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坏2观后感800字【一】
影片《小孩不坏2》是新加坡教育界的一部优秀的影片,该片以“望子成龙”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为主体。影片《小孩不坏2》放映了家长老师在教育中的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大,望子成龙。
在影片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杰利的哥哥博客获得了一等奖后,母亲不但没表扬他反而指责他的不对,原因是他没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走,她认为那些都是没有用的东西,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仍是妈妈的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最终的愿望,都想自己的儿女将来能够有所作为,出人头地。这完全没有错,但有错的是,他们根本不管孩子们想不想那样做。因为父母总是这样想,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你就得听我的,的确父母的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把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不要只在小时候给孩子空间,等长大了就让他完全按你的设计走下去,孩子需要空间,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即使为人父母的也不能剥夺!
第二:老师家长对孩子的鼓励非常重要
影片《小孩不坏2》中,两个华文老师对孩子们华文那不争气的成绩的表现,反映了教师的教法教态,年轻的华文老师对学生们的鼓励是同学们喜欢华文课,而胖的华文老师对同学们的严厉要求则表现出了他恨铁不成钢的情感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只是在同学们眼里并非如此罢了
教师应该从从前的教导者变成引导者、鼓励着、合作者。孩子毕竟是孩子一句好话一句鼓励胜过一百句的责骂批评,恐怕不光是孩子连大人也是如此吧!
第三:父母与孩子的沟通
影片中可笑的一幕是小儿子与父母的沟通竟然要写到纸上贴在冰箱上,可是父母竟然没有看到。这一幕的出现虽然可笑但是更可悲。在现实生活中我感觉这种现象应该不会出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那只能说这样的一对的父母是非常非常失败的父母。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是你们生命的凝聚,平时不出事还好,等出了事就是一两句话可以解决的了得。小儿子的演出父母没时间去看,一次打电话,他从爸爸的口中得之爸爸的一小时就值500元。他不惜饿肚子甚至偷钱储蓄起来想买爸爸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他的演出。然而东窗事发,孩子被打情急下说出了实情,父母再也无力打孩子,孩子是天真的,孩子说出的话最有震撼力。在这个片段中父母只顾自己忙,没时间管孩子,更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以至于孩子给父亲的画像中只是黑乎乎的一片。沟通很好说却很难做,如果早些时间父母答应去看孩子的演出,小儿子就不会储蓄买父亲的时间,也就不会去偷钱......相比较与大儿子的代沟就更深了,以至于最后他才知道发生在大儿子身上的一切!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适当时间与地点,应当扮演成一个朋友、知己、聆听者的角色才能与孩子横好的沟通,否则孩子也会只是应付的说几句就完事了。没办法完成与孩子的沟通,没把办法真正了解在自内心的想法!也就没办法提前预防孩子将要发生的错误,大儿子加入“黑帮”只是因为“在我有事的时候他们能在我的身边帮我,你呢?”只能说父母与孩子的代购太深了,父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尽量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多拿出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哪怕是临睡前的几分钟的谈话,一个拥抱,一个吻都会让孩子在睡梦中甜蜜无比!
第四:关于性教育的问题
在影片中可笑的一段是小男子以为小女孩怀孕了,而闹出的荒唐事引人发笑,但是笑过后更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幕呢!虽然他只是一部电影。性教育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课题,更不用说是我国了,在我们国家不用说普及性教育,恐怕连推广都很难吧。受我们祖先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真的真的有些封建,关于性教育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孩子们渐渐的长大了,想要了解它,却没人可以给出一个合理解答,于是孩子们的对此充满好奇心,然后慢慢的就会有错误发生......
第五:老师授课墨守陈规,
影片中,胖的华文老师与校长的对话,校长提议华文课不应只用华文上课,应该用他们的母语引导,课堂中穿插引用华文,而胖老师却说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校长无语了!
