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 初一 二 必背古诗 古文
王建加,男,一九五〇年十二月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
先后就学于交城县瓦窑小学、交城城内完小、太原市东缉虎营小学、山西大学附中、交城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农村劳动,“文化大革命”后参加工作于古交市政府。
期间进修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西泠印社创作班。
现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古交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百度百科》
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安徽)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工整地写在横线上。
(每空一分,有错不得分)(5分) (1)此去泉台招旧部, 。
(陈毅《梅岭三章》) (2)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3) ,屈 指 行 程 二 万。
(《清平乐 六盘山》) (4) ,江 入 大 荒 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2.根据下面语境或提示,用诗文原句填写。
(每空一分,有错不得分)(8分) (1)《使至塞上》中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向刘禅提出了 、 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
(3)《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到了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请在下面写出两个含有月的诗句。
① ② 3.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按要求答题。
(4分) 据《成都商报》2004年6月2日报道,家住双桥子的王某昨天突然接到正在念初三的儿子的班主任电话,说儿子根本没有去上课。
放下电话,王某心急如焚,赶快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在外面的妻子,夫妻俩便开始了艰难而心焦的寻找。
他们一家网吧一家网吧地问,最后终于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正在打游戏的儿子。
面对这种情况,母亲只能泪流满面,恨儿子不争气。
原来,16岁的儿子本来学习成绩挺优秀的,但今年初迷上电脑游戏后,成绩便急剧下滑。
昨天是儿童节,母亲给了儿子50元钱,让他放学后带表弟去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没想到儿子竟然逃课--上网去了。
现在,他的妈妈和同学都希望他能克服迷恋电脑游戏这一不足。
那么该怎样劝说才能产生效果呢
请根据下面的要求或提示,从妈妈和同学的角度分别写几句劝导的话。
(回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并让这位同学易于接受) (1)妈妈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准备好好劝劝他。
妈妈说: (2分) (2)假如你是一位曾经迷恋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习,后来又改正的同学,你会对他说: (2分)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半年多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吧。
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3分) 推荐的名著:《 》 推荐的理由: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0题。
(16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每题一分,有错不得分)(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不足 为 外 人 道 也 古义 今义 6、本文以 为线索。
(1分) 7、请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四条。
(4分)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 (2分) 10、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这个当时的理想社会
(3分)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14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分) 12、“似乎听到歌吹了”、“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中三个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是什么
(2分) 13、“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然而又自失起来”、“果然是渔火”、“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几句话分别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的什么心理
(4分) 14、文段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晚景,其描写角度分别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20题。
(20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你的婶婶:诺拉。
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得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
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
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
我说。
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
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
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
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
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
--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
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
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碟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
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
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
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
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
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
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
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
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
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
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
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
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
