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格言宝藏论佛教网

格言宝藏论佛教网

时间:2017-11-26 15:50

推荐一些最值得一读的佛经

五部大论”是:戒律、俱舍、因明观和般若。

  一律。

总的来说,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

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共九卷二千七百颂。

此外,释迦光尊者的《戒律三百颂》,萨嘎拉阿罗汉的《花鬘论》(汉译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等律学要典,也很受重视。

  二、俱舍。

在藏传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说。

“上俱舍”是指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下俱舍”即世亲论师的《阿毗达磨俱舍论》(含颂词及自释)。

  三、因明。

陈那论师根据第三转说法所述因果之能生所生关系及法的不变本性,撰写了一百余部短小精辟的因明论著,后得文殊菩萨加持摄受,将这些零散篇章辑为《集量论》一书,含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共六品内容。

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为进一步阐发《集量论》深义,撰写了“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主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为支分论。

《释量论》专从句义两方面解释《集量论》,广破他宗,建立自宗,最高抉择到唯识见,被后人奉为随理唯识的根本论典。

后来,藏地号为“第二法称”的大智者萨迦班智达将“因明七论”所有义理总摄一处,撰写了《量理宝藏论》。

此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各教派争相传讲,成为通达因明学的一部要典。

  四、中观。

按藏传佛教观点,龙树菩萨有六部自空中观方面的代表论著(“龙树六论”),即《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名言成立论》。

龙树菩萨心子圣天(提婆)论师撰写了《中观四百论》,继续阐扬龙树自空中观妙义及修持方便。

龙树父子学说被称为“根本中观”。

  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造有《中论》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无余开显了龙树中观妙义。

此外,月称论师还著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大量论典,为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作出极大贡献。

  五、般若。

此处的“般若”,特指开显第二转说法实际修证次第的《现观(证)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把般若经的每一会都分作八大段来阐释:一、一切相(种)智;二、道相(种)智;三、一切智;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五、顶现观加行;六、渐渐次现观加行(或称次第现观加行);七、一刹那现观加行;八、法身。

由此构成《现观庄严论》八品的主要内容,前三品讲境,次四品加行讲因,末一品法身事业讲果,共有七十种法义,此即藏地常说的“八品七十义”。

佛主和孔雀什么关系

按照中土佛经的说法,孔雀出生后,生性凶残,好食人肉,且能从四五十里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圆五百里没有人烟。

一天佛祖游历来到大雪山,被孔雀张口鲸吞,将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

佛祖无奈,只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本欲从其便门而出,却恐有污佛体,故破其背而出,踏至灵山。

”后来佛祖将孔雀“踏至灵山”后,心中起了杀意,想想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对手下说,吾欲为众生降灭之。

一干众佛一听,那还了得,先不说这孔雀的父母凤凰出世时,连佛祖的菩提树都还不知在何处,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鹏金翅鸟,也不是一个善相与的主。

(大鹏金翅鸟以善吃龙而著称)于是一千菩萨,佛陀,罗汉,尊者,齐声劝告说:“尊从其体出,伤之如伤尊母。

”我们的释迦牟尼尊者权衡了利弊,找了个台阶下,照他后来宣扬的说法是“故宽之,且封为‘孔雀大明王菩萨’,受无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性。

★☆超难禅机,谁来开示

★☆ (迷信的就免进)

人不是佛,修行方能成佛,人有佛性,佛对人而言,是“可以能是”和“应该是”,而不是“已经是”。

正因为“不是”,才要修行为“是”,从“不是”到“是”,是一个转染成净的过程,心性虽净,仅是定体,由定生慧方成正觉。

建议楼主看看讲解的,若有人言我等过去是佛,如今迷失了,此为邪说,不可不辨。

成佛了不再轮回,众生了悟自性后,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何来始末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我想出家

很好很好,学佛就是为了承办西方极乐世界(即证悟本性,不在外境上),承办永恒不变之快乐

解脱轮回痛苦。

  益西彭措堪布关键开示:想出家就出家吧  有人因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

虽然佛在戒律中规定,在出家前应首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时又指出,若此人发心非常坚定,对家里已无牵挂之心,在寺庙或山林中住满了七天,且在此期间,其家人未作寻找或还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获得戒体,和父母同意后出家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传戒的阿阇黎有一点轻微的支分罪,而这可在半月诵戒忏悔时即得清净。

  一般来说,出家是很难获得父母的应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为不出家的理由,则无疑已因为自己而让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业障。

