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欣赏课进行探究。
需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美术欣赏的课程目标的明确,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小学生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三、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美术欣赏 审美框架 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欣赏心理 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是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美术欣赏课所授对象由于年龄的原因,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优化形成最适合小学生的并能学以致用的美术欣赏系统。
我以为,小学美术欣赏课要取得成效的话,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明确美术欣赏目标;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小学生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
一、明确美术欣赏课程目标 艺术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欣赏对培养人格的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发现视觉艺术的含义和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事物,用深刻的洞察力、敏感性对待艺术,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真实地观念,通过了解艺术家和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学生能明确这些艺术家的人格,获得对他人的更积极的理解和对世界更深刻的意识。
培养艺术的欣赏力和艺术的理解力,是美术欣赏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根据实际教学,我经过反思意识到,在一些美术欣赏活动中,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是被动的欣赏。
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
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发展学生想象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不要让教师的审美表述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
充分调动学生展开讨论,不管是赞美还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据,尽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阐述明白,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其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学生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价值系统,这才真正地学会了欣赏。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小学美术欣赏心理相结合 小学的美术课程集绘画、欣赏、图案、手工为一体,美术欣赏课程通常是在每节课都会出现,但有不是整课时的。
时间这么有限,而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又何其多。
单纯的只是以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为主线进行“灌输”,如蜻蜓点水似的在各部分一滑而过,学生们所得到的只是些凌乱的模糊的印象,而无深层次的理解,亦谈不上有系统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相去太远。
我们知道,各种知识都有其必然的联系,在讲解中选择面有一定的侧重,把其中的内容讲深、讲透,不仅讲个体,而且讲整体,培养了解艺术作品的正确方法,形成对一类艺术作品认识的总框架。
如果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会在以后的欣赏实践中自己去体会、探索。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起了一个引导作用,真正的审美天地在社会、生活中。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
但事实上,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成人而言,他们的欣赏还处于浅层次,有更多的直觉因素参与其中,但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对美术作品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
在阅读了《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后,我了解到:1、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2、在教育的干预下,儿童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3、小学生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和具象作品相比,儿童更善于和喜欢和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对表现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生活趣味浓厚的作品也较感兴趣。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按照以下几大块的思路进行。
以绘画作品为例:(图片见附页)一, 首先是抽象性的作品。
如西画欣赏部分,以西方现代美术作品为主。
如波洛克的《会聚:第10号》(图1)、《蓝色杠杆:第11号》(图2),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图3)、《灰色的树》(图4),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图5),康定斯基的《圆》(图6),蓝色(图7)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图8)、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抽象作品的欣赏。
在中国画的欣赏中,可以选择吴冠中的《冰天雪地》(图19)、《小鸟天堂》(图10)等作品。
这些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的,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靠一种直觉,这恰好与儿童期尚完好地保存着的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
二, 其次是具象性的作品。
对具象性的作品的欣赏大多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画部分,在了解中国画一些基本知识和审美特色的基础上可选择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如齐白石的鱼、虾图,瓜果、蔬菜图,(图11、12、13)徐悲鸿的奔马图(图14),吴作人、李可染的动物画,陈之佛的花鸟画(图15)等。
西画部分,同样选择反映生活场景或一定故事情节的作品。
如米勒的《拾穗》(图16)、莱顿的《缠线》(图17)、密莱的《盲女》(图18)、魏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图19)、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20)等一些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及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也可以从事物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
这些作品,儿童也很有兴趣,也是完全可以欣赏的。
三, 第三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造型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图21)、《睡莲》(图22),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图23),德加的《舞者》(图24),凡高的《星月夜》(图25)、《向日葵》(图26)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
三、采用合适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自己课堂效果,我发现,如果设计的话题吸引力不够,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容易变得索然无味,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讨论型的教学方法比较好,但是如果组织地不好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讨论话题偏离;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
这种方法很理想,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课前自由收集资料,课堂教师解说、师生问答、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框架。
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
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
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
教学效果不理想或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思维不活跃。
。
在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学生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同时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接受启示,展开想象,调动相关的各种感觉实行通感,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
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参考多方面资料,根据艺术作品欣赏的规律,对小学美术欣赏课程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从教学实践中反馈的教学效果看,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提高审美能力及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做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大连15中么
这个学校的美术好强的啊,我的美术老师穆嘉伟,夏磊。
就是那里毕业的,也毕业于清华美院,他们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我建议你看看“艺考培训”丛书,主编邹群,画画画的超棒的,你可以学习临摹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资格证书分为 初级 和中级 你要是任教小学 需要的是初级教师资格证书,这个和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你可以先考取初级教师资格证书 争取到学校任教,然后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学校在年度聘任的时候,选聘你做 美术教师。
我是美术教师,感谢你对美术这么爱好。
并欢迎你加入美术教师的行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