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由来、风俗和诗句的一篇作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
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
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
(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 杜牧的《清明》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清明上河图---配图诗八首(上文\\\/完美(图一)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图二)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
(图三)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
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
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图五)湖光山色连一体,神韵无限入池塘。
千舟百舸竞相渡,恍若江南鱼米乡。
(图六)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
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
(图七)莫问哪处笙歌起,谁管巷陌走牛羊。
舟船停摆缘何故,原是瓦肆酒旗黄。
(图八)三教九流皆劳碌,兵学僧道农工商。
城门出入求生计,身上衣服口中粮。
塞北雪老师赠玉繁荣鼎盛汴京坊,疏水航船好埠商。
八作五行临市面,七情六欲本平常。
择端墨笔嵌贞美,长卷春秋藏苦伤。
民泰国强龙凤舞,勤劳致富酿琼浆。
雨点老师赠玉宋时汴梁贼热闹,一条大河京城绕。
完美睹图情澎湃,诗韵八阙随手飘。
吟就夹岸繁荣地,咏尽水上舟帆摇。
隽永描绘旧日景,浪漫升华图情娇。
铁蝴蝶赠玉 青山碧水尽相望,熙攘人群入城墙。
街头小巷走马车,亭台楼阁飘华帐。
文艺老师雅和(图一)手释长卷话汴梁,宋末美景醉心房。
一缕思绪随风远,千载追忆梦中藏。
(图二)远帆静泊听溪唱,晨阳初露染山岗。
京郊车马碾新绿,踏青归来抚心伤。
(图三)台前台后谁为将,戏里戏外谁是王
鼓乐催人精神爽,谢幕方知身暖凉。
(图四)登高远眺百舸忙,一片河山沐春光。
田野青青梨花绽,牧笛声声绕柳塘。
(图五)桥涵相牵连各庄,车马络绎市井昌。
岸边垂钓勤撒网,绣绢换来口中粮。
(图六)人烟稠密漕运旺,纤夫号子传四方。
虹桥见证百年史,巷深老店溢酒香。
(图七)佳人粉黛着彩妆,帘动笙歌美娇娘。
亲眷别去声渐远,彩楼欢门唤新郎。
(图八)陆路便捷连三江,城里城外可通航。
骆驼缓步轿先行,西域贡品入高堂。
hgzdb老师雅和(图一)阅尽清明画卷长,美轮美奂是何方。
汴梁水邑匆匆客,误把酒坊作未央。
(图二)孤帆急棹水中忙,晨起皇都暮至乡。
娱乐锦城无眷恋,凡心早盼美娇娘。
(图三)昼想秦淮夜汴梁,遥闻丝竹乐未央。
台前台后皆羁客,休管衙门谁是王。
(图四)百舸争流竞短长,孤村旭日沐晨光。
洛阳百户千家外,万朵牡丹入宦房。
(图五)长虹飞架惠城乡,跃马扬鞭运货忙。
谁道官城多趣事,穷人依旧话凄凉。
(图六)汴水如斯玉带长,皇都漕运遍城乡。
千年老店声名在,别样醇醪百样香。
(图七)大宋笙歌秦汉腔,风飘竹乐入池塘。
宫廷喜奏西江月,宫角相闻泪断肠。
(图八)五湖玉带襟三江,千里京杭碧水长。
天下转漕吴越地,王朝丝路起钱塘。
毛毛赠玉中华大国神州,国之瑰宝无数, 毛毛才疏识浅,耳闻能祥少睹, 昔日窥得一斑,今朝欣观诗图。
远山近水天林,舟桥鞍马驿路, 城郭画栋雕梁,寺院戏楼商铺, 亭台水榭曲径,清明时节扫墓。
达官显贵才子,车轿鱼樵挑夫, 梨园卖艺杂耍,佳人侍女村妇, 兵勇商贩走卒,北宋京都风俗。
绘之广全深细,才疏焉能道足, 感谢完美辛苦,使我一饱眼福, 但愿和谐社会,人民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