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背着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们熟悉的虚云老和尚、法尊法师等也是背着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们应谨慎对待此事,不然学佛尚未有进展,却已增加了父母的业障。

  佛在《贤愚经》中说,若有人想发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给他制造违缘和障碍,使其出家不成功,这恶业极为严重,就象一个人掉进了黑暗一样,他会堕落到漆黑一团的黑暗地狱中受无量痛苦;就象百川汇归大海,恶业果报都集中到了制造违缘的人身上;就象劫末火烧毁须弥山,一点也不剩下一样,对别人出家制造障碍的人会被地狱中的大火烧得一无所余。

佛经中还提出,一个人出家的功德等同于建造一千万个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业有如毁坏一千万个佛塔。

由此可见,如果自己发心出家或劝人出家,将获得很大的功德。

真正发出离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业会逐渐消灭,增上自在安乐。

  色 达 喇 荣 五 明 佛 学 院  尊贵的第十三世 达赖喇嘛之师——伏藏大师列饶林巴尊者,其化身即如意宝 晋美彭措法王。

一九八0年,为振兴正法,广利有情,法王在“大密乘光身静处,成就四业之圣地”,著名的第一世敦珠仁波切之修行地,及十三位心子同时成就虹光身之胜地——今四川省色达县喇荣沟畔,创建了学修并重的大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一九八七年五月,班禅大师亲自批准了五明佛学院成立,并尊称上师晋美彭措为“圣者法王”。

  五明佛学院开设的课程可分为:显宗和密宗两大部份,而显宗是日后修学密宗的基础。

有人以为藏传佛教唯有密宗,其实不然,藏传佛教中显密同样发达,其从印度翻译的显宗经论之浩瀚实不逊於汉传佛教。

且与汉传佛教相比,其次第严谨,修学系统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明朝时中兴宁玛巴的无垢光尊者龙钦巴曾作过如是教诫:末法时代,唯有闻思究竟的人方可证悟大圆满。

闻思的第一步即是学显宗教法。

学院里开设的显宗课程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般若五大类。

藏族僧众们上课要求特别严格,在第二天上课时不但要背出头一天的颂辞,而且还要完整地复述出其主要内容。

各科修完,一般需四、五年时间,然后经过严格的答辩,与大众前激烈的辩论,过关者可获得堪布(法师)的称号,才有资格给他人讲经说法。

经过这段时间扎实的学习,能使学人对三宝获得决定的信心,在知见上生起甚深的定解,避免於日后的修道中误入歧途,更不可能受种种邪知邪见的蛊惑。

  密宗课程开设有加行、续部讲解和传授大圆满诀窍。

所传的密法中还有大幻化网、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等。

无论是仁波切堪布,还是一般僧众,在修密法正行之前必须先修满五个加行,其时间一般与学显宗教法同步。

具体为:  皈依。

学佛之人皈依后,皈依之心并不能直接如量生起,这皈依修法就为增上、坚定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从而为出世间的种种功德打下基础。

  发菩提心。

大乘与小乘的区别标志是,发起了为救渡一切众生而誓愿成佛的真实菩提心。

这是进修菩萨道、圆满佛果的最根本的因,在此基础上才能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

  忏悔。

众生无始以来积集了种种身口意罪业,致使远离解脱沉沦生死。

密宗以最殊胜之忏罪法——金刚萨埵忏罪法遣除罪障,使三门清净,功德得以迅速增长。

  献曼达。

佛又可称作两足尊——福慧资粮具足。

众生福薄慧浅,修此殊胜的献曼达,可迅速圆满福慧资粮。

  上师瑜伽。

上师为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体,密乘的修学功德均源自上师,於上师信心大者,单修此法即可成就。

  五个加行需按次第而修,每个加行中都有一特定的密咒,每个密咒至少应念满十万遍,并且不以修满一轮为足。

加行好比是对自己的善根培土施肥,土质只有从贫瘠改造为肥沃深厚后,才有长出参天大木的基础。

即令圣者法王,学法时也共修满二轮加行。

加行修完,显密闻思获得了一定的定解,并接受了大圆满灌顶后,便接著修大圆满中的特殊加行,完成后方正式开始修正行的彻却(立断)与托噶(顿超),其修行步骤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学院在弘扬以宁玛巴大圆满显密教法为主的法要的同时,并广泛吸收其余教派的菁华。

如法王曾开讲过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每年还要多次讲解萨迦派大德图美无著尊者的《佛子行三十七颂》,法王每到外地弘法,均要讲授此论。

