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格言宝藏论第七品

格言宝藏论第七品

时间:2015-06-07 01:43

五部大论是什么

五部大论”是:戒律、俱舍、因明观和般若。

  一律。

总的来说,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

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共九卷二千七百颂。

此外,释迦光尊者的《戒律三百颂》,萨嘎拉阿罗汉的《花鬘论》(汉译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等律学要典,也很受重视。

  二、俱舍。

在藏传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说。

“上俱舍”是指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下俱舍”即世亲论师的《阿毗达磨俱舍论》(含颂词及自释)。

  三、因明。

陈那论师根据第三转说法所述因果之能生所生关系及法的不变本性,撰写了一百余部短小精辟的因明论著,后得文殊菩萨加持摄受,将这些零散篇章辑为《集量论》一书,含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共六品内容。

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为进一步阐发《集量论》深义,撰写了“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主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为支分论。

《释量论》专从句义两方面解释《集量论》,广破他宗,建立自宗,最高抉择到唯识见,被后人奉为随理唯识的根本论典。

后来,藏地号为“第二法称”的大智者萨迦班智达将“因明七论”所有义理总摄一处,撰写了《量理宝藏论》。

此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各教派争相传讲,成为通达因明学的一部要典。

  四、中观。

按藏传佛教观点,龙树菩萨有六部自空中观方面的代表论著(“龙树六论”),即《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名言成立论》。

龙树菩萨心子圣天(提婆)论师撰写了《中观四百论》,继续阐扬龙树自空中观妙义及修持方便。

龙树父子学说被称为“根本中观”。

  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造有《中论》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无余开显了龙树中观妙义。

此外,月称论师还著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大量论典,为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作出极大贡献。

  五、般若。

此处的“般若”,特指开显第二转说法实际修证次第的《现观(证)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把般若经的每一会都分作八大段来阐释:一、一切相(种)智;二、道相(种)智;三、一切智;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五、顶现观加行;六、渐渐次现观加行(或称次第现观加行);七、一刹那现观加行;八、法身。

由此构成《现观庄严论》八品的主要内容,前三品讲境,次四品加行讲因,末一品法身事业讲果,共有七十种法义,此即藏地常说的“八品七十义”。

地藏王菩萨有多么厉害??

地藏菩萨地藏,梵名Ks!itigarbha ,音译作乞叉底檗婆。

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

即受释尊之付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

关于地藏菩萨之名义,地藏十轮经卷一以(大一三·七二二上)‘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

大方广十轮经卷一以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

据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

地藏菩萨常变现如是无数之化身济度众生,故又称为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

同经同品又谓,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之一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

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

(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

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地藏菩萨之形像有多种,大日经卷三等以之为菩萨形,并饰以宝冠、璎珞等。

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则以之为沙门形。

一般广为流传之形像,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

在密教中,地藏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之主尊,呈菩萨形,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如意宝幢,右手持宝珠,坐于莲花上。

密号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

三昧耶形为宝珠或莲花上之幢。

种子为凕(i,伊),或嵔(ha,诃)。

真言有二种,一般多用‘南么三曼多勃驮喃诃诃诃微娑么曳莎诃’。

印相为旗印;陀罗尼集经卷六则以印相为法身印及法印。

又金刚界曼荼罗中,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中之金刚幢菩萨,与地藏菩萨同体异名。

此外,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所举,地藏菩萨为八大菩萨之一。

或谓地藏菩萨与观音、势至、龙树等菩萨皆为阿弥陀佛之胁侍,称为阿弥陀五佛。

亦有谓阿弥陀佛于因位时之法藏菩萨,与地藏菩萨为同体。

我国自隋唐之后,崇尚地藏菩萨之信仰极为兴盛,例如隋代之信行依地藏十轮经而高倡‘普佛普法’之说与地藏菩萨礼忏法,当时称为三阶教。

此外,宋代之常谨撰有地藏菩萨灵验记一书,书中即收录梁代至宋代有关地藏菩萨之三十二种灵验事迹。

由于此信仰之普遍,故时人每辗转模画地藏菩萨像,置于寺院或私人佛堂以礼拜供养之,其较著名者有梁代汉州德阳县善寂寺东廊壁上之地藏菩萨像。

又我国佛教界视地藏菩萨为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应化说法之道场在安徽省九华山。

据宋高僧传卷二十等载,地藏菩萨降诞为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后于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修道,居数十年示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