,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
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辈牛奶而已。
15.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我不能说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3分) 答: 1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句而不用B句。
(3分) A.如果到时候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B.到时你可要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答 17.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
请简要概括回答。
(4分) 答: 18.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很愚蠢吗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 19.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出了当时心理活动的状态。
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
(3分) 20.诺拉婶婶借与我共进午餐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会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特色上的,还可是其它方面的)
尝试着写出一点。
(4分) 答: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请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沟通、鼓励、合作……),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文章应写出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得抄袭。
(2) 有一个小男孩不小心踩了邻居新铺的水泥路面,将平整光滑的水泥地印上了几个清晰的脚印。
小男孩十分害怕邻居伯伯知道,赶紧回家把鞋子冲洗干净。
但他心里一直不安,终于决定告诉邻居伯伯。
邻居伯伯看了现场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现在我还能修补它。
假如你不马上告诉我,等水泥干掉以后,脚印就无法修补了。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请认真阅读上面这段文字,以修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
③可以用这则材料,也可以不用这则材料;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也可以写别人。
总之,要围绕修补这一话题作文。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⑤不少于600字。
⑥不得抄袭。
冼星海有什么事迹
生平 ■十几岁已有“南国箫手”之称;在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打杂等维持生活,于街头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1999年11月,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其故居凭吊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
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
他6岁进私塾。
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
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
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
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
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
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
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
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
临行前,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
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
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
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
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背景■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
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
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
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
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
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
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
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故事■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在巴黎音乐学院得到“荣誉奖”后,主考老师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
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
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
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
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
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
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5分钟,现场谱完《救国军歌》交给学生唱,在场的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的津贴只有5元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
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
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
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
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
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
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
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课文
打开网址可以自己看一下啊 只给你先说几个具体的: 现在名人: 和建英 女,1953年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
于1973年参加教育工作,在近26年的教学工作中她不断进取,从1978年到1989年近十年中先后取得省市教院和中央电大的专科文凭和北师大的本科文凭。
1996年又进修了北师大的研究生学习并取得证书。
现在任职于太原市成成中学。
1994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1996年评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1998年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
