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
丹麦女孩观后感1
原本以为这本书是爱情小说或侦探小说,因为那时候有好多女性主角的欧洲侦探小说出现,结果看了才知道原来丹麦女孩指的是一个变性人莉莉。
埃纳尔和格蕾塔是一对画家夫妇,一次偶然机会格蕾塔让丈夫穿上女性的衣服做模特,唤醒了埃纳尔心中的另一个人格,从此一个女性莉莉时不时出现在二人的生活中。对于丈夫身上发生的事情,格蕾塔最开始是无法接受,但这个莉莉真实而又美得让人心碎,她因为爱丈夫而不忍心伤害这个脱胎自丈夫身上的莉莉,于是做出了巨大的包容。此后埃纳尔出现的次数逐渐减少,越来越多时候是莉莉,格蕾塔逐渐接受了莉莉,并且绘画的灵感也因莉莉而复活了。埃纳尔和格蕾塔在做出各种尝试后,发现一切已无法改变,二人终于明白莉莉是一次上天造成的错误,责任并不在二人,于是他们接受了现实,各自去拥抱了新的生活。
这段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埃纳尔首先并非异装癖,异装癖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异性,而埃纳尔是完全蜕变成了莉莉;埃纳尔也不是同性恋,同性恋只是喜欢同性,性别心理上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为异性,而莉莉是完全自认是异性;他是一名现实中并不多见的易性癖,是天生的认为自己是异性,有强烈的转换性别的意愿,可以说是灵魂置入了错误的身体中。她实际上伪装为男性很多年,一直陷入双重性别认知的痛苦中,到转变、面对和接纳真实的自己也经历了漫长的挣扎和折磨。
无论是书中还是电影中,我觉得最让人心痛的都是格蕾塔,她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变成了莉莉,因不忍心伤害自己的爱人而接受现实;她在丈夫成为莉莉抛却事业后,承担了一切压力;她明知道正在失去丈夫,但却因为爱与善良全心全意地照顾莉莉,并尽一切所能为她掩盖秘密;在最终接受了丈夫成为莉莉后,她完全可以离开开启一段新生活,但她却放不下丈夫/莉莉,如果说她放不下的是丈夫,此时丈夫已不存在,如果说她放不下莉莉,莉莉又和她并无瓜葛,留下她的,是一份说不清目标的牵挂,为此她拒绝了十分理想的追求者,选择陪伴莉莉;在莉莉去做变性手术时,她知道此时的莉莉已经有了爱人,知道此后二人会有各自的生活不再有爱人关系,但仍是决定去陪伴她渡过难关。格蕾塔为这份感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对丈夫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
在现实中,莉莉最终死于手术后的排异反应,但在书中的结尾,却是非常美丽的一幕,在疗养院中的莉莉,一瞬间感觉自己终于拥有了完整的世界,她终于在此时放下了迷雾一般双重身份的过去,也不再去担忧自己的未来,她的过去、未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过了,莉莉—易北,一个丹麦女孩,站在这里活过,这就足够了。
丹麦女孩观后感2
爱在某些人的理解里或许只是真诚的感情,而勇气这个词却似乎离爱很遥远,爱就是爱了,要什么勇气呢。
因为你没有看过《丹麦女孩》所以你不会理解,那真正炽烈的灵魂。
埃纳尔,是他的名字。他以丹麦北方老家的主题画而闻名,却因为偶然地穿上女装作模特唤醒了身体里住着的女孩。从此,她总是趁埃纳尔“不在”的时候出现,她来的越来越频繁,埃纳尔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他渐渐发现现在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莉莉,是她的名字。据圣经里记载,百合花(Lily)是由夏娃的眼泪变成,是为纯洁的礼物。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醉人的女人香,她在风中摇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不问尘事,只可远观。
埃纳尔还是莉莉。他问自己,他问世界。
格蕾塔支持着埃纳尔的一切想法,照料着鼓励着,即使她的丈夫将变成一个女人:汉斯爱上了格蕾塔,却理解格蕾塔对埃纳尔的感情,不强迫,不放弃,静静相陪:“我告诉过你,我知道。我知道你是谁”亨里克在莉莉吐出身份真相时毫不犹豫……“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我的心?”这是亨里克对莉莉质问,也是格蕾塔、汉斯、卡莱尔最真挚的表达。
于是他就去做了,不再感叹“这个世界看不到真实的我”,他将永远变成她。
有人说,这部电影所讲述只是一个变性人的.故事。然而它更关乎一场艺术、爱和身份认同的美好人生。电影中的妻子格蕾塔、画家埃纳、亨里克……每个人都是为莉莉而来,每个人都成就了莉莉的新生。