九华山之肉身殿,相传即为地藏菩萨成道处。

地藏菩萨以悲愿力救度一切众生,尤其对地狱中之罪苦众生特别悲愍,而示现阎罗王身、地狱身等广为罪苦众生说法,以教化救度之,故一般又以阎罗王为地藏菩萨之化身。

如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即举出阎罗王之本地为地藏菩萨之说。

又如我国民间信仰中,地狱思想受‘地藏菩萨本愿经’之影响甚深,而视地藏菩萨为地狱之最高主宰,称之为幽冥教主,其下管辖十殿阎王。

近时于敦煌千佛洞发现之地藏十王图,即绘有地藏菩萨及十王等之像,并附有宋代太平兴国八年(983)造立之铭文。

据地藏十轮经卷一载,地藏菩萨具有无量数不可思议之殊胜功德,为一切世间声闻、独觉所不能测。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谓,地藏菩萨本已证入十地之果位,然为教化众生,故仍在声闻、辟支佛地,而不愿成佛。

同经并举出,至心称念地藏菩萨之名号,或礼拜供养地藏菩萨之画像、雕像等,必能离诸忧苦,不堕恶道,并能获得十种或二十八种利益。

藏族的宗教文化

大量佛教书籍下载,在网上的,基本是比较全的 常见佛教书籍汉传佛教典籍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华藏上师讲授】 ◆ 金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著】 ◆ 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著】 ◆ 胜鬘经讲记【印顺法师讲】 ◆ 地藏本愿经讲记【圣一老法师述】 ◆ 维摩诘经别记【太虚大师著】 ◆ 心经讲演录【贡噶呼图克图】 ◆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 ◆ 心经讲记【圣一法师述】 ◆ 楞严悬镜【憨山大师著】 ◆ 楞严经注【王治平著】 ◆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吴立民居士著】 ◆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上师开示】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济群法师讲】 ◆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讲】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讲】 ◆ 中观今论【印顺法师讲】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演培法师释】 ◆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范古农述】 ◆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 法性空慧学【太虚大师】 ◆ 法相唯识学【太虚大师】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佛法原理与做人【太虚大师】 ◆ 我的宗教体验【太虚大师】 ◆ 欧阳竟无文集 ◆ 虚云老和尚文汇【印顺法师集】 ◆ 慧明法师开示录(电子书) ◆ TXT压缩 ◆ 月溪禅师问答录 ◆ 禅宗大意【正果法师著】 ◆ 船子和尚拨棹歌 ◆ “乙亥讲演录”等两篇【王骧陆讲】 ◆ “略论明心见性”等五篇【元音老人著】 ◆ 维摩精舍丛书三篇【袁焕仙讲】 ◆ 论开悟(60K)【贾题韬讲述】 ◆ 禅学随笔(119K)【铃木大拙著】 ◆ 佛法要领(37K)【刘洙源著】 ◆ “略说修学菩提心”等三篇(26K)【越尘著】 ◆ 憨山大师自叙年谱(30K)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 太虚大师年谱 ◆ 来果禅师开示录(电子书) ◆ TXT压缩 ◆ 一代高僧广钦老和尚语录(电子书) ◆ TXT压缩 ◆ 净土十疑论白话释【智者大师说】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校, 378K)【黄念祖著】 ◆ 心声录等四篇(297K)【黄念祖著】 ◆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讲】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李净通居士编】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李炳南居士著】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净空法师讲】 ◆ 菩萨学处【太虚大师讲述】 ◆ 戒律学纲要(选录)【圣严法师著】 ◆ 菩萨道的修行【郑振煌居士讲】 ◆ 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教授讲】 ◆ 什么叫修行【净元禅师著】 ◆ 