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是一个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多个角落的家电名牌。张瑞敏的名字,也曾经被身边很多人提及。只是从来没有真正细想过,在这个著名的品牌后面,在这个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名人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海尔是怎样被他做得家喻户晓,而他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曾经认为,类似张瑞敏一群人,离我们的生活都很遥远,他们那样的成功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我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是随着自己的成长,也有自己的梦想,也许最后自己不会会像他一样辉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一定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
整个电影没有耀眼的明星、华丽的衣服、震撼的音效及超高的特技,但它是一部真实的影片,他讲述了一个几近破产的一个企业起死回生的辛酸路程。是海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
以前在看类似的电影时,我都会很不屑,因为觉得这些都是在电视、电影里面的人和事,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离我的生活都太远了,所以一般都不会去看。可是这次,我却是一直都带者一种激动、崇拜、热血沸腾的感觉看完这部片子。因为张瑞敏虽我不认识,可是海尔距离我的生活的确是太近了。别人能够,为什么我们不能?那本书名《为什么幸运的人总是幸运,为什么幸运的人总是不幸》,最近一直在我的心里,随时影响我的点点滴滴。在看《首席执行官》时,带给我的冲击更大。看到张瑞敏的创业过程,好象每一次决策都是那么完美,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让我在心里不由得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和敬意。看完这部片子后我也明白,为什么凌敏会总是那么幸运。
回想整部影片,到底是什么促使海尔的成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应该都有一个不同的标准吧。我想从一些词上面写下我的收获。
1、质量
当海尔人通过自己的真诚千辛万苦,打动了德国通用公司,引进了设备之后,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冰箱,在检测的时候却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全厂职工大会上,把76台冰箱摆在会场,在会上,以张瑞敏为原型的海尔厂长凌敏痛心疾首道出“这些冰箱谁是负责人谁负责砸!”大家三年的工资都买不来一台冰箱,而且76台冰箱将近20万元,这还是在厂里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在场的员工都流下了心疼的泪水,用凌敏的话说就
是“砸得心里流血才能长记性,今天不砸冰箱,明天人家砸工厂!”如果凌敏不这样做就唤不醒员工们的质量意识。大锤砸向劣质产品的勇气与决心又有几人所有?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给与血的教训和记忆,以正是这种做事态度和方法奠定了他的成功地位。铁锤一个个垂下去,大火烧掉了所有的产品,就这样第一批产品被永远的封存。放纵眼前,无异于放弃未来!做事的真诚、严谨、一丝不苟,打动的不紧是员工们的心,更是那些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心。试想在童童童,园长经常会把一些小事情反复强调,不断地强化,扩大其危害和影响力,不也就应证了凌敏的那句“今天不砸冰箱,明天人家砸工厂”一样的道理吗?正所谓我们经常会说到的那句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我们看来上课时候一些很小的问题,被园长拿出来反复念叨,曾经还会觉得疲劳,真是不应该。而且电影中的那句——我们百分之一的失误会导致客户百分之百的灾难。往往大错的铸就皆源自于我们的一个“没注意”、“不小心”、“我以为”......听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会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可是第三天就会擦5遍,第四天可能之擦4遍……”细想我们在工作中是否做到精益求精?是不是总给自己的不足找诸多的借口?自己在敬业精神、责任心等方面与别人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段话非常形象的.指出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一件事情重复做就会失去激情和耐性,导致工作不出色,渐渐麻木。回想一下,刚刚加入公司的激情和冲劲,现在还保存多少?对课程的重视度,课程的质量,相比刚来到童童童时又有了怎样的变化,甚是惭愧。
2、管理
影片中为找一颗螺丝,整个车间员工推迟三个多小时下班,拆箱800多件,精细管理可见一斑。另外,“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指明了每个人每天要做什么事,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做到今事今日毕,而且还要比昨天做得更好。这个案例也是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想想童童童的员工,我们今天会因为课程中出现了丢失一个小小的教具,而自发的留下加班三小时以至到找到教具为止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大家的管理意识不够、主人翁的意识也不够。说到这一点,作为院长助理的我更觉得自己有负于这个职位,身为管理阶层,却在意识上都做得不好,更不要谈管理。所以在这一点上,给以了我非常大的刺激。
