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为此,我借用《 墨子》中的一句话,作
甘蒂,天下物无全美诗词原文《墨子》:“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释义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
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也 。
意思:甜瓜之蒂味苦,比喻天下之事不可能十全十美。
参考资料: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望采纳
<孟子》和〈论语〉中有哪些经典格言---名句-------成语(请写出出处与意义,谢谢)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求先秦诸子选读中所有成语《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选读
出自论语的: 一息尚存——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义勇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善而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循循诱导——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升堂入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过犹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内省不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察言观色——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
手足无措——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一言兴邦——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祸起萧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血气方刚——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杀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道听途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心安理得——则心安而德全矣。
文过饰非——小人之过也必文。
老而不死——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待价而沽——子曰: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的:安富尊荣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彼一时,此一时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源自《韩非子》的成语战战栗栗读音:zhàn zhàn lì lì 释义:战战:戒惧的样子;栗栗:哆嗦,发抖。
因戒惧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原文:《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日慎一日读音:rì shèn yī rì释义:慎:谨慎。
一天比一天谨慎。
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原文:《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蚕食鲸吞读音:cán shí jīng tūn释义: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
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原文:《韩非子·存韩第二》:“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深不可测读音:shēn bù kě cè释义:深得无法测量。
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原文:《韩非子·主道第五》: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负薪救火读音:fù xīn jiù huǒ释义: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原文:《韩非子·有度第六》: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法不阿贵读音:fǎ bù ē ɡuì释义: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原文:《韩非子·有度第六》: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唯唯诺诺读音:wěi wěi nuò nuò释义:“唯”、“诺”,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
“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 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 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今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屈于权贵,侍奉权贵的小人样子。
原文:《韩非子·八奸第九》: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靡靡之音读音:mǐ mǐ zhī yīn释义: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
原文:《韩非子·十过第十》:“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 危如累卵读音:wēi rú lěi luǎn释义: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原文:《韩非子·十过第十》: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 世也。
国富兵强 读音:guó fù bīng qiáng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原文:《韩非子·孤愤第十一》: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读音:shì yǐ mì chéng,yǔ yǐ xiè bài 释义: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米盐博辩读音:mǐ yán bó biàn 释义: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亲近不疑读音:qīn jìn bù yí 释义:关系亲近,毫不怀疑。
形容十分信任。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
旷日离久读音:kuàng rì lí jiǔ 释义: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犹言旷日持久。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 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余桃啖君读音:yú táo dàn jūn 释义: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昔者弥子瑕有宠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闻,有 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
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
”异日,与君游於果 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
君曰:“爱我哉
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於 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 者,爱憎之变也。
色衰爱弛读音:sè shuāi ài chí释义:色:姿色、容颜、容貌;弛:松懈,衰退。
姿色衰老,不被宠爱。
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 就会遭到遗弃。
也喻指男子喜新厌旧。
原文:《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优柔寡断读音:yōu róu guǎ duàn 释义:优柔:犹豫不决;寡:少。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原文:《韩非子·亡征第十五》: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万全之策读音:wàn quán zhī cè 释义:策:计策、办法。
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原文:《韩非子·饰邪第十九》: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和璧隋珠读音:hé bì suí zhū释义:和壁:和氏璧;隋珠:古传说中的夜明珠。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
”轻举妄动读音:qīng jǔ wàng dòng释义:轻:轻率;妄:任意。
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根深蒂固读音:gēn shēn dì gù释义: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
比喻基础稳定,不容易动摇。
也说根深柢固。
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读音:shànɡ bù zháo tiān ,xià bù zháo dì释义: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原文:《韩非子·解老第二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 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读音:qiān lǐ zhī dī,huǐ yú yǐ xué释义:千里长堤,是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的。
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堤溃蚁穴读音:dī kuì yǐ xué释义: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病入骨髓读音:bìng rù gǔ suǐ 释义:病到骨头里。