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讲】 ◆ “正信的佛教”、“学佛入门”、“学佛群疑”三篇(373K)【圣严法师著】 ◆ 人有二十难(60K)【证严法师著】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等两篇(37K)【徐恒志著】 ◆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居士】 ◆ 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茗山法师】 ◆ 皈依的意义【圣严法师】 ◆ 受戒的好处【星云法师】 ◆ 了凡四训(18K)【袁了凡著】 ◆ 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巨赞法师】 ◆ 《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述意【巨赞法师】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师】 ◆ 宗门武库【参学比丘道谦编】 ◆ 百法论议【憨山大师】 ◆ 永思集【印光大师】 ◆ 大乘绝对论【月溪法师】 ◆ 试谈空有之诤的焦点所在【巨赞法师】 ◆ 地藏菩萨本迹录【李圆净编集】 ◆ 法苑谈丛【周叔迦】 ◆ 揣龠录【顾随】 ◆ 莲宗祖师传略【善慧莲 编】 ◆ 一梦漫言【明•见月老人】 ◆ TXT压缩 ◆ 佛教与山【集体编著】 ◆ 性缘问题之申论【智谕老和尚著】 ◆ 华严五教止观浅导【智谕老和尚著】 ◆ 华严一乘十玄门修学记【智谕老和尚著】 ◆ 华严一乘十玄门探玄【智谕老和尚著】 ◆ 华严经义海百门述义【智谕老和尚著】 ◆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直解【智谕老和尚著】 ◆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完整版)【静波法师 述】 ◆ 林间录【宋 慧洪 著】 ◆ 禅门锻炼说【晦山戒显著】 ◆ 古农佛学答问【范古农 著】 ◆ 白话百喻经故事 ◆ 《越尘集》chm版、 ◆ 《越尘集》txt版、 ◆ 《越尘集》35字\\\/行txt版 【越尘居士网文集】 ◆ 智谕老和尚著作集 (chm版,13M) ◆ 太平广记中的佛教记载 ◆ 《宗镜录》略讲【南怀谨 讲】 ◆ 《祖堂集》 ◆ 《般若花》【徐恒志 著】 ◆ 蕅益大师文集(chm版)(宝库根据现有电子文档编辑) ◆ 《印光法师嘉言录》◆ txt压缩 ◆ 《金刚经说什么》(E书形式)【南怀谨 著】 ◆ 灵峰宗论(chm版)【蕅益大师 著】◆ txt压缩 ◆ 楞严通议(chm版)【憨山大师 著】◆ txt压缩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 撰】 ◆ 彻悟大师遗集【唤醒、了睿辑录】 ◆ 曰本佛教史【圣严法师 著】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明•元来 撰】 ◆ 《中国禅学》第一卷(chm版)【河北禅学研究所】 ◆ 谛闲大师遗集 ◆ 《佛说盂兰盆经》讲义(电子书)【圆瑛大师讲】 ◆ 佛教入门(chm版)【圣严法师讲】 ◆ 智谕法师佛学著作全集(chm版) ◆ 佛陀的一生(chm版)【星云大师著】 ◆ 十大弟子传(chm版)【星云大师著】 ◆ 禅画禅话(chm版) ◆ 参学琐谈(电子书)【台湾 真华法师】 ◆ 济公全传(chm版) ◆ 济公活佛传奇录(电子书) ◆ 了凡四训(chm版) ◆ 龙舒增广净土文(chm版)【宋 王曰休撰】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chm版)【圆瑛大师】 ◆ 省庵法师语录(chm版)【[清]彭际清居士 编订 清凉书屋 点校】 ◆ 净土警语(chm版)【[清]行策大师 著 清凉书屋 点校】 ◆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chm版)【弘一法师编述,清凉书屋校订】 ◆ 《广弘明集•慈济篇》(chm版)【大唐西明寺释道宣撰,清凉书屋校注】 ◆ 《无上清凉——弘一大师墨宝舍利》(chm版, 7.3M)【上海龙华古寺编】 ◆ 《《晚晴集•寒笳集•格言别录》》(chm版)【弘一大师编订,清凉书屋校注】 ◆ 《印光法师文钞集后编》(chm版)【弘一大师撰,清凉书屋点校】 ◆ 《西方发愿文》专集(chm版)【莲池大师等 著 清凉书屋校释】 ◆ 《佛教律学入门》【虚云老和尚著】 ◆ 寿康宝鉴【印光法师 编】 ◆ 慧律法师文集(电子书)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疏(电子书)【窥基、普光、德清、智旭四家解疏】 ◆ 念佛警策【〔清〕彭际清 纂,清凉书屋点校】 ◆ 拜佛与医学(电子书, 12M)【道证法师编述】 ◆ 念佛镜【〔唐〕道镜、善道共集,清凉书屋点校】 ◆ 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电子书)【陈英善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五】 ◆ 僧肇思想探究(电子书)【涂艳秋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六】 ◆ 摄与《瑜伽论.