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吕剧井台会唱词
传统古装戏《姊妹易嫁》、《逼婚记《借亲》、《借年》、《王借当》、《小》、《龙凤面》、《钗头凤》、《海盗的女儿》、《井台会》、《喝面叶》、《拉郎配》、《三拉房》、《庵堂认母》、《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现代戏《李二嫂改嫁》、《苦菜花》、《补天》、《乳娘》、《乡人俚曲》、《潮涌黄河口》、《石龙湾》、《雷雨》、《原野》、《江姐》
胶东育儿所观后感
胶东育儿所观后感乳山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悠久,这里曾是胶东公学、八路军兵工厂、敌后医院和制药厂常驻地,发生过马石山突围战、双山突围战等英雄故事,涌现出马石山十勇士、胶东乳娘等一批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迹。
2016年9月9日,单位一行人参观胶东育儿所旧址,所见所想,感触颇深。
整洁的石砌小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走进位于乳山崖子镇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
为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抛下刚入人世的亲生骨肉。
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此后10多年时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迁徙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乳娘们用大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包含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和胶东育儿所旧址两个部分,共10处展室。
修缮工作中,乳山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化保留房屋原貌,通过对历史事件、感人故事的整理、展出,让参观者从中感受到乳娘精神洗礼。
齐鲁大地,南有沂蒙红嫂,东有胶东乳娘,乳山母爱精髓汇聚到红色革命历史中。
在纪念馆中,通过幻影成像的方式,播放吕剧《乳娘》和央视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让参观者能够更直观了解胶东乳娘感
山东吕剧代表曲目
传统古装戏《姊妹易嫁》、《逼婚记》、《借亲》、《借年》、《王定保借当》、《小姑贤》、《龙凤面》、《钗头凤》、《海盗的女儿》、《井台会》、《喝面叶》、《拉郎配》、《三拉房》、《庵堂认母》、《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现代戏《李二嫂改嫁》、《苦菜花》、《补天》、《乳娘》、《乡人俚曲》、《潮涌黄河口》、《石龙湾》、《雷雨》、《原野》、《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