胖老师在学校里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老老师了,他的思想基本上已经定格了,他这些年的教学一直在沿用他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数十年不变,而孩子们却是一直在变。我不是批评老老师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却也不赞成老老师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不可否认老老师的经验是别人学不到的,可是只有经验不能与时俱进,接受新鲜的教学方法,是孩子们所不能接受的。最后这个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国家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就说高中吧,星期六,星期天还有晚上不上课,学校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上高三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晚上老师确实不讲课,但是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请教!晚上规定老师不能讲课,当时我们的老师也讲课但不往黑板上写,说一节课,呵呵、、、、、、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班主任也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当时就跟我们说:国家搞素质教育,周末、晚上不上课,我们也不想上课,要是冒险上课被教育局抓到自己受处分,校长挨批评还给学校抹黑。要是真的不上课把时间全部给你们,我估计你们全跑操场、宿舍里去了,那也没关系,要是所有的学校都这样那也公平,就怕就咱不上课人家都上。那样咱学校的升学率上不去又挨校领导的批评,哎呀,这个事我们也很头疼啊!
这就是咱们山东-----德州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教育有意思吗?
小孩不坏2观后感800字【二】
《小孩不坏》是一部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的孩子是一群中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都是中国的移民的后代。所以,在电影中就有了好几种语言:英文、中文、还夹杂着潮汕话。
电影主要围绕着两个家庭以及学校展开。TOM和JERRY是兄弟。TOM是弟弟,读小学,哥哥读中学。家庭条件很好,有佣人。爸爸妈妈都是白领。但是,很多时候,上班族总是很忙。跟孩子一起的时间少,对孩子疏于管教,而所谓的管教就是有问题的时候的打骂。所以,孩子对大人的答话也就慢慢地变成只有:恩、啊、哦。当他们有事的时候也不会找大人,因为找也没有用,因为大人总是忙,忙到只有晚上才回家,当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与孩子进行短暂的沟通,而方式就是孩子静静的听,他们说个不挺。就像TOM所说的,简直就要被淹死,而且,他们永远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他们说的确实是废话。没有任何一句不是责备的话语,无论他们是不是犯错。
在电影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就是当小孩站在大人面前时,永远没机会开口,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他们总是抢先一步,而且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机会,而孩子 非常无奈又无可奈何,只能够一副痴呆的样子被大人们狂轰滥炸。实在是悲哀。
在电影中,还有单亲家庭。爸爸没文化,而且不会管教孩子,唯一的教育就是拳头。与孩子的沟通也只是骂。试问十五岁的孩子谁喜欢天天被骂?可是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大人们的想法实在是他们无力改变的。而他们的反抗就是无言。
在父母开骂的时候,他们总会抓住任何可以逃离的机会。逃不掉他们也选择以沉默来代言。
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认可,回到家得不到温暖。他们的疑问没人帮他们解决,他们遇到困难没人可以倾诉。