戒品》之关系(电子书)【释体韬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三】 ◆ 大乘止观导论—梵本《大乘庄严经论•教授教诫品》初探(电子书)【释惠敏•关则富合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四】 ◆ 《杂宝藏经》及其故事研究(电子书)【陈英善 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十五】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著】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著】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济群法师 著】 ◆ 《瑜伽菩萨戒》要义【济群法师 著】 ◆ 《戒律与禅法》(电子书)【释惠敏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 ◆ 观世音菩萨灵应事迹实录【智成居士敬辑,清凉书屋制作】 ◆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煮云法师著,清凉书屋制作】 ◆ 佛教教理研究(电子书)【水野弘元著,释惠敏译,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三】 ◆ 天台忏法之研究(电子书)【释大睿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五】 ◆ 续比丘尼传【沙门震华编述,蔡曰新点校】 ◆ 印光法师文钞一、二、三编(chm版)【净土典籍小组录校,中华佛典宝库制作】 ◆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电子书)【憨山大师笔记】 ◆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电子书)【范佳玲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八】 ◆ 释迦如来教法灭尽记【清凉书屋辑校】 ◆ 坛经讲座(电子书) ◆ TXT文件压缩【贾题韬讲述】 ◆ 禅宗宗派源流(chm版) ◆ 弘一大师讲演录(电子书) ◆ 观音慈林集、观音持验纪(CHM版)【清 弘赞、周克复撰】 ◆ 成唯识论疏翼(FoRead版,解压后请先阅读FoRead.chm)【韩镜清 著】 ◆ 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电子书)【释见一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之二十六】 ◆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电子书)【刘常净著】 ◆ 《昙鸾法师文集》(CHM版)【北魏•昙鸾法师著 清凉书屋点校】 ◆ 《法华特论》(CHM版)【冯达庵著,“唐密圆音”网站录入】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义(电子书)【谛闲大师遗著】 ◆ 常用佛经难字读音 ◆ 庐山净土集(CHM)【[东晋]慧远法师等著 清凉书屋敬辑】 ◆ 智者大师净土文集(CHM)【〔隋〕智者大师著 清凉书屋敬辑】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电子书)【净行法师 编著】 ◆ 净土深义(电子书)【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 佛教与山(电子书)【集体编著】 ◆ 《心密文集》V1.1 (chm版, 5.7M)【佛心中心法三代祖师文集,佛心中心法论坛编辑】 ◆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电子书)【妙华法师 著】 ◆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CHM)【〔民国〕印光法师说 清凉书屋点校】 ◆ 王维咏佛诗文集(CHM)【〔唐〕王维 著 清凉书屋辑】 ◆ 安乐集(CHM)【〔唐〕道绰法师著 清凉书屋点校】 ◆ 佛经民间故事 (CHM)【〔台湾〕陈鸿滢 编著】 ◆ 净土十要(CHM)【蕅益大师选定】 ◆ 净土五经一论(CHM) ◆ 优婆塞五戒便学录释圣闻 汇编 ◆ 心经广义(电子书)【冯达庵 述】 ◆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电子书)【冯学成 著】 ◆ 新编佛教念诵集(CHM,V2.2)【中华佛教在线、中华佛典宝库 