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读书的故事,名人名言,
读书的名人名言1、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士比亚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0、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1、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9、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0、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2、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
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的故事 1.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
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2.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
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3.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4.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
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5.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6.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 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
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7.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
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
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8、鲁迅 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9、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
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10、凿壁借光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11、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2、囊萤映雪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13、欧阳修 苦读的故事 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4、宋濂 苦读的故事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15、范仲淹 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搜集有关老师、引路人、火把等关键词的名人名言。
你不要把那人当友,假在运时表示好感。
只有那样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难。
——萨迪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萨迪 要想吸引朋友,须有种种品性。
自私、小器、嫉忌,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
——马尔顿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索 在幸运时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伊索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伊索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
——伊索 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
——伊索 不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颗经不住阳光的宝石。
——诺贝尔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培根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培根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于进言的信任。
——培根 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培根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
……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培根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培根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培根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
——佩恩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到朋友的真心。
——克雷洛夫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
——大仲马 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奥古斯汀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 赞美老师的句子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4、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9、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10、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11、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2、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4、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
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15、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回答者:ccloveme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2-28 17:34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
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有关读书与学习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精彩片段
1) 我愿永远个螺丝钉。
2)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自永远是一个奴隶。
3) 但愿每次回忆 , 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4)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5)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7)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8)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9)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0)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1)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2)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3)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
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4)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 ---- 劳动。
世界上最体面的人 ---- 劳动者。
15)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16)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17)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8) 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19)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
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20)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21)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