小小的TOM因为同学们的恶作剧以为他真的使一位小女生有BABY了。可是,他有疑问,总觉得不是真的,但是,电视上又是那样演的。他觉得电视上的一定是正确的,不然是不会播出的。可是,他还是半信半疑。他问奶奶BABY是怎样来的,奶奶告诉他是从垃圾桶捡来的。他不信,问女佣,女佣也以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敷衍他。他问妈妈,妈妈说等他大了就会知道。后来他问老师肚子里的BABY是怎样来的,老师告诉他是爸爸的`虫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一起然后就在肚子里了。而当他再问怎么放进肚子里的时候,老师不知怎样开口所以说下一年就会学到。问了那么多人,没有人可以给他准确的答案。所以,他只能认定小女孩真的有BABY了。当他肯定的跟小女孩说的时候,小女孩也信了。而且他还说他会负责的。小女孩问他那是什么意思,他说:我不知道,电视上都是这样说的。我看后觉得好笑又无奈。电视都给孩子们一种怎样的影响啊。拖手,亲吻,一起睡觉就有BABY。该说传媒是高明还是愚蠢啊。还有,父母的性教育的意识也是一个问题。当孩子问及的时候,就那样一句了事,也不去问一问为什么,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困扰啊。后来,因为没有人能够帮忙。所以TOM很烦恼。他总觉得小女孩的肚子要大起来了,而且还想象到当小女孩带着孩子一起来上学的景象,那是多么的可怕啊。可是又该怎样解决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孕妇是不能吃黄梨的。吃了孩子会流产的。所以他去买了很多的黄梨给小女孩吃。为了不要小BABY。小女孩拼命的吃。后来实在是吃不下,而且肚子很痛了才停止。而他们以为肚子痛是因为小BABY要出来了。所以上诊所找医生去。医生觉得奇怪,问他们原因,问他们是谁欺负小女孩了。可是他们都说没有,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有BABY。而且TOM还是BABY是他的。还有就是小女孩吃了很多黄梨,会肚子痛应该是小BABY要出来了。医生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同时也知道他们犯了一个什么样的错。并且通知家长来把他们领回去。直到那一刻,家里人才知道他们的事。
回去后,TOM又挨了一顿骂。可是,尽管他很怕,他还是认为,假如爸爸妈妈早点把答案告诉他,他就不会摆这样一个乌龙了。TOM的风波告一段落了。可是哥哥又惹来麻烦了。因为打架。与来自另一个家庭的成才被老师批了。后来又因为拥有黄色光碟而被学生施以鞭刑。而成才却因为打老师而被无情的开除了。家长们因此很痛心,但是他们还是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所有的错都是在孩子。而孩子们也是无力改变什么。不过,消息走漏,媒体大肆报道了老师殴打学生,学校体罚学生的事件,而且在社会造成很大的反响。很多学生及家长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有的学生还说:不如杀了他算了。可见,公开的羞辱性的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但是,校长认为学校没有错,学校有权体罚学生,而且这种羞辱性的体罚可以让学生以后都会乖乖的听话,而其他的学生也会害怕。一时间,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而对于JERRY来说,鞭刑把他杀死了。
后来,帮派老大找上他和成才,让他们加入。之后,唆使他们去偷东西,然后派人假扮警察,向他们勒索。他们因为怕进警察局,所以答应给2000块。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钱。他们到处去借。可是借不到,兄弟们也找不到。回来家里找也没有找到。后来发现弟弟的储蓄罐,便想拿走,可是弟弟强调说那钱对他来说很重要。JERRY想到平时自己对弟弟那么坏,弟弟不肯借也是应该的。弟弟问明原因便大方的把钱都借给哥哥了。可是还是不够。所以,他和成才铤而走险,去打劫一位阿婆。可是,在逃的时候想起大人们的失望的言语与一直以来的责骂。觉得不应该。所以把项链还给阿婆。可是,阿婆认为他们打劫就应该抓起来。他们反抗,周围的人都来抓他们。同时,弟弟的钱有一部分是偷来的,因为被发现了,被父母训了一顿。同时也说明之所以偷钱是因为想买爸爸妈妈的时间,让爸爸妈妈答应去看他的演出。可是如果要自己储蓄的话,等到存够钱演出时间已经过了。知道原委,爸爸妈妈原谅了TOM。也在同时,爸爸妈妈发现了JERRY的电子
一切都过去了。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且努力的改变。所以,后来,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烂苹果,因为,烂苹果只要不扔掉,切掉烂掉的,还是苹果。只有扔掉了才是真正的没有了。
《小孩不坏》涉及到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是一个很好的版本,值得我们一看,同时,也是家长们必须看的一部电影。或许看过之后,你会发觉受益非浅。而且,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也又想到正在看的曾莉著的一本书——《我们配做父母吗?》在家庭方面,或许会引发更多的深思
电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交流。
小孩不笨电影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家庭、学校教育的现状,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电影中得以再现,历历在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父母的何时真心的去称赞过我们的学生、孩子呢?