敬编】(2004.05.04修订)RAR压缩文件 ◆ 菩萨戒本经讲记(CHM)妙境长老 藏传佛教典籍 ◆ 心经藏译【释迦牟尼佛 说】 ◆ 成就真实戒经【释迦牟尼佛 说】 ◆ 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造】 ◆ 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造】 ◆ 七十空性论【龙树菩萨造】 ◆ 百业经【晋美彭措法王传讲•堪布索达吉译导】 ◆ 缘起赞五十八颂【宗喀巴大师造•昂旺朗吉堪布释】 ◆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宗喀巴大师造,法尊法师译】 ◆ 菩提道次第摄受求加持颂【宗喀巴大师造】 ◆ 三主要道【宗喀巴大师造颂•帕绷喀大师讲授】 ◆ 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宗喀巴大师造•安钦上师说解】 ◆ 菩提道次第心论【宗喀巴大师造•能海上师集】 ◆ 三主要道颂简释【宗喀巴大师造颂•堪布索达吉讲述】 ◆ 中论略义【宗喀巴大师造疏•观空法师译汉】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月称论师造颂•宗喀巴大师造疏•法尊法师译汉】 ◆ 直指觉性赤见自解【莲花生大师著】 ◆ 菩提道灯论【阿底峡尊者造】 ◆ 入二谛【阿底峡尊者著】 ◆ 成就胜道宝蔓集【冈波巴大师著】 ◆ 莲华生大士应化因缘经【诺那呼图克图口授】 ◆ 实相宝藏论【龙钦巴尊者造】 ◆ 实相宝藏论释【龙钦巴尊者造】 ◆ 昂旺朗吉堪布文选 ◆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著】 ◆ 密勒曰巴尊者传【张澄基著】 ◆ 密勒曰巴歌集【张澄基著】 ◆ 净土法门之钥【华藏祖师述】 ◆ 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堪布索达吉著】 ◆ 四加行和上师瑜伽【顶果钦哲仁波切讲】 ◆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 修心八颂略释【朗曰塘巴尊者造颂•索达吉堪布传释】 ◆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冈波巴大师造】 ◆ 打开满足之门【堪忍法师著】 ◆ 净土教言【麦彭仁波切著】 ◆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54篇,电子书)【法尊法师著】 TXT压缩 ◆ 密宗法语【超一法师开示】 ◆ 金刚乘密法概论【觉囊派法王多罗那他尊者著】 ◆ 密宗断惑论【堪布索达吉著】 ◆ 藏传佛教各宗教义及密宗漫谈【刘立千居士著】 ◆ 狮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问答选录 ◆ 寿份无量--修持延寿本尊法门【大藏寺祈竹活佛讲】 ◆ 阿底峡尊者传 ◆ 能海上师永怀录 ◆ 能海上师传 ◆ TXT压缩 ◆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多识活佛著】 ◆ 末法时代的虹化大成就者 ◆ 根松成林嘉活佛开示 ◆ “要明确学法的目的和方式”等三篇【智敏上师著】 ◆ 二十世纪末超类绝伦的虹身示现 ◆ 大手印系列【沙门慧贤传】 ◆ 入菩萨行论广解【隆莲法师 译解】 ◆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蒋扬亲绕 著】 ◆ 八大手印【法尊法师译】 ◆ 剑轮修心法【印度•法护大师著】 ◆ 剑轮修心法注释【印度•法护大师著,嗄汪达耶格西注释】 ◆ 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 ◆ 中观四百论释【圣天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造释、法尊法师(从藏)译颂、任杰(从藏)译释】 ◆ 入中论曰光疏【月称论师 造颂、法尊法师译颂、益西彭措 著】 ◆ 修心八颂略释【朗曰塘巴 造颂、索达吉堪布 传释】 ◆ 《佛子行三十七颂》简释【土美仁波切 造颂,慈诚罗珠堪布 讲述】 ◆ 金刚功德经【堪布索达吉译】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恰美仁波切著,堪布索达吉译】 ◆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祈竹仁宝哲 述】 ◆ 心灵甘露--大藏寺祈竹仁宝哲嘉言 ◆ 大圆满的加行见地【敦珠法王开示】 ◆ 《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月称论师造,桂•廓巴拉则由梵译藏,桑周札喜活佛由藏译汉】 ◆ 证悟的女性【堪布卡塔仁波切 著】 ◆ 《圆觉心法指归》【智敏•慧华上师】 ◆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开示录 ◆ 诺那华藏经舍《学佛