3、学习、危机意识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视危机的勇气和挣脱危机的智慧!看到海尔在逐步走向国际的时候,我的心里为他们感到了一阵欣喜,同时也有了一阵放松的心情,但是凌敏和他的伙伴走在异乡的时候,看到别人悠闲喝着咖啡的时候说的话,我们还没有资格坐下来,我们还要以更快的步伐往前迈。看到那么多的海尔人,我甚至都不敢给自己停下来去欣赏曾经留下的那些脚印的时间。顿时,觉得自己又在思想上犯错误了。人,总是会这样,一旦有了一点点的收获就会停滞不前。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有多少人都想有所作为,想创造出自已的一片天地,而正是因为不能坚持,没有危机感,成功的,几人而已。凌敏,从带着翻译出国谈生意,一直到自己用英文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演讲,更懂得如何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商场上与AE进行谈判,斗智斗勇,当张瑞敏的朋友参观他的书柜时,当看到零点钟声敲响时,他才回到家吃饭,让我更清晰的知道,没有不能,只有不去做,不去学!我们发展自己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只有成为狼,才真的可以与狼共舞。否则将变成羊,将会被狼所吃掉。也许在今天,我们还可算是优秀,还可算是有一点点资历,但是,看着不断新进入的学妹们,她们的表现让我真的有了一些危机意识,不学习,现在都还不算是狼的我,总有一天会被成长起来的狼吃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童童童不学习,也早晚会被同行中的其他的狼吃掉。年轻的我们,还在成长中的我们,没有休息的资格。
4、果断、自信
在兴建工业园的初期,只有凌敏一人大胆决策,副总提出许多质疑,提出开会讨论,他的一席话让我对其果断的,敏锐的判断决定肃然起敬,他生活投资固然有风险,但机会与风险同存。可以开会看大家的意见,一个公司的确需要集体智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果断决策,我不能等大家都想通了再决定。这样自信的回答让我如今回想气他的话还记忆犹新。加入到童童童,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一个公司的发展,更多的取决于领导者的主导,而童童童的管理者在这一方面具备了很好的素质,以前我们总认为院长的是自负,但是现在看来很多却是我们认识的浅薄。但是在果断的决策,敏锐的洞察力方面,是童童童整体都很缺乏的能力。关注社会,关注更多先进知识,是我们需要持续的学习的内容。提升自身的能力是增强每一位员工自信能力的根本解决方法。
5、高效率
影片中法国一著名连锁店的总裁需要海尔提供六种款式的样机,开发一种新产品,欧洲要两年左右,韩国、日本要一年左右,海尔只需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海尔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他提供了25款风格各异的样机。还有他提出要定一个酒柜,海尔人按照要求,连夜为他制作出来。当他看到这个酒柜时的那种感动,也带动了我的情绪,不仅是那位客户,我也已经深深地被他们的高效率所感动。真觉得看这部片子的同时就是自己在不断的做自我
6、梦想:
进入童童童,改变了我的很多思想和对人生的态度。海尔中,凌敏的翻译为自己没有选择海尔感到后悔时,张瑞敏也把公司的大门再一次向他敞开,翻译这样说:“我现是为钱而工作,但我找不到那种家的感觉以及自己内心一种创业激情和成就感。凌敏说:“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梦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你飞向想去的地方。现在童童童给了我一条路,给了我一个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我可以自由演义我人生的剧本。每天看似忙碌的工作,虽然也发现自己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却使我感到充实与自我价值的体现,我相信有梦才有未来。
7、企业文化
海尔之所以成为海尔,重要的还是归功于张瑞敏带给海尔人先进的文化理念、企业精神,这使得海尔人在共同的文化理念下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个人与团队的作用,能做大做强自然也就是必然的了。那位年轻的海尔小女孩说的那首鱼和水的诗,让我想起了童童童的企业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千百年来,无论如何地干旱,大海都不曾因之而枯竭过。因为,大海有着博大的胸怀,不断地纳含百川!我们不会因为团队成员一时的过失而放弃,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来检视过去、展望未来。因为,我们还年轻。然而,无论如何,年轻却不能是一再降低对自己要求的资本。时不待我,我必争时,这才是面对竞争应有的态度!海在为成为汪洋而成长,每一滴水为成为美丽的浪花而成长。
当有了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他们懂得如何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且贯彻执行,而不是在那里唱高调,喊口号,这一点片中的基层领导做出了表率.