世间万物,皆有其阴阳属性;高山流水,皆有其内在规律。上帝创造人类,已经给我们设定了合理的角色,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些许偏差,但永远不会偏离其本质。然而有的人是女人,却比男人更洒脱快意,有的人是男人,却比女孩子还娇羞多情,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所以说本质,人的本质,究竟为何?在我看来是内心对自己的设定和认同感。
雌雄同体,在生物学角度只是一枚染色体去错了地方,在自然的法则里,这是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社会的法则中纠正这个错误,却百倍艰难。
我们正常人都有迷失的时候,搞不清自己是谁,到底该何去何从,每天早上醒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而埃纳尔在不自觉的化妆扮莉莉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觉得那不是游戏,不是生活,也不是艺术,而是他真实的想法表现形式,那是她在释放自己的忧郁和痛苦,他和莉莉共同拥有一副躯体罢了。他去看艳舞研究女人,他去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性科学的书籍,了解“性别中间状态”真实面目,找寻所谓的安全感,在自以为黑暗的日子里看到光明。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也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的追求。
很多人喜欢这句话,足以说明了,认识自己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自己,我们为何学习,我们为何生活。我们到底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想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这些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常常是我们内心挣扎和斗争的核心。
《丹麦女孩》或许给了我们一种答案。
违心地活着,不如不活。
于是我们去追寻。追寻彻底的解放和自由,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在乎人们对“异类”的一种偏见。他们往往在对其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的时候,表现得极为激烈,站在敌对的立场,以很高的姿态来鄙视。即使说不清楚自己哪里更为优越,或许是自己“正常”,属于大部分人,而不是那孤立无援的小部队。
或许有的时候,不该做那个沉默的大多数。或许有的时候,可以多一点的理解与关爱。
我们独自穿过黑暗,就是要忠于内心,追寻真正的自我。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
爱在某些人的理解里或许只是真诚的感情,而勇气这个词却似乎离爱很遥远,爱就是爱了,要什么勇气呢。
因为你没有看过《丹麦女孩》所以你不会理解,那真正炽烈的灵魂。
埃纳尔,是他的名字。他以丹麦北方老家的主题画而闻名,却因为偶然地穿上女装作模特唤醒了身体里住着的女孩。从此,她总是趁埃纳尔“不在”的时候出现,她来的越来越频繁,埃纳尔开始厌恶自己作为男性的身体,他渐渐发现现在的不是真正的自己。
莉莉,是她的名字。据圣经里记载,百合花(Lily)是由夏娃的眼泪变成,是为纯洁的礼物。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醉人的女人香,她在风中摇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不问尘事,只可远观。
埃纳尔还是莉莉。他问自己,他问世界。
格蕾塔支持着埃纳尔的一切想法,照料着鼓励着,即使她的丈夫将变成一个女人:汉斯爱上了格蕾塔,却理解格蕾塔对埃纳尔的感情,不强迫,不放弃,静静相陪:“我告诉过你,我知道。我知道你是谁”亨里克在莉莉吐出身份真相时毫不犹豫······“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我的心?”这是亨里克对莉莉质问,也是格蕾塔、汉斯、卡莱尔最真挚的表达。
于是他就去做了,不再感叹“这个世界看不到真实的我”,他将永远变成她。
有人说,这部电影所讲述只是一个变性人的故事。然而它更关乎一场艺术、爱和身份认同的美好人生。电影中的妻子格蕾塔、画家埃纳、亨里克······每个人都是为莉莉而来,每个人都成就了莉莉的新生。
世间万物,皆有其阴阳属性;高山流水,皆有其内在规律。上帝创造人类,已经给我们设定了合理的角色,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些许偏差,但永远不会偏离其本质。然而有的人是女人,却比男人更洒脱快意,有的.人是男人,却比女孩子还娇羞多情,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所以说本质,人的本质,究竟为何?在我看来是内心对自己的设定和认同感。