学魔

》【智敏•慧华上师】 ◆ 《动静皆修一心三观》【智敏•慧华上师】 ◆ 普贤王如来大力愿颂【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传授】 ◆ 普贤王如来祈祷能显自然智根本愿文【】 ◆ 另一译本【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译】 ◆ 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寂天菩萨造原颂,麦彭仁波切释,索达吉堪布译】 ◆ 君主法规——护地庄严论【麦彭仁波切著,堪布索达吉译】 ◆ 麦彭仁波切教言【晋美彭措法王讲授,堪布索达吉口译】 ◆ 量理宝藏论【萨迦班智达著,堪布索达吉译】 ◆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莲花生大师】 ◆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刘立千著】 ◆ 中论广释•因缘品【宗喀巴著,许得存译】 ◆ 修次中篇【莲花戒大师作,丹增嘉错仁波切讲授】 ◆ 中观正见【丹增嘉错仁波切】 ◆ 我与无我【丹增嘉错仁波切】 ◆ 利他与六度【丹增嘉错仁波切】 ◆ 禅观【丹增嘉错仁波切】 ◆ 修行之道【泰•锡度仁波切】 ◆ 随念三宝经浅说【法尊法师】 ◆ 九次第定释(节录)【达吉上师讲授】 ◆ 略说三主要道心要【昂旺敦振】 ◆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多识活佛】 ◆ 格鲁派公案系列【鸿泥整理】 ◆ 印度佛教史【多罗那他 著】 ◆ 法王晋美彭措传【索达吉堪布 著】 ◆ 集量论略解【陈那菩萨造,沙门法尊译编】 ◆ 悲惨世界【索达吉堪布著】 ◆ 辨了不了义论释难【僧海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 随念三宝经注疏——吉祥妙音【益西彭措堪布 著】 ◆ 观住轮番净心法【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益西彭措堪布译】 ◆ 格言宝藏论释【萨迦班智达造颂,索达吉堪布译释】 ◆ 君主法规论释【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颂,堪布索达吉译释】 ◆ 菩萨戒律仪论\\\/入中论略释般若灯【大法王白玛旺甲造,堪布益西彭措译\\\/堪布益西彭措著】 ◆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 一切悉地生源【优婆塞•绛巴妥默著】 ◆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能海上师集述】 ◆ 修定修观法要【昂旺朗吉堪布口授,郭和卿译】 ◆ 入中论讲记【法尊法师讲述,隆莲法师笔记】 ◆ 文殊赞并释【吉祥智慧功德贤 造】 ◆ 大乘修心七义论贯注【雍增•赤江仁波切 贯注】 ◆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麦彭仁波切造颂,索达吉堪布译颂,益西彭措讲授】 ◆ 教言汇集【索达吉堪布译讲】 ◆ 走向解脱•在家篇【堪布益西彭措著】 ◆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堪布益西彭措著】 ◆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注疏——虚空藏【麦彭仁波切造,堪布益西彭措注】 ◆ 智海浪花——一百二十五位知识分子的学佛历程【索达吉堪布撰写前言】 ◆ 生死之轮图【大藏寺祈竹活佛讲】 ◆ 金刚经释(chm版)【索达吉堪布著】 ◆ 生生世世摄受愿文【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著】 ◆ 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洛著嘉措、俄东瓦拉 译】 ◆ TXT压缩版 ◆ 莲花生大师传略【尔金林巴 发掘】 ◆ 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略释【麦彭仁波切造颂,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醒梦辩论歌•幻化音乐 注疏虚空藏【麦彭仁波切造颂,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地道建立【三宝无畏王大师造,法尊法师译】 ◆ 阿秋喇嘛文集(chm版)【根据网上文章编辑】 ◆ 成就山法精华--大圆满修持精要【敦珠宁波车开示】 ◆ 加行之大圆满见【敦珠宁波车开示】 ◆ 密勒曰巴尊者传【张澄基著】 ◆ 入中论自释【月称论师造 法尊法师译】 ◆ 现观庄严论略解【弥勒菩萨造颂 法尊法师译释】 ◆ 释量论略解【法称论师著,法尊法师译】 ◆ 智慧的能量(chm版)【堪忍尊者 著】 ◆ 《宝鬘论》讲记【丹增嘉措喇嘛 讲授】 ◆ 格萨尔王传(chm版) ◆ txt压缩版 ◆ 格萨尔经典大战(chm版) ◆ txt压缩版 ◆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chm版)【麦彭仁波切 著】 ◆ 觉囊派教法史【觉囊派前法王阿旺•洛追扎巴著 许得存译】 ◆ 西藏王统记(chm版)【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 ◆ 量理宝藏论(chm版) ◆ txt压缩版【萨班•庆喜幢 