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几句哲学家有关人生的名言 注明谁说的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
--塞涅卡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 德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
古今伟大的哲学家是如何思考人生的
古希伯来有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句话大概展现了人类对自身思想局限性的承认以及无奈,带着调侃的意味。
但是,谁能阻止思考继续呢
小到今天午饭吃什么,大到什么是“我”活着的意义,神明是否真的存在,人类在哲学思考的道路上从未放弃过。
但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
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让人脑洞大开的思想实验。
要几句哲学家有关人生的名言 注明谁说的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
——塞涅卡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 德 人生不是一种享受,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尔斯泰
经典西方哲学家名人名言
西方哲学家的名言。
1、泰戈尔——“我象村里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年迈的样年迈。
” 2、康德——“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 3、泰勒斯(古希腊)——“水是最好的。
”托马斯.阿奎那: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亚当斯密: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卢梭: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叔本华: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克尔凯戈尔: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泰勒斯: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马基雅伟利:政治无道德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罗素:我正在说谎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 4、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
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 5、笛卡儿——“怀疑一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
”——“我思故我在
” 6、斯宾诺莎——“理性能使人自由。
” 哲学名言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亦壁鸠鲁:幸福就是 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基督精神:拯救灵魂必须放弃肉欲
求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名言各六句,都最好是一段话
别一句……
哲学: 苏格,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束的辩论或”。
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叔本华:“处于熙熙攘攘的现世,人们大都是为烦恼、痛苦、贫穷所困扰,活着就是充 满无穷尽的欲求。
然而,在这纷乱的人生中,我们仍然看到情侣们悄悄交换思慕的眼光——不过,他们的眼神,为何总显得那么隐秘
那么猥琐
这是因为他们原来是叛徒,他们故意使所有的即将结束的痛苦和辛劳继续延续下去。
他们仍旧沿袭祖先的做法,又揭开了人生的另一场序幕。
罗素:“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 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法遏止的同情。
罗尔斯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
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布迪厄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
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象D?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心理学: .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
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
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西方人爱子哲学: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孩子给我力量,使我渡过难关。
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爱,孩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教育家: 孔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徐特立 旧制度把学校与社会中间划一深沟,把教育与战争中间划一深沟,把教员与学生中间划一深沟,新制度必要消灭这些严格的区别,旧课程缺乏时代性、现实性、伸缩性,必须改变 教书是一种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
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
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
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
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亲若满意,请选择【满意回答】和求采纳哦~~~~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张和主要思想是什么,他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什么意思?
是朴素的辨证法。
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
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
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
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
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做《老子》。
思想大要《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价值观无、道、德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
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
“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于“有”而终于“无”。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于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于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
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
”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
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
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
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于“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守柔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
”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
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
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
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居后不争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于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
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
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寡欲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于可欲,祸其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
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
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又谓:“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政治观无为“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
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善为下“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知识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一句关于思想的名言,是个哲学家的语录,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by叔本华
大家喜欢的哲学家有哪些,尤其名言说得好的。
如果说历史上哪位哲学家名言说得好,弗朗西斯.培根是当仁不让和独一无二的。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
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
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其著作《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一个数学家还是哲学家说的名言,求原话和原作者,大概是“用一种含糊的语言解释数学,那么他是在胡说”
庞加勒说过:数学是一种无法用以表达不精确或含糊思想的语言。
这句有点儿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