片中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砸冰箱,他们知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做出的产品还是不合格,这时候领导人站出来了,用报废不合格品的方式来表这个决心,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为一个商家,他又怎么不知道广告的威力,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件事有广告宣传的可能,而且广告的初衷还是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为由,有一定的隐蔽性,结果证明这件事的确有很大的震撼效果,这也是海尔领导人的智慧体现.
海尔人不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更体现出他们的决策力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建工业园最困难的时候,AE公司想趁火打劫,可以资助海尔建工业园,但要求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并没有答应,若答应了,海尔公司将很有可能丢失自己的品牌,而成为AE公司在中国的一个廉价的加工基地,也体现了海尔领导人顾全大局,不图私利的一面.
片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片中的主人公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海尔人全力以赴、快速执行、团队协作、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这些都是我们值学习的.
海尔人的创业精神让人可敬,海尔人的民族自尊心让人可畏,我们的海尔人是可敬可畏的!
《首席执行官》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17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把一个欠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元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辉煌经历,该片由导演吴天明执导,不仅是一部弘扬民族正气,歌颂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的主旋律影片 ,而且是一部风格新颖,故事精彩,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电影。
海尔首席执行官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课上看完的这部电影。下课后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华灯初上,很不适应,倒吸一口气,仿佛自己还处于电影的场景之中,没有回过神来。校园的天空似乎也被拉上了细软的薄纱一般模糊,这种模糊更多的是一种朦胧。望着镜子前面的自己,眼眶微红,我知道,感动曾经来过,这份感动,是对天助自助者由衷的敬佩吧。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的去践行,而大多数则会中途易路而行,就好比电影中凌明的翻译一样,在海尔最苦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经受不住诱惑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当然凌明很有魄力,就如真正的王者那样,最后收留了曾经“背叛”自己的人。横贯整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忠于自己梦想的人,他会受到很多的阻碍,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疑虑,旁人的说三道四……但最后,他们总是能够听从自己的心声,放手去搏。无论是凌明还是海尔,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质量意识”就是我们缺少的,我们把优等品买给欧美,把次品留给自己用,难道我们就是这样的思维吗,一个国家要自强,自信,自爱。只有我们真正的用心去经营我们的每件小事,我们就会变的强大,不是吗?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二:
一个人会因为个人魅力而承担责任,而承担责任则会让他更有魅力。凌敏是一个需要承担责任的CEO,要命的是,他还是个有魅力的CEO。
在开场,漫天的烟花庆祝的不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厂子历经艰辛买到了德国的生产线,而是德国家电展览的开幕。这个时候的凌敏握着玻璃酒杯,沉默地听着德国人说“在80年代中国的企业要是赶上美国至少也要50年。”他还什么都不能承诺,工厂里八百来号人的生存就系在他的身上,他不能后退,他也不允许自己后退。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面对七十六台不合格冰箱,这个年轻的厂长对自己狠了心。“产品没有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只有好与坏的区别。外国人都强调产品的质量,用的是一等品,我们不能把二等品、三等品留给自己,因为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一锤子砸下去,砸在对那个刚刚开始经济发展的年代来说数量少得可怜的冰箱上,砸在全厂所有工人的眼睛里,砸在凌敏滴血的心上。这无疑是场壮举,正是这场壮举,砸碎了海尔踏上优质名牌之路的第一个障碍。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就是诚信,用高质量换来的诚信无疑是凌敏描画宏伟蓝图的正确选择。这份对产品质量近似苛刻的高标准,才造就了后来的辉煌。
50年的时间太长,当海尔成功的打开了欧洲市场,邀请他的老师上台时,才不过仅仅十四年而已。在德国人复杂的眼光里,凌敏看到的不是后面的赞扬,而是前方的征途。