编著,明性法师 中译】 ◆ 宗喀巴大师传【法尊法师编译】 ◆ 菩萨戒品释【宗喀巴大师 著】 ◆ 福德与智慧【丹增嘉措喇嘛】 ◆ 精研论【龙树菩萨 造】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赛仓•洛桑华丹仁波且著】 ◆ 生死无惧(chm版)【索甲仁波且著】 ◆ 因果明镜论【益西彭措堪布著】 ◆ 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chm版) ◆ TXT压缩版【益西彭措堪布 著】 ◆ 唤醒沉睡的佛(chm版)【泰锡度仁波且 著】 ◆ 烟酒杀生过患【索达吉堪布 著】 ◆ 事师五十颂释【宗喀巴大师造,索达吉堪布译】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又名《大通方广经》,《圣大解脱经》,chm版) ◆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华藏上师】 ◆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明吉•金贝巴班智达口授传承,蒋扬•钦哲•汪波等编纂】 ◆ 了义炬(电子书)【姜贡康著仁波切著述 郑振煌译】 ◆ 大威德之光--密宗大师热罗多吉扎奇异一生【热 益西森格 著, 多识 洛桑图丹琼排 译】 ◆ 解脱庄严宝论概说(电子书)【堪布卡塔仁波切讲,含“大手印无上心要”“死亡无惧”“转识成智”“谈发菩提心”等四篇】 ◆ TXT压缩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电子书)【措如•次朗 著】◆ TXT压缩版 ◆ 西藏古代佛教史(电子书, 5.28M)【敦珠金刚上师造】◆ TXT版 ◆ 道一至道十八【丹迥•冉那班杂仁波切开示】 ◆ 显密问答录(chm版)【索达吉堪布 著】 ◆ 红史(电子书)【蔡巴•贡噶多吉 著】 ◆ 七系付法传(电子书)【多罗那他著,郭元兴译】 ◆ 《圣八吉祥偈》讲解(电子书)【第三世巴都祖古仁波切著】 ◆ TXT压缩版 ◆ 前世今生论(DOC文件)【慈诚罗珠堪布著,索达吉堪布译】 ◆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讲述(电子书)【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讲述】 ◆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宗喀巴大师造•昂旺朗吉堪布释】 ◆ 卡塔仁波切文集(二)(电子书)【含“冈波巴四法”、“入悲智之门”、“证悟的女性”】 ◆ 创古仁波切文集(电子书)【含“三乘佛法心要”“转心四思惟”“止观禅修”“月灯”“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 入菩萨行论(电子书)【寂天菩萨 造,贡噶旺秋仁波切 讲述】 ◆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chm版)【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开示】 ◆ 《福德根源》--印度历代上师生平史传(电子书)【林凡音 译,大藏寺编辑】 ………… 南传佛教典籍 ◆ 阿含经随身剪辑〖庄春江居士编著〗 ◆ 中阿含经十二选〖庄春江居士编著〗 ◆ 佛陀法语〖荷盟贺士 编〗 ◆ 静止的流水〖阿姜 查法师著〗 ◆ 森林里的一棵树〖阿姜 查法师著〗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阿姜 查法师著〗 ◆ 佛使比丘的修行世界〖佛使比丘著〗 ◆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佛使比丘著〗 ◆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chm版)〖杰克•康菲尔德 著〗 ◆ txt压缩版 ◆ 内观基础〖书,多人著译〗 ◆ 内观次第马哈希法师著 智如比丘译〗 ◆ 以法为赠礼〖阿姜 查法师著〗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著〗 ◆ 四念处选章〖马哈希大法师作〗 ◆ 一问一智慧〖佛使尊者作〗 ◆ 解脱自在园十年〖佛使尊者作〗 ◆ 行禅〖一行禅师作〗 ◆ 证入“无我”的利益〖缅甸 雷迪大师 著〗 ◆ 尊者阿迦曼传〖阿迦摩诃布瓦 著〗 ◆ 史念原始佛法〖希尔伯列克 著〗 ◆ 四念处〖曾银湖 编译〗 ◆ 念住呼吸〖泰文原著:尊者阿迦李达摩达罗,英文翻译:谭尼沙罗比丘,中文翻译:曾银湖〗 ◆ 南传菩萨道〖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 著〗 ◆ 菩提资粮〖帕奥禅师讲〗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英编者:菩提比丘,中译者:寻法比丘 ◆ 智慧之光〖帕奥禅师讲〗 ◆ 观察缘起〖帕奥禅师讲〗 ◆ 解脱心〖阿迦曼 讲〗 ◆ 上座部佛教的某些殊胜特色〖佛使比丘 讲〗 ◆ 菡萏逸香〖阿迦曼尊者讲 曾银湖译〗 ◆ 无上的布施〖缅甸毛淡棉帕〗 ◆ 内观禅修:基本和进阶练习〖马哈希法师 著〗 ◆ 印度佛教史〖平川彰著 ,显如法师译〗 ◆ 去尘除垢〖帕奥禅师 讲〗 ◆ 如实知见〖帕奥禅师 讲〗 ◆ 泰国大藏经律藏•戒律纲要 ◆ 让火山止息〖舍弃我禅师著〗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