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集诚信的名言警句最少200条
于诚信的名人名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 达尔文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对偶的宽容格言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出自(唐)韩愈《原毁》。
待己者,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者,当于有过中求无过。
——出自《训俗遗规 · 史搢臣愿体集》。
意思是:对待自己,应当在自以为没有错误中找出缺点;对待别人则反之。
※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出自《养正遗规》卷下。
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简约;要求自己要严,要求别人要宽。
※ 但攻吾过,毋议人非。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不乱说》。
意思是:只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
※ 但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
——出自(清)王 日卓《今世说》卷二。
意思是:如果每日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妨碍自己走上圣贤的道路上去。
※ 德盛不狎侮。
——出自《尚书 · 旅獒》。
意思是:高尚的人自然自重,也不侮辱别人。
※ 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自《孟子 · 离娄上》。
意思是:人首先都是因为自己不知自爱,而后才被别人看不起。
※ 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觑。
——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意思是:功绩要向先进的人攀比,职位要向下级的人看齐。
※ 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出自(宋)张 木式《南轩集》。
意思是:巧于谈论别人的人,倒是很少检查自己的。
※ 攻吾过,毋议人非。
——出自《陈确集 · 不乱说》。
意思是: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议论别人的过错。
※ 恭默深思,搜求己过,自然日新月异,到底有受用处。
——出自《陈确集 · 书示仲儿》。
意思是:为人能恭敬而深思,经常检查自己的错误,就会不断进步,这些终究会有用处的。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出自《论语 · 卫灵公》。
意思是: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 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
——出自(宋)林逋《省心铨要》。
意思是:积累很多的财物,还不如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重要;要想免去祸害,还不如常常检查自己的错误要紧。
※ 归咎于身,刻己自责。
——出自《汉书 · 杜周传》。
意思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 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
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出自《十驾斋养新录 · 改过》。
意思是:不犯错误,就是圣贤也做不到。
如果自以为没有错误,那么错误就大了;常常自以为还有很多不足,那么过失就少了。
※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喜欢责备别人的人,要求自己必然不严格。
※ 化人之心固甚难,自化之心更不易。
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须有其志。
——出自(唐)吴融《赠广利大师歌》。
意思是:改造别人固然很难,但改造自己更不易。
改造别人只要有个模式就可以了,而自我改造则需要坚强的意志。
※ 祸生于懈惰。
——出自《韩诗外传》。
意思是:一个人懒惰,放松要求自己,便有祸患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 · 颜渊》。
意思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决不能强加于他人。
※ 己先有过,何以正人之过乎
——出自《陈确集 · 雨牖漫笔》。
意思是:自己先有错误,还怎么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呢
※ 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检点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像来不及似的。
※ 见毁,而反之身者也。
——出自《墨子 · 修身》。
意思是:听到别人诋毁你,应当检查一下自己。
※ 洁己是心豪。
——出自(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意思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人,就是智慧过人的人。
※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 公平》。
意思是:事情做不好要尽量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埋怨他人和下属。
※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对待别人要宽厚,对待自己要严格。
※ 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
——出自(唐)郑谷《闲题》。
意思是:人世间谁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呢
所以必须用好镜子来对照自己是美的还是丑的。
※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出自(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意思是:如果担心别人造谣生事,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并且把奸人从身边赶走。
※ 君复自爱,莫为非行。
——出自《古乐府 · 东门行》。
意思是:高尚的人一贯坚持自尊自爱,杜绝不正当的行为。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荀子 · 劝学》。
意思是:君子能够广博地学习知识,每天又能自我检查,所以变得更加聪明,行动也不会有过失。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 · 公孙丑下》。
意思是:君子不因为自己做得不好,就去抱怨天,或者责怪别人。
※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凶。
——出自《墨子 · 非攻》。
意思是: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别人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以水为镜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以别人为镜子,便会知道吉凶。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自《论语 · 卫灵公》。