她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不断探索。
从1986年至1992年连续四次荣获太原市“教学能手”称号,并获市“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获全国第二届中语会“优秀教师”称号。
从1994年至1998年先后参加了十四本书的编写工作均由省级出版社出版。
并于1996年至于998年在太原教育台和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进行中考专题讲座。
她勇于探索,自强不息,奉献不辍。
事略已录入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语文教坛明星录》一书。
和克纯 男,1957年3月生,云南丽江人。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
现任民族师范学校校长。
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小学,中学,中等师范学校任教并主持行政工作。
多年来,在学校管理与教改方面作了许多尝试,在管理方面明确提出:“一面旗帜,一个典范,五个一流”目标。
即“把丽江师范办成全区教育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区办学的示范窗口学校;把民族师范办成全区民族团结的典范;把丽江民族师范办成‘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质量’的特色学校。
”提出“六个结合”,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常规管理与特色管理相结合,抓教研促改革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内强素质练硬功与外树形象作表率相结合,严格要求与提高待遇注入情感相结合”的治校方略。
提出“一个观念”,即“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爱无恨,有赏无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努力发现‘闪光点’,人人受教育,个个得到尊重,最终个个成才”的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
提出“四个满意”,即“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为衡量工作标准的准则。
这些尝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实行“后进生”转化责任制的探索》、《六步教学法与目标教学教学法相互渗透方法的探索》等数十篇论文在《云南教育报》、《云南中师》、《丽江报》、《丽江教育》发表,曾编写中师教师《经济常识重点难点学习指导》(1996年5月天津人民出版社1版)。
他的事迹曾在《云南民族报》等多种媒体报道过,曾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教发及地方各部门表彰奖励20余次。
和丕禅 男,1939年1月生,山西省忻州市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共党员。
曾任浙江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
和丕禅于1960年西北农业大学农经系毕业,分配于新疆石河子农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农经系副主任、主任等职。
1993年调入浙江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1995年任院长。
三十九年来一直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管理学原理》《比较管理学》等8门课,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1本,主编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1本,主编地区性教材2本,参编2本。
主持国家科委子课题1项、农业部中华科教基金项目1项、省科委课题1项,先后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曾获农牧渔业部表彰奖励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和丕禅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业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任农业部全国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农业经济学科组成员、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
和毓天 1930年10月生,纳西族,云南丽江人。
现任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教授。
兼任《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
195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先后在国内率先著文介绍气肿性膀胱炎、重症肌无力及其X线治疗、细支气管癌(肺泡细胞癌)、盐矿工人尘肺、肠气囊肿的X线诊断、肝脏型恶神经纤维瘤病、胸膜壁层间叶瘤等病种。
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主要有《盐矿工人矽肺》、《颅骨锁骨发育不全——附24例报告》获云南省人民委员会1979年奖状;《肢体纹状肥大症》及《X线假彩色编码的理论及初步实践报告》两文1985年获昆明医学院科研论文三等奖;论著有《简易颞颌关节摄片架》1986年获云南省科委小组发明三等奖;《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1989年获昆明医学院论著二等奖。
和晶 (特别说明一下,我经常看他的节目,今天收到了他父亲和丕禅先生的邮件说要让我收录他的资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特此搜集了和晶的资料添加一下) ———荣誉——— 获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 获“金话筒”银奖,金奖提名 ———经历——— 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3年至1997年上海电视台文艺中心益智类节目《智力大冲浪》节目主持人 1997年至1998年上海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办学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在职) 1998年至2002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有话大家说》节目主持人 2002年至至今中央电视台《选择》、《十二演播室》节目主持人 2002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出任主持 2002年9月开始主持《实话实说》栏目 和志光:(公元1946~今),藏族,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人。
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64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专文化。
1964年8月~1969年11月,在昆明军区步兵第十三团一连当战士。
1969年11月~1970年6月,任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一连副排长。
1970年6月~1970年12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九团一连排长。
1970年12月~1974年4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九团一连副政治指导员。
1974年4月~1979年1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九团一连连长。
1979年1月~1982年2月,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七团一营营长。
1982年2月~1983年2月。
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十五团副团长。
1983年2月~1986年8月,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十五团团长。
