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说读书人很坏的谚语是什么
金内败絮其外金玉其外,败絮 拼音: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简 jyqwb 词: 华而不实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徒有其表 解释: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出处: 明·刘基《诚意伯集·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例子: 难怪人说长皮不长肉,中看不中吃
这才是~呢
(欧阳山《三家巷》一)
形容最做坏事的人都是读书人,讲义气的是草民的那句话
,负心多是读书人——原文当为“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是是明代诗人的著名对联。
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形容读书人的词
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
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
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
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
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
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
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
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
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
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
穷困愁苦,失意消沉。
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如今眼看着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
”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出处: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
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同“燕颔儒生”。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
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有没有讽刺读书的诗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 雅慕诗书静慕风, 廿数年华苦读中。
往日不爱钱屋权, 今日只余柴米葱。
黑白颠倒我不会, 媚上欺下我不行。
今朝有酒今朝醉, 百无一用是书生
反应是人读书生活的诗句
1、《冬夜读书示子津》【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杂诗》【晋】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5、《闲居书事》【唐】杜荀鹤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6、《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昌谷读书示巴童》【唐】李贺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8、《冬夜读书有感》【宋】陆游胸中十万宿貔貅,皂纛黄旗志未酬。
莫笑蓬窗白头客,时来谈笑取幽州。
9、《读书》【宋】陆游力不扶微学,心犹守旧闻。
壁间科斗字,秦火岂能焚
10、《寒夜读书》【宋】陆游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11、《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唐】权德舆异乡兄弟少,见尔自依然。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何朝逢暑雨,几夜泊鱼烟。
余力当勤学,成名贵少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狠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今生读已迟尽信书不如无书.............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
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文集》●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我爱书。
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论文学》●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高尔基论青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论青年》●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高尔基:《论文学》●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论青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高尔基论青年》●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
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高尔基●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
--《富兰克林自传》●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凯勒
关于读书的诗句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负心多是读书人,书给人带来的是好是坏
变与不变,都在于你自己不是吗,关键是看你想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