柳传志先生曾说过当你确定脚下是一片坚实的黄土之后,然后才能快速向前跑去,是的成功需要准备,成功需要远见,成功需要一个果断的目光。这些话不知道凌敏是否读过,但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动完全符合了柳先生的话。艰苦的环境激起创业的`雄心,睿智而远大的目光在那个贫苦的年代穿透世俗,立志走想辉煌。顶着多少银行家的冷嘲热讽,扛着多少员工的埋怨与不解,凌敏挺住了。创业的艰难在一次次的成功后开辟着新的天地。激烈的竞争推动着乘风破浪在远航,从简陋的工厂到拥有自己的一座座商业大厦,工业园,从贫苦的青岛乡镇企业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企业,凌敏打造的海尔人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与思想,在这片舞台上高歌,首席执行官和高素质的海尔员工正带着他们真诚的信念向世界走来。
“跟AE一合,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中国人的品牌在地球上就永远消失了。”美国AE公司一直都在窥视着中国海尔。这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商人开出令人心动的筹码来换取海尔的品牌。凌敏断然拒绝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威逼利诱并不能打倒这个意志坚定的中国人,他和他优秀的员工在AE副总裁离去身后的那一句“SHIT”让在场的观众不禁欣然一笑。是的,凌敏不仅仅是个成功的首席执行官,更是一个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的爱国者。多少企业家在合并的过程中得到了钱,就有多少中国品牌在金钱的背后消逝了未来。凌敏傻吗?如果凌敏接受了当年那15个亿,又怎会有今日这17年的600个亿?
有些人,天生就是个领导者。当这样一个人有机会去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魅力便满满的洋溢在他的事业里。凌敏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当他站在海尔工业园的楼顶时,俯视大地,他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当他站在国际领奖台上时,面对闪烁的镁光灯,他散发的是无可阻挡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的坚持,他的果断,他的勇敢,他的信念。
CEO,首席执行官。这是他的头衔,这是他的位置,这是他的责任。在海尔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时,在我们为这位有魅力的CEO喝彩时,请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给自己一点责任,并且祝福自己。
这是一部好电影,证据就是我在看的时候没有想睡觉的欲望,当一个男人能用他的个人魅力把事情引导向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他倾心?
顺便说,这是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业……
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三:
剧情就是海尔集团的发家史,从刚开始凌敏(张瑞敏原型)和向华(杨绵绵原型)接管当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贷款引进德国生产线,85年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砸出了中国的质量标杆,使得中国质量得以与全球质量媲美,打造出了中国名牌。一句“德国能够造出来,凭什么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喊出多少当代国人的不甘和骨气!
92年南巡讲话,即使当时海尔冰箱供不应求,但仍坚定制定多元化战略在青岛建工业园,银行不愿贷款,面对AE愿意合资但只能生产冰箱单一产品的要求坚定拒绝,杨绵绵闯政府求支持,最终93年上市得以解决资金问题。
98年抓住WTO机遇,走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南卡设厂,最终在反倾销案中没受到丝毫影响,还拿到美国政府订单。
看完此片,着实佩服张瑞敏的前瞻和气魄,在80年代商品供不应求时还坚持严守质量打造中国名牌,90年代初的他已然想到了要建立海尔研究院和海尔大学,98年海外设厂瞄准国际市场。实在令人佩服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商业敏锐感,也佩服他制定战略的前瞻性和坚定信念。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自信和深度思考,他相信自己能做成,所以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他决定果断而坚持,因为他已深度学习和思考他人是如何做的。
那个时代的人们淳朴上进,当时的企业基本属于从无到有,即使普通的员工在工作中也有着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没有那么多灯火酒绿的诱惑,就凭着一双手一个信念创造美好生活。那个时代奋斗的人们到现在应该都是中产阶级了,80年代到现在,他们乘上了时代蓬勃发展的顺风车,着手干就是了,挣钱显得纯粹而快速。
而现在的社会,信息和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如果就人类发展史来说,现在的社会变得复杂了。人们接触到的和想得到的都变得丰富多彩,欲望在繁华的都市里舞得淋漓尽致,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能够看到内心真实渴望的人越来越少,专注纯粹的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我看到,漂泊在半空中的心如尘埃般拥挤嘈杂不知去向,安放在土地中的心如种子般生根发芽长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