1986年8月~1993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迪庆军分区参谋长。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3年3月~1995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迪庆军分区司令员。
年3月~1998年5月,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其间: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学院合成指挥 和晶 姓名:和晶 性别:女 原名: 英文名: 生日: 星座: 国籍:中国 地域:中国大陆 身高: 血型: 三围: 嗜好: 生平介绍:和晶简历: 1988年--1992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3年--1997年上海电视台文艺中心益智类节目《智力大冲浪》节目主持人(获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 1997年--1998年上海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办学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在职) 1998年--2002年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有话大家说》节目主持人(获“金话筒”银奖,金奖提名) 2002年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中出任主持 2002年9月 开始主持<<实话实说>>栏目 音视频: 其它: -------------------------------------------------------------------------------- 和志光 和志光,男,藏族,1946年1月生,云南维西人。
中专文化。
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8月参加工作。
1964年8月至1969年11月,在昆明军区步兵第13团一连当战士。
1969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陆军第11军32师95团一连副排长。
1970年6月至1970年12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9团一连排长。
1970年12月至1974年4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9团一连副政治指导员。
1974年4月至1979年1月,任云南省军区独立第9团一连连长。
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7团一营营长。
1982年2月至1983年2月。
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5团副团长。
1983年2月至1986年8月,任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5团团长。
1986年8月至1993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迪庆军分区参谋长。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任云南省军区迪庆军分区司令员。
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其间: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在国防大学合成指挥专业学习)。
1998年5月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 和亲仁 和亲仁 〔清〕字耕云,嘉定(今属上海市)人。
从昆山王学浩受六法。
《嘉定志》 -------------------------------------------------------------------------------- 和凝 和凝 〔公元八九八年至九五五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人。
生于唐昭宗光化无年,卒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年五十八岁。
梁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登进士第。
后唐时,历翰林学士,知制诰,知贡举,所取皆一时之秀。
晋天福五年,(公元九四年O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入汉,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
终于周。
凝生平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故号为曲子相公。
有集百卷,当时曾刊印数百部,分赠于人。
《旧五代史本传》相传今本韩�香奁集,系凝所作。
凝后贵,假名于�。
《梦溪笔谈》胡适则以香奁集为凝的词集,《词选》今已不传。
-------------------------------------------------------------------------------- 和自兴 和自兴,纳西族。
模范指导员。
云南丽江人。
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毕业于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
后任兽医、排长、连指导员。
1979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在连队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立集体一等功。
在攻打西罗楼无名高地的战斗中,与连长率一个排主攻,遭越军火力阻拦,连长负伤,他挺身端起机枪,带领战士冲向敌阵,歼灭了高地上的敌人,自己中弹牺牲。
同年,部队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勇献身的模范指导员称号。
-------------------------------------------------------------------------------- 和柱 和柱 〔清〕旗籍,画院供奉。
《清朝院画录、石渠宝笈三编》 -------------------------------------------------------------------------------- 和蒙 和蒙 〔公元九五一年至九九五年〕字显仁,开封浚仪人,和岘之弟。
生于周太祖广顺元年,卒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年四十五岁。
五六岁时,父凝教之诵古诗赋,一读即不忘。
试令咏物为四句诗,颇有思致。
凝叹赏而奇之。
太平兴国八年,(公元九八三年)擢进士第。
起家霍丘主簿。
雍熙初,(公元九八四年)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
累迁光禄寺丞。
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
蒙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表上之。
又献所著文赋五十轴。
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
淳化初,(公元九九O年)又撰七�题名记并补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右正言。
是岁,太宗亲试贡士,蒙预考校,作歌以献。
帝甚称赏,遂以本官知制诰。
不一年,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
至道元年,(公元九九五年)与王旦同判吏部铨。
是秋,晨起将朝,风眩暴作而卒。
-------------------------------------------------------------------------------- 和公 和公 〔宋〕僧。
徽宗(一一OO至一一二五)时人。
工书,曹溪大鉴禅师碑,元和中柳宗元文,绍圣中苏定武书,前长老辨公立石。
崇宁初毁去,长老和公更书而刻之。
《唐庚眉山集》 -------------------------------------------------------------------------------- 和峤 和峤 〔晋〕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
袭爵上蔡伯。
惠帝即位(一九O)拜太子太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谥曰简。
工隶书。
晋太康二年(二八一)汲郡民发古冢,得书言穆王游幸之事,诏荀勖、和娇等以隶字写之。
《晋书本传、中兴书目序》 专业学习)。
古代名人: 和峤(?-292),西晋中书令,武帝咸宁五年(279)至太康二年(281)在职。