本片一上来就是主角学谦弟弟的自白,他学习成绩很好可父母却很少称赞他,还责怪他为什么不再拿更高一点的分数。在有些思想比较封闭的大人看来,这是一种不使孩子骄傲并且严格要求的思想意识。但他们错了,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诚然面对那些骄傲自满的人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应该是打击,但面对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那些努力学习拿了高分的孩子们,是否也要这样对他们呢?不可质疑的说,这是错误的!每个孩子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他们会认为自己很有成就感,而非是骄傲自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了,真是不可救药,”“现在的孩子说不得、训不得,更打不得,真无计可施了,咋办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遇到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极了”……在慨叹之余,我们何曾真正的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去教育他们,甚至未曾去发自内心的夸奖过孩子,偶尔的赞许也是
剧中的一位老师说,作为我们当老师的要有一把钥匙:“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如果把后进生当做“烂苹果”弃之,那么他们的一生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彻底完了。如果我们转变观念,转变思想,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看,去思考他们的想法、做法,把原来以成年人的观点以为“不可理喻”的变为“非常自然”,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想学生之所想,帮他们解决的困惑,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的老师,受到孩子们的尊重,才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的向我们敞开心扉,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孩子们的心晶莹剔透、洁白无暇,而我们做父母和老师的就像一位珠宝设计师,一位绘画大师,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干在这纯真洁白的纸上,挥毫泼墨,涂抹油彩。因此我们的师长应该正确驾驭,谨慎细心地提起画笔用心去描绘,才能真正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学校、老师、家长,本该扮演呵护幼苗成长的角色,却成了揠苗助长和扼杀天性的凶手。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孩子的心中已满是伤痕……让我们走出误区,多抽点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快乐的茁壮成长,使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落到实处,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第2篇
“你第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又是几时。”
这是《小孩不笨2》的序言,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漂浮着,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孩子的故事,杰利、学谦和成才。
学谦和杰利是兄弟,他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从小父母就对他们俩都很严格,成绩一定要最好的,但是拿到最好的,父母也不得不到表扬,因为父母要让他们更好,否则就会对他们唠叨半天,他们唠叨时,说话也被骂,不说话也被骂。渐渐地,他们就变得沉默寡言。而父母,丝毫连一点体谅都没有,整天为了工作早出晚归,一天与儿子说不了几句话,沟通都要留言。
记得里面两个情节,学谦知道爸爸的电脑坏了后,特意修好,并亲自拿到公司。可他的爸爸呢,却在责怪,呵责学谦的`任性,冤枉学谦弄坏电脑。我无法想象学谦当时的心情是如何的不愉快。杰利为了能让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演出,积攒500元来“买”爸爸的一个小时,后来他迫于无奈,出去偷钱。自己的孩子演出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再忙也会去挤时间去看,可他们呢,居然会可以让孩子储蓄500元去买他们的时间。这一切,相信每一个父母知道后都会寒心。
成才的家境并没有杰利学谦的富裕。他有一个被打断腿的爸爸,他暴力,凶狠到让人望而却步。成才酷爱武功,然而,他们父子为了“武功”不知闹了多少次别扭。他的爸爸很爱成才,为了他的孩子能够读书,亲手抄了163封信寄给新加坡所有的中学,可是,他“爱”的方式不对,他不应该阻止成才的梦想,应该放他去飞,去相信,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然而,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令我大吃一惊,成才在学谦的鼓励下,终于写了一次作业。然而,他们的老师并没用鼓励和表扬成才,而是把成才的作业撕掉,还骂他是个“烂苹果”。
学校的校规也引起了我们的愤怒。因为一次的意外事件,成才被退学,而学谦也被“鞭打”,鞭打是再学校的礼堂里进行,当着全校的师生面前,毫不犹豫用铁尺打。这样做,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
最后,成才和学谦因为家庭的种种原因,踏上了不归路:偷窃,恐吓,抢劫,抽烟无恶不作。可是,他们的本性并不坏,他们抢了老奶奶的项链后也迷途知返,还给了老奶奶。而是,社会的人们并不这么认为。
结局还不坏,因为这件事,成才的父亲去世了,成才也因此“打”出了自己的一片事业。学谦的父母因为这件事,知道了孩子的真心。双方互相体谅,皆大欢喜。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父母应该多亲近孩子。小孩做得不好被骂,做得好也被骂。不关注孩子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的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
父母还应该转变观念。那种以为“打是亲,骂是爱,唠叨是关心、是沟通”的观念,不仅落伍,还很不人性。
真心希望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的父母的称赞,体谅关心和鼓励。取得好成绩时可以收到父母与老师的称赞,做错事可以得到父母的体谅。不舒服时有父母的关心,考差时更有父母与老师的鼓励。
建议父母们行动起来,关心孩子,从称赞、鼓励和表扬开始。
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第3篇
“小孩不笨”的电影版及电视版都推荐看. 对于比较忙的朋友, 可以选择只看电影版, 如果有空, 看看电视版也不错.
