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端午节香草的诗句

端午节香草的诗句

时间:2019-11-18 05:24

端午节的现代诗

端午节佩戴香囊也是一个传统的,端午前后气温飙升,许多蚊虫滋生,细菌霉菌也繁殖迅速。

俗话说“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传统香囊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而成。

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多具有散风驱寒、、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驱邪避瘟的作用。

  千百年来,从燃烧香蒿、燔柴祭天,到佩戴香囊、兰汤沐浴,香品广泛用于辟邪、除秽、驱虫、疗疾。

焚香、熏香、佩香、浴香与道家儒家医家养生的理念紧密结合,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适合端午节朗诵的散文或诗歌超过三分钟

若说乡俗是生长在沃野大地上的一支奇葩,端午无疑是一道引人夺目、炫丽璀璨的风景;倘若乡俗是闪烁在人们心头的一曲歌谣,端午则是其中最动听、最响亮的一篇乐章。

“五月五,过端午。

点艾叶,挂柳枝,香草荷包五彩绳,炸油饼,做米糕,油饼子卷糕赛过年……”歌谣像淙淙流淌的清亮山泉,响亮,动听,绚烂,多彩,被记忆之门悄然打开,显露出温馨如昨,甜美似梦的一页。

睡梦里,似乎有人在动胳膊与脚腕,睁眼一看,胳膊腕与脚腕里,被拴了一根细细花花的五彩绳,有春联的大红,有天空的湛蓝,有油菜花的金黄,有马莲花的淡紫,还有雪花的纯白——这绳儿据说能辟邪,小孩要从端午一直扎着它,直到五月十三日,找一墩马莲花,放到上面,就能驱虫赶蚊,惊吓草蛇,消灾避难,逢凶化吉。

扎了五彩绳的,即或碰到蛇既不缠身也不伤人五彩绳是母亲用她黑黑长长的头发,从走村串户的货郎担那儿换来,端午节前搓好的。

待穿衣下炕,找布鞋穿的当儿,妈妈一脸慈祥,满怀喜悦地提来一串蝴蝶样的东西,说是香草荷包。

荷包观之好看,闻之馨香,挂在家里是摆设,别在衣襟上是点缀。

每人两个,一大一小,不同样式。

大如巴掌,小巧玲珑如蝴蝶像绣球样的,还有像小动物的。

孩子们看着挂在衣襟上的荷包,看着长长的丝线穗子,心里乐滋滋、甜蜜蜜的,仿佛生命里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靓丽的色彩。

破旧的衣服,经色彩鲜艳,余香袅袅的荷包装饰,显得时髦而好看起来。

孩子们之间相互比试着淡香四溢,花色多样的荷包,夸耀一番,便被一阵浓、一阵淡的菜籽油的香味所吸引。

做荷包的材料是细心的妈妈不知从那里搜罗来的,红色、蓝色、黄色、花色等各种鲜艳好看的绸缎做里子,内部装垫了些许棉花,几根长长的、绿绿的,有些干枯但依旧柔软的香草——那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被山民仔细辛苦搜寻来的。

据说,在深山老林里,在岩壁石缝间,就长着这种极不起眼,却散发着人间浓郁香味的香草。

端午节前,有不少人趁农闲时间,爬山越岭,攀上悬崖峭壁陡坡处,采来巴掌大一块香草。

妇女把芳香四溢的香草,装填进各式各样的荷包里,散发出的香味能充盈大半个屋子。

戴在小孩的身上,走路时,犹如香袋一般,随风发出股股幽香。

生命总是有所寄托,生活总是有所渴盼,人才有活下去的念头。

斑斓多姿的五彩绳和鲜艳好看且发出香味的香草荷包,以物质的方式,借助生命鲜活、万物勃长的端午,这个庄重而神圣的节日,来表达家乡亲人对子女平平安安,渴望后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即使在穷乡僻壤,即使日子过得再困顿,人们在端午节到来之前,想方设法给缺衣少食的子女一些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荷包越做越精美,越来越大气,揉入了中国结等时尚元素,成为一种工艺品,一种家庭装饰品。

母亲们赶在端午节前,给孩子们做了大大的荷包“鱼戏莲”。

中间背靠背两个并排的精致的鱼,鱼嘴嬉戏着一支并蒂紫色莲花,鱼尾巴长长的穗子。

另外一个是“九龙戏珠”,大红喜庆的中国结缀连着栩栩如生的九条龙,从九个方面呈立体状围绕着绣球,下面也是红色、黄色、紫色的长穗子。

挂在客厅里,传达了母亲期盼孩子们一年四季平平安安,富贵有余,生活如意的心愿,也平添了喜庆色彩,装点了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而有些地方,借此举办荷包节,来推动地方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

心灵手巧的家庭妇女,做出的精美好看、时尚大气的香草荷包,代表中国而漂洋过海,周游列国,成为一种华夏民族爱好和平、崇拜友谊、追求和谐的象征。

妈妈手执晒得干干的艾叶扎成的草辫,点燃了,进进出出,让艾叶的袅袅香味,飘满小院。

我知道,那是母亲在四五月里,铲草的空闲,一根一根拔来,在泥土的院落里,翻晒了好多时日的成果。

所有房屋的门扉上,插了几支柔嫩翠绿的艾枝,装扮得泥墙木门的房子,好像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某种神秘的气氛。

