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格言 > 周恩来学生时代的格言

周恩来学生时代的格言

时间:2019-10-21 10:38

周恩来的名言

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 /4 。

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

▲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我们的下一代,总是要把自己摆在劳苦大众一起,要能够吃得起苦。

因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家的短处,看到自己的长处。

应该反过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

这样不仅能使自己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不尊重科学,就会瞎指挥。

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

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

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应该更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

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周恩来 “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周恩来 “写书,就写自己一生中的错误”;“有错误逢人便讲”,这是多么坦白的襟怀,多么高尚的品格。

——周恩来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

错误,可以说是要陪伴人的一生的。

智者千虑尚有一失呢

问题是怎样对待错误?是硬着头皮采取不承认主义?是搪塞、遮掩?是文过饰非甚或嫁祸于人?——周恩来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要知道,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错误也是财富。

错误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成熟;错误能给他人提供向前的阶梯,提供有益的指路标向。

——周恩来 学习周恩来同志吧

,采取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公开地承认错误,勇敢地改正错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周恩来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一丝不苟地对“各种学科”加以“深究而悉讨”,告戒自己不可“一知半解”。

1917年,他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而东渡日本,精心钻研新兴社会科学,努力掌握救国救民本领。

1919年回国,他投身于“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1924年,他先后去法、德两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周恩来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类似于“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名言,用于鼓励学生好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理想。

要简短的 最好在8个字以内

勿以恶小之,勿以善小而不 .过去不等于未来。

2.没有失败有暂时停止的成 3上帝的延迟并不是上帝的拒绝。

4.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总会从某一角度有助于你的成长。

5.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来改善它。

6.我对我的生命完全负责。

7.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8.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9.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N多

周恩来名言

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周恩来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一丝不苟地对“各种学科”加以“深究而悉讨”,告戒自己不可“一知半解”。

1917年,他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而东渡日本,精心钻研新兴社会科学,努力掌握救国救民本领。

1919年回国,他投身于“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1924年,他先后去法、德两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周恩来

周恩来的资料时代背景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

小名,大鸾。

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

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

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的正确路线,为确立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建国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

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