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和月亮的诗句
关于太阳的诗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三十二 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其三十五 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采薪者歌》 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 其七 朝云四集,日夕布散.素景垂光,明星有烂. 花影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绝】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东郎山 年代:【唐】 作者:【曹邺】 体裁:【七绝】 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 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遐荒? 为顾彦先作诗 年代:【魏晋】 作者:【陆机】 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已亥杂诗 53 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 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秋日杂兴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即事亦足乐,何必桃李尘! 苍筠如苍玉,乡是涧壑姿. 朅来西窗下,死生付污泥. 虫缘有病叶,土瘦无新枝. 太阳岂我偏,檐影为蔽亏. 昔如松柏独,今作蒲柳衰. 暮夜风雨急,岁晏谁与归? 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 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 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年代:【宋】 作者:【梅尧臣】 吴夫,佩银龟. 乘天马,索怪奇. 忽得虢略一片石,其中白色圆如规. 又有树与乌,画手虽妙何能为. 吴乃持问欧阳公,比公曩获尤可疑. 疑不为辨赋以诗,诗辞粲粲明星垂. 复遣齎来使我和,坐上钜公傍睨之. 范侯实有杨雄学,咸云此理难究推. 我归涤虑反覆思,义虽不经聊解颐. 月与太阳合朔时,阳乌飞上桂树枝. 枝上作窠生群儿,人不知天公. 天公欲俾世间见,影著石面如黏黐. 乌既不得去,月亦不可移. 留为千古作好玩,慎勿倾仆同玉碑. 逍遥咏 年代:【宋】 作者:【宋太宗】 神仙上界道清虚,那个何亲那个疏. 修炼岂教人世识,归真本是太阳居. 三天定相玄中得,一气须闻妙更殊. 运偶不同他往日,老来自在见功夫.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关于月亮的诗: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1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1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有关太阳的古诗句 月球是一片荒漠。
扩句,扩两处
美丽的月球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关于太阳和月亮科学知识全部
是太阳系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太阳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行,也就是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6)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
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
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最接近的一颗是红矮星,被称为比邻星)。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光谱为G2V),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
在大约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
虽然氦聚变产生的能量比氢聚变产生的能量少,但温度也更高,因此太阳的外层将膨胀,并且把一部分外层大气释放到太空中。
当转向新元素的过程结束时,太阳的质量将稍微下降,外层将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处(这时由于太阳质量的下降,这两颗行星将会离太阳更远)。
月球,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它是地球的一颗固态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万千米)。
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
月球的年龄大约已有46亿年。
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求月球,太阳和潮汐之间的关系,求详细~越详细越好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
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
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
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形成原因 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
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
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
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
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
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磨擦,以1.7TW(1.7x10^12W)的速率消散。
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
据最新的估算,有开发潜力的潮汐能量每年约200TW·h。
除月球、太阳外,其他天体对地球同样会产生引潮力。
虽然太阳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得多,所以其引潮力还不到月球引潮力的一半。
其他天体或因远离地球,或因质量太小所产生的引潮力微不足道。
根据平衡潮理论,如果地球完全由等深海水覆盖,用万有引力计算,月球所产生的最大引潮力可使海水面升高0.563m,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为0.246m,夏威夷等大洋处观测的潮差约1m,与平衡潮理论比较接近,近海实际的潮差却比上述计算值大得多。
如我国杭州湾的最大潮差达8.93m,北美加拿大芬地湾最大潮差更达19.6m。
这种实际与计算的差别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
一般认为当海洋潮汐波冲击大陆架和海岸线时,通过上升、收聚和共振等运动,使潮差增大。
潮汐能的能量与潮量和潮差成正比。
或者说,与潮差的平方和水库的面积成正比。
和水力发电相比,潮汐能的能量密度很低,相当于微水头发电的水平。
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
太阳与月球的资料
太阳: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
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万℃。
太阳: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
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
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
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
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月亮: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在太阳系中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球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
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
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
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
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
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
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
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
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
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
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
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
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发现“质量瘤”。
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
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
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
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
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下表[]以满月亮度为100,列出不同月龄时的亮度值。
从中可以看出,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
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
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太阳和月球
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它是一个质量为1989.1亿亿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直径139.2万km(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的热气体(严格说是等离子体)球。
其平均密度为水的1.4倍,但这一平均密度隐含着很宽的密度范围,从超高密的核心到稀薄的外层。
作为一颗恒星太阳,其总体外观性质是,光度为383亿亿亿瓦,绝对星等为4.8,他是一颗黄色G2型矮星,有效温度等于开氏5800度。
太阳与在轨道上绕它公转的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km(499.005光秒或1天文单位)。
按质量计,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重元素。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
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
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平均周期;赤道比高纬度自转得快),每2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
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
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
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
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
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