意思是:高尚的人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卑鄙的人喜欢苛求别人。
※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下 · 治篇》。
意思是: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出自《二程全书 · 伊川 · 易传三》。
意思是:高尚的人遇到行不通的事,一定要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从而加强自我修养。
※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出自(清)张潮《幽梦影》。
意思是:要求自己要象秋风一样严厉,对待别人如春天般的温暖。
※ 貌轻则招辱。
——出自(汉)扬雄《法言 · 修身》。
意思是:容仪举止轻佻就会招来侮辱。
※ 明是非者检人,思忧患者检身。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公开搬弄是非的人常常盯着别人,深思熟虑忧患的人能约束自身。
※ 莫将闲话当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
——出自(清)金埴《不下带编》卷六(引唐诗)。
意思是:不要把闲话当成无所谓的事,闲话里边常常生出事端来。
※ 木生虫,还自食。
人生事,还自贼。
——出自《文子 · 符言篇》。
意思是:树林生了虫子,必然蚕食了树林的本身。
人做错了事情,必然自己害了自己。
※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犹吾身。
——出自《王文公文集 · 众人》。
意思是: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
——出自《韩诗外传》卷五。
意思是:对己不自欺,对外不欺骗别人。
※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
——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宁可别人对不起自己,也不能使自己对不起别人,这是做人的方法。
※ 平生五字律,头白不贪名。
——出自《陈与义集 · 适远》。
意思是:我的一生始终遵循着一个信条,那就是一辈子不求虚名。
※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出自(唐)韩愈《原毁》。
意思是:要求别人详尽严格,就会使人感到学好太难;对自己要求太少,就会阻碍进步。
※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感兴》。
意思是:我并非不爱惜青春,但追求行乐并不是我的想法。
※ 去小智而大智明。
——出自《庄子 · 外物》。
意思是:去掉小聪明,就会有更多的聪明才智。
※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出自《孟子 · 尽心下》。
意思是:有些人的毛病就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要去替别人耕田,要求别人的很重,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 · 药言》。
意思是:人不应该自己原谅自己,也不应该叫别人原谅自己。
※ 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对别人不应求全责备,但却要抓紧检查自己的缺点。
※ 人不自知其过者,不明也。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警训》。
意思是:一个人不能知道自己的错误,这是由于糊涂的缘故。
※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
——出自《薛方山纪述 · 上篇》。
意思是:人不知自重自爱、自立自强,就会招来侮辱。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自《孟子 · 告子下》。
意思是:一个人常常检查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自己觉得心意困惑、思虑阻塞,才能有所发奋创造。
※ 人能反已,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
——出自《吕泾黔语录》。
意思是:人能多检查自己的弱点、错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 人心未易知,灯台不自照。
——出自(元)康进之《梁山泊李达负荆杂剧》第三折。
意思是:自己的心不易了解,正象灯光只照别人不照灯台自己那样。
比喻人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但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却不易看出来。
※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
——出自《郭嵩焘日记》卷一。
意思是:人生的不幸,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不知道羞耻的人是大不幸的人。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出自《格言联璧 · 接物》。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倒不如能够宽容他;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倒不如感化对方。
※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出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意思是:放任自己的情绪而违反客观规律,付出再多的劳动也不会有收获。
※ 善恶在于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狭之有哉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除狭》。
意思是:从善作恶全在自己,搞不好工作是自己的无能,怎么能说道路狭窄呢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出自(明)祝允明《读书笔记》。
意思是:善于观察别人的人要首先观察自己,善于观察自己的人要首先观察自己的心。
※ 善败由己。
——出自《左传 · 僖公二十年》。
意思是: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
※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出自《礼记 · 坊记》。
意思是:有了成绩就称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了错误就自己承担责任。
※ 善禁者,先禁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后身。
——出自《意林 · 申鉴》。
意思是:善于执纪的人,是先严格检查自己而后才去检查别人;不善于执纪的人,是先严格要求别人而后才要求自己。
※ 善为人者能自为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贫富》。
意思是: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他自己能设身处地;会管理别人的人,一定能管理好自己。
※ 上下怨天,下不尤人。
——出自《礼纪 · 中庸》。
意思是: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责怪别人,要严格要求自己。
※ 稍知自省,便觉一己克治不尽,那有余力责人。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稍微懂得自我反省的人,就觉得自己管好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那里还有工夫去苛求别人呢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