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
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 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象牙楮叶读音:xiàng yá chǔ yè 释义:楮: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楮叶指楮树的叶子。
用象牙雕刻成的楮树叶子。
不利用自然条件,只 依靠一个人的造作;不按照客观规律,而强调一个人的小聪明,这都是像三年雕一片树叶一样愚蠢的行 为。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 中而不可别也。
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故 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
一鸣惊人读音:yī míng jīng rén 释义: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目不见睫读音:mù bù jiàn jié 释义: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原文:《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老马识途 读音:lǎo mǎ shí tú释义:途:路,道路。
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原文:《韩非子·说林第二十二》: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远水不救近火读音:yuān shuǐ bú jiù jìn huǒ释义: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原文:《韩非子·说林第二十二》:“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亦作:远水不解近渴瞋目切齿读音:chēn mù qiè chǐ释义: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
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原文:《韩非子·守道第二十六》:人主甘服于玉堂之中,而无瞋目切齿倾取之患;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 扼腕聚唇嗟唶之祸。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读音: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释义:疾:急速,猛烈。
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原文:《韩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孤掌难鸣读音:gū zhǎng nán míng 释义:孤:单独;鸣:叫。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原文:《韩非子·功名第二十八》: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读音: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 释义: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原文:《韩非子·功名第二十八》: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吹毛求疵读音:chuī máo qiú cī 释义: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 点,寻找差错。
原文:《韩非子·大体第二十九》: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莫众而迷读音:mò zhòng ér mí 释义:做事不与众人商量,就会迷惑。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上第三十》:鲁哀公问于晏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
’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 国愈乱,其故何也
”三人成虎读音: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上第三十》:“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一颦一笑读音:yī pín yī xiào释义:颦:皱眉。
指忧和喜的表情。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上第三十》:“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滥竽充数读音: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上第三十》: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 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如出一口读音:rú chū yī kǒu 释义: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
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下第三十一》: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
”如出 一口也。
道不拾遗读音:dào dào bù shí yí 释义: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原文:《韩非子·内储说下第三十一》: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买椟还珠读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义: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辑以羽 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良药苦口读音:liáng yào kǔ kǒu释义:好药往往味苦难吃。
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 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忠言逆耳读音:zhōng yán nì ěr 释义:逆耳:不顺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 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手足胼胝读音:shǒu zú pián zhī 释义:胼胝:俗语中的“老茧”。
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手掌足底生满老茧。
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而面目黧黑者后 之。
郢书燕说读音:yǐng shū yān yuè释义: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而误 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 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杀彘教子读音:shā zhì jiào zǐ释义:彘:猪。
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 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乃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视死如归读音:shì sǐ rú guī释义:把死看得跟回家一样。
形容为了正义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栈车牝马读音:zhàn chē\\\/jú pìn mǎ释义:陋车劣马。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面有饥色读音:miàn yǒu jī sè 释义: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 有饥色,则良大夫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读音:wài jǔ bù bì chóu,nèi jǔ bù bì zǐ 释义: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指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 不掺杂个人好恶。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故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赵武所荐四十六人于其君,及武 死,各就宾位,其无私德若此也。
狗猛酒酸读音:gǒu měng jiǔ suān释义:因狗凶猛致使酒酸无人买。
比喻环境恶劣,前进困难。
也比喻权臣当道,阻塞贤路。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而不 售,酒酸。
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倩曰:“汝狗猛耶
”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
”曰: “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提纲挈领读音:tí gāng qiè lǐng释义:纲:渔网的总绳;挈:提起。
原意为撒鱼网要抓住总绳才撒得开,鉴定裘服要提起衣领才看得清。
后比 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原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彼众我寡读音:bǐ zhòng wǒ guǎ释义:彼:对方。
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原文:《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兵不厌诈读音:bīng bù yàn zhà释义:厌:排斥,满足;诈:欺骗。
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
原文:《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读音: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 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