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商的古诗词
积金积银不若积书教子,宽天宽地不若宽厚待人。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正思浮世事,又来古城旁。
儒商是中国梦的推动者读后感怎么写
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就场经济必须以诚信为基石种共识的取得,是每一个消费者在付出了很大代价之后才形成的。
今天,当“扶不扶”成为一个问题,“救不救”要先找证据,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了热情互助,见义勇为反而可能惹祸上身,“人人自危”不幸成为现实。
礼仪之邦的中华大地,对道德文明的重构已经从文化的呼唤变成了现实的需求。
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惑,我们不得不重新将目光投向传统,寻找中华文明原始的智慧之光,从中汲取力量,重拾自信。
“三大制度” 在技术上,中国有“四大发明”。
在文化思想上,中国有“三大制度”,已经并继续影响全球。
第一,秦朝开设郡县制,是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的鼻祖。
自秦朝开始,废除周王朝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从而确立了“皇帝-宰相”的管理制度,类似于“董事长-职业经理人”的现代管理制度。
这套体制,演变成今天包括欧美跨国公司在内都采用的董事会体制,产权与管理权分开。
第二,从汉朝的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
儒家对各个阶层都进行了系统化的规范,不仅规定了普通人怎么做人,更规定了皇帝怎么做皇帝。
第三,隋朝开始,建立了科举制度,为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皇室成员推荐,民间很难进入体制内,也就没有上升渠道。
通过科举选拔,基层的人可以进入“董事会管理团队”,宰相可以由民间人士来做。
这就导致自隋朝之后,形成“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社会出现大量私塾,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这三个方面,包含了制度、思想和文化,形成了文明、秩序和价值观支撑的中国软文化。
在这套软文化之下,造就了以士绅阶层为主的中产阶级,既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子,也有“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儒商。
这套文化体系,一直在向全世界输出,对世界的影响不亚于“四大发明”。
新商业文明 近代以来,我们在各种运动中不断否定自己,学习西方,抛弃自己,脏水、孩子一起泼出去了。
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逐渐被抛弃,出现了“君子爱财,取之无道”的现象。
我们这一代企业家要带头,一要遵守法制,行为符合企业游戏规则,例如WTO的规定;同时,要继承“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的价值观。
我们的核心,就是重建儒商,重建新时代的商业文明价值观。
对儒商来说,“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层次。
日本现代发达的商业文明,就是把儒家文化和现代的法治结合起来了。
日本的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著有《论语与算盘》,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精神基础。
现在大家推崇的稻盛和夫,也是一位儒商,他的管理思想大多来自儒家。
除了日本,韩国,还有我们的台湾,都是儒家和法治结合得很好的地方,出现了一批现代儒商。
儒商的中国梦 《礼记·大学》里有一段名言:“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最后两句话,东汉大儒郑玄注解为:“仁人有了财富则务于施与他人,以此来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则将身心投入到敛财中去,以追求财富的积累。
” 中国商人有“仁者”的传统。
孔子的弟子子贡,被称作儒商的鼻祖,司马迁就认为儒学之所以成为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子贡推动的缘故。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张謇就是卓越的代表,他获得财富全都用来引进新的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
“仁”是慈爱之心,“义”是正能量,是勇于担当;“礼”是遵守规则,“智”是思想火花,“信”是内心的坚守。
现代意义上的儒商,首先要秉持诚信,为社会创造价值,就要从大众利益出发,满足人们需求,这是“仁”;要弘扬正能量,不能走歪门邪道,这是“义”;要遵守规则,做良好商业秩序的维护者,这是“礼”;要有创新思维,善于发现市场空白,把握机遇,这是“智”;要有做人做企业的底线,勇于捍卫内心的良知,坚守诚信,这是“信”。
其次是勇于承担社会公益、慈善责任。
“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儒商的情怀。
聚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馈天下之乏,就是现代儒商的担当。
有什么描述宁波的优美句子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参杂着海鲜味的海风传递着江南都市的灵秀与时尚;宁波也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她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近代的“东方大港”,还是蒋氏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她古色古香又富有动感,大自然的天趣与都市的跃动浑然糅合,深厚的文化恍若河水般缓缓流淌于山水之间……
中国古代儒商
范蠡
儒商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听后感怎么写
你好楼主所说的书本人还没有看过很抱歉,有机会去拜读一下看看一般来说只需要简单的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