——出自(唐)神秀《偈》。
意思是:人的身和心本来是洁净的,但也有被灰尘沾染,因此要时时擦洗,不要让尘埃沾污。
比喻人应当经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清除世俗灰尘的污染。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
意思是: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叫做强大。
※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出自《淮南子 · 主术训》。
意思是:圣人对于别人的才能,尽管再小也要用他;对于自己的过失,再小也要及时改正。
※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也。
——出自(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意思是:要想求得进步,必须依靠自己,而不能依赖别人。
※ 事到全美处,怨我者难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爱我者莫施掩护之法。
——出自《格言联璧 · 悖凶》。
意思是:如果事情做到完美无瑕,使怨恨我的人也挑不到任何毛病;如果行为十分污浊,一贯爱护我的人也无法加以掩饰。
※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
——出自《格言联璧 · 接物》。
意思是:事后对人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这种人要是自己去干那件事,未必能赶上人家的万分之一。
※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
——出自《管子 · 君臣》。
意思是:严于律己的人,高尚的品德就树立起来了。
※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得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消得三个“必自反”。
——出自《呻吟语 · 敦伦》。
意思是:只要多动脑筋,天下就没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只要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天下就没有不好相处的人。
※ 天下有三检:众人用家检,贤人用国检,圣人用天下检。
——出自(汉)扬雄《法官 · 修身》。
意思是:天下有三种人的检查:普通之人用持家的道理来检查自己,贤良之人用治国的法律来检查自己,高尚之人用天下的公道来检查自己。
※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器量》。
意思是: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只有自己忠厚老实,才能容纳别人。
※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别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
※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出自《淮南子 · 诠言训》。
意思是:还没有听说自己的行为不端,而能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 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 贫富》。
意思是:不能满足自己的,怎能满足别人呢
不能管理自己的,怎能管理好别人呢
※ 畏于己者,不制于彼。
——出自(宋)吕本中《官箴》(引孙思邈语)。
意思是:对待自己能够严格要求,就不会被别人所牵制。
※ 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责人;人所必不能者,不敢以强人。
——出自(清)魏禧《日录里言》。
意思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苛求别人去做;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不要强迫他人去做。
※ 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
——出自《荀子 · 法行》。
意思是:不要自己做不好而埋怨别人,不要等到刑罚降临头上再呼天喊地。
※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 · 省察》。
意思是:要随时随地检点自己的言行。
※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出自《易经 · 系辞下》。
意思是:受到小的责备,而能加倍地警惕,这虽小就因祸得福了。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做事不可随心所欲,说话不可信口雌黄。
※ 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出自《昌黎先生集 · 同冠峡》。
意思是:经常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到了生命结束时才算完了。
※ 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
——出自(唐)沈全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意思是:经常反省检查自身,是因为知道自己任重而道远,怎么肯接受徒有虚名的荣誉呢
※ 学者果能严于攻己,又能恕以及物,为仁之道,其在是乎
——出自《朱舜水集 · 恕》。
意思是:学者若能真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体现出仁义了。
※ 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人此为大。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道篇》。
意思是:对自己稍有不加约束,就会产生许多私心杂念,这是最害人的了。
※ 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
——出自(宋)文天祥《言志》。
意思是:人的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究竟走那条路,全看自己怎么安排。
※ 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出自《周元公集》卷七。
意思是:应当把喜欢说人坏话的缺点,当做头等警惕的事情。
※ 以仁安人,以义正己。
——出自《春秋繁露 · 仁义法》。
意思是:用你的爱去温暖别人的心,用正义来严格要求自己。
※ 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出自(清)魏源《默觚 · 治篇》。
意思是:在平时的言行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平时的细小言行来衡量人。
※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就会少犯错误。
※ 于上深有所望,于下深有所责,其处己则莫不恕也而可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学篇》。
意思是:对上要求很高,对下要求很严,对待自己却很宽,这样怎么能行呢
※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自《尚书 · 伊训》。
意思是:对待别人不要求全责备,而检讨自身象来不及似的。
※ 怨人不知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出自《淮南子 · 缪称训》。