戏中, 主要讲述了3个家庭: 一个开始只懂得听妈妈话, 没有自己主见, 饭来张口的小胖子Terry; 一个有绘画天赋, 却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国彬; 一个很讲义气, 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小男子汉文福(在电视剧中, 多了一个读书很棒, 不肯认输, 自尊很强的女孩).
在学校, 学生们被分了等级, 那只是一个小学的学校, 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 因为自己成绩不好, 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 不但如此, 学校的老师, 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 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 侮辱成绩差的学生, 却没有任何惩罚; 成绩差的他们, 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 让被请来家长, 和老师们一起责骂. 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 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 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
学习不好的孩子, 又有什么错呢? 分数, 文凭, 对大人们而言, 对整个社会而言, 真的那么重要吗?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夺取高的分数, 大人付出了高昂的金钱, 更甚的, 付出了他们的时间, 精力, 他们有想过,他们所谓的”for your own good” 是否真的是为孩子们好吗? 真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 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失去了属于他们欢乐的时光, 是谁的错? “不是我们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 对,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 父母们谈起孩子, 分数, 学校, 课外学习, 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 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 转到了孩子身上. 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 几乎没有人敢逆流而行. 这, 就是人生的无奈吧!
老师眼里, 对一帮扶不上壁的烂泥, 也放任自流. 有
当看到同伴受欺负, 有孩子站出来一起面对, 也有孩子因为家庭压力变得对身边发生的事情”none of my business(这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在共同经历中,不断
戏中, 让我们感动, 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还有很多很多. 虽然是一部轻松, 励智的戏, 却让我流下无数复杂的眼泪.
“小孩不笨2”则是与第一辑不太相连的剧, 可以说是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 戏中, 也有含泪思考的部分, 相对第一辑来讲, 这样的成分已经少了很多. 可能孩子长大了, 要带出的, 是另外的寓意. 看戏的朋友, 就自己用心体会咯!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只要相信, 这个世界造了自己出来, 一定有自己有用的地方, 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 就停步不前, 勇敢走上去, 把石头搬开, 继续走下去!
《小孩不坏》是一部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的孩子是一群中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下面是孩子不坏电影
孩子不坏电影观后感1
这是一部新加坡的影片,刚开始是被电影中的语言“惊”到了,英语,华语,再掺杂着一些福建话,只能说,我被这部影片彻底“震撼”到了,于是就这样看了下去。
电影围绕着三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伟杰和弟弟阿宝以及伟杰的好朋友,健仁展开,这三个受到轻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困扰。阿宝年少天真,父母的赞美对他而言就是世界的全部,不管所做的事情是对而就读工艺学校的伟杰喜爱用他擅于发明机械的才能,来戏弄老师和同学们;健仁则是因为母亲的忽视而误入歧途陷入了负债中,为了偿还债务,他未寻求母亲的帮助,反而替高贷集团跑腿做事。为此伟杰和建仁想出了发明 "收债机器″的点子,让收债机器代替他们去喷漆讨债。老大见识过"收债机器″的威力,他们却不知道不良集团的首脑Boss Ma)其实还打算用升级后的机器来走毒。眼看着学生踏上歧途,老师CK决定挺身帮助自己的学生。