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
少袭父爵为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
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廉简约。
入为给事黄门侍郎。
咸宁五年(279),为中书令,深得武帝信赖。
平吴时,有谋议之功。
转侍中,愈被亲礼。
见太子司马衷是一白痴,主张改立,未见采纳。
太康末年,为尚书,以母丧去职。
元康元年(291),拜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二年卒,谥曰简。
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吝啬,以是获讥于世,杜预称峤有“钱癖”。
和洽,三国魏大臣。
字阳士,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
东汉末往投荆州刘表,被待以上客。
曹魏时期历官丞相掾属、侍中、太常等。
主张施政节俭,注重农耕,减轻徭役。
居官清廉,以致卖田宅自奉。
卒后谥简侯。
和跋,北朝北魏将领。
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
世领部落,附拓跋部。
跋有才辩,常参预军国之计,道武帝任其为尚书,镇邺。
率军取慕容德滑台,封定陵公,出为平原太守。
后以好修虚誉,性好奢淫罪,被道武帝杀于路侧。
临刑,跋以灅北地瘠,可居水南等语嘱诸弟。
诸弟遂降姚兴。
和匹(?-452),北魏太武帝时任侍中。
出身不详。
太武帝拓跋焘正平元年(451)任侍中,爵吴兴公。
次年,太武帝为中常侍宗爱所杀,秘不发丧。
匹与侍中薛提、尚书左仆射兰延等议立新君,亦为宗爱矫皇后令杀之。
和归,北朝北魏将领。
代地(今山西北部)人。
从征赫连昌有功,拜统万将军,赐爵成皋男。
又从攻虎牢,破其城,进封高阳侯。
后以罪发配凉州,因与盖吴作战,复拜龙骧将军。
后复高阳侯卒。
和度,归子。
位至昌平太守。
和洪,隋将领。
汝南(今属河南)人。
勇烈过人。
仕周,以军功累至车骑大将军。
从武帝平齐,又从破陈大将吴明彻于吕梁,赐爵北平侯。
入隋,从韦孝宽讨平尉迟迥,又以北道行军总管击退突厥。
后迁徐州总管卒。
和凝(898-955),五代词人。
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人。
幼聪敏,形神秀发。
十七岁举明经,十九岁举进士。
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
始为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瓌从事。
唐天成(926-929)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翰林学士。
晋初,为端明殿学士。
天福五年(940),升任宰相,深得晋高祖信任。
晋出帝时罢相,为左仆射。
入汉,拜太子太保,封鲁国公。
周初,迁太子太傅。
少年时好为曲子词,流传汴洛,后契丹入京,号为“曲子相公”。
长于短歌艳曲,有集百余卷,自行雕板,印数百套,分送于人,今皆佚。
《花间集》录其词二十首,《唐五代词》辑得二十九首,多为淫词艳语,格调卑下。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其中《宫词》百首,多为粉饰太平之作。
另韩偓所撰《香奁集》,旧传为和凝作,凝后显贵,乃嫁名于韩偓。
此说非是,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及《梦溪笔谈校证》按语均有辩正。
传在《旧五代史》卷一二七、《新五代史》卷五十六。
和岘(933-988),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字晦仁、凝子。
年十六登朝为著作郎,善音乐。
太宗(赵匡义)时为太常博士,制律吕、乐器中叉于笛。
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曰共宸管,备于乐府。
以殖财侮慢削籍,后起为太常丞。
著有《奉常集》、《秘阁集》等 和嵊(951-995),字显仁,岘弟。
太平兴国进士,累官光禄寺丞。
淳化初,撰《七牖题名记》,并补注父和凝所著《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擢直史馆。
三年(992),再献《观灯赋》,进右正言,知理检院。
至道初,与王旦同判吏部铨。
病亡。
和斌,北宋将领。
字胜之,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
选隶散直,为德顺军指挥使。
从狄青攻侬智高为前锋,血战立功,擢权广西钤辖,又败抚水蛮。
累官步军都虞候。
斌谨守边防,力反边吏生事邀赏,以恩信得边民爱戴。
清廉自持,岭南珍货,一无所蓄。
卒,赠宁州防御使。
和诜,北宋将领。
斌子。
以荫为河北副将,累官右武大夫、威州刺史、知雄州。
在雄州十年,颇能侦敌情。
上制胜强远弓,能射中三百步外,边人称为“凤凰弓”。
因事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筠州。
后复官,卒。
和春(1792-1860),清末将领。
赫舍里氏,字雨亭,满洲正黄旗人。
初官副将,以镇压太平军有功,渐迁总兵、江南提督。
咸丰六年(1856),向荣败死,他继任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十年,太平军集结重兵击破江南大营,他逃至苏州浒墅关,自杀(一说伤重而死)。
其他和姓名人有远古传说人物和仲、和叔;北朝北魏大臣和其奴、和天受,东魏官吏和安;元画家和礼霍孙;清将领和耀曾、和隆武等。
郝氏的图腾是什么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华夏部落。
呵各切,黑各切,从音壑(he)。
(注:郝本读作he,郝字读hao是由于方言变化,且仅在河北、北京一带,全国解放后普通话改革,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统一读作hao。
然晋、陕、鲁、豫、四川及南方未学普通话的人至今仍读作he。
) 郝字古体为“赤邑”(见),即左边为赤,右边为邑。
邑为城池乡堡村落。
(类似姓字还有郑、邓等等) 相传古代华夏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皆以颜色为帜,其中炎帝部落为赤色,即红色;黄帝部落为黄色。
炎、黄部落皆起源于今陕西一带,并成为当时华夏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两个部落。
在各个部落的不断混战与兼并过程中,炎帝部落的一部分向南越过秦岭,进入南方;另外大部分越过黄河进入现在山西境内,今太原一带,仍以赤色为帜,搭屋建城,经过多年繁衍生息,至大禹以后到夏开始有文字记录时,这一地区便被记载为赤邑,也就是后来的太原郝乡,在殷商子期被帝乙封于赤邑之前赤邑就已存在,按照当时起氏习惯,此地的人应该就会以此地为氏,但有史料记载郝氏起姓是在子期以后。
另外还有一部分炎帝部落留在陕西,后来也以其居住地赤邑为姓。
所以郝氏有山西郝氏和陕西郝氏的说法。
2、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
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
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据及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
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
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3、 出自复姓。
据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4、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
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
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5、 为古代南方姓氏。
据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谓之‘三王’部落”。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
至于郝姓南迁,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
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
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
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现在郝姓在海外也有分布,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以及南非等国都有郝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
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