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有关沙漠的成语及古诗(急) 有关探险的名人名言(急)
有关沙漠的成语:黄沙漫漫瀚海阑干(这里的瀚海是指沙漠)大漠长风狂沙千里黄沙满天马足龙沙浩瀚无边 逾沙轶漠浩荡沙海 飞沙扬砾 有关沙漠的古诗:1、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唐王维《使至塞上》 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唐王昌龄《从军行》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全优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关探险的名人名言: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
当你第一次背起背包踏上远方的路,就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为什么去登山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
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
”——蔡康永。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 除非是最笨的老鼠,否则不会躲入猫的耳朵;但除非是最聪明的猫,否则不会搜察自己的耳朵。
(史考特·拉夫) 去登山吧,看,山在那里。
(乔治·马洛里 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中国)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徐霞客 中国) 除了记忆什么也 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林语堂 一个人单独旅行好处较多,因为他思考得多。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关于有关麻将的故事,或是名人名言之类的
名人与麻将 [日期2005-10-30] 来源:<周口> 作者: [字体:大 中 ]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麻将实,麻将自它出生以来就倍受人的青睐。
笔者于历史教学之余,汇成此辑,以飨读者。
胡适的时间帐 胡适年轻时曾留学美国,拜于西方实用主义大师杜威门下,故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实用主义倡导者。
他那“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观点曾拥有大批信徒。
1914年他第一次到美国时,发现中国麻将已在那里安了家,成为颇为时髦的游戏。
在各地的俱乐部里,几乎处处都有麻将,作为中国人的他很引以自豪。
1927年他再度游历西方各国,却发现曾经在俱乐部唱主角的中国麻将,在西洋已成为架上的古玩,极少有人问津了。
前后十几年间,为何麻将遭此冷遇?胡适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算了一笔时间帐: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每天至少有一百万副麻将在操作,就算每桌只打八圈,以每圈半小时计,就要消耗掉四百万小时,相当于损失十六万七千多天,约五百年的光阴。
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在外。
由此他评论说:“我们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个有长进的民族肯这样荒时废业的?麻将只能是爱闲荡、不珍惜时间的民族的‘专利品’
” 鲁迅学“赌” 《阿Q正传》中有两处对赌博作了生动描写,一处是阿Q押牌宝:“阿Q即汗流满面地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n、“咳…开…啦!”庄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地唱:“天门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里啦……!阿Q的铜钱拿过来……!” 另一处是阿Q从城里长了见识回来:“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长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将’,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见阎王了。
” 鲁迅自己从不赌钱,何以将牌宝、麻将、竹牌等写得如此内行?原来鲁迅也拜师学过“赌”。
就是为写好赌场的场面,他找来一个叫王鹤照的工人。
此人对平民生活非常熟悉,将押牌宝、搓麻将、玩竹牌的方法及赌场上赌徒们的规矩、场面,津津有味地讲给鲁迅先生听,还得意地哼了赌钱时唱的俚歌。
鲁迅像倾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一边认真听,一边作记录,提问题。
因此作品中的赌场场面写得形象生动,完全像一个赌博内行写出来的。
闻一多临阵磨刀 著名的爱国民主诗人闻一多,年轻时不会玩麻将。
留美期间,一次到科罗拉多大学两位教授家做客,主人热情地留他吃晚饭。
饭后美国教授拿出麻将来提出玩几圈。
闻一多连忙解释自己对麻将是“四窍已通其三----一窍不通”,甚为窘迫。
两个美国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还不会打麻将,以为他有意推托。
闻一多没办法,只好硬看头皮上阵,临时拿来说明书,边看边学边打。
一晚上他没和一牌,甚是窝囊。
此后,他在友人的帮助下,才慢慢学会了打牌,以应付类似的局面。
梁实秋爱作壁上观 梁实秋小时候父母管束很严,只有每年除夕,家中才开赌禁,也只是掷骰子、状元红为限,下注三十几个铜板而已。
及到读书,他方知世上有麻将这种玩具。
一次他斗胆问父亲:“麻将是怎么玩的?”父亲立刻板下面孔说:“想打麻将吗?到八大胡同去!”(当时北京八大胡同是有名的“红灯区”)吓得他再不敢提此事,心里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麻将与污浊之事有关。
梁实秋第一次见识麻将,是在赴美留学途中,于轮船的娱乐室内,他看见几位同行者做方城戏,觉得这一百三十六张骨牌,端的变化无穷。
在美国,他的很多好友像胡适、徐志摩、潘光旦等人都是此中高手,几经熏陶、耳漓目染,他才渐明其理。
有几次同行硬拉他上桌,他玩了玩,还是觉得吃力,觉得打牌不如看牌轻松过瘾。
以后好友酣战,他总是作壁上观,再不上桌。
他解释说:“我不打麻将,并不妄以为自己志行高洁。
我脑筋迟钝,跟不上别人反应的速度,影响到麻将的节奏。
而一赶快就出差池。
我缺乏机智,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顾不过来,遑沦揣度别人的底细?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如何可以应付大局?打牌本是娱乐,结果往往反寻烦恼、又受气又受窘,所以干脆只看的好。
” 毛泽乐平和寓深意 1949年,蒋介石败局已定,但他不甘心,又玩弄“划江而治”的阴谋,派出代表团到北平和谈,谈完了又不愿在协议上签字。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江,彻底摧毁了蒋家王朝。
当时尚在北平的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成员刘斐、黄绍竑等忐忑不安,去留两难。
毛主席得知后接见了他们。
问刘斐:“你是湖南人吧?”刘斐说:“我是澧陵人,澧陵与毛主席家乡是邻县,是老乡。
”毛主席高兴地说: “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这一来,代表们的紧张心情去了一半。
刘斐因自己是国民党将领,顾虑重重,吃饭的时候。
大家谈到各人的爱好,刘斐乘机试探毛主席:“您会打麻将吗?”毛主席用湖南话回答:“晓得些,晓得些。
”刘斐又有意问:“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主席听了,立刻明白了他提这问题的用意,笑得差点把饭喷出来,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行了。
”毛主席这一寓意情深的回答,使国民党的代表们疑虑顿释,坚定了选择新道路的决心。
后来刘斐还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哩。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949年春,长江以北大部分解放,解放军正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蒋介石为了保住江南半壁河山,在南岸沿江修筑了纵深数十里的江防工事,但失败的情绪仍在国民党军官阶层中蔓延。
一天晚上,蒋介石率几个贴身侍从,突然来到江防某指挥部,发现四个主要的指挥官正围在一起打麻将。
蒋强忍怒气,二话没说,把输家换下,他亲自上桌。
其余三家只好陪打。
但谁也不敢和牌,最后三家归一,钱都进了蒋介石的口袋。
他站起来,把这些钱全给了输家,然后对呆若木鸡的几个军官说:“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们不行,长江防线就拜托诸位了!”这些军官对蒋介石的宽容感激涕零,以后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渡江攻势下,都“杀身成仁”了。
柏杨妙语谈赌徒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对沉湎于赌博的赌徒有过精彩的描述,认为从朋友到牌友再到赌友是一种堕落。
他说:“再要好的生死之交,一旦在牌桌上坐下,就全现了原形。
平常用钱不分彼此的,为了一块钱都会面红耳赤;平常推心置腹的,届时便是欺之诈之,你投我的机,我骗你的牌;平常动则大笔款项来往,一赌起来,便是一个铜板都如临大敌。
再深厚的感情,终有一天藉然无光。
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气质和品德在牌桌上都会彻底曝光:“一个人的气质平时很难看出来,一旦到了赌桌上,原形便毕露无遗。
有些人赢得输不得,三圈不和牌就怨天尤人。
别人吃张,他不高兴;别人碰张,他更发脾气。
会怪椅子高,一会怪灯光暗,一会提醒人家不要老咳嗽好不好,咳嗽教人心烦。
一会埋怨对门总是吸烟,不吸行不行?看能不能瘪死。
一会向下家瞪眼,你的尊腿不要伸那么长可以吧,这是打牌,不是伸腿比赛。
一会又埋怨电扇吹得太大,谁不知道我有风湿病。
”他还说:“对一个人个性和品格的观察,仅从表面上判断,不容易得到结论,但若请他打个小牌,便很容易看得明明白白。
有些人一夜不和牌都不动声色,有些人两圈不和牌,就像‘光隆轮’一样,浑身冒起烟来,爆炸一次又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