影片一开始将镜头定在了阿宝身上,阿宝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不但没有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保护,还被说成是他欺负了同学。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做家长的应该要尊重事实。孩子会变坏,家庭和父母的关系都是源头,父母爱孩子是天下父母都知道的,但是执行起来,有那么多的干扰和影响,正因如此父母要守着一个正确管教孩子的方法是不容易的。
伟杰和建仁就读的工艺学校,在新加坡是一所不怎么好的学校,他们的父母总是冷嘲热讽的,于是他们自己也变得自暴自弃。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就长沙这个小圈子而言,一本,二本,三本的大学都齐了。如果你说你是中南大学或者湖南大学的,家长和朋友自然觉得不错,要是个什么其他院校的,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出来。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优势,自然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绩自然是又好又差的,只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就行。所以,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有自卑感。
电影中CK老师的这样一段话让我动容:“当有一天你们真的犯错的时候,没有人会管你们错的原因,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需要被罚,你可以怪这是社会的错,社会会替你坐牢吗?你可以怪这是环境的错,环境会替你坐牢吗?就算是你爸爸妈妈的错,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但有一天你们要是犯了错,他们能替你坐牢吗?”的确如此,我们不能奢求地球因为我们而在某一刻停下来,给我们一次重来的机会。时间是公平的,把握好自己的每一个阶段,不为做过的事去后悔。
影片还是以好的结局收尾。伟杰和贱在CK老师的帮助下最终改过自新,取得了自己的成功。我想说,这更是教育的成功吧。其实这些孩子,要的就是「关怀、爱、温暖」。很简单的东西,但他们就是没有。
电影的插曲里写了:「你不是我,你不会知道我的伤痕有多深?」都是所有误入歧途的孩子内心世界的反映。其实,他们的伤痕都是大同小异的,说穿了也没有什么新鲜,但是因为没有人开导,加上又和那些有相同问题的.朋友一起,大家同病相怜把负面思维扩大再扩大。伤痕不是自己的错,都是别人害的,其实不是他们要怪别人、埋怨社会,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说,这些孩子变坏,都是父母和社会的错,我们相信了,他们当然也相信了,所以他们变坏是没有错的。但是这些人真的没有错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是有选择的![
所以,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信任吧,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孩子不坏电影观后感2
《小孩不坏》是一部以新加坡为背景的电影。电影中的孩子是一群中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都是中国的移民的后代。所以,在电影中就有了好几种语言:英文、中文、还夹杂着潮汕话。
电影主要围绕着两个家庭以及学校展开。TOM和JERRY是兄弟。TOM是弟弟,读小学,哥哥读中学。家庭条件很好,有佣人。爸爸妈妈都是白领。但是,很多时候,上班族总是很忙。跟孩子一起的时间少,对孩子疏于管教,而所谓的管教就是有问题的时候的打骂。所以,孩子对大人的答话也就慢慢地变成只有:恩、啊、哦。当他们有事的时候也不会找大人,因为找也没有用,因为大人总是忙,忙到只有晚上才回家,当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与孩子进行短暂的沟通,而方式就是孩子静静的听,他们说个不挺。就像TOM所说的,简直就要被淹死,而且,他们永远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他们说的确实是废话。有任何一句不是责的话语,无论他们是不是犯错。
我最感慨的是在电影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画面,就是当小孩站在大人面前时,永远没机会开口,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他们总是抢先一步,而且不给孩子任何解释的机会,而孩子非常无奈又无可奈何,只能够一副痴呆的样子被大人们狂轰滥炸。我在反思,尤其在做一年级孩子老师时,我更应该以身作则,为他们示范正确的行为和高尚的人格,而不是一味说教,这种批评对孩子只是一种伤害,一种悲哀。
最令我感动的还在电影中一个父亲弥留之际说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他还告诉孩子,喜欢打架就打,而且要打到世界去。不可否认,虽然他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在的。哪怕他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老师也是如此,但老师更应当学会展现自己对孩子的爱,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很喜欢电影里的一段话:“每一个孩子都不再是烂苹果,因为,烂苹果只要不扔掉,切掉烂掉的,还是苹果。只有扔掉了才是真正的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