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
---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据颜师古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
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晏:秦之上卿,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
郝贤:汉初开国功臣,“以上谷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郝子廉:太原人,西汉时期以为官廉洁闻名。
郝孟真:上党人,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郝昭:太原人,三国魏之杂号将军。
郝散:西晋匈奴人民起义军领袖,于元康四年在谷远发动起义,攻占上党。
郝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记载郝略为北魏时期清河相,为“关东士望”。
郝回:南朝梁任江夏太守(今湖北安陆)。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唐高宗时期宰相。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此外有成就的画家还有郝世安、郝锐等。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
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
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
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
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锦:安徽六安人,明末著名学者。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
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 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
后因在军中受排挤,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
他曾官至户部主事, 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
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
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
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
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
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兰田:(1832一1872)为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
安徽人。
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
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
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
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
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
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
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
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
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郝为真: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
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
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
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郝柏村:江苏盐城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2期。
后任职胡宗南军中,曾任驻印远征军炮兵连长。
1950年到台湾后升为炮兵指挥官。
1958年获蒋介石颁赠“虎”字荣誉旗、四等云麾勋章。
曾在美国陆军炮校高级班和美国陆军参谋大学进修。
1964年晋升为中将。
1965年任“总统府”侍卫长。
后任第一军团司令、“国防部”作战次长、“陆军”副总司令。
1977年任“陆军”总司令、副参谋总长、晋升为“陆军”上将。
1981年任参谋总长,得蒋经国信任,主持警政安全、军事情报等工作。
1990年出任“行政院长”,1993年2月辞职。
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郝诒纯:湖北咸宁人(1920--2001),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1935年在北平师大女附中上学期间,积极投身于“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西城区区队队长,1937年转学到天津耀华中学,担任天津“民先”总队部组织委员。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曾连续两届为西南联大学生会主席。
是西南联大党的外围组织——群社的发起人之一。
为使地质事业后继有人,郝诒纯将自己的多年积存捐给了中国地质大学,用于设立“郝诒纯奖”。
世字排列: 家传的世字排列请记录下面,不知是否正确,如有误请大家修正。
下面来自郝德喜山西太原一带发贴(2004.10.22): 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又说应为 曜 )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本字不确定)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共50字。
据我了解,象“伍”姓的世字排列可读为一首诗,可这里我怎么也读不出来,但有的地方又有那么点象,如“时保大选应明起”“春晓泽家兴百利”。
目前我们基本在“连、富、耀、林、勇”辈上。
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祖先留下的《世字排列》找回来,并延续下去。
求助 上海外国语大学小语种提前录取
我是08届保送生~哇卡卡问题好多一个个来1可以参加提前录取的学生一般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的,包括天津、石家庄、长春、济南、南京、杭州、厦门、南昌、武汉、重庆、郑州、太原、成都、深圳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含浦东校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中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优秀且高中阶段均在本校就读的在籍英语语种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是保送的要求,不过一般小语种也大多是这些学校才有资格的,不过其他的中学也会有一些名额,具体可以问问你们老师或历届毕业生。
2考试的时间不大一样。
像我们这届比较晚是1月12号才考试的,而去年要早几个月。
考的内容每年也不一样的,今年的保送生考的英语的笔试加面试,而小语种考的是语文加英语。
难度的话是肯定有的,毕竟是语言类的学校。
英语的话最好多做些四六级的习题。
像我们当时考的英语卷子就特别变态。
用的是快速阅读文章的长度加上精读的问题难度很大的~建议多背些六级单词考选择题的时候有专门考词汇的要到上海去考的考试地点: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内就是上外在虹口的校区,不过现在本科校区在松江大学城3不能把高考和提前录取放在一起看高考更看重的是全方面的能力,而提前录取的话更看重你对英语和语文的掌握能力,尤其是还有面试的时候,更看重你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PS;如果你对自己其他科目,例如数学没什么信心,而英语又是你的强项的话,建议你试一下提前录取。
毕竟省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