雌雄同体,在生物学角度只是一枚染色体去错了地方,在自然的法则里,这是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社会的法则中纠正这个错误,却百倍艰难。
我们正常人都有迷失的时候,搞不清自己是谁,到底该何去何从,每天早上醒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而埃纳尔在不自觉的化妆扮莉莉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觉得那不是游戏,不是生活,也不是艺术,而是他真实的想法表现形式,那是她在释放自己的忧郁和痛苦,他和莉莉共同拥有一副躯体罢了。他去看艳舞研究女人,他去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性科学的书籍,了解“性别中间状态”真实面目,找寻所谓的安全感,在自以为黑暗的日子里看到光明。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也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的追求。
很多人喜欢这句话,足以说明了,认识自己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自己,我们为何学习,我们为何生活。我们到底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想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这些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常常是我们内心挣扎和斗争的核心。
《丹麦女孩》或许给了我们一种答案。
违心地活着,不如不活。
于是我们去追寻。追寻彻底的解放和自由,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在乎人们对“异类”的一种偏见。他们往往在对其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的时候,表现得极为激烈,站在敌对的立场,以很高的姿态来鄙视。即使说不清楚自己哪里更为优越,或许是自己“正常”,属于大部分人,而不是那孤立无援的小部队。
或许有的时候,不该做那个沉默的大多数。或许有的时候,可以多一点的理解与关爱。
我们独自穿过黑暗,就是要忠于内心,追寻真正的自我。
上一次看小雀斑的影片,是讲变性人的《丹麦女孩》,冲击力巨大。
这一次的newt,仍然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角色,小雀斑总是能演绎出那种类似于偏执而又善良的性格。作为《哈利波特》的`衍生故事,《神奇动物在哪里》把故事场景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来自英国魔法学校霍格沃兹的newt来到美国,准备把神奇动物带回家。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也因此才能精彩纷呈。而这只回家的神奇动物,恰好在最后化解了城市的危机。
角色设置上也很有意思,男主和男配,一个是有天赋有些孤僻的魔法师,一个是生活失意性格乐观的麻瓜;女主和女配姐妹俩,姐姐是个被贬的尽职的正气师,妹妹会读心术在魔法办事处打杂。
故事中的矛盾焦点在默然兽/默然师,压抑自己魔法力量的魔法师,体内的魔法力量无处释放会演化成默然兽,一种不受控制的强大力量。作为反派,自然想要得到这种力量,而我们正义的主角,就是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反派格林德沃,想要将魔法世界暴露于众,他认为魔法师作为更高一等的生物应该统治普通人类。不禁让人联想到很多其他的类似作品,《神盾局特工》中企图消灭人类的异人,《复仇者联盟》中消灭一半人类的灭霸,《异形》中消灭人类的外星人等等。在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其实时时刻刻都深处危机感,若是突然出现了其他威胁的人类存在的其他生物,我们要如何自处以及如何共处。
如果是为了生存而战,答案似乎毋庸置疑,优胜劣汰。而当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权力决定另一个物种的生存还是毁灭?回过头来想想,这不就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现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