以后,随着阅历和年岁的增长,才知道,其实,点燃艾叶不仅仅为了辟邪,更为了驱除屋内外细菌及病虫,是激浊除腐败,杀菌防病,讲究卫生的体现。

而长大成人的我,每逢五月端午,折艾枝、插艾枝,便成为了一种不可推辞且喜欢做的干事与习惯。

味蕾被香味吸引,在当时,是一件奢侈而神往的事情。

人的年纪是一道分水岭。

年纪越大,越才能把持与掌控自己的脚步。

年岁越小,越不易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步伐。

人虽则不想长大,但长大成人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小跑着跨进厨房,母亲早做好了一锅香香的米糕。

放指头一沾,伸到嘴里一咂,甜蜜极了,好吃极了。

铁锅里,翻卷着比碗大不了多少的油饼儿。

母亲用筷子捞出来,捂到案板上的一钵钵里。

取出一块油饼儿,三下五除二撕了,递给我和姐姐各一块,说:先尝尝,别急

一会儿,卷了米糕,再慢慢吃,保管吃饱吃好。

民以食为天。

华夏民族尤以风味各异、滋味悠长、丰富多样的各类吃食闻名中外。

在中国,无论南方北方,不说边疆内地,许多的民俗节日,有喜闻乐见、约定俗成的传统吃食。

不说春节的多种多样,不说八月中秋的月饼,端午节必定要吃粽子。

而糯米做糕,苇叶包裹的粽子,跋山涉水,一踏入北方的地界,便立即与盛产小麦的水土水乳交融,有所扬弃,有所革新,有所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出油饼子卷糕。

一年中唯有端午才奢侈一次。

平日倘亲戚贵客来访,恰巧又有吃剩的土豆,剥了皮,捣的面面的,掺些面,剥根葱,油褡子在锅底上随意擦几下,不到半小时,简简单单却又实惠方便的葱花油饼便端上桌。

若无土豆,单面和葱花也可烙,但缺少某种韵味。

如今生活好了,平常时节,有些能干的家庭主妇,会不在端午之时,花费时间与精力,给家庭成员做一顿。

但又是和面,又得炸油饼,又是做米糕,特嫌麻烦,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让现代妇女无法也不能安心来做,想吃了,掏钱买几个。

但不如自己做的地道划算。

再则,这种吃食,唯到端午节吃,才合味好吃,感觉非同一般,别有风味

民俗与饮食文化,必须有所具象,有所积淀,有所代表,有所传承,才会延绵不绝,发扬广大。

香草荷包,米糕粽子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已被国人渗入血液骨髓,成为端午节必不可缺、融为一体的吃食。

韩国人仅单独以端午节为由,申遗了江陵端午祭,既缺少厚重历史积淀,又缺乏必要的附着载体、具象代表,更不要说点艾叶、插柳条、戴荷包、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具体的民俗,不可能有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不可能有“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情怀与高尚人格

表面上看,人们以端午节为契机,大快朵颐以粽子为主的各类吃食,水乡泽国赛龙舟、吃粽子,一些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借此开展赛诗会、传统经典篇目朗诵活动,北方则举办香荷包节,吃油饼卷糕。

实际上,五月端午越来越多地融合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愫,踏实快乐生活的元素,还有以纪念屈原,缅怀爱国情操的用意在里面。

如今许多的节日习俗被异化被忽略,唯独端午节的香草荷包、油饼卷糕、苇叶粽子、扬波划舟……这些习俗却历久弥新,被代代相传,一直呵护着人们的肠胃,装点着生活,抚慰着心灵,感动着灵魂。

五月五在民间,在乡下,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既有可触摸、可观赏、可把玩的,又有可品尝、可咀嚼、可回味的可口吃食。

盛夏,正是北方一年中庄稼生长最旺盛,生命活力最璀璨的季节。

麦子绿油油,油菜花黄艳艳,玉米正摧枝绽叶,土豆刚长出秧苗,豆子扯开了嫩长的枝……一切都在可着劲儿生长。

端午无疑是一次麦收前难得的休闲期,让农民来一次体力的短暂休整与补充能量。

普通民众平时难得有空闲,庆贺传统节日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做老少皆宜、皆大欢喜的精美食物。

这种吃食充分挖掘当地各种物产,可谓物尽其用。

一种吃食,便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生动鲜活、有色有味,本色具象地展现出这方热土上生活过的先民的喜好与口味。

若说五彩绳、香草荷包是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达到一种“视觉盛宴”,一种历史积淀的传承。

那么,喷香扑鼻的油饼卷糕,则是一种味觉与物质的享受,一种民俗文化与传统饮食的发扬和广大。

五月端午,不仅仅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一次深切怀念,爱国情怀的一次集体庄重温习,更是一次精神的舒展与张扬,一次心灵的释放与拓展,一次灵魂的慰藉与寄托。

北方端午节做香包用的香草叫什么名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苍佩兰、艾叶、冰片、、樟脑、陈皮、薄荷等中,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藿香,艾叶,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 100克 三奈 60克 白芷 60克 苍术 60克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民间端午节香草包的做法

和端午张耒竞渡深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今何有,离骚在世间。

七律·端午殷尧(唐)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李隆基(唐)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日赐衣杜甫(唐)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菩萨蛮陈义(宋)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欧阳修(宋)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

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苏轼(宋)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花心动史浩(宋)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

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

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

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

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

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