  汉藏佛教秉承不同的传承体系,各自结出了丰硕成果。

然而由於高原地理的阻隔,历史上两地佛教甚少交流,以致互存讥嫌。

至今藏地仍有人认为“和尚教”非佛陀所说之教法;汉地则看“喇嘛教”又是摇铃,又是打鼓,多视其为巫术类,其实这都是因为没有深入对方而遽下结论,结果造下了谤法的地狱之罪。

法王以其将大圆满弘遍南瞻部洲的宏愿及与汉人的甚深缘分而在五明佛学院开设的汉僧部,促进了汉藏佛学的交流,弥补了这一缺憾。

  法王亲自挑选出三位大堪布给汉地僧俗弟子传授显密教法及藏文。

十几年间,共讲授了:《中论》、《入中论》、《入菩萨行论》、《定解宝灯论》、《中观宝鬘论》、《格言宝藏论》等显密法教及许多大圆满的论典及诀窍。

  四方佛弟子受法王功德的感召,纷至沓来,投师学法。

学院现有藏族、汉族常住众上万人。

在人烟稀少、条件艰苦的藏区,能汇集成这么大规模的教团,实为一大奇迹。

  法王一直强调,凡来学院长住学法的人,无论藏汉、僧俗,必须遵守这三条原则:团结互助、严守戒律、精进於闻思修。

  学院於严格的四众戒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纪律。

如男女出家人之间禁止接触、交谈,其居住区域分开很远,中间隔一居士区,相互不能进入对方区域。

即使居士也不例外,居士区也是男女众分开居住,男女居士严禁单独交往,如结伴行走,绕坛城等都在禁止之列。

  法王传法在大经堂内,全体藏汉僧俗均参加听讲。

经堂三面围廊,中间为一大片露天水泥地,可容纳一万多人。

这里听法必须严格遵照佛教中的规矩:脱鞋、脱帽、不能打伞。

而藏地气候恶劣,冬春两季气候寒冷,时常风雪交加,灌进听法者的衣领;夏天的太阳没遮没拦,紫外线又特强,照在人身上如热铁板炙烫一般;或是阴雨绵绵,水泥地上早已积水成汪,而听法者照例坐在湿漉漉的地上,只用披单为经书挡雨,任凭雨水淋在身上,两个钟头的一堂课下来,已成雨人。

即使大活佛、大堪布也安然处於大众之中,没有例外。

  每天傍晚六~八点钟,大经堂里便人声鼎沸,犹如闹市,众多喇嘛汇集到这里,参加每天例行的辩经法会。

辩经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它能遣除疑难,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内容,还能锻炼表达能力,为今后修行、弘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听十遍不如辩一遍”即是此理。

  时趋末世,正法渐隐,邪说渐盛,芸芸众生莫衷一是。

然而由於法王这样的大成就者创建了五明佛学院这样的殊胜道场传播著正法,使众生又找到了修行的真实依靠,找回了成佛救度群生的信心。

这正可说是末法中的正法。

赞曰:  大悲重振世尊教 雪域高扬正法旗  一从文殊狮子吼 虹光花雨映天西

关于佛教信仰的问题

个人觉得,可以开始从了解佛法的三法印、四圣谛等等方面先来看看,可以从人生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这些道理,如果说入门推荐的话,个人认为宗萨的《正见》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说不知道哪一种宗教的话,可以每个宗教都找来书籍来看看,例如可以看看基督的《圣经》什么的,待到楼主自己想好了,就随缘决定就得了……个人看法啦

请问各位大虾: 佛教里最著名的经书有哪些?

经主要讲的是辩魔法要.正法时期魔王波旬为灭于是跟佛说,我现坏不了你的佛法,但是到了末法时期我会让我的魔子魔孙穿着袈裟毁你佛法.佛当时流泪了,也跟魔王说,不过我会让我的弟子们拖下袈裟在家学佛.所以当今这个末法时期在家学佛的居士并不少与出家人.楞严经主要是教我们如何辨别魔与佛.所以身上常带着楞严经的咒能谴除违缘就是这个道理.佛教里著名的经书太多,只是有不同的传乘和灌顶看的书不一样.但是没有传乘和灌顶却开许看的书也有很多,著名的有“六祖坛经”(最好带讲义的,那样你能看懂)“慧灯之光”,“佛教科学论”,“格言宝藏论”,“探索梦的奥秘”等等。

我可以告诉你在哪能请到。

想知道可以留言给我。

佛教问题:丹真绒布上师说大圆满与净土宗

随机开示也是究竟说法。

随喜赞叹

信受奉行!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