意思是:责备别人不如责备自己,对别人求全责备,不如严格要求自己。
※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出自《礼记 · 中庸》。
意思是:自己地位高,不欺凌地位低的人;自己地位低,不攀附地位高的人。
※ 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实以长己之恶。
——出自《鲁斋先生集》卷八。
意思是:责备自己可以培养美德,苛责别人刚好助长自己的恶行。
※ 责人者必自恕。
——出自(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意思是:苛责别人的人必然宽恕自己。
※ 丈夫立身须自省,知祸知福如形影。
——出自(唐)樊铸《及第后读书院咏物十首上礼部李侍郎》。
意思是:一个人处在世上应当时常检查自己的弱点,应当知道祸与福就象形和影那样紧密相联。
※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出自《礼记 · 中庸》。
意思是:端正自己而不苛求于别人,别人就不会怨恨你。
※ 只是不肯移,非不可移。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瞽言》。
意思是:说明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多大进步,只是主观上不愿意改造自己,并不是不能改造自己。
※ 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意思是:只要经常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 治人不治,反其智。
——出自《孟子 · 离娄上》。
意思是:我管理别人,可是没有管好,那得反问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
※ 治身之节者,惠也。
——出自《管子 · 小称》。
意思是:善于治理自身的人,就会得到好处,这叫做聪明的人。
※ 专治己而不责人者,己必成。
——出自《梅峰语录》卷上。
意思是:只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求全责备于他人,自己一定会得到成功。
※ 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出自(清)李惺《西沤外集 · 药言剩稿》。
意思是:一心责备自己,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还可以给别人做出榜样,培养别人的优点;反之,则恰巧滋长自己的骄横的恶习。
※ 自律不严,何以服众
——出自(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使众人信服呢
※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出自《格言联璧 · 持躬类》。
意思是:除了严于律己,没有可以胜过别人的办法;除了自强不息,没有可以超过别人的办法。
诚实格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
----- 毛 泽 东
关于“信”的格言。
常存抱柱信,望夫台人无信不立 信不兴 我们今天的信即用”是由“诚信”演化而来的。
从字面上看,“诚”与“信”是相通的。
《说文解字》上说:“诚,信也”,二者互训,本意相通。
古人把“诚”与“信”和起来使用,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在我国的传统伦理中,诚实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他甚至把诚信摆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站不住脚的。
《礼记》中也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认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的关系,对实现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赞美诚信,并把它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交往中人们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在经济生活中,人们把“童叟无欺”、“市不二价”、“货真价实”作为经商道德,形成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买卖公平、保质保量的商业伦理和信用原则。
尽管世代更替,但是中华民族讲究信用的精神始终延续不断。
所以,自觉思考自己行为的结果如果做事情讲信用,你就会得到信任,进而获利;如果不守信用,你就会失去信任,甚至受到惩罚,招致经济损失。
诚信格言意思
1.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出自《礼记·儒行》。
2.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意思是: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 3. 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意思是:没有真诚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诚提高自己以养就能规范,从真诚去处理事情就能完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4.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
出自《孟子。
离娄上》 5.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出自《弟子规》。
6. 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 华而不实,耻也。
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实,令人感到羞耻。
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内容。
出自《国语·晋语》 8.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9. 君子诚以为贵。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出自《礼记·中庸》 10. 君子一百,快马一鞭。
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11.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意思是: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2.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意思是:既然接受别人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古代积累格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3.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也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 做真人’。
——陶行知5.“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 ——爱因斯坦 6.园丁--崇高的称号。
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
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7.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