没什么,须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的过程。那些应为农村赌的钱满足不了自己的野心,就去城市里赌,赌的越大,他就陷得越深,最后不能自拔。就到了破罐破摔的地步。看到影片上她用刀刺进交警的胸膛的时候,我就知道,他的一生完了。所以我们才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要做法盲,不然,将自己就会吃大亏的。
现在,我只是一个小学生,认识不到很多的社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其实,我们少年心里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们的法律意识很模糊,而且最近有不少不良少年都在针对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勒索、敲诈、殴打、抢劫的恶劣犯罪行为,这点倒是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小学生,以及初中生,都应该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有明确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避免青少年犯罪。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人会去犯罪,往往都是自己与父母的沟通很少,甚至没有沟通,与父母的关系极其不好,对父母有怨恨之心。父母有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任,有的时候就是应该劝说的方式,尽量不采取打骂的方式,好好的沟通,或许事情很快就会平息下来,否则就很有可能适得其反。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拼命地给孩子做练习、请老师,给我们吃什么补脑的,万一没考好,就会说我们,这就是所谓手心里的孩子。其实,有的家长把我们学生的成绩看得太重了,反而忽视了我们的心理健康,就造成了许许多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悲剧!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一已是百世身。这句话恐怕那位少年现在是最为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